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幼前教育馬上升一年級,應該多補習哪幾方面?

莒國小鄭


小孩在幼前教育,馬上升一年級,建議小孩學一下和一年級課本有關的內容。這樣孩子上了一年級,壓力才不會太大。

1、讓孩子學習拼音

拼音是語文裡邊最基礎的知識,是就連語文老師都說拼音只給老師兩週的教學時間,老師是可以教孩子的,但是孩子的吸收需要更多的時間。如果孩子學完之後就馬上要用,那對於好多字母,比如b和d,q和p來說,孩子是分不清的,甚至是拼不出來的。

2、學習基本的漢字

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剛學完拼音之後,就是簡短的課文了,課文個別的字是本課的生字,但是有一大部分字都是沒有學過的。如果孩子對漢字的認識一點基礎也沒有,那麼孩子根本讀不下來。

如果別的小朋友都能讀了,而她卻讀不下來,那她會感覺到自己不如別人,產生自卑。即使是奮起直追,也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付出更大的努力。

3、學習簡單的加減法

簡單的加減法,雖然簡單,但是最好練一下孩子的口算能力。因為同樣的題,有的孩子一說就能算出來,有的孩子卻需要更長的時間。

就是因為孩子對加減法的熟練程度影響著孩子的數學算題速度,算的速度越快的小孩作業完成得越快,也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其他的事情。孩子做題慢,不僅孩子自己著急,家長也焦慮,還花了好多時間影響到休息。

如果孩子每天完成作業都很晚,那麼對他第二天的上課效率也是有影響的,會形成惡性的循環。

4、簡單的鐘表認識

鐘錶對於大人來說,非常的簡單,但是你讓一個剛滿六歲的孩子,把時間和這個鐘錶圖形對得上,還是需要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不僅要讓孩子認識了,還能夠讓孩子說出大概的時間。

這個需要大人對孩子反覆的訓練,因為即使是孩子當時懂了,如不練的話,過幾天再問他,他又就忘了。

5、錢幣的認識

那長可以把不同面額的錢幣放在一起,給孩子介紹一下。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就是這樣做的。

為了加深讓她對錢幣的認識,我們經常做一個遊戲:買東西的遊戲,我是顧客,她是店家。我們把她小玩具擺到沙發上,或者是凳子上,每一個玩具前邊都用紙貼了一個價籤,還準備了一大堆硬紙板錢幣。

當選中我想要的東西之後,就會把這些東西放到用紙盒子代替的購物筐裡,交給她之後,她一一計算多少錢。算好了之後,如果不是整數的話,我一般會多給她,然後讓她再找給我零錢。

孩子非常喜歡這個遊戲,所以她對錢幣的認識也比較快,現在經常出去幫我買東西了。

有的家長會擔心幼兒園學多了會有三年級現象。其實孩子剛上小學,如果什麼都不懂,那麼剛上小學這個坎是很難過去的,就不要說三年級了,在一年級就會把孩子摔倒,讓家長焦慮。



您好,我是清香如蘭,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幼前教育馬上結束,要升入一年級了,在升入一年級前,該補哪些方面知識?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別人補啥,也讓自己孩子去補啥。要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選擇需要的去給孩子做功課。譬如孩子特別愛動,上課根本坐不住,那麼,家長就要著重訓練孩子靜坐一堂課的能力。有的孩子拼音不過關,就重點訓練拼音。有的孩子書寫不過關,就重點訓練書寫。有的孩子學習習慣不好,那就重點訓練孩子習慣。一句話,那差補那。

我的兩個孩子幼升小時,我主要讓他們過拼音關、寫字關,對於兒子,我還特別給他加了圍棋課,因為兒子屁股長刺根本坐不住,圍棋可以讓他靜下來,專心致志地下棋,鍛鍊定力。所以,我的兩個孩子都很順利地度過幼升小階段。而當時兒子班級有個小男孩,就是因為爺爺奶奶太寵愛,沒上幼兒園,直接上了一年級。孩子上課坐不住,一上課滿教室跑,漢語拼音沒一點基礎,啥也學不會,整得老師一個頭大二個頭大的。

一般來說,學前教育階段,孩子是以玩為主,以學習為輔,快樂成長。升入一年級後,孩子以學習為主,以玩為輔。一年級的一部分內容,譬如漢語拼音、書寫和簡單的加減法都在學前階段滲透了,所以,一年級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從零教起的,孩子必須有一定的基礎,才能跟上一年級的教學節湊。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幼升小後很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但因為幼升小在教學模式、知識層次、紀律規則等方面,都提高了一個檔。孩子沒有基礎知識和遵守規則意識就很難適應。所以家長應該在拼音、書寫讀、規則意識、安靜坐一堂課的能力,以及和同學正確相處等方面積極訓練孩子。


清香如蘭


拼音,拼音,拼音,

寫字,寫字,寫字,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兒子本學期剛剛幼升小進入一年級,因為平時我很注重詞彙量的積累,我兒子認識的字會比其他小朋友多很多,所以老師講課和做作業都基本沒什麼問題。

可我們同事的小孩就悲劇了,在幼兒園老師沒教過什麼,連握筆都不會,字也不認識幾個,拼音從0開始,導致進去一年級後每天做家庭作業都是問題,把我同事氣到吐血。

不會拼音導致會說不會寫,

不會寫字導致原本一個小時可以做完的作業,他得花費3個小時的時間;

所以拼音➕寫字是基礎,先做好基礎,其他的就慢慢跟上就可以了。


羽曦0106


我喜歡直接講做法:

1 做一套邏輯思維的題目 我和女兒一起做的是 上海的百花思維, 12本大概需要5到6個月。

2 一年級之前的那個暑假,上一個月左右的幼小銜接,主要是拼音!!!

3 數字和英文,沒有時間和精力的話,可以等一年級跟班學。


panglaoban


我孩子是9月1日開學上的一年級,上學前上過一個幼小銜接輔導班,學過拼音和數學,對孩子幫助肯定是有的,但要注意的是:

學拼音:一定要在整體認讀音節、類似音節的讀、寫、辨以及四聲標註上下功夫。多寫多讀,讓孩子在已經認識的漢字上寫拼音並標出聲調。多看一些帶有拼音的繪本,讓孩子看拼音讀文。

學數學:三點要注意:

一 多練習孩子的口算能力;

二 要多練習數字分成,達到熟練。

三 從上過一年級的人家,要一些書和考過的試卷,多讓孩子練習練習。

四 要多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要坐得住,時間可以逐步提高。

五 要多練習孩子的聽寫能力,這個很重要的。一年級孩子做試卷,老師是讀一題,孩子做一題,不認真聽老師讀題,這道題很可能就不知道怎麼做。

以上這些靠老師沒用,你真要想孩子類拔萃與眾不同,必須靠自己。孩子辛苦,家長更辛苦!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回報。

學這些很枯燥的,學習時間不要過長,不要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要儘量趣味性的去學,凋動和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是奔奔起跑,希望我說的對你有所幫助。喜歡的關注一下,認同的點個贊,歡迎留言評論。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0937497973795147"} --}

奔奔起跑


幼小銜接,做好幾件事,孩子信心滿滿去上學🎒!

1、責讓擔當,磨練意志

在上小學前的那個暑假,甚至前一個學期,和孩子約定一件孩子努力就能完成的家務事,每天陪伴完成,認真記錄打卡,適當獎勵,對於養成孩子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非常重要,而學習之路,要的就是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比如,教會孩子自己整理自己房間,疊被子、放枕頭、鋪平床單;玩具分類擺放或收藏;書櫃書籍分類,看後放回原位;睡前自己關燈、起床自己穿衣服等。這樣做的目的,讓孩子養成做事井然有序,不是遇事亂糟糟,沒事散漫拖。

再如,飯前幫媽媽擇揀、清洗小蔬菜、水果;擺放餐具;飯後清洗十個、二十個碗碟等。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讓孩子瞭解生活、認識蔬菜水果、鍛鍊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心中有他人,懂得關愛。

2、規律作息,按小學時間調整生物鐘

才上小學孩子,除了第一二週新鮮期,遲到、上課打瞌睡的現象時有發生。老師在幼小的萌娃面前,往往不忍心懲罰,而且此時家長們也常常小學生似的說:“老師,都是我的錯,以後不敢了!”其實這樣對孩子並沒多少幫助。如果在暑假就調整生物中,而不是“心疼”孩子,每天讓孩子晚上耍得很晚,早上足足地補覺,孩子生物鐘形成了,起床不用你喊,午睡和晚上入睡都很快。小學生晚上8:30,最遲9:00必須睡覺。早上7:00起床吃飯,離家遠點可能還得提前十分鐘起床。中午,特別是夏季,必須有30分鐘的午睡時間。這樣做的好處不僅是上小學後不遲到,上課精神狀態好,更重要的是充足的睡眠幫助孩子長高。不然到小學中高年級,你才發現你的孩子比同齡孩子矮一截。長個問題,與遺傳、營養、鍛鍊有關,同時也離不開充足的睡眠。

3、培養一個健康的興趣愛好,培養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

小學裡面發展優秀的孩子,往往都有突出的興趣愛好。相反,家長天天說搞好學習,孩子什麼興趣愛好也沒學,學習卻不怎樣,甚至還很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孤立無援的,人的發展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環境等的綜合。比如,在學鋼琴的時候,孩子不僅有了對音樂的敏感,還有了韌性和受挫力。在打籃球的時候,孩子除了有自我的表現,還有對團隊的依賴,這是就學會了合作和欣賞對手,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在畫畫的時候,孩子不僅知道觀察和感受的重要,還知道細心和細節的重要。

4、玩字卡,讀拼音三字經童謠,識字早識字多的孩子閱讀早,懂事多,悟性好。

現在的教育倡導“零起點”入學,反對幼兒園“小學化”,這是非常正確的教育理念。這是禁止拔苗助長,禁止抹殺孩子小學學習的好奇心,禁止教授小學學拼音、寫字、計算等等。我們把識字當成玩,生活中識字,遊戲識字,並不影響孩子上課的專注和求知慾,相反,孩子通過玩字卡“撲克”、摘“蘋果”、找“朋友”、猜字謎、讀廣告牌、讀包裝盒讀標籤等等,孩子識字量會不斷增加。曾經,有一個孩子一歲五個月,就因為天天與字見面,認識了“福、茶、煙、小、手、理髮、電”等幾十個字,而且還能遷移。有學生一上小學,那張小學生報紙就能朗讀,老師寫在黑板上的作業全記在心裡,根本不用家長抄寫或拍照,因為他作業題上的字,他全認識。這些學生在班上不僅沒有散漫,而且事事不別人先一頭,自信心爆棚不說,閱讀書籍多,學習悟性強。

5、“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最長情的告白莫過於陪伴”家長有“我家孩子將上學的心理和行動準備。

(1)長期放下手中的麻將、手機、電腦遊戲,放下口中的煙和酒,陪伴孩子體驗、觀察、發現,陪伴孩子閱讀、陪伴孩子鍛鍊。在小學,精彩有姥姥和爺爺寫信給老師,讓老師勸女兒、勸兒子不要貪玩,要管孩子。經常有孩子在家長會前建議老師告訴爸爸媽媽不要考試後就責備我,平常卻不跟我一起交流閱讀等;經常有學生寫日記勸爸爸不要酗酒,勸媽媽天天只管自己的手機和頭髮,還要陪我和爸爸散散步。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一定記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會有熊家長。家長“光鮮”,孩子才可能“優秀”。教育孩子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

(2)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環境。獨立的大書桌、大書櫃。孩子學習時,不在家裡聚會、不放電影電視哇,不大聲喧譁。

(3)給孩子準備使用簡單不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文具用品。

A、雙肩書包大小適中,不用拉桿書包,因為孩子上下樓不便,並且有很大噪音。人多時,拉桿書包上下樓還不安全。為了減輕書包重量,除語數外用具天天背外,其他的都按課表準備。臨時調課,老師都會提前通知。

B、裝涼白開的水杯。儘量不給孩子喝碳酸飲料。

C、一個輕便的筆袋,削好的六隻三稜鉛筆、一把直尺、一塊繪圖專用橡皮擦、美術課用的水彩筆等。注意不要給孩子買熒筆、禁止用修改液、修正紙等影響孩子養成良好書寫習慣,又會影響孩子健康的用品,而且高年級統考禁止用塗改液等。(這一條在中學考試、高考、公招考試中都有同樣規定)

6、給孩子買文質兼美的繪本、童話、寓言故事書籍。

7、培養孩子運動習慣,強身健體。

小學低年級特別愛生病,經常是一個孩子感冒,其他孩子也紛飛咳嗽發燒,儘管學校加強教室通風、放學後給教室極桌椅消毒,但一些孩子仍然被傳染。這種情況隨著年級的升高才會逐漸好轉。但愛鍛鍊的孩子情況卻好得多,一是自身不容易生病,二是同學生病也不容易被傳染。小學孩子生病很辛苦,一方面吃藥打針痛苦,一方面吃了感冒藥後更是昏昏欲睡。這時不上學會影響學習,特別是數學等前後銜接很緊密的學科,前面缺少太多,一定影響後面理解接受知識。讓孩子帶病上課,情況也不一定好。所以,儘量在學期多帶孩子戶外運動,增強孩子體質。游泳、乒乓、跑步去、跳躍……都是不錯的選擇。





開心老師


我家小女兒今年也是幼兒園大班,幼兒園有教拼音,筆畫和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進度比較慢,在玩中學的,有好多這個幼兒園的家長因為進度慢,學的少轉到其他幼小銜接的學校去了,從我家大女兒的班三年級來看,並不建議在外面補習。

上過幼小銜接的孩子可能會在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有欠缺,比如當孩子發現小學裡教授的知識自己在幼小銜接班已經學過了,就會影響孩子聽課的專注力。“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重要。”

一二年級從成績上還看不出來,三年級就是一個分水嶺,上過幼小銜接的很多孩子成績就開始往下掉,這都是因為一二年級的學習習慣沒養成,上課不專注造成的。

至於在一年級前沒有學過拼音,算術的家長,也不用慌的,先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一年級學拼音的時候每天回家幫孩子鞏固一下,不會跟不上的,姐姐班裡有很多孩子沒上過,就剛始學的時候家長累點,到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時候根本就沒區別,現在姐姐班裡成績最好一個也是沒上過幼小銜接的!

小學階段只有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對高年級的學習才有幫助。

一、閱讀的習慣

讓孩子在平時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無論是對孩子心智還是心靈的成長都是百利無一害的。

二、 聽課習慣

讓孩子在課堂專心聽講,集中精神,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三、做作業的習慣

自覺完成作業,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有不懂的及時請都家長或老師。

四、自信心

不能說孩子笨,給孩子貼“笨”的標籤,不然真的很容易變成一個笨孩子哦,孩子的自信時刻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增強信心。

我是育有二寶的蝸牛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您的困惑,也歡迎大家留言點評。


蝸牛媽媽家庭教育


孩子即將離開幼兒園前應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幼升小怎麼做好,相信各位爸爸媽媽都有這個方面的迷惘吧,那麼究竟在幼升小的時候要做什麼準備呢?今天謙謙媽在這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一)培養他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生活作息方面,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孩子進入小學後,開始規範化的生活,從早上、中午到下午包括午後小休的時間節奏都要建立起來,才能與上課的時間實現配套,保持頭腦的高效運轉,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二)心理上的準備也很重要

家長應該多與孩子聊聊小學的事情,如,學校是什麼樣的,小學老師和動兒園老師有什麼區別。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參觀小學校園。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時,總是會有不適應和恐懼,所以,讓孩子提前瞭解學校的事情,有利於減輕孩千的擔心和焦慮。孩子會擔心老師是不是喜歡自己,自己能不能自如應付小學生活。所以,家長可以多跟孩子交流在學校的飲水、吃飯、休息、上課方面的話題,還有跟老師相處、跟小朋友相處等話題。

(三)家長要激發孩子上小學的願望

讓孩子從心底裡想上學,而且對小學生活充滿嚮往和渴望,家長要激發孩子上學的動力和興趣。經常和孩子講小學的內容,閱讀有關小學生活的圖書,認識各種文具等;培養孩子受挫能力:敢於面對失敗、面對困難會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別人的批評,培養陽光心態;學習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做一個包容別人的好孩子。

我是@謙謙媽育兒,與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知識,與孩子一起成長。


謙謙媽育兒


我兒子現在上大班也是幼小銜接狀態。

目前我們是學習上就按照幼兒園學的內容放學後一起復習鞏固並及時完成家庭作業。(我們上的幼兒園大班是幼小銜接班會交很多東西)

生活上也要做好時間管理,每天睡覺和早起時間慢慢的向一年級靠攏,現在我們還會做周計劃,制定張表格把每天需要學習的或者複習的內容寫上,儘量的引導孩子按照表格內容完成,因為是跟孩子一起制定的,所以孩子的積極性很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兔兒乖乖vlog


其實要上小學了,是要進入一個有區別於幼兒園的階段。但是也沒必要太著急,教育是長期和慢慢的,不過呢小學要面臨考試,要面臨規範化上課寫字作業這些事情。我家寶寶正好剛剛進入小學,所以我現身說法如下

首先要培養靜的能力,慢慢讓孩子能靜下來,能認真去聽老師和別人的說話,其次要慢慢把學習和玩兒區別開,要注重禮儀和紀律慢慢培養,還要注意獨立性的養成,比如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慢慢自己完成。再次就是學習方面了,第一要注意拼音的學習,要有點基礎更好,因為學校是有任務和進度的,我們要儘快趕上大部隊,這樣會學習相對輕鬆點,第二就是識字量的問題,要慢慢突破識字量,現在注重閱讀和思考,那麼識字量是基礎,要具備,但是不著急,慢慢來,可以買一些繪本,兒童文學作品,雜誌等等,第三就是數學的基本加減法的運算,尤其是十以內的,這也是基礎,第四呢要注意培訓小孩的思維邏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父母要有長遠的深刻的教育理念,這就要不停學習提升自我,才能更好教育小孩,小孩我們要更多是培養陪伴,而不是指責和逼迫。用愛的用心的用時間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