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什麼?

全民太極


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大學》中的開篇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其先後,則近道矣。如果把這段話結合伏羲八卦方位圓轉圖

(伏羲八卦方位圓轉圖,如果把文字都去掉,就是一張太極旋轉圖)再把太極旋轉圖中間的圓縮小成一點,就成了一個有中心的圓。如下圖)

知止而後有定這句話放在太極圖中,可推“定”是圓的中心點。再推“止”是轉動的圓形。知止而後有定的意思:人經常練習多種柔和緩慢的圓轉運動,就會找到人體的中心。找到人體中心後經常讓中心有鬆柔圓通透大小空實等感覺的靜態的練習就稱為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段話中“安”是安心,放心的意思。“慮”是讓人體中心有鬆柔圓通透大小空實的感覺。“得”是有了知道、入道、證道的路徑。所以,《大學》就是一篇教授太極和道德的經典。


小太極猴劉永明


所謂:動:是指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使之行為發生變化,靜:是指停止的、不運動的。從哲學上講,“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體現的是事物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兩者相輔相成,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既對立又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比如:

從物理學上講: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一切物體都是絕對在運動,但相對某個參照物時,物體又是相對靜止的,這是有形的動靜。

從化學上講,動靜也是互相融合的,比如你把鹽放入水裡後,你看著的是靜止的不動的,但其實是裡面的水分子和鹽分子在互相進行強烈的水解反應,這就是運動的。

在學習上講,動靜組合體現在既要能動把腦子動起來,認真傾聽,學進去,講出來,又要能靜,能夠靜下心來,認證領悟,把知識變為己有,做到永久性掌握。

從鍛鍊身體上講,動靜組合是指在運動鍛鍊過程中既要保持身體運動的柔順、協調,又要保持大腦意識的鬆弛、寧靜,做到動以養形,靜以養神。

在寫作上講,動靜結合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我們常常把相對靜止的景物如高山、田野、房屋、村莊等和運動著的景物如花開、花落、雲卷、雲舒、山空、月出、鳥鳴等有機結合,交相映襯,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創造出靈動、唯美的藝術境界。


好詞好句好段


相由心生,命由己作。

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坐亦禪,行亦禪。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無窮波若心自在,

語默動靜體自然。

一切順逆境界,

都以智慧化作能力。

都以慈悲化成修為。

動靜一如,如如不動!



用戶無生法忍


哲學上說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動與靜是相對,也是辨證的。

比如一輛在公路上飛速的車子,相對於車廂內的乘客來說車子一方面在運動,而車內卻是相對靜止的,這就是所謂的動中有靜。

再比如把鹽放入水裡,看著鹽好像是靜止不動的,但是鹽內部微小分子卻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和水分子互相融合,直至完全溶解於水中,這就是靜中有動。

自然界一切物質,大到山川河流天體宇宙,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細菌塵埃,無不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與靜二者相依相存,相互變化,達到了兩個矛盾完美的辨證統一。

動,是絕對的,永恆的;靜,只是相對的,暫時的。



沉浮15831


動是體會到的動態,靜是享用中的形態。動是感應到的心態,靜是思維裡的參悟。動是內心的方向,靜是內在的安穩。動是心理反應的變化,靜是情境給予的狀態。動是精神呈現的活躍,靜是靈魂展開的專注。動是行動,靜是行為。動是接受到信息而發出回應,靜是思考著頻率而產生意識。

動中有靜時,先有了擇選方向,後有了確定發生。

比如一陣風吹,一個人感受到了外在的動,引出了內在的動,而心態的靜已經做出了選擇,會發生賞風景或者觀自然世界,動中有靜就是內外抵達的現實正發生。

比如一個人處於熱鬧的地方,一個人經歷了外在的動,這動是顯出了內心的動,而一個人會止住動的狀態,呈現靜的外在,一個人擇選了有利於現狀更好發生的存在,會出現有動有靜,動中有靜就是取走各種各樣的以靜止動或者以動止靜。

靜中有動時,先有了方向的內外發生,後有了認知存在發生。

比如一陣風吹,一個人接收到了外在世界的信息,以動引出動,又以靜領走動,眼界給予了看見的靈感,會有接下來的品味時光或者領悟路途,靜中有動就是一個人內心豐富到隨時隨地有現象與想象抵達境界的正感受此時。

比如一個人處於熱鬧的地方,一個人正經歷自我與外界的雙重動態,一個人就有非常活躍的靜態能力,也就是處於動靜都在的地方擅長髮揮動靜皆宜的心理認知,靜中有動就是內心特別清楚動與靜的距離。

不論是動中有靜還是靜中有動都屬於發現的結論呈現,唯一的差別是先有了動時靜也是動,先有了靜時動也是靜,動與靜就是心境呈現的內容物,也是境界中的兩個靈感火花,還是想象世界的千變萬化,還是現象天地的千山萬水。

動是思維跳躍,靜是百態世界的先鋒位置,靜成就了動的領域,先有了靜中有動,又變換成了動中有靜的由來。動是情思圍繞,靜是擇選改變的前因後果,靜理想了動的後果,先有了靜的意義,又迎來了靜中有動的各種角度。動是精神的先有落點,靜是經營掌握的風生水起,先有了動的創造,又收穫了靜中有動即是動中有靜,動靜都有各自的起點終點,動靜都有彼此的知己知彼。

動靜是一種方言時,指的是聲音世界,動中有靜也是靜中有動,意思是兩個人或者很多人正在進行言語交談,或者交流溝通,或者正在發生辯論,或者是旁聽者的位置形成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動靜是一種心理變化時,指的是心相世界,動中有靜也有靜中有動,意思是一個人內心反映什麼內容,或者一個人發表什麼見解,或者一個人呈現怎樣的狀態,或者一個人翱翔怎樣的心靈類隻言片語,或者是一個人精神頻率持有的活躍自我心向。

動靜是一種內在與外在都共識的存在時,動中有靜也能靜中有動,意思是一個人正體會什麼,或者一個人正領悟什麼,或者一個人正發現什麼意識,或者一個人正發生什麼變化,或者是一個人正處於享受享用源自內外共達的現實世界。

動靜是心獲取的,動靜是精神頻率。動靜是思翻出的,動靜是思想節奏。動靜是情解讀的,動靜是境界規律。動靜是認知存在的,動靜是眼界轉動。動靜是擇選定位的,動靜是改變造就。動靜是理想與現實創造的,動靜是生活人生忙閒。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一種時間路途擅長變化,動靜是一種空間世界習慣攀登。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無窮無盡的變化多端。



時間的文藝客


很高興回答此提問,此提問是站在唯物主義的高度而發聲。

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唯物辯證法的運動規律和特點,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二,唯物辯證法就是以自然界,人類社會發展和人類思想發展的一般規律,視為研究對象,它的運用是辨證法的思想,思維發展的高級形態。

三,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繫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身運動的規律,其規律是物質本身所固有的,也是本質的,更是必然的穩定聯繫,是發展的必然走勢,這樣的規律具有客觀性,穩定性,可重複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四,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就是動靜,就是運動,就是規律,並且是按照此規律運動,這就需要我們在認識事物時,發揮主觀能動性,透過現象,把握規律,在改造世界時依靠主觀能動性,根據實踐得目的,因勢利導地改變規律賴以起作用的條件,引導規律起作用的具體方式。

五,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相互轉變規律,這就是唯物辨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


用戶呂有虎


靜養心,養的是心神;動養身,養的是有形的,所以必須靜中有動。



雲遊龍鄉


動中有靜,在波濤洶湧的一些謀略裡,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我們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好多時候我們遇上難事,會退一步,叫做退而後生,動靜,是我們的智慧[害羞]



鎂籽


這個可以從易經上去理解,一陰一陽之謂道!

動與靜是同時存在的,就像陰陽相伴,事物有正反面一樣!

動可以理解為是看得到的變化,靜則相對比是還沒發生的。比如禪修打坐,時間是在動的,你的人的思考是在動的,你細微的精神變化是在動的,而你的人是靜的,心靜,清靜!

永遠是相伴相隨動靜結合。



企業經營哲學


古人從易的角度,從太極的角度考慮問題,認為世間都是陰陽的存在,陰動陽靜,陰濁陽清,陰沉陽升,所以動靜的根本就是陰陽。

而陰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存在。你看古代人畫的太極圖,陰陽魚中,陰魚裡有表陽的小圈,陽魚裡有表陰的小圈。這就是告訴我們,陰陽對立又統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比如冬至夏至,一個是陰極生陽,一個是陽極生陰,兩個正因為有這種關係,才能至極而生。生物界也是,都要有二氣,不然就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所以動靜就是陰陽的另一個說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也說明的是他們之間的這種對立統一,既排斥又相含,而不能完全獨立存在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