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山口地形

前言:

1943年2月14日,撒哈拉沙漠来的暴风席卷着突尼斯中部的山脉及平原。在卡萨林山口,涂着黑色十字标志的德国装甲战斗群作为老师在为期两天的装甲战术实战课上痛扁美国学生。参加此次战斗的德军军官--第二十一装甲师第三装甲侦察营少校营长汉斯·冯·卢克是这样说的:“我们的‘虎式’坦克用它们无可匹敌的八十八毫米炮在远距离一辆接一辆地摧毁着一支向东进攻的美军坦克部队,因为他们不明白他们的‘谢尔曼’是不能对抗我们的老虎的。我们尊敬他们的勇敢和献身精神,钦佩他们为完成任务而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勇气,甚至为他们在战争第一课里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感到惋惜。”

双方军力介绍

从部队编成来看,德军有两个师,每个师有两个旅级战斗群。北方的第10装甲师约有110辆坦克,南方的第21装甲师约有91辆。美军军部直属1个含2个营的轻步兵团(战斗开始后营的1/3部在团指挥部周围部署),1个由陆军中校海托尔指挥的以重装为主的预备队——大约50辆M4谢尔曼和12辆坦克歼击车。然而,美军1个坦克连和坦克歼击车排被分配给在勒西达山的168团第2分队。A战斗群有一个自行炮兵营和一个牵引式炮兵营,其中一个自行炮兵连再次分配到勒西达山。距西吉·布·吉特约40英里是由一个机械化营、一个轻型坦克营和一个坦克歼击车连组成的师预备队。C战斗群守卫距勒西达山以北12-15英里的隘口。该单位会在2月15日进入战斗,B战斗群的一个中型坦克营刚在战斗前配属给它。

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双方军力配属


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美军部署


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德军计划

战斗力对比

在战斗装备方面,德军的坦克以3号坦克为主,远不如M4谢尔曼坦克。其次是4号坦克,有比M4更好的75mm火炮,但是装甲较薄——因此旗鼓相当。下面图片显示了在战场上首次亮相的“虎式”坦克。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的性能不差,在此次战斗前,英国人使其发挥了很好的效能。在M10和M18坦克歼击车到达战场前,美军的M3只是过渡装备,看上去像坦克,其实装甲很薄而且有敞开式炮塔,有与M4类似的火炮,而且行驶速度快。

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双方装甲力量对比

下面的图告诉我们为什么德军的“虎式”让美军坦克乘员们如此恐惧,还记得电影《狂怒》里的M4群战“虎式”么?

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坦克战力对比

德军的条令完备,官兵具有多年的作战经验。 相比之下,美军多数部队缺乏锻炼。坦克条令有缺陷——坦克不用于对抗其他坦克,更低廉的坦克歼击车用于抵御装甲部队突破。陆军地面部队指挥官麦克奈尔于1941年说:“为了消灭其他坦克,用价格35,000美元的中型坦克取代火炮显然不经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实际上打的是后勤。德军从意大利获得补给,陆地补给线短,但受到空中和海面限制;燃料不能支持长期作战,但足够用于计划的作战行动。盟军也好不到哪儿去,补给线长,试图重新用M4装备部队,而且自由法国部队的装备和补给差。美军需要增强后勤补给,导致无其他作战部队推进直到后勤补给跟上。

上课前,德军的情报工作做得扎实,德军指挥官已经正确认识到盟军部署不严密并且后勤薄弱。美军的情报工作失败,因第1军没有正确判定德军会从北方进攻,安德森把强大的作战指挥部从第1军转移到后备薄弱的法军第19军团,导致南方空虚。

在部队状态和士气方面,德军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士气高昂。美军官兵士气良好,但是随着战斗进行而日渐恐慌。指挥官试图提高士气——弗雷登道尔少将做了少许挽救士气的工作。哈蒙少将在战役后期指挥第2军团,用个人勇气和率先垂范来提高士气。

轴心国的最高统帅部掌控着德国部队,陆军元帅凯瑟琳认为最高统帅部只是一个顾问,不直接控制非洲装甲军团或第5装甲军。隆美尔和汉斯·冯·阿尼姆职级相当,因此,德军在战役期间没有最高统帅,违反了统一指挥原则。美军第2军军长绕过战斗指挥部直接指挥部队。

德军指挥官隆美尔将军当过教员,具有坚定、超凡的领导力,对敌人也足够尊重。作为第2军指挥官的美军弗雷登道尔少将是个纸上谈兵的将官,他极少走出指挥所——距离前线60-70英里的地下掩体,发出的命令措辞含糊,经常绕过沃德少将(第1装甲师师长)并直接与作战指挥员协调,作战命令非常武断,不是根据实际侦察,还无视下级的意见。

战斗经过

2月14日,黎明,德军开始进攻,美军第81侦察队土崩瓦解。南方德军的移动情况没有上报,直到09:40美军坦克正在接近其阵地时,德军早已通过隘口。第1装甲团3营G连不知情,立刻覆没。首批被摧毁的坦克中有唯一可以与指挥部无线电联络的坦克。A战斗群得知敌军突破隘口后,海托尔中校受命去“处理情况”。他用1个坦克排在北,1个坦克排在南,1个坦克歼击车排在中间来建立拦截网。09:00,格哈德战斗群包围了勒西达并消灭了自行炮兵连。10:00-11:00 ,美军牵引式炮兵开始向备用阵地移动,但是被飞机和德军直接火力消灭。坦克和自行炮兵营向后移动防止被德军切断后路。美军师预备队出动并在科恩斯通道建立防御阵地。中午时分,斯坦霍夫战斗群开始到达并与海托尔中校及2辆坦克遭遇,海托尔中校的坦克被摧毁,但他本人毫发无伤。 黄昏时,美军坦克和自行炮兵营最后退出战场——只剩下7辆坦克。

2月15日,168团被围困了。美军C战斗群从防御阵地向北撤出,与B战斗群(军预备队)的一个坦克营共同组建“救援队”。弗雷登道尔少将在2月14日晚命令沃德:“明日集中弄清情况并消灭敌军”。2月15日,01:40 ,沃德发给C战斗群斯塔克上校的命令: “消灭对斯贝利镇(Sbeitla)地域形成威胁的敌军装甲部队。这样就可以实施机动,有利于我方在附近克萨瑞(Ksaira)山的部队撤退。”斯塔克上校亲自在一座山上观察进攻,并将阿尔基(Alger)中校的坦克营置于整支部队的战术控制中。战斗群编成几乎是精确地移动,装甲营的侧翼是坦克歼击车。12:30 ,美军开始进攻,却完全在敌军的意料之中,队形被深河谷打乱,然后被德军反坦克火力痛击。格哈德和斯坦霍夫战斗群的坦克分别从北方和南方攻击阿尔基中校。阿尔基中校命令他的3个坦克连抵御进攻。预备队奉命拦截格哈德战斗群,但是失败了。到17:40,阿尔基中校的营被消灭了。战斗群余部后撤,但只有4辆坦克返回。当天夜晚,勒西达山上的部队试图撤退,原来600人中只有200人回到己方防线。168团的余部试图撤退,但是路途太长,正好处于德军部队中间,日出时便投降了。

战斗结束后,美军部队损失惨重,下图显示了美军多数单位覆灭。

卡萨林山口:德国老师给美国新生的生动教学,高昂代价的战术课

双方损失对比

美军为何惨败?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错误:

一是关键地形判断错误。第2军指挥官仅仅根据勘察地图就认为两座山是关键地形,但是两座山之间没有足够的支援距离。他无视正确的关键地形——隘口,让德军从隘口长驱直入。

二是条令应用有误。美军条令旨在击败1939-1941年的德军坦克:侦察识别,坦克歼击车摧毁,坦克攻击敌军后方。实际上,海托尔中校将坦克歼击车用作固态防御阵地的核心坦克连,坦克歼击车不胜任此任务。阿尔基中校将坦克歼击车放于侧翼,他的部队整个被消灭。而且,他们都没有侦察。这不是使用/理解条令或条令本身有缺陷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没有进行任何侦察。没有将装备用在适合的地方,这难道不是应用条令的人犯的错么?

三是情报工作失误。第1集团军预测攻击会在北方,导致第2军薄弱;早期预警不力,导致装甲3营G连遇袭并覆灭;侦察包括处置情况不当,导致海托尔中校的部队被击垮,阿尔基中校的部队被伏击。

四是违反安全原则。因为未发现德军集结的动向,所以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导致德军取得意外的优势。

五是没有集中作战力量。如果美军集中所有的作战力量,而不是数量(集中),将会有取胜机会——3号坦克逊于谢尔曼。集中作战力量要通过以下方法:利用工兵,协调炮兵火力,步兵和装甲兵一起行动,动用航空兵。

六是领导力不足。弗雷登道尔少将只相信自己而不信任其他人,他是在错误的时间犯错的人,当然他也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如果美军有一个更有灵活的计划并且指挥官充分信任下级,即使指挥官没有进行侦察,下级也会想法设法解决问题。

这堂课对美军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美军学得很快,加上他们与生俱来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在非洲、意大利以及诺曼底作战,最终将战局导向了对他们有利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