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愛情當中真正的悲劇是什麼?就是痴情與自私相伴,深愛與固執相隨。

一旦愛到不能自拔,荒誕無知便氾濫成災。

世上幾乎大多數事情,似乎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同等的回報,除了愛情。

民國時期有太多才女,不管是溫柔婉約還是颯爽英姿,都是才華橫溢。然而和這份滿的溢出來得才氣不相稱的,卻是她們情感上的屢屢失利。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就是如此。

如果你去了解蕭紅的一生,不難發現,她一直都在追求被愛,甚至是低到塵埃裡的愛,為了愛,她也曾肆無忌憚的傷人,當然,她也受過傷。

蕭紅總結自己一生的悲劇在於“自己是一個女人”。可真的是這樣嗎?實則是她存在著嚴重的“託付心態”,這導致了她這一生中感情上的失利和痛苦。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蕭紅無疑是美麗的

1、什麼是託付心態?

  • 所謂“託付心態”是“我把我的人生成功快樂的責任交給你承擔”的意思。

試想一下,當你的成功和快樂不是源於你自己,而是源於另外一個人,你真的會快樂嗎?而對於另外一個人來說,他是不是也會覺得壓力過大,而不願意給你帶來快樂。

而戀愛中的你,也會因為依賴性一再退,甚至跌破底線,導致對方越來越不在意你。這種感受你不是也曾感受過?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2、為什麼蕭紅會出現託付心態呢?

  • 託付心態,大多來自於孩童時期缺乏愛或者得到太多愛。蕭紅出生在東北的一個地主家庭,家境優渥。本該有著幸福的童年,9歲那年母親病故,重男輕女的父親和繼母對她異常冷漠。

雖然蕭紅不愁吃穿,還可以有書讀,但她的童年生活充滿了寂寞和孤獨,這點從蕭紅描述自己的父親也能看得出:

“他的眼光從鼻樑經過嘴角往下流著的。”

在蕭紅的眼裡,父親是冷漠而嚴厲的。唯有祖父給了她很多慰藉。在《我的祖父死了》中這樣寫到:

“我想,世間死了祖父,就沒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間死了祖父,剩下的淨是些兇殘的人。我要到廣大的人群中去,但人群中再沒有我的祖父。”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呼蘭河傳

  • 蕭紅的一生都因為童年的不幸在追逐著愛,卻一生都在和愛背道而馳, 這也造成了她叛逆、敏感的性格。而這一性格也貫穿在蕭紅一生的悲劇中,她的感情隨波逐流,為了愛而愛,從未有過真正的獨立。

即使在蕭紅已經成名,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後,她依然是需要一個男人在身邊,哪怕這個人並沒有能力真正的照顧她。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3、蕭紅的3個愛情得幻想

關於愛情,蕭紅有三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1)希望對方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完整;

  • 蕭紅人生的悲劇,起源於她的逃婚。其實蕭紅未必有多討厭汪恩甲,只是時代的思想告訴她要追求獨立要自由戀愛,於是蕭紅逃婚了。

可笑的是,和她一起逃婚的還有她的表哥。蕭紅的出逃沒有任何規劃和打算,只一味的託付自己給了表哥。而這次逃婚也讓蕭紅的名聲跌入谷底,這也是後來她和汪恩甲的孩子不被汪恩甲家裡承認的根源。

逃婚後的蕭紅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為了吃飯,為了不回去她的那個被她唾棄的家庭,她居然聯繫了汪恩甲,還懷了汪恩甲的孩子,把自己又託付給了他

原本可以有一個美好結局的兩個人,卻因為她的逃婚遭到了家庭的強烈反對。

迫於家庭的壓力,汪恩甲在她快要生產的時候一個人走掉了。留下蕭紅獨自在旅館中,就在她因無力支付旅館費用而有著被賣掉的風險的時候,另一個男人出現了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被困在旅館裡的蕭紅

蕭軍的出現,讓蕭紅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將

全身心都投入到這段感情中。在最初的困頓日子裡,兩個人相依為命,日子雖苦卻甜。

漸漸的蕭軍的大男子主義暴露出來,他對待感情隨性的態度,也讓蕭紅傷透了心

這時候第三個男人出現在了蕭紅的生命中,端木蕻良讓蕭紅有了擺脫蕭軍的勇氣。只是懦弱的端木蕻良並不是一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選,在當時的動亂時代,他甚至幾次不顧蕭紅獨自走掉,而蕭紅最終死時也僅僅31歲。“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2)希望依靠他人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蕭紅的一生很短,貫穿她每次感情生活的是無盡的苦悶和悲涼。但她這一生又是精彩的,即便最初的她不懂獨立為何物,但最後,她憑藉自己的才華樹立文壇地位。但這並沒有讓她充分肯定自己,即便文學造詣上如何優秀,她的內心始終都渴望著別人的認可。從汪恩甲到蕭軍,再到端木蕻良和洛斌基。蕭紅都沒有自己獨立的勇氣

,而是屢屢依靠他人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蕭紅和蕭軍在一起

(3)希望通過感官的刺激來證明自己的意義。

蕭紅的一生只有31年的時間,卻經歷了兩次婚戀,兩次大著肚子嫁給別的男人,卻又失子。她寫了近百萬字的書,臨終的時候最希望能夠找到曾經被她送人的女兒。

在她活著的時候,她追求感官刺激,英俊的容貌,片刻的溫存,這些都可以給她一些溫暖。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

4、誰是蕭紅的最愛

說到蕭紅此生最愛,那麼一定非蕭軍莫屬。汪恩甲對於蕭紅,更像是不諳世事的少女為了生計而不得不走的彎路。在她終於成長後,她愛上了一個所謂的真正的男人:蕭軍。蕭軍最初為蕭紅的才華所感動,後囿於蕭紅的不放手。只是對於蕭軍來說,蕭紅或許更像是一個朋友而不是妻子,蕭軍眼中的蕭紅:

“單純、淳厚、倔犟,有才能,我愛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這對於深愛著蕭軍的蕭紅來說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只是習慣了忍耐,習慣了託付自己的蕭紅,不自覺的開始委屈自己,期待著蕭軍的回心轉意。其實,在蕭軍和別的姑娘曖昧被蕭紅髮現的時候,蕭軍已經暴露了自己的本性,而蕭紅所期待的悔改更是不可能存在的。

感情中一樣存在邊際遞減規律,你愛他,於是容忍他犯的錯,只是這會讓他看來默許犯錯是被允許的,相反,犯錯而不被原諒,反而成了你的錯。可憐的蕭紅就在這些間歇性強化的被動裡越陷越深。直到另外一個男人的出現。然而即使在她懷著蕭軍的孩子嫁給端木蕻良後,她依然寫信關心著蕭軍的近況,而蕭軍在她走後勾搭上了一個朋友的老婆,結果這個朋友卻轉頭來罵已經再嫁得蕭紅!何其荒謬!

5、真正的自身成長,是追求才華橫溢嗎?

蕭紅是唯一一個可以隨時去魯迅先生家裡吃飯的女作家,這是否對魯迅先生的生活造成了困擾,我們不得而知,只是蕭紅的名氣隨著她的才華和魯迅先生的推薦迅速的火了起來。

才女蕭紅的悲劇,註定是一場託付心態的失利

蕭紅和魯迅在一起吃飯

她的人生本可以更精彩更自由,然而,她情感的獨立性卻沒有成長起來。她輕易的把自己的快樂建設在別人的身上,而感情本就是最不堅固的東西,一旦分崩離析,蕭紅也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現在的我們總在說追求自身成長,努力卻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然而如果感情不獨立,像蕭紅這般擁有託付心態,指望另一半帶給自己解脫,指望從感情中獲得充實感、滿足感,又怎會快樂和幸福?

“縱使一身才華橫溢,怎奈託付不得良人?”這番感慨,望我們都不會有。

蕭紅的悲劇,有人說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是民國的悲劇。可我們現在看,又何嘗不是她自己情感上的悲劇。恰如蕭紅自己所寫:

“女性有著過多的自我犧牲精神。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長期的無助的犧牲狀態中養成的自甘犧牲的惰性。”

經濟不獨立的人或許是沒有選擇權,而情感不獨立的人是自我放棄了選擇權,這兩者其實都不適合談情說愛。但情感不獨立的人比經濟不獨立的更悲哀,後者也許可以沒有神精麻木度日,而前者卻常常空有一些無謂的要求與抗爭,卻始終沒有走出來。

最後,願所有女子都能擺脫託付心態,在天氣一天暖似一天的時候,把日子一寸一寸過的更有意思。活出自己的快樂,只因為自己,不為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