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蘇繡藝術家

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刺繡藝術大師

沈壽仿真繡第四代傳承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出生於蘇州刺繡世家,自幼學習刺繡。

師從近代蘇繡“仿真繡”大師沈壽的第三代傳人牟志紅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任嘒嫻。

擅長將蘇繡亂針繡的技法完美地融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繡制中,繡品極具獨創性、藝術性。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 寫意太湖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 蘇州新夢 - 園林組組畫之虎丘塔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藝why · 藝術對談】

1

靜芳:姚老師好!很高興您能參加我們的“疫外線上展”,感謝您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大家都說今年春節是一個不太順利的年,苦惱和淚水都印在了我們每個人心上。這次疫情,您是怎麼安排每天的生活的?

姚惠芬:年前到現在,我都沒有回過蘇州城,一直在鎮湖繡莊,過年也是在繡莊過的,這次疫情讓我可以靜下心來做點事情。

靜芳:從您的朋友圈和您“蘇繡傳人姚惠芬”的公眾號裡,我看到了您的一組《2020疫情時期手繪圖稿》,為這組手稿您還配了這麼一段話:

2020春節期間突然爆發的疫情,讓我宅於繡莊,刺繡、看書,難得如此清靜安逸。但每天關注著新聞,看著疫情中的數字變化,心中的擔憂和牽掛就多了幾分,同時也深深地被那些無私無畏戰鬥在抗疫一線的白衣逆行者們所感動,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看著電視,我不由的拿起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白衣逆行者的形象。雖然我不是畫家,畫的並不好,僅以此表達我對他們的感謝和敬意。期待著春暖花開時,所有的白衣天使都吉祥安康,平安回家!

——姚惠芬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老師2月5日晚素描手繪稿


文字:“我雖不會畫,忍不住記錄一下 武漢挺住 加油"

從這段話和畫面中,我們能感受到您對白衣逆行者們的感動,您2月5日晚上一共有3張手稿,其中有一張題字:

“我雖不會畫,忍不住記錄一下武漢挺住 加油!”

姚惠芬:是的,疫情期間一直沒有出門,那段時間關心疫情的情況主要是來源於電視,看著電視上疫情數字的變化,心裡非常著急。同時,看著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那麼艱難、那麼辛苦,很多時候忍不住流眼淚。但我只是一個蘇繡的傳承人,只會刺繡,沒有辦法像醫生一樣到最前線去。看著電視裡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想著自己能不能也動手畫點,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表達我的敬意。

於是在2月5號晚上,我一下子畫了3張,當我把畫稿拿給我先生看時,他說挺好的,我發給我的幾個朋友看,他們都鼓勵我說畫得很好,是你內心的想法!當我把這組畫稿放到我的公眾號上時,居然有1000多個人關注,很多朋友紛紛點贊,這增強了我的信心。


2

靜芳:您畫中的人物都是誰?如果讓您選擇一位疫情時期的“焦點人物”或者說“英雄人物”,您會選擇誰?

姚惠芬:其實我畫的不是某個人或者特定的一個人物,我覺得疫情期間每個白衣戰士,他們都是我心中的英雄。如果要我選擇疫情期間的“焦點人物”或“英雄人物”,我就選擇那些抗擊疫情的白衣戰士。

靜芳:我看2月6日的一幅手稿,您取名《守護》。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素描手繪稿 《守護》 2020.2.6晚


姚惠芬:當時是有感而發,看著疫情數字的不斷增加我心裡很是著急,就動手畫了幾幅速寫畫,主要是對那些白衣戰士發自內心的想法和敬意,當時並沒有想到要繡出來。後來有個朋友看到我的速寫後覺得不錯,建議把口罩繡出來,公眾號裡也有人很小心地問:姚老師,您能不能把這幾幅畫繡出來?

剛開始時我對自己的這幾幅速寫不是很有信心,曾經通過朋友聯繫過幾位畫家想讓他們幫我畫幾張好的繡稿,但最後那些畫家們畫出的畫稿都不合適,因為他們表達的不是我心裡想要的。這個過程很糾結,最後我決定用自己的畫稿去刺繡。從我畫完再到真正繡出來,其實經歷了蠻長時間。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繡品 《守護》 2020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老師《守護》 作品繡制中


3

靜芳:您覺得這次疫情對您影響最大的是哪方面?這種影響未來還會持續嗎?

姚惠芬:我想最大的影響是這是我的第一次自己真正的原創。從感動,想表達,到動筆畫手繪稿,再到最後的繡品,都是我自己的原創。感覺是在原創的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按照自己的心意,用自己的筆和針,畫自己心中的形象。

這次沒有用其他畫家的畫稿,某種程度增強了我的自信心,算是自己一次小小的原創,我想我也能做到自己設計、自己繡制。通過這次嘗試,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想這是我這段時間裡最大的收穫。以後自己可以開始動手也畫一畫,不讓自己被原來的畫稿框死,我最近繡的都是自己心裡的想法,現在手上在繡的一幅就是沒有畫稿自己隨心而繡的東西。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素描手繪稿 2020.2.7晚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繡品 2020


4

靜芳:姚老師出生於蘇州刺繡世家,自幼就開始學習刺繡,從以前的講座中得知姚老師為了做好刺繡,常常會去看各種畫展;同時,姚老師歷時十年探索研究獨創了“簡針繡”,這種創新的刺繡技法,以少、素、精的針腳和線條,體現著簡潔純粹的美感。姚老師覺得以針代筆和直接用筆畫畫有什麼不同?

姚惠芬:畫畫的時候,當時是心裡怎麼想就這麼畫,一筆下去很快;繡的時候,畫出來的一筆,往往需要幾百針,要考慮每一根線條的走向、疏密、顏色、力度等很多方面,所以繡起來比較慢。

這個主題的四幅作品,從年初二開始我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完成。

繡品的主體部分,當時我是用一套灰線繡的,用的是“簡針繡”的技法,當時繡完了以後,和手繪稿放在一起,感覺畫和繡的區別不大,所以我就用亂針繡的手法繡背景,而且為了突出主題,我特意選用了淡藍色秀背景,因為我們的口罩、醫護服很多都是淡藍色,用亂針繡繡上背景後,空間感和立體感馬上就出來了,而且也可以和繪畫有所區別。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素描手繪稿 《向她們致敬,辛苦了!有你們真好!》 2020.2.5晚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繡品 《向她們致敬,辛苦了!有你們真好!》 2020


5

靜芳:中國曆代大畫家為了畫好畫,發明了各種皴法,李思訓青綠山水的斧劈皴,郭熙的捲雲皴,米芾的雨點皴……您發明“簡針繡”,感覺就像這些畫家為了創作而發明技法一樣。而您的《骷髏幻戲圖系列》通過迴歸傳統刺繡針法的創作技藝,以“反傳統”的刺繡方式進行了富有當代性的重新探索,這一創作過程本身就充滿了挑戰。選擇做藝術,意味著探索、孤獨、甘於寂寞,您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

姚老師: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走得艱難,但只要是自己認準的路,再怎麼艱難都能夠樂在其中。

我感覺所有的創新和進步,都是在幾十年積累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努力才能夠得到。比如說我發明的“簡針繡”刺繡技法就是一個例子,“簡針繡”的發明我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它是一種全新的刺繡技法,而不是一種針法,是“用最少的傳統針法來創作最簡練刺繡作品”的一種技法。“簡針繡”是我繡了幾十年後經過不停的研究實踐才發明出來的。

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刺繡作品——《骷髏幻戲圖系列》,是一種機緣巧合的產物,確實充滿了挑戰。在《骷髏幻戲圖系列》的創作中,我和妹妹姚惠琴帶領我們“琴芬繡莊”的繡娘們用幾十種針法去構成圖案,這樣就產生了非常特別的刺繡語言,這些刺繡語言化做了特別的刺繡表現形式,這些表現形式又產生了特別的審美內涵。在《骷髏幻戲圖系列》中,看不到傳統蘇繡中花鳥蟲魚、山水人物、風花雪月的程式化構圖,看不到“精細雅潔”的審美趣味,看到的卻是矛盾衝突的畫面,以及“不同而和”的審美內涵。所有這些,都拉開了與傳統刺繡審美的距離,具有強烈的當代藝術的表現特徵,這樣,也就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心靈共鳴。

我從小做刺繡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刺繡對我來說,不僅是一種職業,而是我自己選定了的生活方式,而且是我熱愛的生活方式。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姚惠琴 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骷髏幻戲圖系列》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姚惠琴 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骷髏幻戲圖系列》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姚惠琴 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骷髏幻戲圖系列》局部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骷髏幻戲圖系列》在“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現場

6

靜芳:想請教姚老師,您認為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姚老師:我覺得做藝術首先感動的應該是自己,這樣才能感動其他人。另外就是藝術創作的唯一性,創作的靈感來了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有時候就那麼幾秒鐘,抓住了靈感,就能夠有好的切入點,就有不同的新意出來。我一直希望做一些純粹的當代藝術作品,並且我覺得好作品自己會說話,好作品會和觀眾有一種心靈的交流。當時《骷髏幻戲圖系列》放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強烈關注和反響,當看到觀眾的這些關注和反響時,我自己也非常感動。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白駿馬》


寫字創作,首先得有激情。要有情緒,為一人、一事、一朵花、一片色彩感動。有一種意向、一團興致,勃勃然鬱積於胸,勢欲噴吐而出。我想,任何創作都是情緒的結晶。

——姚惠芬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水鄉之晨》


7

靜芳:您有這樣一段話:“我不想像我的上一輩繡娘一樣,為了繡而繡,我不想重複自己,我一定要繡一些不同的東西”。

我確實不願意重複自己以前的東西,想不斷嘗試新的東西,年輕的時候就這樣。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刺繡創作,也是我的一次新的嘗試,這次的嘗試可以說是我的刺繡歷程中的一個飛躍。我覺得藝術創作需要一直不停地往前走,眼界、視野、觀念的改變是最關鍵的。只有主動地去創作,手才會聽從大腦的指揮,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來。

近十年來,我有了一些成績和影響,但骨子裡我還是把自己當做一個繡娘來看,覺得應該把自己該想的想好,該做的做好,把自己最精湛的技藝留下來。2016年我在蘇州博物館舉辦個人作品展時,蘇州博物館收藏了我的兩幅代表作,2013年大英博物館也收藏了我的一套“簡針繡”作品,我覺得要留就留最好的,我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後人,讓後人知道我們這個時代刺繡藝術家的水準。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寫意水墨葡萄》

8

靜芳:姚老師如何看待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姚老師:說實在的,我在創作的時候,沒有想過要賣多少錢,只想著怎麼把作品繡好。這倒不是說我很高尚,我也要養活我們琴芬繡莊的繡娘們,我把自己的藝術創作和繡莊的產品繡制是嚴格區分開來的。繡莊的產品經營銷售是一塊,我自己的藝術創作是一塊,我自己的創作不會過多地考慮市場,我自己多年來創作的一些好作品,絕大部分都還留著,除了客人定製的。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一團和氣》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老灶頭》


9

靜芳:姚老師平常有什麼興趣愛好,這些興趣愛好對您的藝術創作有什麼幫助嗎?

姚老師:在自己創作的過程中,我常常會看一些其他門類的藝術品,這樣可以充實自己、拓展自己的思路。另外我也會去看不同的書,從中汲取各種藝術的養分。我父親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高中生,在他影響下我從小也喜歡看書。後來拜師學藝的時候,受老師們的影響,我也開始看一些文學、美學、藝術理論方面的書。有時候也聽現在的一些老師講新的創作理念和哲學方面的東西,剛開始的時候可能用不上,但是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出現在後面的創作中。

另外就是我在創作一些著名藝術大師的作品時,會先去了解這些藝術大師的生平、經歷、創作背景。例如在創作“簡針繡”作品——《達芬奇自畫像》時,我就去查不同版本的達芬奇畫冊和書籍,通過比較對比,找到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圖案。我想這就是興趣愛好對我刺繡創作的影響吧!讀書只要能夠讀到好的東西,都是會潛移默化影響在創作中的。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 “簡針繡” -《達芬奇自畫像》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姚惠芬 -《蒙娜麗莎》


10

靜芳:最後,再次感謝姚老師接受訪談,疫情還在進行,病毒還在肆虐,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姚老師多多保重,祝您及家人吉祥安康、萬事如意!

姚老師:謝謝,謝謝!以下這幅是我好多年前的作品,主要人物是鍾馗的,鍾馗本身是驅邪的,而且畫面中有五毒符的元素,中國的傳統圖案,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我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希望朋友們都吉祥安康、幸福美滿!

【疫外線上展】姚惠芬:不重複自己的蘇繡藝術家

懸掛鍾馗像的習俗始於明清之際,據清代《北平風俗類徵》記載:“五月初一至初五為端陽節,午時以朱墨畫鍾馗像,用雞血點眼,俗稱‘硃砂判’者懸屋中,謂能驅邪。”

顧祿曾在他的《清嘉錄》中也有記述:“適逢端午,堂中掛鐘馗畫圖一月,以祛邪魅。”


(文中所涉及的藝術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姚惠芬老師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做他用;本文版權歸“藝why”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藝why”)


【藝why線上展】

參展藝術家:

王蔚、朱泓彥、戰興隆、辛長龍、朱泓霖、王劭兮、尚觀、程一鳴、林智勇、鄭曉輝、陳蘇翔、張容、劉雷、賴元順、韓俊洋、欒新玉、高彥、姚惠芬、劉鍾萍、唐小格、張徵、楊研、慶慶、張佰海、李偉雄、凌銀漢、李又白、柴之清、柴敬、藍充、張恿、肖夢涯、曾澤元、孤玄、李如海、鄭印、劉浩然、周曉冰、費博、陳路茵、聞俊、馬顏群(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藝術對談者:

朱泓彥、程一鳴、戰興隆、林智勇、王宗英、張徵、賴靜芳、李沁珂(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聯合發起人:

戰興隆、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林智勇、張徵

策展人:

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

微信公眾號:藝why、四時榮落、程一鳴(名單不斷增加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