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往事如昨日


刘家坡村的往事

------听父亲常说的故事有一首歌曲《父亲》,很是感动国人,我也常在嘴上唱,心续在思虑。“小时后,常坐在父亲的肩头,父亲是哪儿女登天的梯,父亲是哪儿女拉车的牛。。。。。。”。

我们都是父母所生,所养,所教。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爱如天,母爱如地。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们是儿女登天的梯。 有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中国读书人都会朗诵这首诗。这是写母爱的诗,写父爱的诗不常见,哪是因为我们与母爱的最亲近、最直接的感受。母爱如水,无时无刻都在滋润我们的身体和心灵。父爱如山,无时无刻的关爱我们的成长和成才,那是儿女们登天的梯。

我的父亲是地道的中国农民,出生上世纪40年代,在那时中国农村农民感知时代信息的迟钝,还称为民国二十九年。可见,改朝换代的概念在农民的思维深处根深蒂固。对农民而言,种地纳粮,吃饱肚子最重要。哪管“城头变幻大王旗”。那时也是中华民族最为黑暗、最为艰难地抗战时期。中国农民最为困苦的、煎熬时期。土地是地主家的、种田的人可从来没见个地主。

据老人口传,就在这时期,农民在田里栽秧,天上的飞机像老鹰群一样临低空飞行,可能是日本的飞机轰炸重庆路过(不叫路过应叫“天过”)我们这里。刚开始的时候栽秧的农民还纷纷躲避,可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老人口传有飞机坠落在金城山附近的农田里)不再躲避,农忙时节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哪管生死两茫茫。人活着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种地。在活命与种地的选择,中国农民选择种地。这就是中国农民的伟大,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渊源所在。

民族的存亡、农民的煎熬。有很多种地的农民子弟就是在栽秧的田里“被绑上”民族生死存亡的战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儿子更是农民活下去的希望。”这就是“抓壮丁”。这抓壮丁也是长了眼睛的,专抓那些贫穷少劳动力的家庭。搞破的多少家庭,撤散多少恩爱的夫妻。有的为国捐躯,尸骨无存。有的“苟且偷生”,荣归故里。无论死了的还是活着的,他们都没有再见到自己被“绑走”时的父母亲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重累累。”这就是活着的人回家的所见场景和滋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可不是出去为官的意境。而是“抓壮丁”后活着回家的老人见到自己儿时的玩伴所发生的“尴尬”。老人的口传中也有传奇的真实人物故事,说的是有个富家人(比一般农民吃得起饭,有自己的田宅)的儿子,在顺庆府上过高中。在我们这地算上有文化的人,父辈们辛苦赚下的几十亩大田,望他学成归来继承家业。有一天,栽秧季节在一块大田教他栽秧,哪知他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栽秧东倒西歪,被他的爷爷用秧子打了。于是“孩儿立志出乡关,不达目的誓不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撂下一句话,“我这辈子就不栽这个秧。”回到顺庆府学校投身抗日的“革命运动之中”,走上抗日的战场。

有高中文化在当时是凤毛麟角,不可能亲临一线。在师级单位做秘书,也就没有性命之虞。在抗战胜利之后,审时度势随部队起义,投诚中共,站到人民队伍中来。部队解散,有文化的人都得留下。经过学习和培训分配到东北做留苏学生的政治审批工作(当时中苏关系友好)。后来调任武汉市公安局工作,实现“我这辈子就不栽这个秧”这句誓言。在退休之后多次回家探亲,他的爷爷和父亲早已去世,只有年迈的老母亲活着见到这位久别的儿子。也是遗憾之中的万幸,在回来之时也见到了自己儿时的玩伴,但他的玩伴已在弥留之际,没过多久,他的玩伴离开人世。

还有一个同样传奇的真实故事,也是同时代的故事。这家人相比上面这个家庭,是个佃户人家。正在田里栽秧,“抓壮丁”的来了。没地方躲避,就躲在一个岩洞之中。被点了水之人“出卖”,结果被绑上抗日的战场。点水之人的家人得以保全。这个佃户家的父母没过几年全都去世,所幸的是留有尚未圆房的童养媳支撑着这个家。用篾席埋葬去世的父母,埋葬的地都没得。只好埋葬在靠岩壁的空地。十多年过去都没有佃户家儿子的信息(没文化写不了信),大家都认为这个佃户的儿子已经战死。劝童养媳离开。但传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动摇她等待丈夫回来的信心。也成就一段“劫后余生”的美好姻缘。全国解放后没几年,他家里突然来了政府和军队的工作人员。主要来核实他家是否还有人烟,原来这位佃户认得儿子已经是广州军区某部队的副师长。派警卫人员回来接童养媳回广州,可这位童养媳就是故土难离,没有去广州。就留在家里种地。警卫人员回去报告,还有个等他十几年的媳妇。这佃户的儿子难以平静地心情,只好申请调回蓬安,在蓬安国税局工作。把自己的童养媳媳妇接到蓬安享受“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

这是我父亲讲给我听的真实故事,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事情。他没文化。不懂三国,不懂西游。他想告诉我什么。父爱如山。默默无语关注我们的成长、成才,走向社会。写下此文,此值新年之际,祝父辈们健康长寿。记得回家看望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