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遺韻天主堂

嘉興天主堂正式動工修繕了。它是繼嘉興子城大規模發掘修繕後,禾城歷史遺存保護的大手筆之舉。

嘉興天主堂,2000年5月,被列為嘉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3月,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將2004年時,我尊約稿撰寫的《鐘樓遺韻天主堂》,配圖製成美篇,以饗眾友。

——題記

鐘樓遺韻天主堂

(姚家埭北側的嘉興天主堂 2019年10月19日攝)

高樓林立的紫陽街與姚家埭交會處,有一座白牆灰瓦、高檻青簷的江南民宅,它便是飲譽世界的碩學通儒沈曾植的故居。然而,與這幽幽庭院毗鄰的卻是幾幢拱門券窗、鐘樓高聳的羅馬哥特式建築——聖母顯靈堂。幾步之隔,兩重天地,中西方風格截然不同的建築,默默無語地相守於嘉禾大地。

鐘樓遺韻天主堂

(嘉興城中別具一格的羅馬哥特式建築

——聖母顯靈堂 2008年10月7日攝)

遙望飽經風霜但風韻猶存的聖母顯靈堂鐘樓雙塔,讓人想起電影《巴黎聖母院》中莊嚴華妙的西歐中世紀建築的氣勢,還有那忠厚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拉動繩索時,鐘樓響起的一陣陣深沉悠揚的鐘聲……

聖母顯靈堂,又稱聖母堂、仁愛堂,嘉興人習慣稱之天主堂。百年滄桑,風雲變幻。一個世紀前,求改革、創維新的“戊戌變法”雖遭夭折,但古老的中華大地無法抵擋西方文化的震盪和滲透。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嘉興城北大運河畔,後為嘉興航運公司之地建起了文生修道院。翌年,意大利神父韓日祿在子城腳下蓋了一座教堂,從而把加爾默洛會(聖衣會)從海鹽車輻浜遷到了嘉興城內。這是近代水鄉小城裡西方人定居蹤跡的伊始。民國六年(1917年),身為傳教士和建築師的韓日祿,在時稱沈家弄區域擇地定型、鳩工選材,開始興建聖母堂。歷時十三年的精工細作,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十二月完工。整座教堂佔地3.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20平方米,其規模為當時的中國第一、遠東第三。

鐘樓遺韻天主堂

(天主堂的鐘樓 2008年10月7日攝)

天主堂屹立在嘉興城,刷新了江南水鄉磚石木樑、殿宇樓閣的建築格局,它開創了全新的建築理念。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跨度拱形建築,蔚為壯觀;高達45米的雙塔穹隆鐘樓拔地而起,它與真如塔、東塔等古塔相媲美,成了世人矚目的嘉興城標誌性建築之一。

直至今日,雖然天主堂在“文革”中遭受到近乎毀滅性的浩劫,但只要你走進殘存的教堂,仍會感到一股濃烈的西域風情撲面而來。鐘樓塔頂火舌狀的盤花,平臺簷緣似無花果樹的鉤葉,門窗環拱疊層的紋飾,那一件件精美的浮雕,都彰顯著西方建築明快而細膩的華麗風格。環顧鐘樓和聖堂殘壁,合抱廳柱頂部鏤花刻紋之神,十二天使座基懸壁遺臺之妙,殘留穹頂高遠深邃之勢,還有法國進口的白黑紅黃四色組合彩圖地磚之美,等等,無不張揚著哥特式建築的藝術魅力。

鐘樓遺韻天主堂

(屋頂殘缺的聖堂內十二天使懸

壁座基、祭臺 2008年10月7日攝)

鐘樓遺韻天主堂

(尖狀券窗和屋頂圍簷的無花果樹葉雕飾

2008年10月7日攝)

於是,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嘉興這座小城內,當晨鐘暮鼓從精嚴寺、楞嚴寺、覺海寺等眾多廟宇中此起彼落時,天主堂的鐘聲也悠悠揚揚融進了秀城的天空。那一刻,中國的佛教道義和西方的神學文化,交匯在了嘉禾大地,它們互相碰撞,共存共揚。外鄉人視之為如粽子一樣緊裹自己的嘉興城,也就從那一刻起,展示了她的開放,她的包容,她的融入世界的大氣。

天主堂的鐘聲,給嘉興融會了西方宗教文化,而建築大教堂的過程,又為水鄉造就了一批新型的能工巧匠。市郊東柵鎮的石宅,方磚廳堂,石板天井,而門廳卻築以紫紅色磨石子地面,其色質與聖堂祭臺地坪如出一轍;北鄉馬厙匯的徐宅,天井的方格水泥地面,為當年嘖嘖稱奇的“水門汀”,它與天主堂的前場幾為一種樣子、一種規格……本地的泥瓦匠運用西方建築技術和材料在古老的嘉興城鄉建築中,湧起了一股股標新立異、追求時尚之風。

鐘樓遺韻天主堂

(彰顯哥特式建築風格的羅馬柱、穹頂

2008年10月7日攝)

如果說,在傳統文化濃厚的嘉興,建起了如此宏偉的西洋大教堂是個奇蹟的話,那麼,“文革”中天主堂沒有被徹底摧毀,其經歷更富有一種神奇色彩。教堂一些建築被屢作它用後,上世紀七十年代,這裡成了一家制作螺絲的五金廠。在混沌的年代裡,一名叫丁金觀的嘉興人,恪守著一整套企業管理的法規,經營狀況獨領風騷。真是天主堂飛出了金鳳凰,這家工廠成了嘉興撥亂反正時期出類拔萃的典範。引得不少參觀取經的人們紛紛走進了天主堂。企業合理有序的運作,在特殊環境裡,因地制宜,不拆不建,合理利用房屋佈局,無意中保護了天主堂遺存的建築物,使它們免遭滅頂之災。聖堂內留下的那一枚枚固定機器的基礎螺栓,默默地陪伴天主堂走到了今天。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拂動了沉寂多年的宗教文化的塵鍾。塵封多年的嘉興天主堂又響起了每週主日望彌撒讚美詩的歌聲。松江畲山神學院畢業的神父徐貴根與教友們一道祈禱著仁慈與博愛、和平與進步。而舊城改造中的呼聲,喚來了沈曾植故居的新生。與其相鄰的天主堂,也於2000年5月30日掛上了嘉興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匾。

鐘樓遺韻天主堂

(聖堂外觀 2008年10月7日攝)

天主堂得以保護,是嘉興弘揚多元文化遠見卓識的舉措,它是水到渠成的必然,也有奇妙機緣的相隨。那是當年天主堂落成時,遠涉重洋來自巴黎的一口聖鍾,它在銷聲匿跡二十四年之後,又在民豐造紙廠重現身影。1990年,完璧歸趙的它,成了天主堂一件鎮堂之寶。用防雨塑料布層層包裹的大鐘,高1.10米,底口直徑1.10米,重657公斤。略呈青銅色的鐘壁上,西洋紋飾、羅馬銘文和聖母、耶穌、若瑟、若翰等四組神鵰清晰如初。它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巴黎嘉興友好交往的歷史。

鐘樓遺韻天主堂

(失而復得的天主堂聖鍾。鐘身上的陰影是在打開包裹的塑膠布時,被隔層中的水灑所至。2004年4月19日攝)

2004年的春天,無疑是天主堂一個最明媚的季節。繼2003年11月天主堂申報省級文保單位後,同年12月,《嘉興市天主教堂片區景觀環境規劃設計》出臺。今年3月,市文保所的領導陪著杭州來的專家,對天主堂進行了全面踏勘測繪。在天主堂服務了十七個年頭的曹雄偉老人回想起那些忙碌的日子,一臉陽光地說:“這個激動人心的信息,是教堂修繕規劃實施的前兆。”他撫摸著失而復得的大鐘,眼神裡充滿了對嘉興天主堂教區廣場興建和巴黎聖鍾早日歸位的期待。

“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新約》馬太福音25“從無花果樹學比方”)。伴隨嘉興城市建設的步伐,一個以天主堂教區廣場為中心,配以東西南北四片景區,總面積達80公頃的名勝景區,將多姿多彩地呈現在江南文化名城的鬧市中心。可以想象,當巴黎聖鐘的鐘聲迴盪在嘉禾上空時,水城綠都的嘉興,必將迎來更多的國際賈商,四方遊人,他們將走進開發新區,走進古鎮小街,也走進煥然一新的天主大教堂。

鐘樓遺韻天主堂

(修繕前的天主堂區塊 2019年10月19日攝)

後記:

2004年4月19 日下午4時許,嘉興江南文化節組委突然約我儘快撰寫一篇天主堂的稿子,以充入已定稿待印的《南湖風情》一書。稱,此書用中英文印刷,作為介紹嘉興的外宣書籍。文章要求二千字左右;題目七個字;內容中心突出嘉興的外來宗教文化。

三天後,我寫就了《鐘樓遺韻天主堂》稿。撰稿過程中,我第一次翻閱《聖經》,並在稿子中引用《新約》馬太福音25“從無花果樹學比方”中一句話,以期待天主堂的重生;也得知了天主堂鐘樓等建築圍簷的浮雕是無花果的樹葉造型;天主堂的建築風格,前期所見的文章一般籠統地定語為“西式”,我在稿子中寫明瞭是“哥特式”;非常意外的是我見到了天主堂失而復得的巴黎聖鍾,併為之攝取一影。神父徐貴根在解開鍾外層層包裹的塑膠布時對我說:“這口鐘迴歸教堂十四年來,第一次讓人拍照”;在市文物保護所,我有幸閱讀了《嘉興市天主教堂片區景觀環境規劃設計》,從而在稿子中第一次披露了這個內容。

鐘樓遺韻天主堂

(2004年,“南湖之春”編撰的《南湖風情》)

鐘樓遺韻天主堂

(《南湖風情》中《鐘樓遺韻天主堂》

的中英文版面)

“2004中國·嘉興江南文化節”期間,《南湖風情》如期成書。收到贈書後,我萌生了一個想法: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看嘉興的歷史文化遺存。於是,我將我寫的《鐘樓遺韻天主堂》稿附上我的建議,發給了《嘉興日報》“雙休特刊”。該刊編輯丁燕老師十分贊同我的設想,她在編髮《鐘樓遺韻天主堂》稿時,親自撰寫了《我的心不再惆悵》一文,作為“編感”,和我稿一併刊於2004年5月28日《雙休特刊》。這一期特刊引起了不少讀者的熱議,有的期待天主堂修復;也有網友希望保留天主堂現狀,他們認為斷壁殘垣的天主堂不失一種滄桑美,更是歷史的見證。

稿子中引用《聖經》“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新約》馬太福音25“從無花果樹學比方”)一句,《南湖風情》入編時照用,《嘉興日報》刊載時被刪除。而“外鄉人視之為如粽子一樣緊裹自己的嘉興城,也就從那一刻起,展示了她的開放,她的包容,她的融入世界的大氣”一段內容,《南湖風情》刊印時予刪去,《嘉興日報》編髮時照原稿。

不久,《雙休特刊》連續刊載了十三期“嘉興文化遺存追蹤”系列大特寫。每期大特寫還以天主堂的聖鍾圖為專題標識。我應約先後又寫了《聲名遠揚清真寺》、《佛門重地精嚴寺》兩稿。

《我的心不再惆悵》(丁燕)、《滄桑寂寞修道院》(鍾凡勇)和我的“三教”文被評為2004年浙江省宣傳統戰精品工程二等獎。

鐘樓遺韻天主堂

(2004年5月28日,《嘉興日報·雙休

特刊》版面截圖)

此後,修復天主堂的規劃幾乎每年列入市文化建設方案,卻並無動作。2008年10月2日,嘉興天主堂神父樓開始正式修繕。然而,神父樓的修理,並不意味天主堂的全面修復,要真正實現“教堂區景觀”,看來將耐心等待。

2011年7月22日,嘉興市《深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意見》中再次提到了修繕天主堂。

鐘樓遺韻天主堂

(2008年10月2日,天主堂神父樓

開始修繕 2008年10月3日攝)

——此文選自本人《守望鴛湖》

(中國文聯岀版社2013年岀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