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招聘來了一個員工,不參加年會,不參加旅遊,說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你怎麼看?

surkey


我就是這樣,除了工作時間跟同事有交集,下班後,各是各。不過工作中跟同事都相處的很好。


臥馬


我認為團建旅遊還是很有必要的,我之前剛剛進公司,誰也不認識,我不跟別人說話,別人也不理我。工作交流起來特別費勁,本來一個電話能解決的,就好像是個科研難題一樣。後來團建幾次,大家吃飯喝酒聊開了,大家就和諧多了。說話也很隨意,平常工作溝通也完全沒有障礙。出去抽菸也會互相叫上。挺好。個人太獨立,說實話對公司不好,很多工作的事情需要去交流溝通乃至於配合。哪怕是領導,也不可能一味的拿權威去壓別人。但是我一個要求就是,團建旅遊,不要佔用員工週末的休息時間。這種團建,絕對會適得其反,因為員工的反感。


阿拉德527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個是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明白了根源,我們或許就能以一種更理性的方式去看待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去看待這種做法給我們帶來一些什麼啟示。

一、一個人的行為和他本身的性格息息相關

每個人從小的家庭環境不同,帶來的成長也就不一樣。就拿“不參加年會,不參加旅遊”這個事情來說,有可能是和其本身內向孤僻的性格有關,當然,這裡不是說這種性格就不好。

而是這種性格的人是不太願意出現在太吵鬧的環境中的,他們習慣於安靜、獨自一人的環境給自己充電。所以,這也並不代表他清高孤傲,對別人就不友好。

就像我身邊的同事,就是典型的理科男,性格甚至還有點內向,平常不愛怎麼說話,對於參加活動也沒有抱很大的熱情。但是,他們卻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一幫人。每次通信設備出現特殊情況,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守在後方修補漏洞。而且,和他們相處起來並不會感到尷尬,有話就說,沒話聊就各自做事情,雙方關係也比較好。

所以,知道每個人身上性格上的差異,我們對待他人的時候就能以同理心去理解別人。

二、和個人目標有關

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生活中,我就經常碰到一群目標性極強的人。他們為了實現目標極度的自律,在外人看來還有點“自虐”。

就拿我朋友公司的人來說,有一個叫老李的人,提案能力特別突出,給客戶提的方案一般當場就能過。但是每次慶祝或者大型活動的時候,他都很少出現。

我們都很好奇他回去做些什麼?老李告訴我們他的目標就是成為這個領域裡面最強的人,所以每天下班之後回到家就給自己充電學習,平常也就看看電視,散散步之類的,對於無意義的社交和活動等其它事情他全都不在意。

一來二回,同事們也都知道了老李是個什麼樣的人,而且同事們還很喜歡他,因為他是一個為了目標敢於犧牲娛樂的人。另外他在公司的能力也是特別的突出,幾乎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

因此,每個人的目標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行為。喜歡享受人生,奉行及時行樂的人就會認為和大家一起娛樂就是最好的人生目標;反之,喜歡苦盡甘來,享受拼搏過程最終帶來成功的人,努力就是他們的一切,其它都是不相干的。

三、對我們的啟示

對待這件事情,我們要理性的分析:

1. 積極影響:不去參加一些對於自己來說沒有意義的社交活動是有利於培養自己獨立自律的人格的,往往這類人因為有了深度思考的時間和能力,在專業領域上會做得更深。

2. 消極影響: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就像題主說的那種情況“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這個想法就是不合理的。人畢竟是一個社會人,與人溝通,與團隊協作,服務組織都是最基本的職業素質,如果全盤肯定個性,這個人的成就必然就是有高度限制的,也不會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一個人可以走得遠,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快。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在團隊和個人中儘量尋找平衡點,既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又能滿足公司的要求。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我不知道公司招聘的人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的。對於年輕人,這很正常,特別是零零後和一零後。我小堂妹過年三十一家人都在,它帶著同學出去玩了,很晚才回來,一群小孩子,三十不回家過年的。我覺得這是這代年輕人的想法,他們做事情很直接,過了十幾年了,早都煩了。我們這些人再不情願,也得待著,大部分人在玩手機,父母們在聊天。這就是一代人租一代人之間的差距。年輕人在工作中也是一樣的,老員工顧得全,新員工,特別是剛畢業的,工作和生活分的清楚很正常。

而且,企業活動多在週末,佔用員工的週末休息時間。我以前參加活動,十分鐘飯就吃完了,要坐幾個小時,難得有點時間想休息結果很晚才回去。。。。

最後,我覺得工作就是工作,工作不是來交朋友來了,現在的年輕人,隨著口口和微信成長起來的,那裡缺什麼朋友。我覺得公司看一個人就是看這個人工作能力到底怎麼樣,公司考慮的是能為公司掙錢的人。有人說,不參加活動就是交流不好?這是瞎扯吧。說句實話,參加的大半也不想去吧,只不過為了面子去了。

老闆需要考慮的就是這個人工作的能力和完成項目的能力,能不能給公司帶來效益。其他的不要去考慮,自己費心,出力不討好。樓主的控制慾望太強烈了,想要公司的每個人都聽自己的,這是傳統地主和農民的關係,現在早已經不可能了,隨著更加年輕的人湧入公司,將來這一塊將發生更加大的變化,老闆們要注意了。

最後說一句,老闆們也要去適應,去改變,多想想辦法,一次不去,可以下次換個有趣的活動,他就去了。


北望歷史



嘴角上揚716924


我個人認為他不參加活動並不是個體行為,也許是他在自卑,曾經的我出入職場,很想融入到這個大集體,但性格內向自卑的我總是希望有個可以推我的人拉我一把,就一下我就可以邁進大集體,每次集體活動總是會很被動的不敢發言,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特別想去卻總是自卑的差那麼一點點,如果在等我一秒鐘我也會邁出第一步,我的內心是多麼渴望走到集體的世界裡去。古代有伯樂和千里馬,而我需要伯樂推一把那怕只有一把。還記得第一次登上演講的舞臺我將我畢生的活力都展現了出來,有臺上的功夫就因為領導的一句相信你能行!所以他或許不是個體而是自卑,他需要你這個伯樂推一把!


努力奮鬥的小木龍


融入集體就是非得參加什麼狗屁大會? 你招聘的是什麼崗位? 人家把工作做好才是主要的 其他的並不是必須的 我在單位7年了 基本不參加活動 大家都知道我好靜 但我和集體並沒有不融洽啊?我依然是領導信任的好同志 同事信任的好夥伴 這就夠了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處事哲學 相反一有聚會就往過湊的也不見得是好同志 也可能是老油條


清晨殘霧


之前聽職場前輩說,在一個公司呆下去最重要的三點:發展前景,錢,對的人,這三點有兩點崩了就可以離職了,可見在一個公司跟同事打好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我之前在公司的時候,只要公司旅行團建,不管我是不是真的喜歡,我一定會舉雙手贊成,並且積極參加。因為公司舉行團建並不是為了顧及某一個人,而是讓全公司的同事能夠通過團建的方式讓大家相處的更融洽。

記得那次公司領導說要去山莊烤肉,問大家有什麼意見,剛開始大家都不說了,也沒有說不去,場面有點尷尬。

然後是我提議大家可以去看看,那裡風景不錯的,大家也都紛紛表示願意參加,當時我好像看到領導對我投來讚許的眼光,還說讓我坐她的車去。

對了,領導是女的,長得很漂亮,女神級別的,平時也很會打扮。一路上坐在她車裡看著沿途的風景,跟她有說有笑的。她告訴我經營這家公司有多麼不容易,同行競爭,業務營銷,還是人員管理都需要她自己解決。

看來光鮮亮麗的背後也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

到山莊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蚊子比較多,她跑過來告訴我能不能陪她下去買點花露水,她穿的是裙子,經不住蚊子咬。

等她塗好之後我說給我也塗點吧,我也怕蚊子,她也在我身上噴了幾下,我說還有腳上,當時我穿的的七分褲。

她也沒說什麼,蹲下來給我腳上噴了幾下,我當時挺不好意思的,畢竟她是我老闆。

可能她覺得噴的不夠吧,把花露水倒在手上再給在擦,她居然摸我的腳踝,太撩了吧,我感到腎上腺猛地飆升。

再看她,忽然覺得沒了平日裡的威嚴,多了幾分像鄰家姑娘一樣的親切。

我又忽然意識到,少年,你是在玩火啊[笑哭]



半粒星


我來你這就是來掙錢的,你給我安排工作我完成你安排的工作就完了唄,還要浪費時間去跟著你們團建跟著你們年會,對著你們阿諛奉承,累不累?有這個時間我去健身房健身,去約幾個朋友啤酒燒烤不好麼?你們管理層做好自己的管理職能就可以了,員工的時間只有上班時間是屬於公司的,其他時間都是自己支配的


Thethird70266466


那你要想辦法讓他喜歡集體氛圍了,否則不出意料,他在不久就會跳槽,不會在公司有長待的打算。

一個員工從內心裡不想參加集體活動,單位組織的任何活動都沒興趣,哪怕是單位包了所有費用,他都不樂意參加,只能說明他來就是掙錢的,除了拿錢,對公司內的所有文化和制度都沒有認可感,不願意扭曲自己去融合,他覺得下了班的時間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可以有自己的時間了。

我曾經也有過這麼一位同事,很不願意參加團體活動,因為我跟他關係略好,平時交談就可以看出他心裡的想法,首先,他覺得公司要求穿正裝上班就很不可理喻,他自己喜歡的是那種年輕的時尚公司,允許穿很休閒的衣服上班,背心短褲都可以穿的公司,從著裝上他就很反感。

再說公司制度,不是那種民營企業很靈活的升遷制度,而是很刻板的制度,每個人都像螺絲釘,在自己崗位上按要求做工作,沒有什麼經常換崗的機會,而且升遷也不是按市場化,導致他對整個制度和文化的不認可。

所以每次搞團體活動,他都要內心掙扎鬥爭很久,十次活動最多隻有一次勉強參加,還是大家一致勸說才參與的。

後來,他一直在找機會跳槽,試了很多次,終於找到了一家可以穿休閒裝的公司跳槽了,他也如願每天背心短褲拖鞋的去上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