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會是孫權殺的嗎?

王鐸8


是的,孫策就是孫權殺的。

孫權九歲那年,他的父親被荊州牧劉表手下大將黃祖所暗殺,從那年起,孫權的內心充滿了復仇和野心,到孫權15歲任陽羨縣長時,孫權的野心更加增長。



看著自已的哥哥孫策在江東南征北戰,逐漸成為江東的首領和開創者,孫權的內心開始不平衡了,孫權自此開始策劃。

於是孫權聯合了許貢的三個門客,提供了孫策的行蹤給刺客,三個刺客將孫策刺成重傷,於是孫策覺得自已快要死了,想起立繼承人來託孤了。



偏偏孫權還猜中了孫策一定會立自已為繼承人,就連孫策自已的兒子和孫策的三弟孫詡也沒有立,偏偏就立了孫權,於是19歲的孫權在花一樣的年齡就繼承了江東的事業。

之後,孫權就開始了厚黑、殘忍、不擇手段的一生,孫權在赤壁之戰後毒死了36歲功高蓋主的周瑜,接著孫權又在襄樊之戰後毒死了不聽命令的呂蒙,再後來,孫權又逼死了在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立下大功的陸遜,反正孫權是不待見功臣的。



就連重臣張昭也差一點被孫權燒殺或者拿劍砍死,然後孫權還讓自已的兩個兒子,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權,藉此機會,又廢掉了自已的兒子太子孫和,賜死了自已的兒子魯王孫霸,同時又將臣中一批重臣貶的貶,殺的殺。

這就是孫權在某些人心目中的形象,薄情、寡義、嗜殺、擅權。按照你們的意思,這麼說,你們滿意了嗎?



在你們的眼中,孫權就是這樣一個野心家嗎?

如果你這麼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想告訴你的是:孫權是一個政治家,但不是一個野心家,孫策不是孫權殺的,連史書都沒有懷疑的事,究竟是誰在製造陰謀論?



孫策被殺的時候,孫權只有19歲。孫策在江東創業的時候,孫權還在陽羨(今江蘇宜興)當他的縣長,孫權如果要當家上位,是怎麼斷定孫策一定會選自已當接班人的?孫策有兒子,有其它弟弟孫詡,雖然孫策的兒子很小,但是孫詡這個弟弟可不小,並且孫詡得到孫策手下大臣的支持率遠高於孫權。

是不是孫策如果不傳位孫權,孫權還要接著殺?他不過就是孫氏宗室的一個小小縣長而已,如果沒有自已的班底,如果沒有自已的支持者,孫權拿什麼奪取?靠自已一個人?還是孫權下面有一支軍隊?



孫權敢殺孫策,不怕周瑜、張昭這些孫策舊部知道?孫權除了是孫策弟弟之外,基本上是不有資本的,他如何掌控大局,江東軍隊系統的人全是他哥孫策的人,他孫權膽子再大,有這個膽嗎?

況且當時是亂世,不是太平盛世,在太平盛世幹掉皇帝,如果你有繼承權的話,那肯定就有機會,但是那是亂世啊,別說天下沒有統一,就連江東也是剛剛平定,各地反叛時有發生,孫權就是再性急,也可以等孫策多活幾年打下天下再動手也不遲,何必在事業未完成之際動手?他就不怕江東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亂嗎?萬一他控制不了局勢,不就是折騰嗎?



孫權雖然在後來的當政時期,有很多的黑手段,但那是孫權作為政治人物的決策,與野心無關,周瑜與呂蒙的死也與孫權無關,當然他確實逼了自已的兒子孫霸和功臣陸遜,那不過是孫權為了政治穩定所採取的政治手段而已,孫權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是成功的,但並不是野心家,用不著靠殺人上位。

所以孫策不是孫權殺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小霸王”孫策的死,讓人感到惋惜,孫策死後,孫權順利接過了江東,那麼孫策會不會是孫權為了權利殺死的嗎?畢竟在古代為了權利,兄弟相殘的事,並不少見。

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中關於孫策的死是怎麼記載的。

《三國志》記載,孫策曾經與許貢鬧過矛盾,許貢的地盤也被孫策佔了。許貢為了報復孫策,上書給天子,要求調孫策去京城,對孫策的權利有一定的約束。這件事被孫策知道後,孫策大怒,孫策對許貢施行了絞刑。

許貢這個人雖然沒有什麼本事,但是為人還是比較厚道,門生故吏很多,許貢死後,許貢的3位門客決定給許貢報仇。

一天孫策去狩獵,許貢的門客潛伏在樹林裡,突然出現。孫策由於自身英勇,所以經常隻身一人,不要左右保護,許貢門客一箭射中了孫策臉部,孫策重傷而死。

看到這裡,不少人就會想,許貢門客是如何得知孫策何時何地去狩獵,難不成孫策身邊有他們的內應?如果真有內應,那麼這個人必定是孫策特別親信的人,否則也不會對孫策的行蹤瞭如指掌,而孫策死後,孫權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有人懷疑,孫策是被孫權害死的,那麼真相如何呢?


孫策之死與孫權無關,證據有兩點。

公元200年,孫策去世,這時孫權只有18歲,孫權15歲時被舉薦為孝廉。據說當時孫策每次和臣子討論時,都會把孫權帶在身邊,孫策經常指著大臣說:“這些人以後都是你的手下”。

當時的孫策一心只想拜訪賢才,追求學問,根本不過問軍中之事,軍中之人,也大多覺得孫權太過軟弱。反倒是孫權的弟弟孫翊,性子剛烈更像是將門虎子,所以當時東吳的張昭等人都比較擁護孫翊,孫權並沒有自己的勢力。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就算是害死了孫策,那麼很有可能繼承東吳的也不是他,而是他的弟弟孫翊。


孫策非孫權所殺,原因二。

東吳雖然是孫堅開始經營的,但是孫堅戰死後,東吳就成了一盤散沙,孫策接手東吳後,東吳儘管壯大了,但是內部矛盾還是很多的。就是在孫權手裡,東吳也是矛盾重重,曹操來犯時,東吳大臣還都不能統一支持孫權。

孫權也清楚,在這種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如果大哥孫策出點事,那麼東吳基業很有可能就毀於一旦。東吳都沒有了,孫權去哪爭權,所以孫權此時不會去害孫策。

孫策之死,曹操的謀士郭嘉早就預料到了,郭嘉曾經說,孫策勇武,但是輕敵,自以為天下無敵,不帶隨從,早晚死在刺客手裡,結果還真是如此。


斯幽說歷史


說孫策是孫權殺的,那不太現實,孫權當時沒有這種實力,也沒必要承擔這種風險 ,但如果說他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卻是很有可能的。

孫策很厲害,也很威風,這是我們都認可的。

在父親死後,短短几年橫掃江東,打下了一片大大的基業,看上去風光無限。但仔細想想,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逼得這些江東士族臣服,用的是什麼方法呢?無外乎殺戮。

雖然孫策在江東殺伐果決,但由於殺戮過多,樹敵太多,江東士族對孫策只不過面服心不服。而且孫策野心太大,江東基業還沒鞏固,又想著北伐中原,更引起本地士族不滿。畢竟,本來江東是他們的地盤,孫策帶了一幫淮南人打過來,已經搶了他們很多權力。現在還要讓他們去給孫策打仗,對他們來沒有利益只有風險,他們自然怨恨孫策。

江東士族們武力不怎麼樣,但腦子還是很活絡的。正面打不過孫策集團,那麼換種方式,讓他換個溫和點的領袖就成為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至於選擇誰,非孫權莫屬。孫紹作為孫策的兒子,雖然年幼,但肯定被周瑜為代表的淮南勢力控制,而且統治能力成謎,可能會引發江東動亂,也不符合世家大族的利益。而孫策的三弟孫翊性情太像孫策,繼位以後很可能延續孫策的做法,更不受他們歡迎了。只有孫權,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展現了出眾的能力,讓人相信他能應對孫策死後的亂局,更重要的他早早的開始與江東士族們接觸,和大族出身的朱然等人都是同窗好友。

而事實也是如此,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孫暠企圖奪權,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我們可以看出孫策的淮南舊部,孫家宗室,山越民族都有反叛孫權的動作,而被孫家殺得人頭滾滾江東大族不但沒有造反,反而支持孫權,成為他的依靠力量。這讓人很難相信,他們之間沒有一些約定和默契。

總的來說,孫策絕不會是孫權親手派人所殺,他也必要如此。但孫權這個人重權力而輕親情,對於孫策的兒子百般打壓,連個王爺都不給。為了權力,連自己的長子都能下手,更何況兄弟了。如果說孫策真的是死於江東士族的陰謀,那很難說不是得到了孫權的默認甚至推波助瀾。


婁南散客


孫策繼承父業以後提著三尺之劍殺遍江東,建立了江東政權,這種掠奪式的進攻激怒了江東士族豪強,結果孫策被江東大族許貢的門客暗殺,關於孫策之死牽扯到一個人郭嘉,郭嘉準確的預測到了孫策會被暗殺,被很多人封神為三國第一謀士,神算子等,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孫策死前所做的事就會發現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曹操當時正準備跟袁紹開戰,兗州中原腹地四面受敵,所以曹操在和袁紹大戰之前必須解除後顧之憂,向東進攻徐州把劉備趕跑,南征張繡使其投降,西面派遣鍾瑤進入關中安撫當地軍閥豪強,西北佔領河內,最讓曹操頭疼的就是東南方的孫策,論打仗曹操真不見得能打過,而且江東地勢複雜進攻起來耗時費力,曹操對付孫策的方案不多,最省事最能見效果的就是聯繫當地不服孫策統治的士族豪強讓其內部叛亂,阻撓孫策趁機襲擊許昌,許貢就是曹操聯絡的對象之一,誰知許貢通敵曹操的事被孫策知道,許貢也就成為刀下鬼,而孫策又被許貢門客所殺。

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幕後主使就是曹操和郭嘉,這也就解釋通了為什麼郭嘉能準確預測到孫策會被暗殺,曹操也就順利北上與袁紹大戰。孫策之死說到底就是沒有處理好與當地士族豪強的關係,孫權繼任後改變了孫策的強勢鎮壓政策,改為主動安撫當地士族豪強,對於那些實在安撫不下來的才考慮軍事行動,江東政權這才逐漸穩定下來。


龍舞


方圓論壇在線

雖然《三國志》記載,孫策死於許貢門客的刺殺。但是事情的一切經過又太過於巧合了。首先許貢被孫策殺掉之後許貢的勢力就已經灰飛煙滅了。只有許貢的小兒子和幾個門客僥倖逃過一劫。但孫策被刺殺的時候,刺客是佯裝成韓當的士兵。要知道保護在孫策身邊的士兵肯定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士兵。身家清白這一點是必須的。而且可能都經過了多項的考核。而且孫策的行蹤這也不是一般熱門可以探查到的。許貢的小兒子和幾個門客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能耐混進孫策軍隊當中,並且混成了孫策的衛兵。並且還對孫策的行蹤瞭如指掌。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就有理由猜測。刺殺孫策的幕後黑手並不是所謂的許貢門客給許貢報仇。而是另有其人。



而有嫌疑又有動機刺殺孫策的人有兩個。其一是曹操。其二是孫權。他們二人都有足夠的動機刺殺孫策。

首先我們來分析曹操方面。要知道孫策被刺殺之前正好已經完成了對江東勢力的鞏固。孫策當時想趁著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戰之際,偷襲曹操的大本營許都迎漢獻帝南下東吳。而以曹操當時的情報收集能力。很可能曹操得知了孫策想要偷襲許都的計劃。而曹操當時又無暇顧及後方。所以曹操只能派遣殺手刺殺孫策,阻止孫策北上偷襲許都。而以曹操的勢力想要混進東吳軍中以及瞭解孫策的行蹤貌似也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且在曹操和袁紹會戰之前有人提醒過曹操小心孫策。但當時曹操並沒有在意。由此看來曹操是否早就安排好了人手隨時刺殺孫策呢?



在說孫權這方面。孫權此人少兒聰慧,長大之後更是權謀無雙。孫策在很多場合都公開表示自己都不如弟弟孫權。而孫權作為一個梟雄想要上位主宰江東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如果孫策還活著的話就永遠輪不到他孫權。而且孫策年紀比他大不了多少。而且孫策也有兒子。即使孫策百年之後也輪不到自己。所以孫權很有可能想到了刺殺孫策。而當時孫策的兒子還在吃奶。所以能繼承江東之主的就只有他孫權了。

而且從孫權繼位後對哥哥孫策的孩子百般打壓也能看出一苗頭。孫權對於孫策的孩子孫紹那可以說是不聞不問。原本孫權繼位後封孫紹為吳侯,但後來可能怕產生什麼影響。所以孫權又廢了孫紹吳侯之位,改封為上虞侯。而且孫權繼位後追封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而對於同樣當過江東之主的孫策卻並沒有追封為帝。而是追封為了長沙桓王。由此來看孫權根本就不願意承認孫策統治的歷史時期。這就不得不讓人感到奇怪了。所以說孫權刺殺孫策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孫權不可能派人暗殺孫策,孫策死的時候26歲,孫權才多大呢?17歲!江東局勢未穩,孫權一個17歲的未成年找人刺殺自己打天下的哥哥,那也不是明智之舉。筆者認為孫策的死問題還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這樣評價孫策:

“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也就是說,江東的基業大多都是孫策打下來的。毫無疑問,孫策是一個大英雄,“小霸王”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但是孫策也有三個致命的毛病,那就是愛殺人和太愛面子還疏於防備。

據《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記載,對此曹操的謀士郭嘉就早有預言,他說:

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事實也正如郭嘉所料,孫策就是死在了三個門客手上。

孫策本來是一個偏向於武將的人物,但是他也想做一個文韜武略的英雄,所以孫策想學文化知識。

當時江東有一個名叫高岱的隱士,聽說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孫策就想請教他關於《左傳》的一些事情,孫策太愛面子,不喜歡別人說話的時候壓制他,認為高岱太過於傲慢,瞧不起自己,所以把高岱給關了起來。

高岱的名望確實挺高,被孫策關押以後,很多士大夫和文化名人都為他求情。孫策一看這麼多人都幫高岱說話,越想越氣直接下令把他給殺了。

如果說殺高岱不足以影響孫策,那麼殺許貢則是要了他的命。許貢本來是吳郡太守,他認為孫策野心太大,就向朝廷(其實就是曹操)打小報告,說應該把他關起來。

孫策哪裡受得了別人背後有人捅他刀子?所以直接把許貢給殺了。許貢也算是當時江東的名門望族,他生前喜歡養一些門客。其中有三個門客堪稱許貢的死士,他們感念許貢恩德,想方設法的想要刺殺孫策給故主報仇。

孫策這個人呢,不僅愛面子,愛殺人,他還喜歡一個人出去打獵,在野外獨自思考人生。許貢死士終於找到機會並用暗箭刺傷了孫策,好在孫策的侍衛及時趕到救下了他。

孫策的傷雖然有點重,但還不致命,他只需要靜養一段時間就可以痊癒。可問題是孫策臉上有很大的傷疤,大夫給他貼的膏藥在臉上實在太難看。

孫策本來是個美男子,每當照鏡子就看到自己的臉,就氣的死去活來。

據《三國志》記載,孫策受傷後曾說:“面如此,尚可復建功立事乎?”

看到沒有?孫策的臉被毀容了,他竟然會想到影響自己建功立業。最終孫策因常常動怒,傷口破裂流血不止而亡。

綜上所述,孫策之死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愛殺人,殺人導致對方的門客前來複仇。而孫策自己又喜歡獨自打獵思考人生,這些規律性的習慣讓復仇者找到了機會。

樹敵太多,自己又不多加防備,就算不死在許貢的門客手上,以後也很可能死於其他復仇者之手。曹操和劉備如果發現了孫策的這個習慣,要安排人刺殺孫策也是易如反掌。

且不說17歲的孫權是否有膽量刺殺孫策,以孫權的智慧,他還不至於蠢到刺殺自己挑大樑的哥哥,因為一旦控制不住江東的局面,孫氏家族很可能會被滅門,所以我認為孫策之死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醉愛侃足球


孫策死時,是公元200年,當時的天下形式,黃河流域及以北的戰區,主要是曹操與袁紹正在對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官渡之戰時期。

而長江流域戰區,隨著劉繇,袁術的敗亡,孫策集團基本控制了長江中下游區域,整個形式上,孫氏集團正在逐漸壯大。而就在這一年,孫策暴亡,年僅26歲,而關於他的死,《三國志》記載得非常明確:是死於仇家刺殺。

孫氏家族的勢力與實力雖然不斷壯大,但畢竟亂世,與她們結怨的仇家也非常,殺死孫策是之前被孫策消滅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

被刺殺當天,孫策正在打獵,刺客們抓住一個孫策脫離大部隊的時機,劫殺孫策,刺客共3人,突然出現在孫策馬前,孫策問:“你們是什麼人?”他們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孫策質疑說:“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孫策再次展現了英武果敢的一面,突然用弓箭射殺了其中一人,其他二人反擊,用弓箭向孫策射擊,孫策面頰中箭。此時,大部隊趕到殺死刺客,而孫策面部中箭,被救回軍營,匆忙中交代了後事,當天夜裡去世。

以上是正史的基本說法,而後事有人認為是孫權為了謀奪江東基業而謀殺哥哥孫策。而筆者個人認為,此為無稽之談。孫氏家族生逢亂世,共同在血與火的亂世廝殺,靠著勇猛與智慧,才取得了一些成績,兄弟情誼理當穩固,史書上也沒有基礎她們有不和,從情感方面分析,不可能是孫權謀殺孫策。

其二,從當時孫氏集團的境遇來看,假設孫權真相謀害孫策,此時也絕不是最佳時機,北面有曹操,長江流域仍是叛亂四起,內部各種勢力也仍在角力。

其三,孫策死時,孫權才剛剛滿18歲,換作今天,高中還沒畢業,完全沒有理由與可能性是孫權殺死孫策。


小黑屋裡聊歷史


這個說法搞笑了。

孫策是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刺殺,傷重而亡。

公元195年,孫策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兵敗,逃往投奔大山賊嚴白虎。後來,孫策打敗嚴白虎,對許貢網開一面,沒有殺他。許貢不點不識好歹,竟偷偷給朝廷上了一道密奏,稱孫策乃是一代梟雄,必須儘早剷除。

密奏不密,既沒有交到曹操手中,也沒交到皇帝手中,被孫策截獲。孫策大怒,絞死許貢。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許貢生前豢養許多門客與死士,他死後,這些門客流落各地,處心積慮要為主子報仇。

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200年,孫策大軍進抵丹徒,糧食耗盡,不得不就地休整。精力充沛的孫策閒來無事,便外出打獵。豈料他早被許貢的門客們盯上了。當他追逐獵物時,埋伏在樹叢中的三名死士,三把弓射出致命的箭。其中一枝利箭正中孫策的臉頰。孫策翻身落馬,臉上血流如注。許貢的三個門客衝了出來,手持利刃,正欲結果孫策的性命時,被孫策的隨騎趕到,一陣亂箭射死。

孫策的傷很重,但並未無藥可救。

大夫小心翼翼地拔出箭鏃,清洗傷口。他囑咐說,只需好好調養,不要生氣發怒,靜臥三四個月,便可痊癒。換作是別人,定有康復的機會,可是孫策卻沒能活下來。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沒錯,他各方面都十分完美。他是天生的王者,有非凡的統御力,膽力絕倫,慷慨大度,連他的敵人也不能不稱讚其胸襟。他的事業順風順水,他娶了天下最美的女人之一,一切都那麼完美,似乎上蒼對他眷顧有加。

完美主義者註定是悲劇性的人物。

因為人生註定是不完美的。

孫策躺在病榻上,手持一面銅鏡,他看到自己受傷後醜陋的面孔,大叫一聲,把銅鏡扔在地上,喃喃自語道:“我現在這個樣子,怎麼能建功立業!”人生的許多事是不可逆的,一張俊美的臉龐毀了,就永遠變得醜陋無比。如果他不敢以醜陋的面孔示人,那麼征服天下又有什麼意義?一念及此,他怒火攻心,這一怒,傷口復發,神仙難救。

這天夜裡,孫策溘然長逝。

自從春秋戰國始,吳越便有復仇的文化傳統。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別看許貢是個不起眼的人物,他作為吳郡太守,能被大山賊嚴白虎收留,說明他頗有江湖義氣,所以有人死心踏地跟著他,甚至為他復仇,這都是吳越文化薰陶的結果。不能認為孫權是最大得益者,便懷疑他害死哥哥,沒這回事。


君山話史


最近我在寫作《史上男女那點事兒—江南大小喬》,有感於英雄早逝,美人命薄,對孫策之死特別關注。為此,查閱了相關的歷史資料,對題主這個問題,做一個粗糙的回答,以期與友友們交流。

根據我的理解,我認為對於歷史資料需要自己再思考、再感悟,但不必過於解讀。對於孫策之死,史料記載的已經非常清楚,與孫權沒有任何關係。

01

據《江表傳》記載:

原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漢獻帝,說孫策驍勇善戰,如果放任其發展,勢力會逐步擴大,將來不好約束。應該召其回京師,限制使用,免生後患。

此表被孫策驛吏截獲,孫策便招來許貢對質。許貢否認此事,於是孫策下令將其絞殺。

許貢的門客為了替他報仇,就潛藏下來,伺機刺殺孫策。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著一匹精駿寶馬奔馳在前,扈從騎兵被遠遠甩在後面。忽然間遇到三人,孫策詢問之際,一人突放冷箭,孫策猝不及防,被射中面頰。

孫策的扈從趕來,一起誅殺了刺客,將孫策搶救回營。

由於傷勢過重,孫策不治身亡。


02

孫策被刺身亡,絕非偶然。

孫策喜歡單身出行,從不設防。

當時,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孫策欲趁機渡江北上,襲取許都。曹操的將士們聽到這一消息,都十分驚恐。

謀士郭嘉卻說:“孫策這人做事輕率魯莽,自恃武力而不做近身防備。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江東豪傑,尋找他復仇的人不在少數。他雖擁兵百萬,但如果有刺客襲擊,他就只不過是一人之敵而已。“

而且郭嘉斷言,孫策必死於刺客之手。

誠如郭嘉所料,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許貢原為吳郡都尉,盛憲因病離任後接任吳郡太守。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脫離袁術,自己經略江東。先滅掉了揚州刺史劉繇,後平定丹陽郡、吳郡。吳郡太守許貢被孫策擊敗後投奔了山賊嚴白虎。

許貢失勢後,積極尋找機會欲奪回吳郡。於是上表許都,建議朝廷召回孫策。不料為孫策得知被誅殺。

許貢門客得到機會,刺死孫策,替許貢報了仇。

如許貢之人不在少數。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

孫策自恃驍勇,東征西討,殺戮過重,不施仁德懷柔,導致江東豪強世族和原有官僚故吏強烈反感,尋機復仇的大有人在。

加之,疏於防範,遇刺身亡,並非偶然。不死於許貢門客之手,也會死於其他人之手。郭嘉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預言,絕非天神大仙,是基於江東混亂局勢及孫策的行事方式得出的判斷。是在情理之中。

03

孫策中箭後,自知不久於人世。便找來張昭等人,託以後事。

《張昭傳》記載:孫策擔心孫權不能勝任,把孫權託付給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能勝任,請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在實在無法保守住江東的時候,先生您才可以漫步返回江北,無需掛牽。”

此時,張昭等人屬意孫策三弟孫翊,希望由他繼承孫策的職位。

但孫策還是力排眾議,叫來孫權,親自給他配上印綬,並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縱橫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此時孫權年僅一十九歲。

04

從上面介紹的情況來看,孫權不可能參與謀殺孫策,其理由有二:

其一,江東局勢並不平穩,豪強故吏雖一時屈從於孫氏集團的淫威,表面順服,其實暗流洶湧,伺機報復。孫策被刺身亡,就是例證。

在這種情勢下,如果作為統帥的“小霸王”孫策被殺,對於孫氏集團的利益十分不利,孫權不敢貿然做此下策之事。

其二,只有孫策一人看好孫權,其他眾人並不支持他。

孫策認為孫權的長處在於舉賢任能,能使其各盡其心,這理應得到眾人的支持才是。而恰恰相反,張昭等人並不看好孫權,而是看好其三弟孫翊。

在之後的重大問題上,就足以證明,張昭等人依然沒有堅決的站在孫權一邊。

曹操攻佔鄴城之後,逼迫孫權把兒子送到許都作為人質。孫權本意不想如此,但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只有周瑜堅定地支持孫權不要送人質到許都,以免受制於人。

赤壁大戰之前,張昭等人力主求和,只有孫權、魯肅力主對抗。

從此看來,孫權在孫策死前死後都不能有絕對的能力,擺平孫氏原有的部將和臣屬。

外部局勢險惡,內部得不到支持,孫權有再大的慾望也不敢去謀害其兄孫策。

否則,不僅自己不能上位,而且還可能導致孫氏集團既得利益的喪失。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這種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是孫權所為,必將導致孫氏集團內訌。即便孫權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無法避免孫氏覆滅的命運。

堅定支持孫權的就一個周瑜,而這個周瑜恰恰是孫策的鐵哥們。周瑜忠誠的是孫氏集團,而非孫權一人。如果孫權有非分之想,恐怕第一個饒不了他的就是周瑜。

無論如何,孫權不敢把寶押在孫策的老基友周瑜身上。

總而言之,孫權不可能參與謀殺孫策,這件事不必過於解讀。


豹眼看歷史


公元200年,孫策外出打獵,他騎快馬在前,隨從在後,被許貢的三個刺客暗殺,創傷很重,請來張昭等人囑託後事。

許貢曾向朝廷上表,覺得孫策太狂妄,希望朝廷將他召到京城。這份表被孫策截獲,後來孫策絞殺了許貢,孫策為人的缺點就是有些殘暴。

孫策

那有沒有可能是孫權想奪權,故意派殺手呢?

基本不可能!為什麼呢?

其一,孫策死時,孫權才19歲,未成年,此時的他就在想著如何謀害兄長了?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呀?料想孫權不會那麼壞吧。

其二,孫堅的老婆吳夫人,相夫教子,是個很合格的母親,她對孩子的教育不會差。包括孫策把江東之主讓給孫權,吳夫人肯定也給孫策出建議了。孫權

其三,孫策死了,江東之主就一定是孫權了嗎?還有孫策之子孫紹,孫策的三弟孫翊呢。如果孫策知道孫權那麼陰險,還會讓他繼位嗎?部下知道了豈不更為寒心?

孫策之死確實可惜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