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在元朝時就開始流行了,你也這麼認為麼?

“葡萄”一詞,源自中古波斯語batak(葡萄酒)。在漢籍中,最早記載葡萄和葡萄酒的是司馬遷的《史記》,上面提到“(大宛)左右以蒲陶(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十萬石,久者數十歲不敗”。可見,早在漢朝時,我國就已經開始了葡萄的種植,並釀製葡萄酒。


葡萄酒在元朝時就開始流行了,你也這麼認為麼?

龍鳳呈祥金質酒壺


到元代時,對於蒙古貴族而言,葡萄酒是比較常見的飲品。成吉思汗建國後,中亞畏兀兒首領亦都護主動歸附。畏兀兒即今天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當時他們生活的哈剌和州(今新疆吐魯番)和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地區盛產葡萄酒。

蒙古西征時,征服了中亞的大片地區。隨從西征的耶律楚材,在河中(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今屬烏茲別克)等地經常喝到葡萄酒,並留下詩句為證,如“花開杷欖芙渠淡,酒泛葡萄琥珀濃”;“葡萄架底葡萄酒,杷欖花前杷欖仁”;“寂寞河中府,連甍及萬家。葡萄親釀酒,杷欖看開花”等等。

在當時的蒙古宮廷中,便有來自中亞的葡萄酒,這種由葡萄釀造的酒非常受青年貴族們的歡迎。歐洲傳教士魯不魯乞在遊歷中國時,也曾在蒙哥汗的宮廷中看到過葡萄酒。


1246年,葡萄牙人加賓尼受教皇英諾森四世的委託出使蒙古,他也曾在元定宗貴由的金帳裡飲到過葡萄酒。南宋使臣前往大草原時,曾“又兩次金帳中送葡萄酒,盛以玻璃瓶,一瓶可得十餘小盞,其色如南方柿漆,味甚甜。聞多飲亦醉,但無緣多飲耳。回回國貢來”。使臣之所以對葡萄酒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當時江淮以南還沒有葡萄酒出現。

在元朝建立之前,中原地區幾乎沒有人接觸過葡萄酒,直到忽必烈建立大都之後,隨著宮廷對葡萄酒的需求量增大,民間種植葡萄的面積也開始增加,而葡萄酒也逐漸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當時的葡萄酒也逐漸開始在民間公開出售。據《元典章》記載,大都地區“自戊午年至至元五年,每葡萄酒一十斤數勾抽分一斤”;“乃至六年、七年,定立課額,葡萄酒漿止是三十分取一。”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元初時北京就已經在大量生產葡萄酒了。

在當時,我國內地的葡萄種植相對有了很大的發展,種植範圍也大大增加。在大都的皇家園囿、江蘇的私家園林、鎮江路、內蒙古宣寧等地,都有葡萄種植,而且還有專門種植葡萄的專業戶。在平陽、宣寧一帶,種植葡萄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一個重要方面,大面積種植便是為了給釀造葡萄酒提供原料。可見,當時社會對葡萄酒的需求量已經非常大了,這其中宮廷對葡萄酒的需求佔了很大一部分。

當時元宮中的主要用酒就是葡萄酒與馬奶酒。南宋小皇帝到大都時,忽必烈連續設宴款待,“第四排宴在廣寒,葡萄酒釅色如丹。”上都大宴會,“諸王舞蹈千官賀,高捧蒲萄壽兩宮。”“諸王駙馬鹹稱壽,滿酌葡萄飲玉鍾。”就連皇帝在賞賜大臣們時,也經常用葡萄酒。例如至元十一年(1274年),塔出攻打宋朝有功,忽必烈便特“賜葡萄酒二壺”。左丞相史天澤在攻打宋朝的途中生病,忽必烈又“遣侍臣賜以葡萄酒”。

葡萄酒逐漸被世人所接受,並深入到千家萬戶之中,成為人們設宴聚會、迎賓饋禮以及日常品飲中不可或缺的飲品。

許有壬《和明初蒲萄酒韻》詩云:“漢家西域一朝開,萬斛珠璣作酒材。真味不知辭麴櫱,歷年無敗冠尊畾。殊方尤物宜充賦,何處春江更潑醅。”程端禮《代諸生壽王豈巖》詩云:“千觥酒馨葡萄綠,萬朵燈敷菡萏紅。”薩都拉《傷思曲哀燕將軍》詩云:“宮棉袍,氈帳高,將軍夜酌涼葡萄。葡萄力重醉不醒,美人猶在珊瑚枕。”這些詩詠,都生動地描繪了元人崇尚葡萄酒的歷史景象。


葡萄酒在元朝時就開始流行了,你也這麼認為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