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講講身邊事


俗語,看似毫無科學依據,並不可信,卻是前人經驗的總結,智慧的凝聚,放到現在還是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有很多古代俗語流傳到了現代,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其中必定還是蘊含著某些道理,今天不妨就來對此探討探討。

一人不進廟。

寺廟是用來供奉神靈,人們就喜歡進寺廟燒香拜佛,隨身還會攜帶點香火錢和貢品之類,寺廟在古代人眼裡看起來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同時也是古代為數不多的公共場所,魚龍混雜之地。既如此,不免就有些人想從中謀取利益,搶取他人錢財,甚至還有一些更兇狠的歹徒犯了重罪,就削髮為僧,利用大家都認為僧人是好人,佛家子弟的心理來躲避法律的制裁。

當那些年輕貌美的女子獨自去寺廟時,不免就產生了人身安全問題,所以由此可見,一個人去寺廟還是非常不安全的。


二人不看井。

就是兩個人的時候不要一起去井邊,相傳是有兩個秀才一起去進京趕考,一個秀才的學問比另一個秀才高一些,於是對另一個時常嘲笑,另一個表面看起來沒事,其實心中也已經生出憎恨之心。

一日,受嘲笑這個秀才叫另一個秀才來到井邊,趁他不注意,只顧低頭看井之時,將其推了下去,蓋上井蓋,揚長而去。

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兩個在一起的時候,不要去低頭看井,那相當於把自己全部身家性命,都交代在另外一個人的手裡。如果其中有一個人心生歹意,那麼你註定得命喪黃泉。

還有,如果兩個人一起在井邊經過,其中一個出事,另一個也百口莫辯,難辭其咎,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關鍵是當時只有兩個人,無其他人證物證,等到有人發現,死者可能已經是一具森森白骨,無從查起了。


三人不抱樹。

這個抱樹原本其實是說抬樹,三個人一起抬樹,必定是一前,一中,一後,中間的那個人如果往後退,那麼重量就堆積到前面人身上了,如此一來,前面的人就會被後邊兩個人算計,輕者累出內傷,重則吐血身亡。

這個俗語還是在告訴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三人就有人偷懶這件事,從“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個故事中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除了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之外,其實後面原本還有一句,叫做“獨坐莫憑欄”。


獨坐莫憑欄。

獨坐憑欄之時,看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最容易想到一些傷心之事,而想到這些傷心事,會容易引發跳樓跳河的悲劇後果。

前一段時間還有一則新聞,一個姑娘正在大橋上倚著欄杆看江水,卻一個經過的人無端端推下橋去,幸虧事發地點有監控,才抓住了嫌疑人。這要是放在古代,一定是死無對證,嫌疑人永遠無法受到懲罰。

獨坐憑欄也非常容易被陷害,古時相傳有一個習武之人,他的武功高強,他的師兄弟們非常嫉妒,但是正大光明的挑戰,根本打不過他,於是看他有在憑欄靜思的習慣,又知道他不通水性,於是偷偷將欄杆鋸斷偽裝好,等到他休息之時就可以加害於他。

獨坐之時,還是不要倚靠欄杆為好,就算不被他人陷害,萬一是欄杆不穩固,一個閃失,也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在高處憑欄觀望,下面的流水極易恍惚人的心神,看久了讓人有暈眩之感,明明沒有自殺的想法,要往往沒來由的墜入水中,危險係數極高。



老祖宗的俗語看似沒有道理,但是還是很實用,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保持一顆善心,但是也要有保護我們自己的意識,在如今不也有這樣的事件出現嗎?江歌劉鑫案...自己幫助自己的閨蜜,最後被閨蜜陷害導致丟失生命。去泰國爬山的孕婦,被自己的丈夫推下懸崖。

人心難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古今通理。


歷來現實


1、一人不進廟:這裡有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香火旺盛的廟,難免有很多捐獻的財物,而一個人進去了以後,容易被誣陷盜竊,而且有口說不出,為了避諱,一個人不要進廟。第二種原因,則是最重要的原因,自古歹人容易躲到寺廟中,也就是說正規的寺廟裡面也難免混進去壞人,更別提不正規的廟了,一個人進去,存在風險,尤其是女子,風險太大!第三種原因則在於寺廟的陰森,一般寺廟都建在山上,或者偏僻的地方,一個人進去了黑乎乎的,再加上高大的佛像,看起來太恐怖,並不安全。

2、二人不看井:為什麼兩個人不看井呢?其實就是一個避嫌原因,如果有一個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麼另外一個人肯定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再有就是防人之心,萬一對方想謀財害命呢,只需要輕輕一推,就只能找閻王說理去了。所以,為了避嫌也是為了避免麻煩,畢竟這種事情只要發生了問題,另外一個人無論如何也說不清了!

3、三人不抱樹:這裡的“抱”其實更確切的字應該是“抬”,也就是三個人抬一棵樹的意思。這個也非常好理解,正所謂“一個合適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三人抬樹是一項技術活,兩個人一頭一尾,一個人在中間,如果有任何兩個人商量好了坑另外一個,那麼另外一個人就要倒黴了,輕則受點累,重則受傷……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麻煩,三個人就不要抬樹了,有風險。



江河日上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不要獨自到寺廟之中燒香拜佛,因為在古代,寺廟都是不法之人藏身的地方,比如說有些殺人犯為了逃避懲罰,便直接跑到寺廟之中做了和尚,而古代一般上寺廟的都是佈施之人,也就是有點錢的,所以很容易被那些潛在的不法之徒盯上,因為你是一個人,被弄死了都沒有第二個人知道,所以這便是一人不進廟的原因。


二人不看井:關於這事兒其實有個故事,大家聽完就明白為什麼這麼說了,在古代呀有2個進京城趕考的學子,他們在路上把盤纏幾乎都花光了,於是開始在田野中找尋能吃和能喝的,很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口有水的井,於是乎,一個夥伴趕緊跑到井邊跪著夠水喝,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個突然起了歹心,直接把他給推進了井中,這樣不但拿了他剩下的盤纏,還消滅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畢竟狀元郎就一個名額嘛。


三人不抱樹:說的是三個人一塊去搬樹,(其實2個人就夠了)這個時候呢,這第三個人如果和其他兩個任何一個關係鐵磁,那麼他就會由中間的位置向那個人的位置移動,這樣的話,另一個人就飛累的喘不上氣來,所以,這事兒說的就是,本來能單個完成的工作,不要2個人,能2個人的不要3個人,以防有小人暗自黑你。


老豬的碎碎念


哦,首先說:一人不進廟?這個說法是說一個人進入廟堂~怕廟裡遺失東西,就肯定是嫌疑人一個;還說一人不喝酒!這個我的理解是:一個人喝悶酒要傷身,肯定不好。再一個:若長期一個人喝酒,斷定該者有酒癮,長期喝下去必傷害肝臟……∴說來~也不至於如此!

次講:二人不看井?這個意思是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以防萬一……當然,這個應該是屬於那種‘兵荒馬亂’混亂社會吧?!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不至於吧ಥ_ಥ?!哦,好像現城裡都早用上了自來水~沒有井了吧?!反正我們城市都已將井填了!……哦,還有講‘二人不賭博’:意思是~兩個人賭,只有一個人贏,若輸贏太大,當心輸方為奪回輸樁,而起歹意行兇!

三說:三人不抱樹?是指三人扛木料,肯定有一人在中間,若一人心思不純~想偷懶,一溜肩~可給沒思想防備的另二人造成傷害……還有一些說法已記不得了……

反正,上述應該都是以前的說法……哦,知識多一點好!我們說‘又不用管飯給它吃’,說不定那時?那地就做上了不是?!

哦,關於題主這個問題,肯定還有很多的說法。∵各地各作~各地方有各地方的說法講究,∴請其他網友相繼補充,大家相互學習、分享,這樣才有味兒……ok,請轉起來吧👄✌





閒庭客


這是一句民間俗語,所謂的“俗語”就是勞動人民長期生活中積累的經驗,經過口口相傳形成通俗易懂的語言。

“一人不進廟”說的是一個人不要去廟裡燒香。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寺廟通常建在幽靜的地方,而廟裡又有許多佛像,有慈眉善目普度眾生的觀世音,也有凶神惡煞懲治惡人的怒目金剛。

假如一個人進廟,幽靜的環境和四周的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一種恐懼感。



另外,寺廟裡人員混雜,不排除有不法僧眾的存在,假如一個人上香,僧眾產生圖財害命的想法就糟了,是女的可能先奸後殺。

總之一個人去上香容易成為不法僧眾侵犯的對象。

當然也有例外,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一個人去寺廟上香,最後卻把辯機和尚害死了。


原來她主動勾引辯機和尚,偷情時還送給了和尚哥哥一個玉枕,最後玉枕失竊牽連出公主和辯機偷情之事,李世民大怒腰斬了和尚。

所以說一個人上廟有風險,除非你是皇家女,普通人還是結伴去吧。

最後一點,假如寺廟香客很少,這時要提高警惕,不是不靈就是兇寺,一個人去上香無異於羊送虎口。



“二人不看井”,這句話是說兩個人不要到井邊往裡看。

有這樣一個故事,甲、乙兩個人一起行走,突然聽到路旁井裡有異常聲音,乙上前探頭觀瞧,沒留神腳下一滑掉進井裡了。

甲趕緊去村裡叫鄉親們救人,等乙的親屬來到後,發現乙已經死了。乙的家屬懷疑是甲推的,甲百口莫辯,沒有第三人在場,他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是無辜的。甲只好吃啞巴虧,賠了乙一大筆錢才算了事。

過去的井都是大眼井,水平面很高,落井後存活的幾率很低。人們為了防止被冤枉,都是三人以上去井邊兒,這樣一來,假如一旦出事,還有一個人為自己自己洗刷不白之冤。



“三人不抱樹”是說三個人不要手拉手合抱大樹,為什麼不要抱樹呢?

如果三個人結伴出遊,假如有個人提出手拉手合抱一棵大樹,測量一下有多粗,這時候你要提高警惕。

首先山上很少有三人合抱的大樹,假如另兩個人存心害你,另一個人會死死把你拉著抱著大樹,第三個人從背後謀害你易如反掌,因為有人拉著你的手不能動彈。

還有種說法是“三人不抬樹”,假如兩個人合謀害你,這兩人齊著放手就會壓死你,另外就是三人沒法抬,一人一頭抬,第三人在哪一頭呢?在哪一頭都不合適,另一個人肯定有怨言。





所以說三角架最穩定,三人搭夥最容易出問題,關鍵是總有兩人對付一人的時候,講真三人不是最佳組合,比如第三者、三隻手、三心二意等……


秉燭讀春秋


古語有云:“一人不入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一人不入廟:故時廟觀之中多有不良之輩住持,一個人行路晚間逢廟欲住,無良僧侶見錢財路費,頓起歹心,容易遇害。

二人不看井:這句話也說很好理解,就是兩個人看井的話,你很難防備另一個人會不會趁你不注意,把你推下去,而把你推下去的原因,可能是為名,可能是為利,甚至是其他你想不到的原因;另外,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還真有故事:有兩人同時趕路進京趕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優,並還帶了豐厚的盤纏,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搶了他的頭名,一直有加害之心。於是一路上尋找機會。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個井臺,兩人正是口渴之際,他跑到井邊,向同伴招手,你看這井水多麼清洌,文才之人高興的跑到井邊,伸頭觀看,不料,無良之人,手按他的頭一下按到了井裡,無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錢財,揚長而去。

三人不抱樹:兩人要加害一人,於是創造機會三人同時去抬一棵大樹幹,這倆人勸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後一人抬中間。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後,中間之人俏俏的向後顛去,和後面的人同抬一頭。而且前面之人還看不著,一段路後前面的人被壓垮,內臟負傷,得了血嘮,還不知是別人加害。

其實 古人也是告誡後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已是一句民間俗語。其意大致為:行善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壞念頭,但是也要防備他人,警惕他人。特別是別人學壞在言語裡害人要提防注意。

有一些老話聽著很奇怪,卻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到茅塞頓開之後,才感嘆老祖宗們真有智慧!





雨後待天晴


不得不說,老一輩人真的特別的有智慧👍根據他們的血的教訓,用短短的十五個字,警醒後人,告訴我們關於生活裡環境的複雜,人性的險惡,如有遇到這種情況,應當果斷避開!

來看一下整體原話和釋義故事: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1、一人不進廟:

這裡的意思是,古代的寺廟都在比較偏僻的地方,那時候的寺廟裡經常會隱藏著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如果你一個人去寺廟上香,你很難防備寺廟的人為了你身上的錢財把你殺人滅口,或者如果你一個人進了某個寺廟,這個時候寺廟裡的人說,丟了東西,矛頭指向你,那麼你就有口難辨了。



2、二人不看井:

這裡的意思也比較容易理解,它講的是兩個人看井的話,你很難防備另一個人會不會因為嫉妒你身上的某種才華,或者本身就看不慣你,或者是想謀財害命,甚至還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然後趁你不注意,把你推下去。

當然,這裡還有另一個比較深層的意思,兩個人共同去井邊,如果另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落井,你來不及救他,那麼,事情出了,因為當事人已經去世了,而去井邊的只有你們兩,人們總是習慣相信眼睛看到的!這時候,你有一百張嘴,一千張舌頭,也不可能說的清。和第一個意思有些相近。



3、三人不抱樹:

這裡講的是,三個人不要同行去做一件事,古代時期,砍了樹木,大多數都是兩個人把樹抬下山,如果突然變成三個人,首先就不合理,其次就增加了算計你的機會,如果其中兩個人約定好想要謀害你,這時候你矇在鼓裡,就會被他們迫害,而你全然不知。

還有一個意思是,明明兩個人就完全可以做的活,那麼,一定不要三個人去做。因為,每個人都會覺得另外兩個人有偷懶,出工不出力的嫌疑,那麼最後,很可能會導致分配不均而鬧矛盾。從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傷害!



4、獨坐莫憑欄:

這裡指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獨處,但是不要靠著欄杆休息,特別是高處的欄杆。為什麼呢?有欄杆的地方一般都比較高,而且危險,意思是如果欄杆這個時候不小心斷了,是沒有人能夠救我們的。這裡有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的武功,學問都很高,這樣他就遭到很多同窗的嫉妒,而同時呢,這個人有個習慣,就是每次做完功課,都會喜歡爬到山頂上靠著欄杆休息一些時間,於是,嫉妒他的同窗發現後,就悄悄的把某一處的欄杆給鋸斷,然後再粘好,有一天,這個人繼續來這裡休息的時候,欄杆突然斷了,他就掉下去摔死了……



總結,這四個釋義故事告訴我們:

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2、人心很複雜,別總是那麼單純,不要輕易信任託付,行事小心,時刻保持警惕。

3、我們要行善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壞念頭,同時也要做好時刻防備!

4、隨時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理性的思考,做出一個合理的判斷,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5、人心難測,出門在外一定要時刻小心提防別人對自己使壞。此外,這些事情不能做。遇到一定要馬上避開!以免招來禍患!



做一個時刻保持善念的人,方可利行遠矣!


芷蘭小時光


舊時的社會跟現在可不同,村外二里就成了荒郊野外,人們外出多為步行,就是到個縣城去趕個集,賣點農產品換點鹽錢,也得四更出發,回到家中已是深夜,而沿途中又不像現在,有許多的飯店旅館,那時外出趕不會家中,只能寄宿於廟中,有的還是許多破廟,不過那時的鄉村寺或廟還是很多的。普通百姓是這樣,那討飯的、打劫道的、盜賊等也是這樣,晚上也常宿於廟中。不僅如此,過去的鄉村,野獸很多,像狼、野狗甚至蛇等,也常居於被遺的破廟裡。還有,過去人迷信,認為被遺棄的破廟裡,鬼啦怪啦也會居於廟中。

舊時以小農經濟為主,大都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不過有些日常生活用品總得購買,如食鹽等,購物就得有錢,想得點錢就得出售農產品,而過去出售農產品或購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到集市。過去的人們有結伴前行的習慣,就是為了出行完全,假如走到半路上天黑了,需要荒郊野外的廟裡借宿,也有個照應,無論是遇到賊或野獸或鬼怪什麼,幾個人也能應付。但如果是一個人,就不要單獨住廟了,其中原因,上面已講,不然會失了錢財,甚至會丟了性命。所以,人們說“一個不進廟”。

井是過去農村的標配,井多為大口井,有的是泉水井,有的是旱井。泉水井是挖了井挖出了地下水,旱井是挖了井蓄了雨水,由於雨水少時會乾涸故稱旱井。過去農村的井有二種用途,一種是生活用井,一種是澆地用井。有的井也建於荒郊野外,遠離村莊的地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過去的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的生活經驗。兩個人一起外出做買賣或辦事時,如走到半路上口渴了,想找水喝,如見到水井,切忌不要一同去看水井有水無水,防止同行者見財起歹心,將自己推進水井,搶了財物而去。所以,人們說“兩人不看井”。

抬過樹的人都知道,由於樹前後的粗細不同,以及人的個子高矮不同,幾個人抬一個大總會有人會用不上力的,甚至在上下坡時,樹的重力有時會壓於一個身上。如果再遇到偷懶耍滑者,更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再碰到黑心之人,故意推樹,會將同抬樹者的身體壓傷。因而,人們說“三人不抬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這都是過去普通百姓在生產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對於保身安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古語云:“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這句話的原話是一人不住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獨坐莫倚欄。意思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差不多。

廟裡的神先泥胎各樣各色,有的張牙舞爪,舉搶弄棍的。確實有下人的一面,膽子小的人,也可能被下出病。所以一個人一搬情況下,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故有典故,有兩人同時趕路進京趕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優,並還帶了豐厚的盤纏,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搶了他的頭名,一直有加害之心。於是一路上尋找機會。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個井臺,兩人正是口渴之際,他跑到井邊,向同伴招手,你看這井水多麼清洌,文才之人高興的跑到井邊,伸頭觀看,不料,無良之人,手按他的頭一下按到了井裡,無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錢財,揚長而去。



三人不抬樹,也有典故。兩人要加害一人,(不想害命之想害病)於是創造機會三人同時去抬一棵大樹幹,這倆人勸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後一人抬中間。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後,中間之人俏俏的向後顛去,和後面的人同抬一頭。而且前面之人還看不著,一段路後前面的人被壓垮,內臟負傷,得了血嘮,還不知是別人加害。



其實原話還有一句,獨坐莫憑欄。一人不進廟,是說一個人不要輕易進廟,如果膽小,容易被神情猙獰的神像嚇到。如果遇到有歹心的僧人可能會遭遇不測,還有一說是萬一廟內物品有所損壞會解釋不清;

二人不看井,是說兩個人不應該去看深井,如果另外一人有加害之心的話,看井的時候是最好的殺人機會,此時很難找到殺人證據。當然也防對方意外墜井你有口難辨。

(此時忽然想起張小凡去看井了,碧瑤啊,一生之痛)三人不抱樹,是說三個人遊玩的時候不要看見一顆古樹,就想著去合抱測量樹有多粗,如果另外兩人有加害之心的話,你不會有反抗的機會。

也有人認為是抬樹,如果不用同一肩頭抬,扔掉的時候會砸死某一個人。獨坐莫憑欄,是說一個人無聊的時候不要登高憑欄遠眺,容易觸景生情,萬一有厭世念想,會一時想不開跳下去。

總而言之,都是古人為防意外的經驗之談,個人粗淺愚見,請各位斧正!


食光小記


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一人不進廟,這是因為古代的廟都遠離村莊,廟裡面經常藏不法之徒,一個人進廟燒香一但有事無人救援,這時候你想跑也沒有機會了。二人不看井,二個人看井,如果身旁這個人起歹意,想謀財害命,乘你看井的時候把你推下井裡,這時候你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三人不抱樹,三人抱樹正好一邊一個人抓住你的手,如果有兩個人想合夥害你 ,正好乘你抱樹的時候,抓住你的左右手用繩把你捆綁在樹上面,然後把你殺害,這就是三人不抱樹的真實原因。古人這些話都是血的教訓留下來的俗語,這些事情在古代都發生過,古人為了警示後人不要從復前人之錯,才留下這個民間俗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