孩子和同學鬧矛盾,家長參與合適嗎?你怎麼看?

彬彬的故事


孩子和同學鬧矛盾,家長參與是否好事,看情況而定:

第一、家長知道各自知道這事,冷靜分析事情原委,對的一方家長,應該叫孩子,包容原諒也是人的良好品質,同學會慢慢意識到錯誤。不要繼續追究同學,並且勸導孩子萬一對方不認錯,錯誤一方的同學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注意選擇適合的時間的地點,想對方認錯並請求對方,孩子是善良的,這樣言和的可能很大。

第二,如果矛盾激化了,這時家長可爭取老師調節處理,家長不可站出來,處理事情,如果這樣 就會影響孩子們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情緒,對彼此都不好。即使請求老師處理,家長也別太拿主意,相信老師會處理好,並且孩子們本來就沒有厲害相沖,基本是一些瑣事,用和風細雨方式解決,也是在潛移默化教育孩子,處人處事的方式方法,更便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處事方法與態度。

第三、 家長態度影響孩子,如果家長能不參與儘量不參與。


悉心傾聽


首先我得說,這樣做很不對!

孩子和同學鬧矛盾本來也很正常,如果受欺負了就鼓勵打回去,一是很失敗的教育。

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真的有很多。筆者的同學就是這樣的父母。然而結果怎麼樣呢?很差。

同學的孩子原本由爺爺奶奶帶著,很乖巧,在長輩面前也很有禮貌。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父母也就是我同學兩口子從廣東回來了,原來他們是看到孩子大了,回來找工作並能親自帶著孩子讀書。

同學在廣東那邊做生意,很多時候就是混社會的那一套。動不動就要惡言相隨,拳腳相加。他們回來後,我也經常去他家坐一下。經常聽他跟孩子說:有同學欺負了,你就打回去,打輸了別哭,打贏了我來賠錢。我就跟他說,孩子之間哪有沒個吵鬧的,你這樣教育真的不行。他眼睛一瞪說:你知道什麼,有人欺負,必須回擊!我於是說不下去了。

孩子五年級時,我再去他家,他已經不太理會我了,沒看見一樣,招呼都不打。一問情況,成績一落千丈。他孩子的媽媽正氣的直哭。原來,孩子已經調皮搗蛋得很,逃學,拒絕做作業,打架鬥毆欺負同學。

變化這樣大,我就去了解了一下。原來有一次,一個調皮的同學欺負了他,讓他幫著做作業。同學聽完後,直接帶了孩子守校門口,等那孩子放學,就命令自己的孩子衝上去直接揍。

同學以前的言語教育就是那樣的,我很相信。

從此孩子逃學打架無所不能。初中時,離品學兼優越來越遠了。後來去職業高中讀書,還是打架不停,畢業證都差點沒拿到。

我們知道原生家庭的影響,左右一個人一輩子,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所接納所模仿。同學的孩子就被他影響,教育壞了。





講臺依夢


孩子和同學鬧矛盾,雙方家長都不應該參於,要參於的話就應為化解同學之間矛盾而參於,先問清緣由,批評自已的孩子。我女兒上小學時和同學鬧矛盾,相互把書本撕壞,我們雙方家長當著孩子的面,給對方孩子把書粘好,並教育他們要相互團結,不要鬧矛盾,有事給家長講。此後,她們再也不鬧矛盾了,慢慢還成了好朋友。


風雲1239846619


你好,我是騎驢馳騁天下,一名基層教師,同時也是一名家長,愛談點教育話題,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這十多年,我的工作就是和孩子、家長打交道,幫助他們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對於你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可以視情況適度參與,但是絕對不可以打回去。如果家長不理智的鼓勵孩子打回去,後果可能會很嚴重。我來告訴你一些我身邊的真實案例。曾經,有個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家長很生氣,罵孩子沒用,要求孩子打回去。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他受到了欺負,不但沒得到父母的安慰,反而招來了一頓臭罵,一氣之下,拿了把刀子把同學捅傷了。本來,一件不大的事,如果家長處理得當,結局可能會很圓滿。

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做家長的時時牽掛。但是,我們也應該理性的認識到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孩子的成長中一定伴隨著一些挫折。如果我們家長能夠正確的引導他們,這些挫折反而會成為他們的人生財富。當孩子和同學鬧矛盾時,我們可以根據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孩子的年齡、性格特徵,選擇不干預或者是適度干預。如何把握這個度呢?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如果事情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們自己解決或找老師解決,家長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建議。如果孩子遇到了比較惡劣或者是嚴重的問題,比如說校園欺凌。家長首先要做通孩子的工作,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可能的話要收集證據,然後通過班主任老師找對方家長和學生協商。如果家長感覺事件很惡劣,可以選擇報警處理

二根據孩子的年齡。一般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自理能力差,遇到事情,在向大人表達時不一定能夠表達清楚。面對這些孩子,家長可以請求班主任老師協助處理。小學高年級和初高中生,這些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做事衝動,愛轉牛角,有時會“大人主義”。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要耐心的開導他們,給他們提供一些建議。如果孩子不願和家長交流,家長可以請求班主任老師、其他家長或孩子的朋友去開導、幫助孩子。

三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有些孩子性格很內向,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告訴家長。我們大人平時要積極關注這種孩子。當他們遇到這種問題時,積極開導教育他們,幫他們出謀劃策,鼓勵他們自己處理問題。

四注重分析孩子與他人鬧矛盾的原因。分析原因是為了幫助孩子怎麼去處理矛盾,比如時常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遇事要有自己的原則。如果孩子太內向,平時想辦法多鍛鍊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你。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關注。如果還有問題交流,請留言,謝謝。


騎驢馳騁天下


身為父母,孩子和同學鬧矛盾,家長參與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引導孩子學會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孩子受欺負,家長肯定要重視,在家長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鼓勵打回去,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比家長聽之任之要好。因你不反抗,人家下次還來欺負你,搞不好可能其他孩子看你好欺負,也來欺負你,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沒有自信,性格懦弱。你打回去一次,別人知道這孩子不好惹,就沒有下次了。家長直接出面,又不能大人打小孩子,頂多只能說服教育,但孩子在孩子心裡就會留下陰影很難抹掉,所以在打得過的情況下,強勢點好,打回去沒問題的。


通城家長幫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孩子之間的吵架矛盾其實就和夫妻關係一樣“床頭吵完床尾和”。家長不需要直接介入進去,只需要暗中觀察就好了。一些小矛盾同學之間直接可以協調了。如果矛盾升級了這時候家長可以站出來解決矛盾。切記不要誘導孩子打回去,畢竟打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況且俗話說得好“打贏了賠錢,打輸了進醫院”。要以理服人


數字圖書館那些事


1,弄清楚真正的起因,經過,結果

2,站在和他同齡的角度看問題

3,給他建議,讓他獨自解決問題

從現在開始教會孩子什麼是底線。

容忍的底線,善良的底線。

當別人觸碰了這個底線的時候,又該如何處理。

遇到不明事理的人會讓人憤怒,這很正常。但是作為家長,要做憤怒後先冷靜下來。如何去處理解決這件事情,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態度,這些孩子都會看著眼裡並學習。

人生路漫漫,我們不能一直祈禱孩子總能遇到講理的人,畢竟不明事理的並不在少數,不公平的事也會佈滿整個人生,我們並沒有為他庇護一生的能力。多教一些方法,如果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就教他一些處世態度和情緒控制能力。

人的一生短短,不可能每樣事都親身去體驗,再獲得真知,所以家長要及時告知孩子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避免孩子下一次再犯,例如在穿鞋子之前,先輕輕的敲擊、倒空,防止有小蟲子鑽進去;或者是在飲食方面,不隨意接受陌生人給的食物,不撿拾別人遺落食品,細微工作,往往決定孩子健康,作為家長不可以疏忽大意。

希望我們的家長在處理類似事件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心理發展,不管是誰的錯,都要呵護孩子的身心不受影響,冷靜處理。小學階段孩子間有類似問題,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體諒,首先不要把別的孩子想成壞孩子,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他只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只是需要我們幫忙修剪一下枝丫。


名人解讀


在不確定事實之前呢,是沒有辦法給出答案的。

孩子和同學鬧矛盾,孩子受欺負了

這一件事情至少應該描述清楚,有幾個人?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事?鬧了什麼矛盾,如何被欺負了?

如果真的是被欺負了:

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自己會被欺負?

如何才能避免不被別人欺負?

孩子多大了?男孩兒還是女孩兒?上幾年級了?

孩子和同學發生了這個矛盾,是TA自己能處理的嗎?

如果孩子不能處理,家長又應該如何處理?

如何處理才能不傷害自己的孩子呢?

如何處理也能不傷害別人的孩子呢?


家長教育五大思維


家長是否參與,我覺得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以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是幼兒園的孩子,相互之間發生矛盾,這個時候是需要家長的參與的。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作為家長,可以先去了解孩子鬧矛盾的原因,然後給予孩子一些好的建議和引導,幫助兩個孩子化解矛盾。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時刻關注,但不一定要必須參與。因為大一點的孩子,他們具備了基礎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在關注的時候,發現孩子不能正確理智的處理這些矛盾問題的時候,你可以用聊天或者舉例的方式,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針對一些家長會讓孩子打回去的做法,我的態度是中立的。孩子被打,家長首先應該安慰孩子,避免孩子因為被打,產生一些心理陰影。其次,瞭解孩子被打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管什麼原因,動手打人肯定是不對,可以找到打人的孩子家長,雙方家長溝通協調之後,讓打人的孩子給被打的孩子道歉,和平解決問題。當然還有一小部分孩子,性格膽小,所以在被打之後,只會自己忍受,這個時候,我覺得家長是可以讓孩子還回去的。這個“還”回去,一是讓被打的孩子,你必須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和勇氣;二是告訴打人的孩子,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便被你打的,你打別人的,別人一定會還回去。

最後,不管是孩子鬧矛盾,還是孩子被打,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要引導孩子找出原因,培養孩子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保護自己。凡事能用語言解決的問題,我們都不建議用“暴力”來解決啦!


熱愛教育的云云老師


孩子於同學鬧矛盾,作為家長得跟孩子溝通合情合理!我想表達的是家長不能幫偏架。公平公正就行。作為父母要跟孩子溝通、要知道孩子鬧矛盾的根源是什麼,是孩子自私還是求關注或者受害等情感模式!然後在給孩子清晰溝通出正面、正能量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