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生活中我們遇到被人冒犯的情況時,常常聽到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狗咬你,你還要咬回去嗎?”之類的話。

乍聽這句話的時候,也許會想做人大度點,也沒什麼。

可往往事後一品味,不對啊,苦的不是他,他倒是蠻好意思讓我大方的!

上海交大教授竇令成揭露了這類人的“偽善”: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來源於有那麼一撥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

針沒紮在他們身上,他們憑什麼站著說話不腰疼,還用自以為是的善良去要求別人大度?

生活實苦,如果有些傷害帶來了刻骨銘心的痛,就不要委屈自己隱忍,更不要去理會那些勸你大度的人。

01

人生於世,各有所苦

列夫·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正是因為每個人的不幸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在聽到他人的不幸時,往往會有一層隔膜,難以切身感受到這份不幸帶來的痛楚。

所以才有了那句話:“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並不相通。”

可總有人面對你受到的傷痛,不但無法理解,還要說出各種各樣讓你大度的話。

這些人站在道德的高地“苦口婆心”,其實無異於扒開傷口撒鹽。

“草根詩人”餘秀華因為出生時缺氧,導致腦癱,行動不便。

她高中時就被迫輟學回家,跟一個毫無感情基礎的男人結婚。

她的丈夫比她大13歲,沒工作沒文化,脾氣暴躁。

發起脾氣來,會按住她的頭往牆上撞。

更有甚者,他還會像無賴一樣在外面編排妻子,嘲諷她,侮辱她。

好在,餘秀華並沒有困頓在生活的黑暗之中。

用詩歌積攢了一些名氣和資本後,她終於鼓起勇氣和丈夫提出了離婚,想要擺脫這段從一開始對她而言就是地獄的婚姻。

丈夫品性無賴,向餘秀華索要一大筆精神損失費,兩人方才離婚。

原本餘秀華擺脫不幸的婚姻,本該得到理解和祝福,但結果卻事與願違。

一些居心不良的人,開始用酸溜溜的文字,諷刺餘秀華忘恩負義,一朝爆紅就踹開同甘共苦的丈夫。

抨擊餘秀華的人甚至沒有了解過餘秀華遭遇了什麼,就憑藉自己的臆想,用一種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態,訓誡她。

面對這些人,餘秀華終於忍不住在微博回懟:

“婚姻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你這破嘴被火燒燬了吧?你既然關心我前夫,有種嫁給他!”

不知其苦,還用一種“聖母”的姿態去勸你大度的人,其實就是在慷他人之慨,彰顯自己的慈悲。

試問他連你經歷過什麼都不知道,哪來的資格勸你大度?

不知其苦,就勸人大度,這是一種偽善,讓你覺得痛苦,讓他顯得高尚。

面對這樣隨隨便便勸你大度的人,請務必遠離。

02

以德報怨,君子不為

《論語》中有句話:“鄉原,德之賊也。”

什麼是鄉原呢?就是那些遇到事情,出來和稀泥,勸導受害者:“好啦好啦,算了吧”的好好先生。

孔子認為,那些勸人大度的好好先生,實際上敗壞了道德風氣。

不僅如此,對那些傷害你的人,也沒必要大度。

有人曾經問過孔子:“以德報怨,可乎?” 不記恨他人對我的傷害,反而給他好處,這樣可以嗎? 很多人都會標榜以德報怨是世間最大的善念。

然而,最初被問到這個問題的孔子本人,是反對“以德報怨”的。

《了凡四訓》中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呂文懿公為人寬容,饒恕了一個在他門前破口大罵的醉漢。 他卻沒想到,一年後,這個人膽子愈發大,屢屢犯事,最終被判死刑。

呂文懿公很後悔,說如果當時能夠小小懲治他一下, 他也不至於一步錯步步錯,最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不是所有的大度,都能換來迷途知返,你的善良,要給對的人。

對壞人的寬容,其實就是對惡的縱容。你越是容忍,壞人就越變本加厲。

所以,我們不僅要遠離那些讓我們大度的人,自己也不要盲目大度。

03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如果不能夠以德報怨,我們該怎麼做呢?

孔子給出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所謂的“直”,是一種正直的態度。

在面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時,我們應當正視這一傷害,不惡意報復,也不委屈自己,而是採取正當手段給予施害者懲罰。

台州一女生受到長達10年的校園暴力,她的同學們在這十年間,造謠她“整容”、“炫富”、“私生活混亂”,甚至在她婚後這種欺凌也未曾停止。

忍無可忍的她決定站出來,一紙訴狀將曾對她進行欺凌的校友們告上了法庭。

在這時,卻還有人勸她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可笑的是,這樣的聲音,在她遭受欺凌的十年裡,從未出現過。

不是任何事都可以無條件原諒,也不是任何人都值得大度對待。

有些事情,是不能大度寬容的。

傷害就是傷害,那些痛苦有多難熬,只有自己知道。

對待傷害最好的方式,不是強迫自己大度,原諒傷害你的人,而是保持正直善良,從泥沼中走出來。

正直是我們的尺度,我們用它衡量一切,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善良是我們的初心,像一座燈塔,讓我們在黑夜中不致迷失。

手中有尺,心中有光,不要委屈自己的苦,也不妄自勸人大度。

前路漫漫,願你所遇之人皆為良善,所行之處皆化坦途。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