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雲”上 看春暖花開

九成受訪者體驗了“雲賞春”

我在“云”上 看春暖花开

近期,武漢大學開通“雲賞櫻”,向公眾展示校園櫻花美景。圖為一輛5G無人攝像車在櫻花大道不間斷巡遊,實時採集和傳輸直播信號。新華社供圖

隨著天氣回暖,春天如期而至。最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有不少網友開始曬春景照片。很多媒體也陸續發起了“雲賞春”活動,讓居家防疫的人們體會到了春天的氣息。你最近是怎樣觀賞春色的?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368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6%的受訪者體驗了“雲賞春”。59.9%的受訪者通過媒體報道“雲賞春”,59.2%的受訪者在社交平臺瀏覽網友發的圖片。

59.9%受訪者通過媒體報道“雲賞春”

“春天一到,窗外的景色就變得鮮豔、有層次了,五顏六色的花,綠色的葉,真是生機勃勃。”北京市民王麗(化名)說,春天的到來一掃她春節以來沉悶的心情,做家務時,她也總是忍不住多看兩眼窗外的景色。

調查中,91.0%的受訪者表示,隨著春天的到來,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好了。

華東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舒曼介紹,從心理角度來說,春天意味著希望,是一種心理的暗示與隱喻。從生理角度來說,冬天慵懶而寒冷,春天呈現出勃勃生機。人作為自然界的一分子,與自然界的節律保持一致。人們的心理或行為也會因為春天的到來而調整,處於積極而朝氣蓬勃的狀態。

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張瑜萱(化名),平時就喜歡外出遊玩,欣賞美景。如今正值花開時節,不管是看電視,還是上網,她都特別關注有關春景的報道。“前兩天,我還觀看了武漢大學的‘雲賞櫻’活動,畫面特別美”。

23歲的程芸芸最近經常與朋友視頻,在戶外活動時,也會通過直播分享一下週圍的景色,“這個春天的景色讓大家覺得特別珍貴”。

舒曼介紹,他最近也體驗了“雲賞春”。“對於居家工作的我來說,通過‘雲賞春’來體驗春天的景象,能夠讓生活氛圍更加活潑。尤其是遠程觀看武漢的櫻花,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到大自然美景,這種感受更是美妙”。

調查顯示,94.6%的受訪者都體驗了“雲賞春”。

具體來說,59.9%的受訪者通過媒體的報道“雲賞春”,59.2%的受訪者在社交平臺瀏覽網友發的圖片。

此外,63.8%的受訪者會在家附近轉轉看看,33.9%的受訪者趁人少時去逛周邊景點,32.6%的受訪者隔窗望景。

張瑜萱說,天氣好時,她和老公會在小區裡轉轉,“我們小區裡面就有一個小花園,玉蘭花、迎春花等都已經開了”。

王麗告訴記者,最近天氣暖和了,她經常一大早就起來,趁著外面人少,先出門去家附近的小公園轉轉,走一兩圈,然後回家吃早飯。“這個季節,中午的太陽最暖和,但街道上和公園的人都是一天裡最多的,所以中午我一般就在陽臺上站一會兒,曬曬太陽”。

體驗過“雲賞春”的受訪者中,75.6%感覺好

張瑜萱說,自己的“雲賞春”體驗特別好,“首先,特殊時期能讓人們足不出戶就欣賞到春景,非常貼合人們的需求。其次,很多景區和機構都舉辦了線上直播的服務,這讓人們有機會觀賞到更遠地方的春色。這一點以往也沒有過。像武大的櫻花,我從讀研那會兒就想去看看,但一直沒能成行。這次的‘雲賞櫻’活動讓我如願以償了”。

程芸芸說,現在她每次出門都會拍一些景色照片,回來發到微博、微信朋友圈上,不少網友和朋友都給她點了贊,“‘雲賞春’讓我增加了與朋友和家人的交流,與人分享讓我感到十分快樂”。

“去實地觀賞,置身其中,聞得到花香、摸得到草木。”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姜啟銘(化名)認為,“雲賞春”還是比親眼看真實的景色體驗差一些,但是如今處在特殊時期,線上賞春是最安全、最方便的觀賞方式,能帶給人們安慰。

在今年體驗了“雲賞春”的受訪者中,75.6%都感到體驗好,其中25.0%表示非常好。

舒曼認為,“雲賞春”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體驗。人們能夠通過“雲賞春”產生一種替代性的心理滿足,感受春天的美妙。“通過光、電、音樂等綜合元素的運用,強化了對感官的刺激,以一種沉浸式的方式,更能產生美的享受,激發出人們積極的情緒”。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30.8%生活在一線城市,42.0%在二線城市,18.5%在三四線城市,5.9%在城鎮或縣城,2.8%在農村。男性佔44.7%,女性佔55.3%。(杜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