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疫:法國“封城”一週後,為何管制措施更加嚴厲?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法國“封城”一週後,為何管制措施更加嚴厲?

中新社巴黎3月25日電 題:法國“封城”一週後,為何管制措施更加嚴厲?

中新社記者 李洋

法國當地時間24日“封城”正式滿一週,同時正式進入為期兩個月的衛生緊急狀態,當天本已很嚴厲的管制措施繼續加碼,受到外界關注。

據中新社記者觀察,正如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所說,法國採取的“封城”等一系列舉措確實是全歐洲“最嚴格”的。在嚴厲管制措施下,巴黎市中心的很多地方——旺多姆廣場、協和廣場、盧浮宮廣場等地點,行人和車輛稀少。

全球戰疫:法國“封城”一週後,為何管制措施更加嚴厲?
當地時間3月24日,法國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嚴峻,管制措施持續升級,民眾日常出行受到更嚴格的限制。圖為嚴厲管制措施下,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協和廣場當天幾乎沒有行人和車輛通行。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警方對管制措施的核查也是比較嚴格的。記者看到有警車在城中巡邏,隨時停車對路人進行檢查;也有多名警察在香街值勤,檢查過往車輛的人員是否有通行資格。

據統計,法國“封城“一週以來,警方累計實施高達200萬次檢查,發現違反管制措施12萬起,並進行了相關的處罰。管制措施正在被有效執行。

然而法國還在繼續加緊實施管制,新增的管制措施於24日起開始執行。“封城”一週後仍繼續加緊實施管制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因素。

一是法國的疫情加劇惡化,這是採取更為嚴厲管制措施的最直接原因。24日的疫情統計數據顯示當天法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2萬例,累計住院病例突破萬例,累計死亡病例突破千例。上述各項數據在歐洲各國中排名居於前列,累計死亡病例僅次於意大利和西班牙。

從法國的內部環境看,醫療系統的壓力空前巨大,東部一些地區的醫療系統已經面臨飽和。法國軍隊正在持續從米盧斯向其他省份轉運重症患者,當局甚至考慮向德國等國運送病患。如果不進一步加強對民眾的管制,全力遏制病毒擴散,後果將是難以承受的。

全球戰疫:法國“封城”一週後,為何管制措施更加嚴厲?
巴黎歌劇院門前當天幾乎看不到行人和車輛。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從法國的外部環境看,兩大鄰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疫情都在繼續惡化中:意大利累計確診病例已接近7萬例,死亡6820人;西班牙累計確診病例近4萬例,死亡2804人。法意邊境地區已經實施宵禁。

二是大多數法國民眾支持管制,期待政府能夠有效控制疫情。此前的民調顯示,對“封城”等一系列管制措施的民意支持率高達93%,83%的受訪者認為這些管制措施並不過分。

25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令87%的受訪者感到擔憂,但64%的受訪者仍然保有信心。官方繼續加緊管制措施擁有重要的民意基礎。

全球戰疫:法國“封城”一週後,為何管制措施更加嚴厲?
香榭麗舍大街的車輛極為稀少。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三是控制住不容易管理的人員,堵住政策漏洞。“封城”開始後,大批戶外鍛鍊和遛寵物的人士仍成群結隊出現在塞納河兩岸步道、戰神廣場等地,讓法國官方很惱火。在上述地點陸續關閉之後,這些人的活動仍未有效受控。因此新的管制措施出臺了針對他們的專門條款:在戶外鍛鍊或遛寵物等活動只能被限制在距離家庭住址半徑1公里範圍內,每天只准許進行一次,最長不超過一小時,而且必須是單人活動。

記者還注意到,現在民眾出行必須攜帶的通行文件(即《破例出行證明》,Attestation de déplacement dérogatoire)在短短一週時間裡更新了三次,在24日深夜推出的最新版文件中,被允許的出行理由增加到7項,具體內容的規定也更加細化,還須註明出行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以備警方檢查。新的管制措施加大處罰力度,違反出行禁令且情節嚴重的,最高可罰款3750歐元及6個月監禁。

隨著法國近期準備大幅提高測試數量,確診病例數預計將會進一步提升,未來很有可能進一步加強管控:一是延長管控的期限,二是繼續收緊民眾的出行。

全球戰疫:法國“封城”一週後,為何管制措施更加嚴厲?
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裡沃利大街當天幾乎沒有車輛通行。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法國各界目前已普遍認為,延長管控期限幾乎成為定局,原計劃15天的“封城”等一系列管控基本註定要被延長。法國一個科學委員會給出的建議是“持續6周”,這意味著政府與民眾或許要堅持到4月底。

今年1月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3次通話。在最近一次通話中,習近平應詢介紹了中方疫情防控的形勢,馬克龍介紹了當前法國國內疫情形勢及採取的有關措施。

有法國流行病學家已表示,中國經驗表明疫情可被遏制;通過“封城”措施的落實和對確診病例的監測,法國的疫情可能在未來4到6周得到控制。由此看來,為了戰勝疫情,加緊管制在所難免;特別是在中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對於法國來說,繼續堅持也將迎來勝利的曙光。(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