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

看到粉絲群裡大家討論了一些家長對孩子常用的威脅語句:“

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哭,奶奶就不喜歡你了”;“你再生氣,就讓大灰狼來把你抓走吃掉”……

這種威脅式育兒確實並不少見,很多家長和孩子說“不要你”了,通常是在生氣的時候,希望通過“嚇嚇”孩子,讓他們乖乖聽話。

“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

如果只看當下的結果,有效嗎?很可能是有的。

因為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他們全身心依賴的人,父母拿孩子賴以生存的最最重要的東西去嚇他們,幼小的孩子當然會當真,當然會害怕。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什麼呢?

是孩子安全感的嚴重受損和缺失。孩子在嬰幼兒階段是形成親子依戀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他們會形成安全型的依戀,這種安全型的依戀也是孩子向外探索的“安全基地”。

反之,當孩子的親子依賴是不安全類型的,他們會在探索過程中更多出現退縮行為,而這種退縮又非常可能得到來自父母的斥責甚至嘲笑……滾雪球式的積累,到青春期的時候,父母就會開始抱怨:孩子太叛逆,和父母對著來,動不動離家出走……

“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

為什麼父母會這麼做呢?

經常這麼告訴孩子“不要你”了的父母,首先其實並沒有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平等的個體去尊重,利用孩子和自己之間的力量(身體力量以及精神力量)的差距來“控制孩子”。

另一方面,我們的育兒行為其實很容易被效果強化。恐嚇懲罰非常容易表現出即時效果,而且操作還簡單。當父母發現我說一句“不要你了”,孩子就嚇得立刻“聽話”,在父母面前唯唯諾諾,這種“效果”其實在無形中強化了父母的恐嚇行為。於是,下次當孩子沒有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時,恐嚇自然而然又出現,反覆循環……

“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

孩子可能聽到“媽媽不要你了”這幾個字,還發生在另一種情況下:父母以外的人對孩子所謂的“開玩笑”

有鄰居逗弄家裡剛添了小寶寶的孩子:“你媽媽因為不喜歡你才生弟弟的,你來做阿姨的孩子吧?媽媽不想要你了!”而更糟糕的是,往往這些人在逗弄的時候,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周圍一群“幫兇”,孩子的內心恐慌可想而知。

說的重一點,其實靠嚇唬孩子來取樂的人,其實是很無能的表現。嚇唬孩子,看著孩子哭鬧害怕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感和心理快感,對孩子的內心進行踐踏傷害,這樣能說明什麼呢?很幽默?還是很能幹?

有些媽媽會礙於親戚鄰里的關係,對此不做制止,而有的媽媽對此提出抗議,人家還振振有詞:“喜歡你家孩子才逗她呢,要不要這麼較真啊?小孩子嘛,逗一下有什麼關係……”

有家長笑言,應該對這樣的人說:“你老公/老婆看不上你,不要你了”。如果對方生氣,再回應他/她:“和你開玩笑嘛,把你當朋友才和你開玩笑呢……”

雖然是笑言,但是咱們做父母的確實要注意,除了自己不對孩子說這樣的話,當別人這麼說的時候,也要進行制止,不要因為“面子”而默不作聲。

徐桂鳳:工作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與障礙中心,擅長兒童生長髮育諮詢及指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評估、諮詢及治療、家庭親子關係諮詢及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