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依戀

依戀是嬰兒與主要的撫養者通常是母親間的最初社會性聯結,也是情感社會化重要標誌。心理學家鮑爾比認為依戀是在嬰兒同母親較長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0-3個月),即嬰兒對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一樣的。

第二階段: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嬰兒對母親的反應有所偏愛。

第三階段:特殊的情感聯結階段(6個月至3歲),從六七個月起,嬰兒對母親的存在更加關切,特別願意與母親在一起,好像母親是安全的基地,出現了對母親明顯的依戀。

嬰兒對母親依戀的性質並非相同。安斯沃斯等通過“陌生情景”研究法,依據嬰兒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應,認為嬰兒依戀存在三種類型:

1、安全型依戀:比較快樂自信,對外界積極反應。

2、迴避型依戀:缺乏依戀,與母親未建立起親密情感聯繫。

3、反抗型依戀:是一種焦慮矛盾型,離開母親後焦慮,但又反抗母親的愛撫。

安全型依戀為良好、積極的依戀,而回避和反抗型依戀稱為不安全型依戀,是消極、不良的依戀。嬰兒依戀的性質最終取決定於與嬰兒有關的母親的行為。


內容整理:鄭耀宗,心理學工作者、教育踐行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鄭耀宗工作室創始人。心理諮詢治療預約電話:181819076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