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德經)

+++本文是德經的開始,側重具體的運用和操作,德就是萬物之所府,道和德是宗與本,體與用的關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天德行無言之教,人德行有言之教。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天德不干涉萬物而任其自生自化,人德制定人為準則干涉萬物生長生存。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人德之上者,以人德教化百姓互相親仁,百姓自覺遵守但不強制去做。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君王制定仁的規範,教百姓做正當的事,禁絕不正當的事。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制定協議規定正當和不正當的行為而得不到響應,君王要強制他們執行。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君王失天德,不足以蓄天下,只能以仁德蓄天下;天下仁恩不足以互相兼蓄,只能制定標準的倫理規範準則要求遵守;社會正義作為最低限度的規範,也不能維繫社會秩序,只能用禮教來約束人們。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人為規定的法度,敬和誠薄弱,是天下昏亂的開始。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人的智識制定的規範,來自道所造化的事物表象,該是多淺薄和愚蠢。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所以真正的大丈夫處道德之厚,不居禮義之薄;不被浮淺的事物表象觀念所迷惑。

故去彼取此。

---因此有道之人去薄去亂去華,取厚取治取實。


~~~從道與天的割裂,天與人的割裂,再到禮崩樂壞,再到天下大亂,這都是人自為聰明的發明了一套治理天下理論導致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歡迎來“琴瑟友之and鐘鼓樂之”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