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疫情發生後,很多人響應政府號召窩在家裡不外出,而且已經將近一個月了,一些同學群、同事群或朋友群經常有人在嘮叨吐槽,窩在家裡太無聊太痛苦了,說快受不了,我偶爾在群裡不經意的插一句,不會無聊啊,挺好的,很自由,甚至覺得挺自在挺充實的,馬上有一同學懟我,你就別再自欺欺人了,打死我也不信會有人天天窩在家裡覺得很充實。

對於他或他們的看法,我覺得其實也很正常,甚至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大門不能出,二門不能邁,最遠的距離就是客廳,最多隻能到陽臺去看看外面空曠淒涼的小區廣場,猶如困獸,難怪有人說再這樣繼續窩下去,沒病也會憋出病來。

雖然很多人覺得難熬,但並不代表全部的人都是這樣,印象中有讀過一本書,書名忘記了,書裡有描述了一段莊子和好友惠施的對話,他們去河邊觀魚,莊子說,你看,那些魚游來游去多麼快樂。惠施就對他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而後莊子就沿著惠施的邏輯回答他,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想莊子的回答就很有邏輯辯證的思維,雖然這只是小事,我也沒有較真到在群裡引用莊子的話去駁斥這個同學,只是簡單回覆了微笑的表情,一來他的想法很正常,二來爭論下去也無意義,引用莊子的話去駁斥還有可能讓人誤會說在賣弄,再者還會被認為這人有槓精的嫌疑!

我也只是想著,我不同意他的說法,不認為所有的人都會感到痛苦和無聊,這是有根據的

一方面,從我本人的窩家過程來看,我自己確實並不認為很無聊,痛苦更談不上了,相反覺得還是挺充實,其實覺得日子過得真的挺快,一晃過了快一個月了,我認真的盤點了居家這段時間的安排,忙碌談不上,但不至於空虛無聊到不知道該幹什麼。另一方面,這種窩在家的安逸閒適的生活其實是很多人所羨慕的。

就我而言, 早上一般就是七點半起床,學習強國開起來,聽一下新聞報道,一邊聽一天準備燒開水和早餐,燒開水和早餐的同時,整理一下房間,擦擦桌子掃掃地,十幾分鐘不到半個小時搞定。

早餐、整理房間、學習強國的學習同時進行完了之後,將近八點了,抽出二十分鐘看看手機,工作群、同學群等各種七七八八的群裡的信息有選擇的快速瀏覽一下,有需要發聲的就回復一下,而後再看看頭條,關注一下新聞,瞭解一下疫情的進展情況,娛樂新聞一般不看,以前NBA也看得挺多,不過現在沒看也習慣了,覺得哈登都陌生了,再就是重點瀏覽一下自己感興趣或者喜歡的一些大咖的或自己關注的頭條號的文章,確實覺得有用的就收藏,一些有用的文字、事件等素材儘量蒐集保存起來。

八點半左右吃早餐,吃完大多還要洗刷刷,家務事平時也基本上是我承擔了,習慣了,偶爾也會煩,但沒辦法,另一半在醫院上班比較忙,生活就是這樣瑣碎,茶米油鹽姜醋茶,刷碗擦桌洗地板,沒必要說什麼責任和擔當等大道理,就是相互體諒相互寬容而已。生活中有些男人,大事幹不來,大錢賺不了,小事又懶得幹,家務不屑幹,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不理解而已。

吃完早餐整理完之後,大概九點左右,因為有喝茶習慣,經常在這個時間泡上一壺茶,水汽嫋嫋升起,茶香四溢,滿口留香,通體舒暢,在泡茶的同時手裡捧著書,品茶的同時也品品書,這段時間每天安排半個小時看看論語,好像有人說人生有三大樂事:口袋有錢、手裡持書、嘴裡品茶,口袋有錢還談不上,書跟茶算是比較經常的事。然後茶泡完,書看累了,休息走動一下,休息的同時手機又打開看看,瀏覽一下新聞和相關文章,看手機這也算是休息和放鬆吧

差不多到了中午,準備午飯也是宅在家裡一件重頭戲,利用放假這段時間好好再研究幾個家常菜,這是疫情還沒開始就規劃好了的,上班的時候,經常因為匆忙或精力有限沒法好好做菜,比較隨便,做來做去總是那麼幾個,孩子可能吃多了有點膩了,所以還是得再訓練開發幾個新的比較有營養的菜,這個也是要費一番心思和功夫的,技多不壓身,作為男人我覺得會做菜並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挺重要,就像這次疫情來勢洶洶,要是不會做飯那就挺難熬!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然後就是午睡一個小時左右,下午起來還是泡茶看書,看看報紙,陽臺上的花澆澆水,房間需要打理的地方就打理一下……

還有一個固定的習慣,就是傍晚的時候去學校跑步,不多,就三公里,流流汗,養成跑步習慣後,偶爾遇到下雨沒跑反而覺得無精打采,整個人晚上萎靡不堪,渾身沒勁,剛開始跑步是要找各種理由去跑步,現在是反過來,不跑要找各種理由!

其實一天就是這樣過去了,在一些人眼裡,這或許覺得很無聊,甚至覺得不能忍受,但這或許就是生活吧,每個人眼中的幸福和快樂都不同,還是古人說的好,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本應該知足,平平淡淡才是真,更何況,我們的這種平安、平凡、安逸的生活是正奮戰在防疫第一線的廣大工作人員所羨慕和期待的,更是很多臥病在床甚至重病纏身的人所奢望的 。

且窩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