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苏绣艺术家

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

沈寿仿真绣第四代传承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学习刺绣。

师从近代苏绣“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娴。

擅长将苏绣乱针绣的技法完美地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绣制中,绣品极具独创性、艺术性。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 写意太湖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 苏州新梦 - 园林组组画之虎丘塔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艺why · 艺术对谈】

1

静芳:姚老师好!很高兴您能参加我们的“疫外线上展”,感谢您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大家都说今年春节是一个不太顺利的年,苦恼和泪水都印在了我们每个人心上。这次疫情,您是怎么安排每天的生活的?

姚惠芬:年前到现在,我都没有回过苏州城,一直在镇湖绣庄,过年也是在绣庄过的,这次疫情让我可以静下心来做点事情。

静芳:从您的朋友圈和您“苏绣传人姚惠芬”的公众号里,我看到了您的一组《2020疫情时期手绘图稿》,为这组手稿您还配了这么一段话:

2020春节期间突然爆发的疫情,让我宅于绣庄,刺绣、看书,难得如此清静安逸。但每天关注着新闻,看着疫情中的数字变化,心中的担忧和牵挂就多了几分,同时也深深地被那些无私无畏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逆行者们所感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看着电视,我不由的拿起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白衣逆行者的形象。虽然我不是画家,画的并不好,仅以此表达我对他们的感谢和敬意。期待着春暖花开时,所有的白衣天使都吉祥安康,平安回家!

——姚惠芬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老师2月5日晚素描手绘稿


文字:“我虽不会画,忍不住记录一下 武汉挺住 加油"

从这段话和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您对白衣逆行者们的感动,您2月5日晚上一共有3张手稿,其中有一张题字:

“我虽不会画,忍不住记录一下武汉挺住 加油!”

姚惠芬:是的,疫情期间一直没有出门,那段时间关心疫情的情况主要是来源于电视,看着电视上疫情数字的变化,心里非常着急。同时,看着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那么艰难、那么辛苦,很多时候忍不住流眼泪。但我只是一个苏绣的传承人,只会刺绣,没有办法像医生一样到最前线去。看着电视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想着自己能不能也动手画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我的敬意。

于是在2月5号晚上,我一下子画了3张,当我把画稿拿给我先生看时,他说挺好的,我发给我的几个朋友看,他们都鼓励我说画得很好,是你内心的想法!当我把这组画稿放到我的公众号上时,居然有1000多个人关注,很多朋友纷纷点赞,这增强了我的信心。


2

静芳:您画中的人物都是谁?如果让您选择一位疫情时期的“焦点人物”或者说“英雄人物”,您会选择谁?

姚惠芬:其实我画的不是某个人或者特定的一个人物,我觉得疫情期间每个白衣战士,他们都是我心中的英雄。如果要我选择疫情期间的“焦点人物”或“英雄人物”,我就选择那些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

静芳:我看2月6日的一幅手稿,您取名《守护》。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素描手绘稿 《守护》 2020.2.6晚


姚惠芬:当时是有感而发,看着疫情数字的不断增加我心里很是着急,就动手画了几幅速写画,主要是对那些白衣战士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敬意,当时并没有想到要绣出来。后来有个朋友看到我的速写后觉得不错,建议把口罩绣出来,公众号里也有人很小心地问:姚老师,您能不能把这几幅画绣出来?

刚开始时我对自己的这几幅速写不是很有信心,曾经通过朋友联系过几位画家想让他们帮我画几张好的绣稿,但最后那些画家们画出的画稿都不合适,因为他们表达的不是我心里想要的。这个过程很纠结,最后我决定用自己的画稿去刺绣。从我画完再到真正绣出来,其实经历了蛮长时间。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绣品 《守护》 2020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老师《守护》 作品绣制中


3

静芳:您觉得这次疫情对您影响最大的是哪方面?这种影响未来还会持续吗?

姚惠芬:我想最大的影响是这是我的第一次自己真正的原创。从感动,想表达,到动笔画手绘稿,再到最后的绣品,都是我自己的原创。感觉是在原创的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按照自己的心意,用自己的笔和针,画自己心中的形象。

这次没有用其他画家的画稿,某种程度增强了我的自信心,算是自己一次小小的原创,我想我也能做到自己设计、自己绣制。通过这次尝试,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这是我这段时间里最大的收获。以后自己可以开始动手也画一画,不让自己被原来的画稿框死,我最近绣的都是自己心里的想法,现在手上在绣的一幅就是没有画稿自己随心而绣的东西。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素描手绘稿 2020.2.7晚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绣品 2020


4

静芳:姚老师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就开始学习刺绣,从以前的讲座中得知姚老师为了做好刺绣,常常会去看各种画展;同时,姚老师历时十年探索研究独创了“简针绣”,这种创新的刺绣技法,以少、素、精的针脚和线条,体现着简洁纯粹的美感。姚老师觉得以针代笔和直接用笔画画有什么不同?

姚惠芬:画画的时候,当时是心里怎么想就这么画,一笔下去很快;绣的时候,画出来的一笔,往往需要几百针,要考虑每一根线条的走向、疏密、颜色、力度等很多方面,所以绣起来比较慢。

这个主题的四幅作品,从年初二开始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

绣品的主体部分,当时我是用一套灰线绣的,用的是“简针绣”的技法,当时绣完了以后,和手绘稿放在一起,感觉画和绣的区别不大,所以我就用乱针绣的手法绣背景,而且为了突出主题,我特意选用了淡蓝色秀背景,因为我们的口罩、医护服很多都是淡蓝色,用乱针绣绣上背景后,空间感和立体感马上就出来了,而且也可以和绘画有所区别。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素描手绘稿 《向她们致敬,辛苦了!有你们真好!》 2020.2.5晚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绣品 《向她们致敬,辛苦了!有你们真好!》 2020


5

静芳:中国历代大画家为了画好画,发明了各种皴法,李思训青绿山水的斧劈皴,郭熙的卷云皴,米芾的雨点皴……您发明“简针绣”,感觉就像这些画家为了创作而发明技法一样。而您的《骷髅幻戏图系列》通过回归传统刺绣针法的创作技艺,以“反传统”的刺绣方式进行了富有当代性的重新探索,这一创作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选择做艺术,意味着探索、孤独、甘于寂寞,您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姚老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走得艰难,但只要是自己认准的路,再怎么艰难都能够乐在其中。

我感觉所有的创新和进步,都是在几十年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才能够得到。比如说我发明的“简针绣”刺绣技法就是一个例子,“简针绣”的发明我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是一种全新的刺绣技法,而不是一种针法,是“用最少的传统针法来创作最简练刺绣作品”的一种技法。“简针绣”是我绣了几十年后经过不停的研究实践才发明出来的。

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刺绣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是一种机缘巧合的产物,确实充满了挑战。在《骷髅幻戏图系列》的创作中,我和妹妹姚惠琴带领我们“琴芬绣庄”的绣娘们用几十种针法去构成图案,这样就产生了非常特别的刺绣语言,这些刺绣语言化做了特别的刺绣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又产生了特别的审美内涵。在《骷髅幻戏图系列》中,看不到传统苏绣中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风花雪月的程式化构图,看不到“精细雅洁”的审美趣味,看到的却是矛盾冲突的画面,以及“不同而和”的审美内涵。所有这些,都拉开了与传统刺绣审美的距离,具有强烈的当代艺术的表现特征,这样,也就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心灵共鸣。

我从小做刺绣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刺绣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我自己选定了的生活方式,而且是我热爱的生活方式。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姚惠琴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 -《骷髅幻戏图系列》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姚惠琴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 -《骷髅幻戏图系列》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姚惠琴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 -《骷髅幻戏图系列》局部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骷髅幻戏图系列》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现场

6

静芳:想请教姚老师,您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姚老师:我觉得做艺术首先感动的应该是自己,这样才能感动其他人。另外就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性,创作的灵感来了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有时候就那么几秒钟,抓住了灵感,就能够有好的切入点,就有不同的新意出来。我一直希望做一些纯粹的当代艺术作品,并且我觉得好作品自己会说话,好作品会和观众有一种心灵的交流。当时《骷髅幻戏图系列》放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强烈关注和反响,当看到观众的这些关注和反响时,我自己也非常感动。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白骏马》


写字创作,首先得有激情。要有情绪,为一人、一事、一朵花、一片色彩感动。有一种意向、一团兴致,勃勃然郁积于胸,势欲喷吐而出。我想,任何创作都是情绪的结晶。

——姚惠芬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水乡之晨》


7

静芳:您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想像我的上一辈绣娘一样,为了绣而绣,我不想重复自己,我一定要绣一些不同的东西”。

我确实不愿意重复自己以前的东西,想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年轻的时候就这样。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刺绣创作,也是我的一次新的尝试,这次的尝试可以说是我的刺绣历程中的一个飞跃。我觉得艺术创作需要一直不停地往前走,眼界、视野、观念的改变是最关键的。只有主动地去创作,手才会听从大脑的指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近十年来,我有了一些成绩和影响,但骨子里我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绣娘来看,觉得应该把自己该想的想好,该做的做好,把自己最精湛的技艺留下来。2016年我在苏州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时,苏州博物馆收藏了我的两幅代表作,2013年大英博物馆也收藏了我的一套“简针绣”作品,我觉得要留就留最好的,我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让后人知道我们这个时代刺绣艺术家的水准。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写意水墨葡萄》

8

静芳:姚老师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姚老师:说实在的,我在创作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卖多少钱,只想着怎么把作品绣好。这倒不是说我很高尚,我也要养活我们琴芬绣庄的绣娘们,我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绣庄的产品绣制是严格区分开来的。绣庄的产品经营销售是一块,我自己的艺术创作是一块,我自己的创作不会过多地考虑市场,我自己多年来创作的一些好作品,绝大部分都还留着,除了客人定制的。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一团和气》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老灶头》


9

静芳:姚老师平常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帮助吗?

姚老师: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我常常会看一些其他门类的艺术品,这样可以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思路。另外我也会去看不同的书,从中汲取各种艺术的养分。我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中生,在他影响下我从小也喜欢看书。后来拜师学艺的时候,受老师们的影响,我也开始看一些文学、美学、艺术理论方面的书。有时候也听现在的一些老师讲新的创作理念和哲学方面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用不上,但是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出现在后面的创作中。

另外就是我在创作一些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时,会先去了解这些艺术大师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例如在创作“简针绣”作品——《达芬奇自画像》时,我就去查不同版本的达芬奇画册和书籍,通过比较对比,找到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图案。我想这就是兴趣爱好对我刺绣创作的影响吧!读书只要能够读到好的东西,都是会潜移默化影响在创作中的。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 “简针绣” -《达芬奇自画像》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姚惠芬 -《蒙娜丽莎》


10

静芳:最后,再次感谢姚老师接受访谈,疫情还在进行,病毒还在肆虐,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姚老师多多保重,祝您及家人吉祥安康、万事如意!

姚老师:谢谢,谢谢!以下这幅是我好多年前的作品,主要人物是钟馗的,钟馗本身是驱邪的,而且画面中有五毒符的元素,中国的传统图案,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我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希望朋友们都吉祥安康、幸福美满!

【疫外线上展】姚惠芬:不重复自己的苏绣艺术家

悬挂钟馗像的习俗始于明清之际,据清代《北平风俗类征》记载:“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阳节,午时以朱墨画钟馗像,用鸡血点眼,俗称‘朱砂判’者悬屋中,谓能驱邪。”

顾禄曾在他的《清嘉录》中也有记述:“适逢端午,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


(文中所涉及的艺术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姚惠芬老师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做他用;本文版权归“艺why”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艺why”)


【艺why线上展】

参展艺术家:

王蔚、朱泓彦、战兴隆、辛长龙、朱泓霖、王劭兮、尚观、程一鸣、林智勇、郑晓辉、陈苏翔、张容、刘雷、赖元顺、韩俊洋、栾新玉、高彦、姚惠芬、刘钟萍、唐小格、张征、杨研、庆庆、张佰海、李伟雄、凌银汉、李又白、柴之清、柴敬、蓝充、张恿、肖梦涯、曾泽元、孤玄、李如海、郑印、刘浩然、周晓冰、费博、陈路茵、闻俊、马颜群(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断增加中…)

艺术对谈者:

朱泓彦、程一鸣、战兴隆、林智勇、王宗英、张征、赖静芳、李沁珂(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断增加中…)

联合发起人:

战兴隆、赖静芳、程一鸣、王宗英、林智勇、张征

策展人:

赖静芳、程一鸣、王宗英

微信公众号:艺why、四时荣落、程一鸣(名单不断增加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