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候亮相廣西數字農業峰會 共探智慧農業落地路徑

10月29-30日,廣西數字農業峰會暨全球數據智能大賽(2019)“科技扶農”賽場總決賽在廣西南寧舉辦。作為全國領先的農業大數據企業,大氣候在七百多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本次全球智能數據大賽(2019)“科技扶農”賽場總決賽創新賽場的優勝者之一。

大氣候亮相廣西數字農業峰會 共探智慧農業落地路徑

大氣候聯合創始人兼COO梁晗

該峰會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主辦,阿里雲、淘員外承辦,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微鏈、35鬥協辦,聚焦廣西農業數字化轉型,旨在推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形成面向國內外的智慧農業示範高地。

大氣候聯合創始人兼COO梁晗在本次峰會上,分享了以“物聯網+SaaS +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慧農業可落地方案,並針對大氣候在廣西特色經濟作物上的典型案例做了詳細解析,得到了評委嘉賓們的高度評價。

大氣候在廣西的農業佈局

大氣候的農眼智能監測管理系統(即農眼系統),在2017年已經在廣西批量落地,目前已覆蓋該省57家農業基地、25個作物種類,土地覆蓋面積達10萬餘畝。

典型合作項目:火龍果

2017年9月,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一行來到廣西農潮集團火龍果基地參觀時,就對農眼系統和全程可視化溯源系統在該基地的應用,多次予以讚許與肯定。

大氣候亮相廣西數字農業峰會 共探智慧農業落地路徑

許寶琨一行與大氣候工作人員合影

目前,廣西農潮果業通過農產品可視化溯源,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並優選產銷平臺,成功將火龍果的銷售價格提高了3成以上。

典型合作項目:沃柑

在廣西的省會城市南寧,廣西聯翔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千畝沃柑基地,也通過大氣候的農眼系統、可視化溯源體系、智灌系統,全面降本提效,提高沃柑種植水平,提升沃柑質量;通過可視化溯源打造綠色生態沃柑,實現品牌溢價,沃柑價格提升40%以上。

大氣候亮相廣西數字農業峰會 共探智慧農業落地路徑

農眼在聯翔公司沃柑基地

典型合作項目:昭平有機茶

昭平縣屬賀州市轄縣,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昭平春茶獨特的“中國大陸早春第一茶”競爭優勢。由於茶葉收入是昭平縣貧困戶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昭平有機茶肩負了產業扶貧重擔。

2018年,廣西將軍峰茶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廣州國際茶葉交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大氣候的農眼智能監測管理系統和可視化溯源品質管理體系帶入茶葉種植和生產的環節中來,為昭平有機茶的精準化種植管理、品質提升、可視化溯源、銷路拓展、產業扶貧等提供了強有力契機。

大氣候亮相廣西數字農業峰會 共探智慧農業落地路徑

將軍峰茶葉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監測畫面

藉助農眼系統和可視化溯源體系,昭平有機茶目前已得到品質提升和溯源品牌認證,憑藉差異化的品牌營銷方式,正在積極切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品牌影響力和茶葉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大力促進了當地的產業扶貧進程。

大氣候面向廣西農業市場的未來規劃

本次峰會上,大氣候聯合創始人兼COO梁晗透露:廣西農業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大氣候將結合自身優勢與區域農業稟賦,從四個方面助力廣西農業實現現代化、數字化飛躍。

大氣候亮相廣西數字農業峰會 共探智慧農業落地路徑
大氣候亮相廣西數字農業峰會 共探智慧農業落地路徑
  • 提供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

基於廣西農業2020年發展目標,為廣西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量身打造系列單品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為區域農產品產業結構優化、數字農場精準化管理、農產品營銷指導等,提供靈活、科學的農業大數據解決方案。

  • 提高品牌競爭力

以可視化溯源+區塊鏈技術為基點,全面助力廣西優勢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品質監管、品牌建設升級等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

  • 拓寬市場銷路

憑藉大氣候的市場覆蓋力度和溯源電商系統,將廣西特色農產品帶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東南亞市場,提升廣西整體農業經濟效益。

  • 建立農業機器人研發基地

針對廣西正大力發展規模2千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大氣候將加快在當地建設人工智能機器人研發基地的步伐,通過研發茶葉自動採摘機器人和水果自動套袋、採摘機器人等,提供相關助力。

廣西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廣西是我國農業大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佔到全省GDP總量1/4左右,糧食、蔗糖、水果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近年來,廣西農業大數據快速發展,政府重點對產業鏈各環節的單品種進行全面解析,精準劃分了“產業結構、氣象服務、預測預警、優品推介、進出口趨勢”等18個專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預測產量、預警災害,運用低空影像、物聯網技術實現園區生產數字化監測,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2019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深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工程,推廣應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農業資源一張圖。

同時加快建設數字農業創新中心,扶持創建一批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示範應用基地,構建全產業鏈數據資源採集、分析、監測、預警體系,提升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大氣候成立於2015年,致力“建立人與地的數據連接”,是全國領先的農業大數據服務商。以物聯網硬件數據感知、SaaS系統數據應用、AI數據決策、自動化設備智能執行四大業務為核心,建立智慧農業生態閉環,為全球農戶提供農業一二三產綜合解決方案。

大氣候自主研發農眼、蟲感知、農眼全景、智能灌溉系統等智能硬件,與氣候雲AOS、農眼APP、農眼溯源、物聯網電商平臺、政府三農大數據服務平臺等軟件系統,及面向種植模型、產量預測、蟲害預警、精準氣象預警等場景的AI算法。

截止2019年9月,大氣候業務涉及全球6個國家,全國24個省份、88個地級市,服務農民超過4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