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棄物理成趨勢,物理學界很心塞,如果讓你再考一次你會選物理麼?

每日一點攝影

雖然我很喜歡物理,也認為物理很重要,但是在不合理的制度下,出於理性,當然不選物理。

作為一個理科生,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和邏輯,做出理性的選擇,至少,對於聰明的學生而言,不考物理顯然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所以我覺得在討論這個現象的時候,大家先需要把邏輯理清楚,不要一上來就談物理學有多重要這一類的情懷。只有真正解決了在制度設計層面的問題,才能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

學生們之所以棄考物理,不是因為物理不重要,也不是因為物理的考試本身難。如果所有的學生都要考物理,那麼物理考多難都是無所謂的。如果物理的題目特別難,導致物理考試的平均分跟化學的平均分比低很多,那顯然是制度設計不公平,但這麼顯而易見的不公平顯然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會導致大家不選物理,是因為為了避免前面提到的這種顯而易見的不公平,在統計分數的時候,強行把成績的概率分佈拉成一樣。也就是說,考試按照偏差值給出等級或者標準化後的分數,如果考試的分數不能達到整個成績分佈中靠前一定的比例,那麼就無法得到 A 或者 A+ 的成績。可是選考物理的學生(因為選了物理學可以在選專業時有更大的自由度)本身成績就相對比較好,所以考試的競爭變得更激烈。理解了這個邏輯,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大學越是對選考了物理的學生有選專業方面的照顧,學生反而可能更不願意選物理了——因為自己的競爭者都是更加希望自由選擇的更優秀的學生。

當然,話說回來,這其實不是物理一門課的問題。我認為現在的高考的環境對於理科或者文科成績優異的考生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學生的語數外成績被提高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而這會導致偏科學生(例如只有物理一門課特別優秀的學生)根本連進入好大學的資格都沒有。舉個例子吧,我在上大學的時候(那是十年前),有一個好朋友,他的眼睛有弱視,他平時看書時,眼睛距離書本必須近到只有一兩釐米的程度,他的高考成績非常高,數學和理綜都是接近滿分的成績,而語文和英語都是剛及格的分數,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眼睛問題,導致根本無法來做閱讀(尤其是英語的快速閱讀題)。可是現在,在這樣的政策下,他可能根本沒法上985的大學,甚至上211都很困難,他的物理固然能考到A+,但是語數外三門加起來,他的分數也依然是很低的。這樣的學生不是天才嗎?這樣的學生不應該被頂尖的學校,頂尖的數學物理專業錄取嗎?


傅渥成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當然選物理了。

物理學是理解我們所處的自然界的基礎科學,是所有自然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我希望瞭解這個世界,所以我就要學好物理,既然我花那麼大力氣學習,焉有不考的道理?我花了那麼多精力在物理上,也就減少了花在其他課程上的時間。我當然要考花精力多的科目。

而且,單單學了點中學物理是遠遠不夠的,我還要繼續深造物理學,很多高校的與物理學相關的專業都要限考物理。我不選考物理,怎麼能進入這些高校的相關專業深造呢?

某些高校是大類招生,物理學相關專業是放在理科大類中招生,進校1年後再分流到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專業。 這些高校為了爭取分數線儘量高,對於進入理科大類的,並不限考物理。我對這種一味追求分數線不顧其他因素的情況表示鄙視,這些高校有不少教授和領導知道很多地區的高考政策的不合理,然而招生時還是為了分數線彎腰。

但是對於我(如果我是考生)自己來說, 回到上面第一條,既然花了那麼多精力學習物理,如果不選考物理而選考其他科目,反而是不合理的。而如果選考其他科目,勢必影響物理學習,一個是因為精力有限,也因為如果不選考物理,中學可能就不給你好的學習物理的機會了。這樣就會導致物理水平低下,即使進入大類招生的高校,大學物理的學習情況也不好。我所在的復旦大學就有這種情況,有學生中學沒有選考物理,想學最難的大學物理A,以便1年後分流到物理系,但是跟不上,只好改為大學物理B,結果還是很吃力。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放棄物理?不可能~也不存在!

老一輩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我們來回憶一下,高中主要學的幾門課: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

首先你得承認,歷史、政治、語文、地理你得好好學,這是你畢業之後,和別人聊天不露怯的根源之一。一堆人尤其是和新朋友、新同事坐在一起,如果你滿口只能說些明星、八卦之類的話,你會被大家所鄙夷的。要是再說個貽笑大方的話,那更是會成為笑柄。

接著,數學和英語,也是你未來的加分項。尤其是你想考研、考博、出國,這兩項也是必須甚至最優先學好的。

說到最後,彷彿物理很不重要了?

不,首先選物理最簡單啊。

我自己就是從江蘇出來的考生,物理幾乎是諸多學科裡最不需要花時間的科目。力學、光學、電學以及一些相對論的初步概念,都是淺嘗輒止的東西,可以說,高中的物理,在你做好受力分析後、學好電和磁,就學好了一半兒。既然不難,還能拉開差距,為何不學呢?

其次,物理是建立科學思維的基礎。

高中的諸多課程裡,物理以及政治裡的哲學部分,是能潛移默化影響你一輩子的。很多人會說理科思維,其實很大程度就是這兩門課給予你的。

所以,如果再選一次,我必定先選物理,其他再說。


不哈韓的小韓

如果再讓我考一次,我當然還會選物理!

首先,物理學是理工農醫等學科的基礎學科,而只有高考選考物理,你才會用心學習,以後上大學學習普通物理(大學物理)才能得心應手。否則就靠通過會考那點水平,想適應普通物理(大學物理)的學習,那就是天方夜譚。而只有普通物理(大學物理)學好了,後續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才能學好。才可能以後大學畢業去工作崗位上開展工作或者考研究生繼續深造。

其次,如果你不選物理,而選擇了歷史等其他和學習理工農醫毫無關係的科目,你即使高考考一個好的成績,也是水分滿滿的一個成績。

憑這樣一個成績你即使上一個好大學,也完全不能適應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的學習。因為雖然數學可以培養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卻培養不了你對物理過程的認識、也培養不了你的動手能力。

總之,如果再讓我考一次,我還會再選物理學。雖然這樣看似艱難,但是回報也高——更快適應大學學習!


地震博士

如果大學不學理工科專業,那麼,可以不選物理。如果大學要讀理工科專業,而且,這些專業對物理學科的要求比較高,那棄考物理,實際是得不償失。高中選擇科目,要結合自身興趣、實力、升學政策和長遠的學業發展規劃進行。

棄考物理,與新高考選考科目等級賦分設計不合理有關。這方面已經有很多的分析,這裡不再贅述。從學生角度看,有的學生只關心能否獲得更高的分數,以及能不能上大學,卻不考慮考上大學之後的學習,這也加劇棄考物理現象。

如果我國大學能做到“嚴進嚴出”,那準備讀科學、工程專業的學生,不選物理,是很困難的。首先,大學相關專業提出的選科要求,必定會限定必須選物理,學生不選物理根本不能報考;其次,大學在培養過程中,會實行嚴格的過程質量管理、淘汰,達不到學校培養要求,會被退學,考慮到大學學業要求,在高中學習階段,就必須做好基本準備。

在浙江和上海試點的新高考,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並不嚴,不少理工科專業提出的也是科目不限,或者三門滿足一門、兩門滿足一門的要求,不選物理也可報考。這種情況,隨著教育部出臺高校專業選科指引要求,將不復存在,教育部已經明確,高校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必須提出選擇一門物理科目的要求,另外,有的學校、專業還將提出必選兩門,或者必選三門的要求。——以前提出兩門,只要滿足一門即可,比如物理或化學,選化學也可報考,而今後,有的學校專業會提出物理和化學,只有同時選物理、化學,才能報考,這就提高了報考門檻要求。

另外,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我國高校也必須提高培養質量,才能避免教育貶值。每個學生不能再有考上大學混一張文憑的心態,即便能混到一張文憑,也很難有市場競爭力。因此,在選擇學科時,需要從長計議,而不能只考慮高考分數。要把高考考分、高考升學、大學學業、未來職業發展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熊丙奇看教育

首先,如果再考依次我還會選擇物理。因為物理是一門很有趣的科學,它可以幫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物質運動的深刻規律。

針對眾多考生棄考物理這一現象,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就高中分科而言,很多人選文科就是因為學不好物理而選的,即使選擇學理科的人裡面,有很大一部分物理也是他們的短板,學了很久還是不能學的很透徹。所以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很多考生當然會放棄物理而選擇其他科目。

但是這一現象恰恰反映了我國當下教育的缺失。無論是“教”的水平還是“學”的狀況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認為物理比較難,或者不喜歡物理,導致物理被棄考。這種現狀肯定不應該維持太久也不能維持太久。作為一門基礎科學,而且還是一門最重要的基礎科學,對物理學有基本的學習和認識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雖然受到了高等教育,對於一些基本的知識卻不知道,反而會讓人感到高等教育的悲哀。學生選擇棄考物理,基本上就和物理說拜拜了,理工科的專業也基本說拜拜了。因為大部分的理工科專業都是需要物理基礎的。這是學生“學”的問題。

進而我們可以看出高中教育裡面的“教”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給他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物理很難,而是物理很有趣,具體的難易和學生的智力水平有關,當然也和老師的教學水平有關。但能說大部分的學生智力水平都不過關嗎,顯然不是。所以物理的整體教學水平也有待提高。

所以要改善這種現狀,要從“教”和“學”兩個角度入手,提高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或者退一步來講,我們可以改變一下考核方式,物理考的更基礎一些,而不是為了難為學生,這樣有一些棄考物理的人也必須通過基本的物理考試,就不至於物理教學的落後。


宇煙zhb

1.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賦分制導致棄物理。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前提賦予40分基礎分,再以級差3分共分21個等級,按報考人數以正態分佈比例賦分。考生基數越少賦高分越難。物理相對其它學科難度大,優秀學生選擇物理,中等及一下學生選擇物理甚少。優秀學生之間互相競爭,雖卷面分數高,也得分個等級,這樣會導致卷面分高賦分也會低。弄的優秀學生也不願選物理了。這都是賦分制帶給物理的災難。

2.對理工科重視,才有今日中國的發展。物理幾乎是所有技術的支撐,理解所有自然現象的基礎。對於任何一門理工科,如果不懂物理,必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假如因為制度或者反智主義盛行,導致我國真正的理工科人才後繼乏力,我們完整的工業體系還能存在嗎?又怎麼談國家實力?


假如再考一次我是會選物理的,我相信其他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會借鑑浙江上海的不足做調整,不會讓理工科人才流失。當然老師也得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讓教師和物理學科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喜歡物理,讓我們的學生不要再覺得物理難學。


知對知錯學物理

浙江新高考改革2.0版本:選報物理,已經不再吃虧啦! 請看視頻。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da00016fd25ec2922a\

大劉帶你讀專業

若我再參加高考也不會選物理。為什麼呢?就現在這高考選擇方案的設置,選擇物理的考生有點吃虧。因物理學科的學習,在所有高考選擇科目中是最難學的,要求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很高,許多學生雖然認真學習,也不容易學懂,特別是大多數理科成績較好的女生,表現更加突出。由於比較難學,高考又考不出好成績,顯然總分就不如其它科目總分高。



所以,多數同學選擇時,就不選擇物理,就造成了高考放棄物理。但物理科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如航天飛機,宇宙飛船,核能核艇等領域,需要大量的物理專業高科技人才,需要大量的優秀學生報考物理專業。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選擇,又要體現高考公平性,物理高考可以命題稍易點,若考生考試分數低的話,也可以根據物理專業招生的人數,將物理成績摺合成其它學科相當的分數。這樣選擇高考參加物理考試的學生不吃虧,這也是對高考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的補充。


徐祖吉

1、“棄物理”只是改革過渡期的一個現象

我們都知道在沒有實施新高考改革之前,物理是理科生的必考科目。而“選考物理”是新高考改革實施帶來的新選擇。新高考之所以要改革,就是要尊重每個人的天賦差異,希望我們的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所以選擇考物理的人肯定沒有之前必須考物理的考生數量多。從上海、浙江公佈的2017年高考選考科目中發現,如果選考物理,滿足高校專業選科要求的覆蓋率是最高的,分別為97.63%和91%。從學職銜接的角度來看,物理是理工類專業的重要基礎,人才需求量巨大,需求總是會引領供給,趨勢往哪兒走還不好下定論。

2、新高考“棄物理”現象反映出的問題

所謂的“棄物理”現象是一種宏觀層面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能反應出幾個問題。首先目前高中物理學科學習的難度確實要比其他科目更大一些,可能需要作出一些調整。其次新高考的賦分機制可能造成的“學霸選物理反而吃虧”,有待優化。再次選物理的考生和高校招錄計劃的不匹配性,社會對理工類人才的需求數量與高校培養數量的不平衡性等問題有待平衡。這些問題都是教育體制乃至社會體系未來需要不斷優化的課題。

3、“選不選考物理”終究是個人選擇

再回歸到個人,是否要選擇物理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你本身。你是否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充滿了好奇?你是否對探究事物的本源樂此不疲?你是否上物理課總是聚精會神到心馳神往?你是否將來願意做與物理有關的工作?其次才是考慮外在因素。二者權衡後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價值取向不同,自然做出的選擇就不同。

教育是一個紐帶,一方面教育使每個人更好的發展自我,另一方面也擔負著為社會發展培養棟樑的使命。我想新高考改革倡導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價值觀是:讓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並且能夠以更個性化的方式去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