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德经)

+++本文是德经的开始,侧重具体的运用和操作,德就是万物之所府,道和德是宗与本,体与用的关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天德行无言之教,人德行有言之教。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天德不干涉万物而任其自生自化,人德制定人为准则干涉万物生长生存。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人德之上者,以人德教化百姓互相亲仁,百姓自觉遵守但不强制去做。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君王制定仁的规范,教百姓做正当的事,禁绝不正当的事。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制定协议规定正当和不正当的行为而得不到响应,君王要强制他们执行。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君王失天德,不足以蓄天下,只能以仁德蓄天下;天下仁恩不足以互相兼蓄,只能制定标准的伦理规范准则要求遵守;社会正义作为最低限度的规范,也不能维系社会秩序,只能用礼教来约束人们。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人为规定的法度,敬和诚薄弱,是天下昏乱的开始。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人的智识制定的规范,来自道所造化的事物表象,该是多浅薄和愚蠢。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所以真正的大丈夫处道德之厚,不居礼义之薄;不被浮浅的事物表象观念所迷惑。

故去彼取此。

---因此有道之人去薄去乱去华,取厚取治取实。


~~~从道与天的割裂,天与人的割裂,再到礼崩乐坏,再到天下大乱,这都是人自为聪明的发明了一套治理天下理论导致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欢迎来“琴瑟友之and钟鼓乐之”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