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三月又三日,上巳復清明。問君幾許,高興兒女隊中行。”二月“花朝”尚未走遠,三鳴又迎來了三月 “上巳節”。

說起上巳節,也許您覺得陌生,但是說起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卻是無人不知曉的。其文有言“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便是講文人雅士從事禊的活動,也就是上巳節的習俗之一。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上巳節,與花朝節一樣,是被人們逐漸遺忘的節日。而今日,讓我們隨著三鳴美文,一起來追尋古之餘韻吧。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之一,追溯其淵源可達先秦時期,至遲在周代。

傳說,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在中原地區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我國古代是以干支紀日,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稱之為“上巳”。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三鳴先生說,欲學中華文化,先從中華漢字開始。所謂“巳”,有祓除不祥之義。《日知錄》言:“季春之月,辰為建,巳為除,故用三月上巳祓除不祥。古人謂病癒為巳,亦其意也。"

上巳節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古時候,人們有去河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去災病的儀式。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論語》有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後漢書·禮儀志》載:“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到後來,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節日,並由此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就要數我們剛在前文提到的王羲之與謝安等名士友人在會稽舉行的蘭亭之會了。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魏晉以後,上巳節固定為三月初三。三月三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正如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一個在暮春,一個在暮秋,踏青和辭青也隨之進入高潮。

唐代時,上巳節已成為全年的三大節日之一,其內容主要是春遊踏青、臨水宴飲。據宋代吳自牧《夢梁錄》載,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後來,因其諸多核心節日元素被移置到清明節,上巳節逐漸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上巳節,在中國流傳時間甚長。時至今日,三月三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在雲南的潑水節中還可以依稀見得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上巳節也叫“女兒節”,是古代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儀式。

關於成人禮,三鳴書院也有話說。儀式感對於生活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於長大的孩子們。如何為兒女舉辦最正確的成人儀式,還要走進三鳴的線下分享會,聽三鳴先生一敘。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上巳節,還是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三千年前,采詩官奔走於阡陌之上,聆聽著大自然和人類的聲音,記錄下了我們最早的愛情故事。

三鳴書院擇《詩經》精華,摘錄入書,配以大字拼音,還有精美掛圖奉上。從中您可找到這樣一篇《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此文描寫了鄭國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遊春的情景。芍藥是男女間定情的象徵,“藥”與“約”相通,代表著相約,許下一世諾言。青山碧水,紅桃綠柳,雖已過千年,但在詩句中可以感受到私語呢喃。

人們還會在這一節日,互贈蘭草。蘭草被古代人視為靈物,其香襲人,還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三鳴商城的艾香囊確有此功效,可以移步三鳴商城選購一款您喜歡的特製香囊,代蘭草相贈友人。

三月三上巳風俗漸漸衰微,曲水流觴的雅趣也悄然無存。但是,您卻可以走進三鳴線下分享會,與三鳴先生相約一場曲水流觴。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此外,再告訴您一個小秘密,“三月三日,採桃花浸酒飲之,除百病,益顏色。” 古代女子早就懂得用桃花酒來美容。“細飲桃花酒,笑疑桃臉開。”您還可以與友人相約,一起走進三鳴,與三鳴先生共飲一杯桃花醉!

農曆三月,春和景明,萬紫千紅,挽著家人,攜著孩童,出遊踏青,享受天之春氣,循著三鳴的美文,一起追尋古老文化的傳統,開出新一代的絢爛之花。

上巳節|三月三,曲水流觴,共飲一杯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