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種植的馬鈴薯有時是隻長秧子不結薯?如何防治?

黃曉紅果果


馬鈴薯也被稱為“土豆”,它的食用部位是地下塊莖。由於馬鈴薯塊莖澱粉含量很高,很多地方都把馬鈴薯當做主食來食用,是全球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馬鈴薯除了可以當做主食來食用,還可以作為蔬菜進行烹飪,美味的“酸辣土豆絲”就是用它烹飪而成。



那麼在農業生產中,有很多的因素,會導致馬鈴薯出現只長秧苗不結薯的的情況。下面我就具體跟大家分享一下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的原因,及促進馬鈴薯結薯,高產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導致的

【1】施肥不到位:在馬鈴薯生長期,如果施肥量太少,馬鈴薯會出現營養供應不足,那麼地下塊莖就無法膨大,進而導致馬鈴薯出現不結薯的情況。或者是在馬鈴薯生長期間,施加的氮肥太多,導致馬鈴薯莖葉徒長,也會出現只長秧苗不結薯的問題。

【2】澆水不到位:在馬鈴薯結薯期和地下塊莖膨大期,需要非常多的水份,如果這時候沒有及時澆水,水份供應不足,會導致馬鈴薯產量下降,或者不結薯的情況。

【3】播種時間太晚:當溫度高於25℃時,馬鈴薯的地下塊莖無法生長。所以在播種馬鈴薯時,要按照播種時間及時播種,如果播種時間太晚,會導致馬鈴薯在結薯期遇到高溫天氣,導致無法結薯。


【4】選種不當:馬鈴薯栽種,要根據播種時間不同,栽種地區不同,選擇不同的品種。如果適宜南方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拿到北方去種植,就會導致莖葉徒長,不結薯的情況。

【5】種植密度太大:馬鈴薯栽種密度太大,會導致土壤營養供應不足,且影響馬鈴薯光照。這樣馬鈴薯合成的有機物就減少了,進而無法供應養料給地下塊莖膨大,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6】翻耕太淺:種植馬鈴薯的土地,要進行深耕,如果土地翻耕太淺,會導致馬鈴薯塊莖無法生長,進而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7】土壤不合適:馬鈴薯適宜生長在土壤肥沃,溼潤,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質土壤中,不適宜生長在鹼化,板結的土壤。如果把馬鈴薯種植在鹼化,板結的土壤中,會導致馬鈴薯的塊莖無法膨大,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優質的栽種及田間管理技術,解決馬鈴薯不結薯的問題,促進馬鈴薯高產。

★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

在我國不同的地區,馬鈴薯播種時間都不一樣。比如在北方地區一年只能種植一季,在每年的4-5月份種植。而在南方地區,馬鈴薯一年可種植兩季,分別是在春天1-2月份和九月份左右播種。所以種植馬鈴薯,要根據你所在的地區,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播種,這樣才能避免,因為播種時間太晚,而出現莖葉徒長不結薯的情況。

★挑選合適的品種:

種植馬鈴薯要選擇適宜該地區種植的品種,比如適宜南方地區,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如果拿到北方種植,可能會因為“水土不服”,而出現莖葉旺長不結薯的情況。然後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再選擇早熟,抗逆性強的品種進行種植。這樣可以避免馬鈴薯結薯期,遇到高溫天氣,也就防止了高溫對馬鈴薯結薯的影響,促進高產。可以選擇“早大白”,“東農303”等早熟品種,進行播種。


★馬鈴薯選種與處理:

①塊莖選擇:我們在選擇馬鈴薯的種薯時,要選擇塊莖飽滿,無病蟲害感染,色澤鮮豔,大小適中的塊莖。這樣的塊莖發芽率高,發芽速度快,植株生長健壯,有利於馬鈴薯高產。

②塊莖處理:選擇好種薯後,要對種薯進行切塊,切塊前先把種薯拿到太陽底下曬種2天,殺死種薯表面的病菌。然後使用酒精對切刀進行消毒,消毒完對馬鈴薯種薯進行切塊,每一塊要保證有2個芽眼。切塊完畢,要使用草木灰對馬鈴薯切塊進行包裹,可以促進切塊傷口癒合。

③塊莖催芽:馬鈴薯切塊處理完畢,在室內對馬鈴薯進行催芽。方法是選擇好一塊室內空地,在表面鋪上一層沙土,把馬鈴薯切塊擺放在沙土上面,然後在切塊上面鋪一層沙土,沙土厚度不要太厚,以覆蓋住切塊即可。如果馬鈴薯切塊比較多,可以再在切塊上多疊幾層,一層沙土,一層切塊,進行疊放,最多疊放四層,避免影響下面的切塊發芽。疊放完畢後,要適當進行灑水,灑水量不能太多,避免切塊腐爛。等到馬鈴薯切塊的幼芽,長到1cm左右時,就可以進行播種了。對馬鈴薯進行催芽,可以促使馬鈴薯切塊栽種後面儘早出苗,縮短生育期,避免遇到高溫天氣,出現莖葉徒長,不結薯的情況。



★選擇合適土地並整地:

①選擇土地:馬鈴薯適合生長在土壤肥沃,溼潤,透氣性好,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中。我們在選擇種植馬鈴薯的土地時,儘量選擇透氣性好,排水性能好,的微酸性或中性沙質土壤進行種植。這樣才能滿足馬鈴薯塊莖的生長及膨大,避免馬鈴薯出現只長莖葉不結薯的問題。

②土地深耕:馬鈴薯的地下塊莖要順利生長膨大,必須要對土地進行深耕,這樣才能促進馬鈴薯地下塊莖的生長及膨大,避免馬鈴薯只長莖葉,不結薯問題。土地翻耕深度大概在30-40cm左右,翻耕後,要進行曬田2-3天,並撒上適量石灰,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如果土壤本身呈中性,不要撒石灰,可使用其他藥物對土地消毒。

③施加底肥:土地翻耕完畢後,要施加底肥,保證馬鈴薯的營養供應。每畝地施加3500kg的腐熟農家肥,複合肥,及氮肥,主要以農家肥為主。施肥完,對土地精耕細作,並整平。

④起壟開溝:土地整平後,要進行起壟開溝操作,確保下雨天田地不會積水。按照壟寬2m,溝寬30cm,溝深20cm,進行起壟開溝,然後土豆播種在寬壟上,可以避免馬鈴薯爛種。

★適時播種:

①播種:土地處理好後,在寬壟上,按照行距50cm,株距20cm,深度8cm進行挖穴,每個穴播種一塊種芽。然後覆蓋泥土,輕輕壓實即可。

②澆水:播種完畢,根據土壤乾燥程度進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這樣有利於馬鈴薯種芽生根,出苗,提高出苗率。

③覆蓋地膜:馬鈴薯生根發芽的最適宜溫度是18℃左右,可以根據播種時的溫度,適當覆蓋地膜。如果溫度較低,有必要覆蓋地膜,保持土地溫度,促進馬鈴薯種芽出苗。如果溫度較高,則不需要覆蓋地膜,避免土地溫度太高,出現爛種。


★適當追肥:

①苗期追肥:在馬鈴薯幼苗出土,生長高度在10cm左右,要進行第一次追肥,這次追肥的目的是促進馬鈴薯莖葉生長,提高苗勢,為後期馬鈴薯結薯,打好基礎。追肥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複合肥,氮肥為主,氮肥可以多施加一點,每畝地追肥量1500kg左右。避免馬鈴薯莖葉生長髮育不良,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②現蕾前追肥:在馬鈴薯出現花蕾的時候,馬鈴薯地下塊莖已經形成,這時候塊莖開始膨大。所以我們追肥要在馬鈴薯現蕾前,這樣才能促進馬鈴薯多結塊莖,提高產量。施肥以腐熟農家糞水為主,配合複合肥,少量氮肥進行施加,每畝地大概追肥1500kg。

③現蕾後追肥:在馬鈴薯出現花蕾後,這時候是馬鈴薯塊莖快速膨大期,這時候需要非常多的營養供應給塊莖膨大。所以這時候必須要追肥,才能促進馬鈴薯塊莖膨大,提高產量。這次追肥要以腐熟的農家糞水和複合肥為主,不要施加氮肥,避免莖葉徒長,每畝地施肥量大概2500kg。


★及時澆水:

馬鈴薯澆水,要根據土壤的乾溼程度,天氣情況,生長髮育情況進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①土地乾旱:在馬鈴薯生長期,要時時關注田間土地乾燥情況,如果土壤比較乾燥,要及時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溼度65%左右為宜,有利於促進馬鈴薯的生長,避免土地過於乾旱,不結薯。

②炎熱天氣:在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土地水份蒸發比較快,這時候也要及時給土地補充水份,保持土壤溼潤,避免土壤太乾燥,而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③下雨天氣:在下雨天氣,土壤水份比較多,這時候不需要給土地澆水,但是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避免馬鈴薯漚根,造成根莖腐爛,引起病害。

④苗期澆水:在馬鈴薯苗期,正常情況下一個禮拜左右澆水一次,如果遇到天氣炎熱,那要根據適當縮短澆水時間,保持土壤溼潤。

⑤現蕾期澆水:在馬鈴薯出現花蕾時期,這時候地下塊莖已經形成,並且處於快速膨脹期。這時候馬鈴薯需水量非常大,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度在75%左右,這樣才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提高產量。



★適當培土:

①苗期培土:在馬鈴薯幼苗出土,長到10cm左右時,要對幼苗進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以覆蓋幼苗根部即可,避免淹沒幼苗,這次培土的目的,主要是促進馬鈴薯幼苗根系生長,為後期結薯,做好準備,避免馬鈴薯根系發育不良,出現只長秧苗不結薯的情況。

②現蕾前培土:在馬鈴薯出現花蕾之前,要再次對馬鈴薯進行培土。這次培土要完全覆蓋馬鈴薯根部,覆土儘量厚一點,有利於促進馬鈴薯地下塊莖膨大,促進高產。



★摘除花蕾:

在馬鈴薯開花期間,正是地下塊莖迅速膨大期,這時候要摘除馬鈴薯的花蕾,避免養分白白消耗。使得全部養分供應給地下塊莖膨大,促進馬鈴薯高產。如果馬鈴薯開花過多,土壤肥力不是很好,那麼有可能會出現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的情況。

以上就是農業種植中,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的一些主要原因,以及促進馬鈴薯高產的一些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我是“惠農天地”,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大家的支持。


惠農天地


首先這是一個馬鈴薯品種的問題,拿我甘肅農村老家的話說就是“你在山上種了“大輩兒”的馬鈴薯”(意思就是說種植環境與馬鈴薯的品種不相符合),因此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在我老家裡面以前經常是遇到的,尤其是在山上種植的馬鈴薯。

1、上一段說到了馬鈴薯的品種問題,這是一個最基礎的,也是根本上的所在,所謂“牛頭不搭馬嘴”就是這樣的表現;

2、在馬鈴薯剛開始種植的施肥上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就是把這個化肥施放的多了,至於腐熟的農家肥,放的就稍微的少了一些,所以這在後面的生長當中就出現了“空長葉子不長馬鈴薯”的境地;

3、還有就是在後期的追肥不合適,比如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在山坡上種植馬鈴薯的時候,尤其是在下雨天之後就會去撒尿素,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有時候會引起燒葉子,不會發生比較少一些,但是這個空長的現象就發生的比較多了,幾乎每一年都會有農戶家出現了;

4、馬鈴薯只長秧苗不長馬鈴薯,這也從側面上說明了沒有病蟲害的出現,尤其是這個根部蟲害和病害的出現,因為秧子長的好就是一個很直接的說明了,所以大家就沒有必要在這個方面來糾結了;

5、在馬鈴薯的播種時間上也是不合適的,那麼按照題目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晚種”了,這個和冬小麥的早種所表現出來的是一樣的,很明顯這個秧子就會“瘋長”至於長出馬鈴薯就比較困難了,因此大家在明年種植的時候,要在合適的時間去種植,所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6、在種植馬鈴薯的密度和植株間距離上有些“密”,我甘肅農村老家山上種植的馬鈴薯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是前面牛耕,後面人撒種,所以很容易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加之品種不合適的情況下,直接就就會出現,後面改善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接受最後的“減產”了。

總結

大家在種植馬鈴薯上要選擇合適的種子、合理的種植密度、合理的種植時間、合理的底肥搭配與施放、把種植的土壤調節到馬鈴薯適宜生長的、把後期的追肥和在有灌溉條件的情況下合理施肥與灌溉就是可以的了。


寧寧說的話


為什麼種植的馬鈴薯有時只長秧子不結薯?該如何預防呢?

馬鈴薯通俗的說就是土豆,是我們平時生活中吃的最多的蔬菜之一。如果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馬鈴薯的話,對於農民來說,今年也許就白種了。為什麼秧子長的很好,卻不結果實呢?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幾個:


溫度不合時宜

馬鈴薯要生長狀態良好,就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以及相對低的溫度,溫度是影響馬鈴薯膨大的主要因素之一。15度條件下7天開始形成塊莖;25度條件在,15天可以形成塊莖,而塊莖的生長最佳溫度為16~18度左右,如果溫度過高,就不利於馬鈴薯莖塊的生長。如果溫度達到三四十度的話,就停止生長了。

種植馬鈴薯晚了

什麼時間種植馬鈴薯都是相對固定的,早了或者晚了,馬鈴薯都會生長的不正常。如果種植晚了,這個時候天氣的溫度已經相對高了,顯然更有利於馬鈴薯葉子、秧子的生長。營養都被枝葉給吸收了,造成了馬鈴薯葉子、秧子的瘋長。


馬鈴薯播種過淺

如果馬鈴薯栽培過淺,會導致馬鈴薯在膨大期會直接受到溫度的影響導致發育不良。溫度過高,不利於馬鈴薯的膨大。後期應該注意及時培土。

施氮肥過晚

在馬鈴薯的莖塊膨大期施用氮肥,有利於馬鈴薯更好更快的膨大,但如果施肥晚了,過了莖塊膨大的最佳時期,就會直接影響莖塊的生長。



如何防治呢?


在馬鈴薯生長的關鍵時期,注意觀察馬鈴薯的狀態,經常的給其澆水,保持土壤的溼潤,由於馬鈴薯吸收肥水,還可以降低過高的溫度,讓馬鈴薯有個比較好的生長環境。

及時播種。在春天土壤解凍後,要及時整地施肥播種馬鈴薯,使馬鈴薯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能處在一個比較涼快的狀態中,在適宜的季節中收穫優質的馬鈴薯。


在馬鈴薯生長的末期、結塊的關鍵時期,可以噴施100毫克/升的多效挫進行旺長控制,可以控制莖塊的膨大,提高大、中薯的比例。


蘇北申哥


其實,有些農戶種植馬鈴薯,發現植株非常茂密旺盛,鋪滿整塊地,總覺得今年有好成,其實這未必是好兆頭,我們先了解一下馬鈴薯所需要求和生物學特性。

一,馬鈴薯對環境條件要求有哪些

馬鈴薯又名土豆和洋芋。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只要土層深厚,結構疏鬆,富含有機質,土壤含鹽量低於0.2%的中性砂石土最適宜。砂石土壤栽培的馬鈴薯岀苗快,結薯又早,而且薯果整齊,表皮光滑明亮,產量和澱粉含量又高,抗病力也強。

馬鈴薯喜性冷涼,但不耐高溫。在生長期間,晝夜平均氣溫17~21度最合適。莖葉一般低於7度時停止生長,當溫度降至0一1度植株因受凍而死亡。溫度25度時植株生長開始受到影響,高於30度,會引起呼吸消耗造成生理失調,地上部停止生長,莖葉開始出現棝黃。

塊莖對溫度的反應較地上部更敏感,塊莖形成和膨大的最適溫度16一18度。

馬鈴薯屬短日照植物,一般情況下,日照超過15小時,株植莖葉生長非常繁茂,匍匐莖大量發生,塊莖產量下降。在12~13小時日照強度下,植株雖較矮小,但塊莖形成較早,且產量又高。

馬鈴薯對水分需求較高,其蒸騰係數為400~600。在發芽與出苗期間,由於種薯自身含有足夠營養水分而發芽生長。幼苗期因植株又嫩又小,需水量不多,只需保持適量水分即可。

苗期水分要掌握好,如果土壤水分過潮,往往容易造成植株和葡匐莖徒長,從而推遲或導致植株猛長,塊莖形成漸緩錯過最佳生長髮育時期,降低產量。所以,當植株開始露蕾到開花階段,快莖開始結果和迅速膨大,此階段需水量激增,也是馬鈴薯塊莖成長的高峰期,需水量約佔全生育期耗水總數1/2。

這段時間要控制好水分,不能讓塊莖被水淹,要隨時做好防水防洪保護,也是需水量較多的重要階段。如果水分供應失調,塊莖生長髮育遭影響,時長時停,容易形成次生塊莖和畸形薯。

盛花期以後,植株葉面積生長達到巔峰,由於莖葉覆蓋住地表,所以水分蒸發相對較少,耗水量也隨之減少。當馬鈴薯到達成熟期,若水分過多,容易使土壤板結而通風受阻,導致造成爛薯,薯質量受損,也降低耐貯性。

二,生長髮育特性主要有哪些

馬鈴薯塊莖開始發芽時,在幼芽眼根部形成初生根,最後在地下節形成次生根,整過根系分佈深度在70釐米左右。如果土質疏鬆的砂質土壤,根系發生量增大,幼苗粗壯。

馬鈴薯的初生葉一般是單葉,全緣。隨著植株迅速生長而岀現奇數羽狀複葉。複葉主要由頂部生長小葉、側部生長幼葉、側部生長小葉間的2次小葉和葉柄基部的托葉狀小葉所組成。

幼葉表面有的平展,有的微皺,上被茸毛,可減輕蒸騰作用,並吸附空氣中凝聚大量水分。葉片的生長速度和大小都與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有直接關係,正常情況下,2天左右發生1片葉。如果在溼度飽滿的條件下,葉片會生長慢而且又薄。

三,馬鈴薯貯藏方法

當馬鈴薯植株停止生長時,莖葉逐漸由綠轉黃和枯萎,此時塊莖與葡匐莖開始分離,這是馬鈴薯成熟的標誌,也是收穫馬鈴薯最佳收穫期。

挖馬鈴薯要慢而輕,避免碰傷,收穫的馬鈴薯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慢慢晾乾塊莖表皮的水分,使皮層硬化,也便於貯藏和運輸。

收穫一般在晴朗的天氣進行,但要注意不能讓塊莖在烈日下曝曬,以防止引起芽眼老化和生成龍葵鹼,降低種用質量和食用品質。

科學種植,你我共享。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一定幫助,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突破烏江


哈嘍,大家好!“為什麼種植的馬鈴薯有時只長秧子不結薯?如何防治?”對於農村的我來說,馬鈴薯在我們農村又叫土豆!。我有以下的經驗,分享給你。希望能夠幫助你。

“種植的馬鈴薯有時只長秧子不結薯,如何防治”分享以下幾點:

01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可能是因為施肥不當所導致的。一般在種植馬鈴薯我提前耕地,保證土地疏鬆是可以讓馬鈴薯得到高產的方法之一,耕地完成之後就得施底肥,一般施底肥要與馬鈴薯種子間隔一段距離,不然有可能就直接導致馬鈴薯種子被肥料給種子傷害了,還有就是施肥不正確,馬鈴薯生長主要是鉀肥為主,氮肥、磷肥等,有可能你施肥不正確,導致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





對於施肥不當,做出解決方法:①馬鈴薯施肥以底肥為主,以“硫酸鉀複合肥”做為馬鈴薯的底肥,②施肥與種子保持五釐米的距離!保證種子不被肥料給損害!③待馬鈴薯生長起來以後,通過觀察薯苗顏色來選擇是否應該給馬鈴薯追肥,如果薯苗顏色發黃,就得追肥!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解決馬鈴薯不結薯的問題!

02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自己沒能正確的處理所導致!農村有種說法叫“秧子過盛”意思就是說,生長的秧子太過茂盛,營養都長苗子了,而導致沒有結果子!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秧子從中間直接割掉,在讓秧子從新生長,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因為肥料所產生的營養全被秧子給吸收了,就不結薯,把秧子割掉,是使其秧子不再過多的吸收養份,把養份留著生長馬鈴薯!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果有什麼不理解可以評論區留言給我,點贊關注支持一下,謝謝大家!


農人小三


我們在種植馬鈴薯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一個怪象,那就是隻長秧、不結薯,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說怪也怪,說不怪也不怪,主要是因為我們管理不善所引起的,原因有土壤板結、種植過密、施肥過多、澆水過量、氣溫過高、播種過晚、激素物質等,每種原因都能造成馬鈴薯徒長,也有其相應的防治辦法。欲知詳解,請繼續往下看。

1、土壤板結:在馬鈴薯生產中後期,由於土壤板結,透氣性差,不利於馬鈴薯呼吸,也不利於薯塊的膨大,所以要麼不結薯,要麼結薯也長不大,於是造成了徒長現象。

防治辦法:深中耕土壤,讓土壤變得疏鬆、透氣性良好,利於馬鈴薯呼吸結薯,也利於薯塊膨大。但深耕要注意時間,後期地面莖葉封行後不方便,需要提前在莖葉封行前進行。



2、種植過密:馬鈴薯種植過密,造成植株長時間擁擠,枝葉互相重疊遮光,不能進行很好的光合作用,於是馬鈴薯只是競相長苗,造成徒長而不結薯,或結薯少。

防治辦法:當馬鈴薯植株過密的時候,應該進行打葉、摘尖、掐花等處理,甚至這些辦法都不能很好解決的時候,需要進行間苗,適當拔除部分過密的植株。

3、施肥過多:馬鈴薯是地下塊莖作物,是喜肥的,但施肥也要注意適量即可,如果施肥超量的話,則會引起肥力過剩,莖葉繁茂生長了,卻“忘記了”結薯的工作。

防治辦法:種植馬鈴薯時,施肥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施足底肥,少施追肥。追肥要施,但要多次少施,即每次少施肥料,可進行多次追施。施肥多次,根據土壤肥瘦與長勢而定。



4、澆水過量:馬鈴薯對水分的吸收,不同階段需求量不一樣。從現蕾到開花這段時間,對水分需求量少,需要控制植株長勢,促進光合產物向地下塊莖轉化,水分過大易造成徒長。

防治辦法:少澆水,澆透土壤即可,別過量。控制好澆水次數與澆水量,讓植株向上生長受到抑制,將光合產物全部轉化到地下塊莖,促進塊莖增多與膨大。

5、氣溫過高:這個現象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就是因為溫度過高而引起的徒長。由於馬鈴薯是喜歡涼爽氣候的,當溫度超過25℃時,地下塊莖會停止生長,而地上莖葉仍能很好地生長。於是,就造成了只長秧不結薯的現象發生。

防治辦法:馬鈴薯結薯期間多為高溫季節,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溫度的持續上升。當溫度長時間達到25℃以上時,要合理遮陽,可採取搭建遮陽網的方式,給馬鈴薯生長環境降溫。塊莖生長的最佳溫度是17~19℃,注意調控好。



6、播種過晚:馬鈴薯分為早、中、晚等幾種熟性,一般早熟品種本身生長期短、植株矮、主莖少,正常播種發生徒長現象不多,但晚播會發生徒長現象。中、晚熟品種植株生長期長、植株高、主莖多,管理不善,加之高溫影響,發生徒長現象是常見的事,可適當晚播,但播種太晚了,生長期不夠,也會發生徒長。

防治辦法:對於馬鈴薯的早熟品種,播種期別太晚,晚了會徒長。中晚熟品種也是,播種期太晚的話,因天氣轉冷而生長期不夠,也會徒長。所以,播種別過晚,中晚熟品種可避高溫而適當晚播,別太晚;早熟品種可適當提前。

7、激素物質:在種植馬鈴薯過程中免不了用農藥、化肥等,但有些農藥、化肥裡面含有激素成分,對作物有一定增高、增大與促晚熟的功能,使用不當就會造成徒長現象。

防治辦法:馬鈴薯是吃塊莖的作物,有人在農藥、化肥中添加激素為種植戶增產,個人覺得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不宜實施。對於種植戶而言,見到農藥、化肥中含有激素成分者,要慎用,甚至不用。

綜上所述,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造成徒長而只長秧不結薯的原因,這幾種原因是常見的,這幾種防治辦法是可行的。我個人思維與見識有限,也許還有其它原因造成的徒長現象吧?如果有,歡迎朋友們補充出來,給大家種植馬鈴薯時對徒長原因與防治方法帶來參考。


種植大世界


以下為馬鈴薯不結薯或結薯少的原因和應對措施的分析

一、發生原因

1、溫度問題

馬鈴薯生長結果對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馬鈴薯出苗如果溫度在十五攝氏度左右,一般一週就能形成塊莖,溫度升高形成塊莖的時間會延長;如果溫度過高,馬鈴薯就會結果緩慢,甚至停止結果。

2種子問題

種植時如果未進行先期處理可能會出苗較晚,尤其是秋薯,出苗後正處高溫長日照,這就會產生秧苗生長茂盛的現象,但也正是這個原因,莖葉生長消耗了大部分養料,所以造成成薯困難。。

3、溫度問題

如果,結薯期和膨大期遇到高溫莖葉生長繁茂,氣溫高時,莖葉生長仍能正常進行,從而造成莖葉徒長,出現只長秧不結薯的後果。

4、氮肥施用過多

如開花期每畝追施5大量,就很可能會導致莖葉徒長、倒伏,以致不結薯或結薯很少。土壤中氮肥過多、鉀肥不足,或氮、磷、鉀肥比例不當等,也有可能造成徒長而不結薯。

5、密度過大

在肥沃的土地上種植馬鈴薯,如果密度過大,出苗後植株為了爭光,都向上生長,造成相互廕庇,光照不足,植株纖細,光合作用弱,這樣也會造成上述現象。

7、結薯期遭遇供水不足

結薯期是馬鈴薯需水較多的時期,特別是結薯前期土壤中缺水,會造成大幅度減產,如缺水後,再度降雨或灌溉時。

二、預防措施

1、選用脫毒、極早熟或早熟良種。要想獲得高產、高效需選用生育期適宜的脫毒良種。

2、早催芽,適時早播。在土壤化凍後儘早整地、施肥、播種,使馬鈴薯的整個生育過程儘量處於相對冷涼、氣溫較低的季節。

3、注意培土厚度。覆土太薄地溫變化劇烈,較厚的土層可使結薯部位保持相對均衡的涼爽土溫。

4、合理施肥。氮肥使用要適宜,馬鈴薯雖然需要氮肥,但要合理使用,注重總量。


健康生活札記


目前馬鈴薯也成為我國的四大糧食之一,在許多地方受到廣泛種植,然而在種植及生長過程中,許多種植戶反應馬鈴薯只長秧子卻不結薯現象,這樣也直接降低馬鈴薯的產量,從而使馬鈴薯經濟也大打折扣,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該如何採取預防和補救措施呢?


馬鈴薯長秧不結薯發生原因

  1. 用秋薯作為種薯,未進行催芽且出苗太晚。因為選擇秋薯作為種薯,生長比較強勢,出苗後又正處於高溫長日照天氣,使更多的養分用於葉、莖的吸收,反而使莖塊不能膨大或者很小,所以出現了只長葉片卻不長薯的現象。
  2. 施氮肥過多或者追肥過晚。在馬鈴薯開花期施用過多氮肥,會導致馬鈴薯葉片徒長,以至於不結薯現象,應施用適量磷肥,從而使土壤更加疏鬆,有利於馬鈴薯的膨大。
  3. 種植密度過大。馬鈴薯種植密度大,導致出苗後光照不足,使光合作用下降,而呼吸作用消耗的養分多,沒有足夠的養分提供給莖塊,導致馬鈴薯只長葉子而不結薯或薯結的小的現象。
  4. 造成馬鈴薯長秧子而不結薯跟品種也是有原因的,有些品種很容易發生徒長的現象,而有些種薯因為退化等因素也極易造成葉片徒長的現象。


馬鈴薯長秧不結薯防治及補救措施

  1. 選擇適宜的種薯,而且要進行催芽後再進行播種。
  2. 要提早進行追肥,而且要控制好追肥量,切不可出現氮肥過高的現象。
  3. 減少種植密度,注意各種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保證營養充分吸收。
  4. 控制好水肥,使植株不會長的太大,不出玩過於擁擠的現象,就會正常生長。


對於已經發生葉片徒長的現象,我們可採用整枝、間苗和噴施矮壯素等措施來進行補救。也可視情況進行培土,減少外界高溫對馬鈴薯膨大的影響。總之,我們要及時觀察,早發現才能做出相應的措施來進行改善。

感謝大家對肥仔的支持,也歡迎大家關注“肥仔農經”,每日分享三農資訊,與你一起探討精彩三農,謝謝大家!!


肥仔農經


1溫度不適宜

馬鈴薯的生長需要適宜的土壤水分、肥料、充足的光照和較低的溫度。其中對溫度的要求是:15℃條件下出苗後7天形成塊莖,在25℃條件下需21天形成塊莖;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氣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2用秋薯做種

未催芽而出苗太晚。秋薯的種性好,生長勢強,出苗後正處高溫長日照,能促進莖葉生長,但養料大部分用於莖葉生長,匍匐莖頂端得不到足夠的養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

3結薯期和膨大期遇到高溫

高溫條件下,莖葉生長繁茂,氣溫高於25℃以後,塊莖停止生長,而莖葉生長仍能正常進行,這時葉部所製造的有機養分全部用於匍匐莖和莖葉的生長上,從而造成莖葉徒長,匍匐莖穿出地面成為地上枝條,出現只長秧不結薯的後果。

4氮肥施用過多

如開花期每畝追施50-60斤尿素,就很可能會導致莖葉徒長、倒伏,以致不結薯或結薯很少。土壤中氮肥過多、鎂肥不足,或氮、磷、鉀肥比例不當等,也有可能造成徒長而不結薯。

5密度過大

在肥沃的土地上種植馬鈴薯,如果密度過大,出苗後植株為了爭光,都向上生長,造成相互廕庇,光照不足(點擊查看馬鈴薯光照要求),植株纖細,光合作用弱,而呼吸作用消耗的養科多,沒有或很少養料輸送至塊莖中積累。

6出苗時間晚

未催芽或種植太晚,出苗後正處在高溫長日照,能促進莖葉生長,養料大部分用於莖葉生長,匍匐莖頂端得不到足夠的養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應早催芽適時早播。

7結薯期遭遇供水不足

結薯期是馬鈴薯需水較多的時期,特別是結薯前期土壤中缺水,會造成大幅度減產,如缺水後,再度降雨或灌溉時,易發生二次生長產生畸形薯。結薯期如土壤乾旱,應及時灌溉,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後期逐漸減少土壤含水量達到50%-60%,促使新生塊莖的表皮木栓化,減少收穫時脫皮;收穫時,避免土壤過分乾燥減少塊莖損傷。




晉南小裴


馬鈴薯在農村隨處可見,種植它的人非常多,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農作物。但是在種植馬鈴薯時常常會出現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它的產量,給農民伯伯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我家每年都會種有一些馬鈴薯,我對馬鈴薯的生長狀況和不結薯的問題還是比較瞭解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說關於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 馬鈴薯的品種有很多,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對溫度和光照的敏感性也會不一樣,而且生長週期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據所在的地區、環境來選擇種植的馬鈴薯品種。

如果錯誤的選擇馬鈴薯品種,比如選擇本不適合種植的中晚熟品種,在氣溫和土壤溫度升高以後因為並沒有結薯的條件,致使秧子過多的旺長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2 播種馬鈴薯時如果播種的時間過晚,比如南方地區一般在2月初播種,如果硬推遲到3月中旬以後,就會使馬鈴薯出苗以後因為光照時間長、氣溫高而出現旺長、不結薯的情況,所以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天氣、環境來選擇最適宜的播種時間。


3 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尤其是開花期間,如果過多的施加氮肥而不注重鉀肥和磷肥的施加,也會造成秧苗的徒長,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所以一定要全面補充養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或者葉面噴施一些微肥,控制秧苗的生長。

另外馬鈴薯生長期間對溫度和水分的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如果白天陽光照射的時間比較長,而溫度相對來講又比較高,有的馬鈴薯品種就可能會發生秧子徒長而不結薯的情況。

同樣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水分的補充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分過多過少都不行,都有可能使馬鈴薯秧子出現旺長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嚴格控制水分施加的量和次數。

其實馬鈴薯的種植應該算是比較簡單的了,相對於其他農作物來講,可以省很多心,只要掌握它的生長習性,注意一些要點,就會避免秧子徒長的現象發生。

如果您滿意我的回答,請多多關注我吧,並且評論、點贊、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