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怕聽到更壞的結果”、“沒有錢治病”這些生活中曾習以為常的答案?還是說,在如今疫情肆虐下,這已經悄然變成了“怕去醫院感染新冠肺炎”?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 不敢去醫院看病成了很多人的心聲。/ 視頻截圖

一夕之間,醫院似乎從之前的健康堡壘成了傳言中“危險重重”的“前沿陣地”。

3月初,住在深圳的表哥突然在微信家族群中焦急地問道:“剛剛測體溫37.9度,肌肉痠痛無力,頭也有些痛,要怎麼辦?”消息發出不到一分鐘,家族群裡面的十幾號人紛紛留言獻策:“先去洗個熱水澡,用被子蓋著睡一覺就可以了”、“吃個感冒藥應該沒問題”、“泡個板藍根,多喝熱水”……

十幾條的建議總結一句話就是“沒事,在家待著就好”。彼時的深圳處於廣東省新冠肺炎發病人數最高的城市之一,“出現發熱難道不應該去醫院看病嗎?”我把自己的疑問發到了群裡後,剛還在熱聊的家族群頓時鴉雀無聲。

平時喜歡在群裡發“這樣養生才會長壽”、“人到老年最該做的幾項檢查”、“這幾種病要馬上去醫院”之類鏈接的長輩們,此時竟一致默契地排除了“去醫院”的選項。

老爸趕緊出來打了個圓場:“他的症狀一看就是普通感冒,不要去醫院了,發熱的患者那麼多,萬一感染了新冠肺炎怎麼辦!”一語完畢,引來家族成員一片附和。

今時今日,即便新冠肺炎在我國新增病例實現清零,但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讓大家對“去醫院”這三個字依然諱莫如深。

PART.1 害怕感染,生病就“忍”?

據某健康網站一項關於“疫情期間,身體出現不適要不要去醫院”的調查統計顯示,超過7成的中國網友選擇“在家忍一忍,熬一熬,等疫情過去後再去醫院。”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 有網友表示,疫情期間的醫院不再人滿為患。/ 網絡截圖

“醫生,你看能不能把倍他樂克片換一換,這邊的藥店都不賣這個藥,有沒有其它藥能代替。”坐在電腦旁的葉子通過網絡就診平臺向主治醫生焦急地詢問道。

葉子的父親有心臟病,需要每天服一片倍他樂克片,然而葉子沒有想到,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會讓父親面臨無藥可用的地步。湖北武漢爆發肺炎遭遇封城,而同屬湖北的黃岡也人人自危,使得需要定期去醫院開藥的患者不得不放棄前往醫院就診,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我真的太發愁了,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又不敢去醫院取藥,生怕父親本是小病,從醫院回來就變成大病,那太得不償失了。”無奈之下,葉子只能在網絡上尋找相關的專家問診,希望能夠得到解決的辦法。

疫情期間,中國患者們一邊身體出現不適,一邊又抱著不敢去醫院的心態,網絡就診代替了傳統就診模式。據悉,自疫情爆發以來,全國線上問診量接近10億,“網絡平臺從沒有過如此高的單日問診量,固然有政府的推動,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患者怕前往醫院看病,怕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某行業人士對39深呼吸分析到。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 1月底,廣東首批57家互聯網醫院已經開設了發熱門診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免費諮詢等服務。/ 廣東衛生

心腦血管等慢病,牙疼、感冒發燒、拉肚子……遇到這些問題,固然可以選擇在網上尋醫問診,再到電商平臺買藥,醫院可不去,但本要治病救命的患者,卻也因為新冠肺炎對去醫院有很重的心理負擔。

林琪一家這幾天就正為去不去醫院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2月25日,準備睡午覺的林琪聽到電話鈴響,來電的是父親林華,電話那頭,父親的聲音有些急躁:“林琪,快打個電話給你媽。”不待林琪反應,他繼續說道,“她這幾天不肯去醫院化療了,你勸勸她。”想到母親的病情,林琪立即發起視頻邀請。幾秒鐘後,母親的臉龐出現在了屏幕上,臉頰兩邊高高腫起。母親回應說“我很好,沒什麼事”,聲音像從水缸裡傳出來一樣。

林琪的母親今年68歲,去年被診斷患上肺癌,手術後開始步入化療階段,過年前剛進行了一次化療,這幾天正好是第二次化療的日子,可這次,林琪的母親態度異常堅決,“等疫情過去後,我才去化療。”

原來母親從病友那得知自己接受治療的醫院也有發熱門診,甚至接收了一些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想起上次化療時隔壁床的病人因為呼吸不暢,一直都沒戴口罩,每次一咳嗽打噴嚏,唾沫橫飛,林琪的母親就會眉頭一緊,在去醫院的路上如坐針氈,最後死命拖著父親半路返回。

“太難了,媽媽現在身體免疫力本身就弱,不能因為去一趟醫院更加重病情,不僅如此,主治醫師都去支持武漢了,隨便將自己交給一個不熟悉的醫生,媽媽也不放心啊。”談及母親拒絕去醫院的態度,林琪其實很理解。

面對這樣的窘況,醫院專家也深表無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醫師樊旼表示,現在中國的醫療資源供應存在著不足,一個是因為疫情,一些醫院的專家主力被抽調到了前線進行抗疫;另一個主要是疫情防控佔用了大量的醫療資源。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 截至3月4日的各省援助湖北醫療隊人數統計。/ 楚天都市報

雖然新增病例清零,但現存的還有很多新冠肺炎的患者,對於他們的診治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對醫療場所的改變,它不能夠像普通病房一樣,患者一來可以一起收治,新冠肺炎的病人病房都是獨立的,需要設置汙染區、緩衝區和清潔區,佔用醫院空間很大,平時本來就緊張的醫療資源,在疫情下就顯得更加短缺,所以在普通患者的眼裡,就是到醫院看病找不到熟悉的專家,又隨時存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那還不如不去。

不得不說,有時候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PART.2 有多少不敢去醫院的人“拖”成了重病?

擔心疫情,身體上的小毛病還可以拖一拖,但也有人差點因此丟了性命……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住在湖南衡陽雞籠鎮的王毅閉著眼睛躺在病床上,回想這些天發生的事情依然感到後怕,“你知道嗎?我差點就失明瞭!”

王毅過年期間回到老家,在收拾用燒火的樹枝時右眼不小心被樹枝戳了一下,“當時只是感覺眼睛被劃了一下,眼淚不受控制地往下掉,也沒有覺得特別嚴重,自己就用紅黴素眼藥膏塗了塗,只是沒想到慢慢的眼睛越來越紅,越來越痛,不但出現了很多分泌物,視力也變得模模糊糊,一個下午過去,我眼睛都要看不見了。”

即便這樣,王毅依然選擇在家上網在線諮詢,“註冊了幾個網絡問診平臺,剛開始醫生說嘗試滴氧氟沙星滴眼液,沒效果。後來另一個醫生說可以用紅黴素眼藥膏,用了之後情況變惡劣,換了一個醫生,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建議到醫院去檢查。”

“過年期間時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剛剛傳出衡陽發現了新冠肺炎的病例,這個時候我就更不敢去醫院了,而且我們村子出去還要辦健康證,麻煩得很,就一直拖了一週才去看病。”王毅一個大男人一邊說著一邊抹著眼淚,到醫院檢查一看,已經是“細菌性角膜潰瘍”了,“而且是最強毒力的銅綠假單胞菌,醫生說我再晚來一兩天,眼睛就保不住了!”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 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綠膿桿菌。/ 《工作細胞》

而遠在幾千公里外的杭州,42歲的曉蘭也正在經受同樣的慘痛……

1月29日,42歲的曉蘭戴著口罩、護目鏡,“全副武裝”地被家人攙扶著送到急診科,看到接診的醫生,父親忙掀開她的褲管,眼前的一幕著實嚇了醫生一跳:雙側下肢腫脹嚴重,腿上已經長滿了張力性的水泡,密密麻麻的紅疹子覆蓋在上面,根本無法行走。

“這個情況有多久了?”被醫生這樣一問,曉蘭的臉上漲得通紅,“年前就感覺雙腿脹脹的,偶爾有點刺痛,我上網諮詢了下,說可以通過按摩緩解,我一想自己熬得住痛,再加上聽說外面有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感染了,便想著先忍一忍再說。”

直到今天,雙腿實在腫得厲害,碰一下都痛,才不得已來到醫院檢查,而這一次,曉蘭沒有王毅幸運,血管造影顯示,她的左腿膝關節以下動脈已經沒有血流信號了,意味著左腿已經完全壞死,必須截肢,不然壞死的組織會釋放毒素,影響全身,產生併發症。

“從近段時間醫院的急診情況來看,要麼是沒有患者就診,要麼就是一過來就已經比較嚴重了”溫州市中心醫院醫務科科長杜君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 江蘇南京一位23歲的孕婦害怕出門就醫,宮外孕引發大出血。/ 江蘇衛視

身體出現不適,第一時間尋求線上問診?即便是在疫情爆發的最高峰,國家衛健委連續發佈三項關於移動醫療有利政策,可一條“紅線”依然不能跨越,“僅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廣東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覃鐵和表示,主要是考慮到醫療行為的特殊性,比如西醫需要視觸叩聽,中醫需要望聞問切,這些都是需要面對面交流才能夠完成,通過網絡僅靠患者的幾句症狀描述來下判斷,過於草率,問題可能更大。

覃鐵和強調,對於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可以通過網絡問診、視頻問診的方法尋求專業指導。對於急症患者,或者限期手術、急診手術等患者,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去醫院就診。

PART.3 疫情下,醫院還能不能去?

患者在糾結要不要去醫院?而擺在醫院面前的難題則是如何協調疫情防控和日常接診。

醫院內部人士透露,自從某醫院發生醫護人員聚集性感染新冠肺炎後,各地級醫院的防控越來越強,消毒力度加強不說,凡是在主要出入口和科室分診臺幾乎都有專人監測,紅外探測器、耳溫測試器等“長槍短炮”搭配使用。

39深呼吸走訪廣州多家醫院發現,目前大部分醫院全面實行“非急診分時段預約制看病”制度,簡單理解就是要先預約才能看到病,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為例,患者進入大門前需要測量體溫,並出示預約憑證,沒有預約憑證連大門都進不去。

此外,還需填寫流行病學篩查表,因此要預留足夠的時間。有些醫院的口腔科僅恢復部分診療項目。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來院人員的感染風險,普通人群不用過分擔心。”覃鐵和說道。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湖北都清零了,你為什麼還不敢去醫院?

◎ 疫情期間就醫指南。/ 中國疾控中心

雖然網絡問診比去醫療機構感染新冠肺炎風險低,但在中國目前醫療資源不平衡的情況下,網絡問診解決的重點不是將病如何治好,而是導診和分診,“出現大問題不敢去醫院”導致的只會是更嚴重的後果,因為比新冠病毒致死率高的疾病很多,要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

其實,在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日復一日的升級防控措施,越發嚴重的語句,病毒傳播方式的不斷更新以及國內外每日確診人數成千的增加等等,都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這顆定時炸彈,就是人類對疫情的恐慌。

世人所有的目光以及注意力都停留在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身上,卻突然發現,另一部分人卻因新冠肺炎而害怕、焦慮直至退縮,選擇逃離醫院。

“不敢去醫院”、“不敢去上班”、“不敢坐公共交通”等等,在疫情下,催生了一批“疫”色變、不理智就醫、自我懷疑的人群,而這背後都是“過度恐慌”帶來的危機。

人世艱難,只願你,不要過度恐慌,也不要過度放鬆。你得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夠照顧好他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