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冤的三個帝王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上明確記載最冤的帝王有三位,他們是:楚漢相爭,項羽最冤;三分歸晉,曹魏最冤;滿清代明,李闖最冤。

(一)

楚漢相爭,項羽最冤。

項羽所率的義軍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其次是劉邦的義軍。項羽進入咸陽後,以霸主的地位分封各路諸侯,連劉邦也被項羽封為漢中王。

中國歷史上最冤的三個帝王

這時的項羽,實際上已經是有了帝王的實力和地位。但是項羽只願當個霸王。項羽不坐天下,給口服心不服的劉邦留下了可乘之機。

在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後,項羽也曾多次打敗劉邦,並幾次有機會殺掉劉邦。但由於項羽的傲慢和婦人之仁,使得劉邦屢次逃脫,並與項羽屢敗屢戰,使得項羽疲於與劉邦屢勝屢戰。經過四年的拉鋸戰,最後在垓下,韓信以十面埋伏的陣法,使劉邦終於打敗了項羽,劉邦第一次勝了項羽之後,窮追不放,逼得項羽在烏江自刎。一代戰神就這樣冤死在烏江之畔。

中國歷史上最冤的三個帝王

項羽之敗,原因有二:一是胸無大志,即沒有當皇帝坐天下的大志(他曾經有這個實力和機會的);二是有勇無謀(特別是不能識人用人)。所以天下之事,謀勝於勇。

(二)

三分歸晉,曹魏最冤。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曹魏勢力最大,幾乎佔有中國半壁江山。

中國歷史上最冤的三個帝王

在三國鼎立的創立者曹操、劉備、孫權去世後,曹魏人才濟濟,實力雄厚,而蜀漢沒有了劉關、張,己後繼無人,只靠諸葛亮苦苦支襯,而且到了廖化當先鋒的地步。

中國歷史上最冤的三個帝王

而東南的孫吳,頻頻內鬥,自毀實力。也就是說,蜀漢和孫吳己經沒有問鼎中原的實力,只能自保,並且只有互相聯合對付曹魏才能自保。這種狀況,曹魏統一全國的趨勢己定,只是時間問題。當蜀漢丞相諸葛亮五丈原病逝後,曹魏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步伐。

中國歷史上最冤的三個帝王


而此時的曹魏,軍權逐漸旁落。三馬同槽,一忍再忍的司馬氏掌握了曹魏軍權,進而掌握了朝廷皇權,隨後派鍾會鄧艾滅了蜀漢,又滅了孫吳。

此時三國只剩曹魏,但曹魏打拼近百年的勝利果實,卻被司馬氏檢了便宜,司馬炎坐上了統一全國的皇帝寶座,建立了晉朝。

曹魏丟落皇權的主要原因:是曹氏後代沒有掌握軍權,正所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也。

不知當年不可一世的曹孟德,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三)

滿清代明,李闖最冤。

李自成從西安發兵打到北京,一路勢如破竹。佔領北京後,對情況的處置卻是諸多不當,導致吳三桂叛變並引清兵入關,打了李闖一個措手不及,清軍對李自成窮追猛趕,到了湖北的九宮山,李自成的事就這麼三下五除二地了了。

中國歷史上最冤的三個帝王

李自成自率農民軍起義以來,東征西討,幾度沉浮,終於推翻了大明王朝,但在北京只呆了40來天,象徵性地坐了一下龍庭。勝利果實,被當時只有7萬人的清兵竊取了,你說冤不冤!

李自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其興也勃焉,其忘也忽焉。失敗的根源在那裡呢?這就要提到曹操煮酒論英雄所說的:"胸懷大志,腹有良謀。"的名句了。李自成進京在內心深處當皇帝的心思並不堅定,他託人與崇貞談判,封他個西北王便撤軍走人,便可看出這個實質。由於不是真想當皇帝,因此他就沒有切實的打下北京改朝換代的戰略打算,以及相應的佈置、措施、準備等,一旦情況突變,便應對不了,只有逃跑。在逃到西安大本營後,如果穩住陣腳,迅速聯繫張獻忠出川北上抗清,並與明朝舊部史可法、左良玉等將軍聯絡,組成抗清統一戰線,是完全可以翻盤的,是完全可以將清兵趕出關的,要知道這幾方的兵力加起不少於150萬人(僅左良玉就有80萬兵力),比當時清軍兵力多十倍。退一步講,即使恢復不了北京,打出個南北分治(象南宋時代那樣)是完全可能的。但李自成胸中壓根就沒有這個戰略想法,所以也就匆匆去也。

2020.3.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