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為啥突然想起這個“徽”字呢?因為偶然一次非常珍貴的機遇有幸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老先生耳提面訓一回,老先生是安徽“三農”工作的泰斗,窮極一生嘔心“三農”研究,著作雖不至等身卻也宏文似錦,人品與官品雙磬。他對“徽”字解讀充滿智慧與人情味。

他說,安徽人要讀通弄懂“徽”含義,應從“徽”字上尋體會,理解了“徽”字就理解了安徽。他諄諄教導說,“徽”字從造字法上來講為形聲字,從糸(mi),本意“三糾繩”,為栓古琴絃的繩子,“徽”意與音樂緻密,韻育著美好,“徽”字從造詞法上來講為左中右結構,共17畫,方正端莊,蠶頭燕尾,契合安徽人中規中矩的做事風格。如果再把“徽”字拆開解讀,更是意境絕美,詩意躍然:“彳”旁寓意安徽境內出人才:先哲老莊、武王曹操、名臣包拯、草根皇帝朱重八、晚清重臣李鴻章、紅頂子商人胡雪巖、一代巨匠黃賓虹、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之等等,枚不勝舉!“山”字頭代表安徽境內多美山:天下四絕著世的黃山、一柱擎天的天柱山、地藏菩薩卓錫道場九華山、道教名山齊雲山,還有琅琊山、敬亭山、天門山、八公山等;“糸”

可以理解為安徽縱橫交錯的水系,第一當數流經安徽境內八百里的長江,第二當數擁有我國南北方分界線之稱謂的淮河,再次就是美麗多情的新安江,除這三江,還有遍佈江淮大地的河流湖泊,這些大大小小的水系迴清倒影,構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皖江畫卷;“文”字邊是說安徽人傑地靈,文化流派繁榮,由大著說,安徽可以劃分三大文化圈: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徽州文化,皖江文化圈是指長江流域安徽段,文化方面有“經世致用”的桐城派,戲劇方面有戲劇化石儺戲,後有唱腔委婉善變的黃梅戲,書法方面首推“和州三張”和布衣書法家鄧石如,佛教更有儒釋同創的九華山;淮河文化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開端,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建都立國記載,諺語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儒家、墨家、法家誕生於淮河流域文化圈,建安文學昌盛於淮河流域文化圈,道家大成《淮南子》集於淮河流域文化圈,花鼓戲、梆子戲、拉魂腔等傳統戲曲百花齊放,燒陶、冶煉、書法、繪畫、巫術等泱泱不可數,淮河流域特定的南北過度的地理位置,註定了這個文化圈的開放與兼容;
徽州文化圈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個性文化,其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宗親文化獨領風騷,徽商、徽劇、徽雕、徽畫、徽菜及徽派建築獨具特色,當然政治大家也耀古爍今。

這便是“徽”字的基本含義。

我又問老先生,為什麼我國古代城鎮好用“州”字命名,如宿州、滁州、池州,潁州、徽州等。

他說:“州”字從“川”從“丶”,意為“住在河邊”,水為生命之源,古人逐水而居,汛期到時又必須築高臺為牆以避水禍,久而久之便有了“州”城之形,這在許多先古文化遺址中都能找到痕跡。另外,傳說上古人皇大禹治水以後,將天下劃分為九州(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分派不同親信前去治理,“州”字作為行政區劃由此而生,秦無“州”,漢武以來,至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中國便有了許多“州”府。

我理解,凡是以“州”命名的城鎮一定飽含有濃厚的中華文化。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讀通弄懂這個“徽”字,才算夠格的安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