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薛紹彭《大年帖》,深得“二王”遺韻

薛紹彭《大年帖》,深得“二王”遺韻

薛紹彭《大年帖》

薛紹彭《大年帖》,又稱《晴和帖》。紙本,草書,縱25.1cm,橫34.8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封與藏友談論藏品觀摩與交流事宜的書信。趙孟俯評雲:“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流之習。”又云:“脫略唐、宋,齊蹤前古,豈不偉哉!”又云:“薛書誠美,微有按模脫擊之嫌。”

薛紹彭《大年帖》,深得“二王”遺韻

二王書在歷經唐代的鼎盛時期之後,到了宋代仍然被奉為圭臬。在對二王書風的再發掘中,湧現出一大批震古爍今的大書法家。除了宋四家蘇黃米蔡,薛紹彭也是一位重要人物。薛紹彭對二王的繼承是通過將自己匯入二王之中完成的,這雖然使他得到"脫略唐宋,齊縱前古”的美譽,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和獨立性。

薛紹彭《大年帖》,深得“二王”遺韻

大凡作為範本的東西 ,人們對之採取兩種態度:一種是從中提取、利用,作為主體參照的客體,或者說是一種方法上 的應用,是可具運用的再生體,人們參照它獲得某種經驗,然後實踐之;還有一種是本體上的認識,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將之奉為圭臬,奉為終極目標,企圖與之同一,這是類似於宗教感的崇拜。薛紹彭對二王的態度當屬後者。如果藝術是有關人生意義、目的及其根源問題的本體論,那麼,二王書法藝術在薛紹彭的藝術實踐中必然帶了本體的色彩,二王就不再是薛紹彭眼中的外在客體,而是匯入了主體之間達到同一。這樣完全忘我投入於一個規範、模式之中(雖然這模式本身也具有極強的外張力和情感特徵),當然會失去極大一部分個體特徵,失去其自身風格的張揚之氣,這也就是“少風韻耳”的原因。

薛紹彭《大年帖》,深得“二王”遺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