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指的是什么?

讲讲身边事


俗语,看似毫无科学依据,并不可信,却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智慧的凝聚,放到现在还是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有很多古代俗语流传到了现代,俗话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句话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其中必定还是蕴含着某些道理,今天不妨就来对此探讨探讨。

一人不进庙。

寺庙是用来供奉神灵,人们就喜欢进寺庙烧香拜佛,随身还会携带点香火钱和贡品之类,寺庙在古代人眼里看起来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同时也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公共场所,鱼龙混杂之地。既如此,不免就有些人想从中谋取利益,抢取他人钱财,甚至还有一些更凶狠的歹徒犯了重罪,就削发为僧,利用大家都认为僧人是好人,佛家子弟的心理来躲避法律的制裁。

当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独自去寺庙时,不免就产生了人身安全问题,所以由此可见,一个人去寺庙还是非常不安全的。


二人不看井。

就是两个人的时候不要一起去井边,相传是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进京赶考,一个秀才的学问比另一个秀才高一些,于是对另一个时常嘲笑,另一个表面看起来没事,其实心中也已经生出憎恨之心。

一日,受嘲笑这个秀才叫另一个秀才来到井边,趁他不注意,只顾低头看井之时,将其推了下去,盖上井盖,扬长而去。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去低头看井,那相当于把自己全部身家性命,都交代在另外一个人的手里。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心生歹意,那么你注定得命丧黄泉。

还有,如果两个人一起在井边经过,其中一个出事,另一个也百口莫辩,难辞其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关键是当时只有两个人,无其他人证物证,等到有人发现,死者可能已经是一具森森白骨,无从查起了。


三人不抱树。

这个抱树原本其实是说抬树,三个人一起抬树,必定是一前,一中,一后,中间的那个人如果往后退,那么重量就堆积到前面人身上了,如此一来,前面的人就会被后边两个人算计,轻者累出内伤,重则吐血身亡。

这个俗语还是在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三人就有人偷懒这件事,从“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除了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之外,其实后面原本还有一句,叫做“独坐莫凭栏”。


独坐莫凭栏。

独坐凭栏之时,看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最容易想到一些伤心之事,而想到这些伤心事,会容易引发跳楼跳河的悲剧后果。

前一段时间还有一则新闻,一个姑娘正在大桥上倚着栏杆看江水,却一个经过的人无端端推下桥去,幸亏事发地点有监控,才抓住了嫌疑人。这要是放在古代,一定是死无对证,嫌疑人永远无法受到惩罚。

独坐凭栏也非常容易被陷害,古时相传有一个习武之人,他的武功高强,他的师兄弟们非常嫉妒,但是正大光明的挑战,根本打不过他,于是看他有在凭栏静思的习惯,又知道他不通水性,于是偷偷将栏杆锯断伪装好,等到他休息之时就可以加害于他。

独坐之时,还是不要倚靠栏杆为好,就算不被他人陷害,万一是栏杆不稳固,一个闪失,也会有生命危险。

另外,在高处凭栏观望,下面的流水极易恍惚人的心神,看久了让人有晕眩之感,明明没有自杀的想法,要往往没来由的坠入水中,危险系数极高。



老祖宗的俗语看似没有道理,但是还是很实用,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保持一颗善心,但是也要有保护我们自己的意识,在如今不也有这样的事件出现吗?江歌刘鑫案...自己帮助自己的闺蜜,最后被闺蜜陷害导致丢失生命。去泰国爬山的孕妇,被自己的丈夫推下悬崖。

人心难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古今通理。


历来现实


1、一人不进庙:这里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香火旺盛的庙,难免有很多捐献的财物,而一个人进去了以后,容易被诬陷盗窃,而且有口说不出,为了避讳,一个人不要进庙。第二种原因,则是最重要的原因,自古歹人容易躲到寺庙中,也就是说正规的寺庙里面也难免混进去坏人,更别提不正规的庙了,一个人进去,存在风险,尤其是女子,风险太大!第三种原因则在于寺庙的阴森,一般寺庙都建在山上,或者偏僻的地方,一个人进去了黑乎乎的,再加上高大的佛像,看起来太恐怖,并不安全。

2、二人不看井:为什么两个人不看井呢?其实就是一个避嫌原因,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么另外一个人肯定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再有就是防人之心,万一对方想谋财害命呢,只需要轻轻一推,就只能找阎王说理去了。所以,为了避嫌也是为了避免麻烦,毕竟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了问题,另外一个人无论如何也说不清了!

3、三人不抱树:这里的“抱”其实更确切的字应该是“抬”,也就是三个人抬一棵树的意思。这个也非常好理解,正所谓“一个合适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人抬树是一项技术活,两个人一头一尾,一个人在中间,如果有任何两个人商量好了坑另外一个,那么另外一个人就要倒霉了,轻则受点累,重则受伤……所以,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麻烦,三个人就不要抬树了,有风险。



江河日上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一人不进庙: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不要独自到寺庙之中烧香拜佛,因为在古代,寺庙都是不法之人藏身的地方,比如说有些杀人犯为了逃避惩罚,便直接跑到寺庙之中做了和尚,而古代一般上寺庙的都是布施之人,也就是有点钱的,所以很容易被那些潜在的不法之徒盯上,因为你是一个人,被弄死了都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所以这便是一人不进庙的原因。


二人不看井:关于这事儿其实有个故事,大家听完就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了,在古代呀有2个进京城赶考的学子,他们在路上把盘缠几乎都花光了,于是开始在田野中找寻能吃和能喝的,很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口有水的井,于是乎,一个伙伴赶紧跑到井边跪着够水喝,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突然起了歹心,直接把他给推进了井中,这样不但拿了他剩下的盘缠,还消灭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毕竟状元郎就一个名额嘛。


三人不抱树:说的是三个人一块去搬树,(其实2个人就够了)这个时候呢,这第三个人如果和其他两个任何一个关系铁磁,那么他就会由中间的位置向那个人的位置移动,这样的话,另一个人就飞累的喘不上气来,所以,这事儿说的就是,本来能单个完成的工作,不要2个人,能2个人的不要3个人,以防有小人暗自黑你。


老猪的碎碎念


哦,首先说:一人不进庙?这个说法是说一个人进入庙堂~怕庙里遗失东西,就肯定是嫌疑人一个;还说一人不喝酒!这个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喝闷酒要伤身,肯定不好。再一个:若长期一个人喝酒,断定该者有酒瘾,长期喝下去必伤害肝脏……∴说来~也不至于如此!

次讲:二人不看井?这个意思是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以防万一……当然,这个应该是属于那种‘兵荒马乱’混乱社会吧?!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不至于吧ಥ_ಥ?!哦,好像现城里都早用上了自来水~没有井了吧?!反正我们城市都已将井填了!……哦,还有讲‘二人不赌博’:意思是~两个人赌,只有一个人赢,若输赢太大,当心输方为夺回输桩,而起歹意行凶!

三说:三人不抱树?是指三人扛木料,肯定有一人在中间,若一人心思不纯~想偷懒,一溜肩~可给没思想防备的另二人造成伤害……还有一些说法已记不得了……

反正,上述应该都是以前的说法……哦,知识多一点好!我们说‘又不用管饭给它吃’,说不定那时?那地就做上了不是?!

哦,关于题主这个问题,肯定还有很多的说法。∵各地各作~各地方有各地方的说法讲究,∴请其他网友相继补充,大家相互学习、分享,这样才有味儿……ok,请转起来吧👄✌





闲庭客


这是一句民间俗语,所谓的“俗语”就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经过口口相传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一人不进庙”说的是一个人不要去庙里烧香。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寺庙通常建在幽静的地方,而庙里又有许多佛像,有慈眉善目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也有凶神恶煞惩治恶人的怒目金刚。

假如一个人进庙,幽静的环境和四周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恐惧感。



另外,寺庙里人员混杂,不排除有不法僧众的存在,假如一个人上香,僧众产生图财害命的想法就糟了,是女的可能先奸后杀。

总之一个人去上香容易成为不法僧众侵犯的对象。

当然也有例外,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一个人去寺庙上香,最后却把辩机和尚害死了。


原来她主动勾引辩机和尚,偷情时还送给了和尚哥哥一个玉枕,最后玉枕失窃牵连出公主和辩机偷情之事,李世民大怒腰斩了和尚。

所以说一个人上庙有风险,除非你是皇家女,普通人还是结伴去吧。

最后一点,假如寺庙香客很少,这时要提高警惕,不是不灵就是凶寺,一个人去上香无异于羊送虎口。



“二人不看井”,这句话是说两个人不要到井边往里看。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个人一起行走,突然听到路旁井里有异常声音,乙上前探头观瞧,没留神脚下一滑掉进井里了。

甲赶紧去村里叫乡亲们救人,等乙的亲属来到后,发现乙已经死了。乙的家属怀疑是甲推的,甲百口莫辩,没有第三人在场,他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辜的。甲只好吃哑巴亏,赔了乙一大笔钱才算了事。

过去的井都是大眼井,水平面很高,落井后存活的几率很低。人们为了防止被冤枉,都是三人以上去井边儿,这样一来,假如一旦出事,还有一个人为自己自己洗刷不白之冤。



“三人不抱树”是说三个人不要手拉手合抱大树,为什么不要抱树呢?

如果三个人结伴出游,假如有个人提出手拉手合抱一棵大树,测量一下有多粗,这时候你要提高警惕。

首先山上很少有三人合抱的大树,假如另两个人存心害你,另一个人会死死把你拉着抱着大树,第三个人从背后谋害你易如反掌,因为有人拉着你的手不能动弹。

还有种说法是“三人不抬树”,假如两个人合谋害你,这两人齐着放手就会压死你,另外就是三人没法抬,一人一头抬,第三人在哪一头呢?在哪一头都不合适,另一个人肯定有怨言。





所以说三角架最稳定,三人搭伙最容易出问题,关键是总有两人对付一人的时候,讲真三人不是最佳组合,比如第三者、三只手、三心二意等……


秉烛读春秋


古语有云:“一人不入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人不入庙:故时庙观之中多有不良之辈住持,一个人行路晚间逢庙欲住,无良僧侣见钱财路费,顿起歹心,容易遇害。

二人不看井:这句话也说很好理解,就是两个人看井的话,你很难防备另一个人会不会趁你不注意,把你推下去,而把你推下去的原因,可能是为名,可能是为利,甚至是其他你想不到的原因;另外,两个人一起看井,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会被误解为是另外一个推下去的,所以说“二人不看井”。还真有故事:有两人同时赶路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优,并还带了丰厚的盘缠,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抢了他的头名,一直有加害之心。于是一路上寻找机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井台,两人正是口渴之际,他跑到井边,向同伴招手,你看这井水多么清洌,文才之人高兴的跑到井边,伸头观看,不料,无良之人,手按他的头一下按到了井里,无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钱财,扬长而去。

三人不抱树:两人要加害一人,于是创造机会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干,这俩人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后,中间之人俏俏的向后颠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而且前面之人还看不着,一段路后前面的人被压垮,内脏负伤,得了血唠,还不知是别人加害。

其实 古人也是告诫后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已是一句民间俗语。其意大致为:行善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坏念头,但是也要防备他人,警惕他人。特别是别人学坏在言语里害人要提防注意。

有一些老话听着很奇怪,却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到茅塞顿开之后,才感叹老祖宗们真有智慧!





雨后待天晴


不得不说,老一辈人真的特别的有智慧👍根据他们的血的教训,用短短的十五个字,警醒后人,告诉我们关于生活里环境的复杂,人性的险恶,如有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果断避开!

来看一下整体原话和释义故事: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1、一人不进庙:

这里的意思是,古代的寺庙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那时候的寺庙里经常会隐藏着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如果你一个人去寺庙上香,你很难防备寺庙的人为了你身上的钱财把你杀人灭口,或者如果你一个人进了某个寺庙,这个时候寺庙里的人说,丢了东西,矛头指向你,那么你就有口难辨了。



2、二人不看井:

这里的意思也比较容易理解,它讲的是两个人看井的话,你很难防备另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嫉妒你身上的某种才华,或者本身就看不惯你,或者是想谋财害命,甚至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然后趁你不注意,把你推下去。

当然,这里还有另一个比较深层的意思,两个人共同去井边,如果另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落井,你来不及救他,那么,事情出了,因为当事人已经去世了,而去井边的只有你们两,人们总是习惯相信眼睛看到的!这时候,你有一百张嘴,一千张舌头,也不可能说的清。和第一个意思有些相近。



3、三人不抱树:

这里讲的是,三个人不要同行去做一件事,古代时期,砍了树木,大多数都是两个人把树抬下山,如果突然变成三个人,首先就不合理,其次就增加了算计你的机会,如果其中两个人约定好想要谋害你,这时候你蒙在鼓里,就会被他们迫害,而你全然不知。

还有一个意思是,明明两个人就完全可以做的活,那么,一定不要三个人去做。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另外两个人有偷懒,出工不出力的嫌疑,那么最后,很可能会导致分配不均而闹矛盾。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4、独坐莫凭栏:

这里指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独处,但是不要靠着栏杆休息,特别是高处的栏杆。为什么呢?有栏杆的地方一般都比较高,而且危险,意思是如果栏杆这个时候不小心断了,是没有人能够救我们的。这里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的武功,学问都很高,这样他就遭到很多同窗的嫉妒,而同时呢,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做完功课,都会喜欢爬到山顶上靠着栏杆休息一些时间,于是,嫉妒他的同窗发现后,就悄悄的把某一处的栏杆给锯断,然后再粘好,有一天,这个人继续来这里休息的时候,栏杆突然断了,他就掉下去摔死了……



总结,这四个释义故事告诉我们:

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2、人心很复杂,别总是那么单纯,不要轻易信任托付,行事小心,时刻保持警惕。

3、我们要行善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坏念头,同时也要做好时刻防备!

4、随时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思考,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5、人心难测,出门在外一定要时刻小心提防别人对自己使坏。此外,这些事情不能做。遇到一定要马上避开!以免招来祸患!



做一个时刻保持善念的人,方可利行远矣!


芷兰小时光


旧时的社会跟现在可不同,村外二里就成了荒郊野外,人们外出多为步行,就是到个县城去赶个集,卖点农产品换点盐钱,也得四更出发,回到家中已是深夜,而沿途中又不像现在,有许多的饭店旅馆,那时外出赶不会家中,只能寄宿于庙中,有的还是许多破庙,不过那时的乡村寺或庙还是很多的。普通百姓是这样,那讨饭的、打劫道的、盗贼等也是这样,晚上也常宿于庙中。不仅如此,过去的乡村,野兽很多,像狼、野狗甚至蛇等,也常居于被遗的破庙里。还有,过去人迷信,认为被遗弃的破庙里,鬼啦怪啦也会居于庙中。

旧时以小农经济为主,大都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不过有些日常生活用品总得购买,如食盐等,购物就得有钱,想得点钱就得出售农产品,而过去出售农产品或购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到集市。过去的人们有结伴前行的习惯,就是为了出行完全,假如走到半路上天黑了,需要荒郊野外的庙里借宿,也有个照应,无论是遇到贼或野兽或鬼怪什么,几个人也能应付。但如果是一个人,就不要单独住庙了,其中原因,上面已讲,不然会失了钱财,甚至会丢了性命。所以,人们说“一个不进庙”。

井是过去农村的标配,井多为大口井,有的是泉水井,有的是旱井。泉水井是挖了井挖出了地下水,旱井是挖了井蓄了雨水,由于雨水少时会干涸故称旱井。过去农村的井有二种用途,一种是生活用井,一种是浇地用井。有的井也建于荒郊野外,远离村庄的地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去的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的生活经验。两个人一起外出做买卖或办事时,如走到半路上口渴了,想找水喝,如见到水井,切忌不要一同去看水井有水无水,防止同行者见财起歹心,将自己推进水井,抢了财物而去。所以,人们说“两人不看井”。

抬过树的人都知道,由于树前后的粗细不同,以及人的个子高矮不同,几个人抬一个大总会有人会用不上力的,甚至在上下坡时,树的重力有时会压于一个身上。如果再遇到偷懒耍滑者,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碰到黑心之人,故意推树,会将同抬树者的身体压伤。因而,人们说“三人不抬树”。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这都是过去普通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对于保身安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古语云:“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这句话的原话是一人不住庙,两人不观井,三人不抬树,独坐莫倚栏。意思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差不多。

庙里的神先泥胎各样各色,有的张牙舞爪,举抢弄棍的。确实有下人的一面,胆子小的人,也可能被下出病。所以一个人一搬情况下,不进庙。



两人不观井:故有典故,有两人同时赶路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优,并还带了丰厚的盘缠,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抢了他的头名,一直有加害之心。于是一路上寻找机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井台,两人正是口渴之际,他跑到井边,向同伴招手,你看这井水多么清洌,文才之人高兴的跑到井边,伸头观看,不料,无良之人,手按他的头一下按到了井里,无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钱财,扬长而去。



三人不抬树,也有典故。两人要加害一人,(不想害命之想害病)于是创造机会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干,这俩人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后,中间之人俏俏的向后颠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而且前面之人还看不着,一段路后前面的人被压垮,内脏负伤,得了血唠,还不知是别人加害。



其实原话还有一句,独坐莫凭栏。一人不进庙,是说一个人不要轻易进庙,如果胆小,容易被神情狰狞的神像吓到。如果遇到有歹心的僧人可能会遭遇不测,还有一说是万一庙内物品有所损坏会解释不清;

二人不看井,是说两个人不应该去看深井,如果另外一人有加害之心的话,看井的时候是最好的杀人机会,此时很难找到杀人证据。当然也防对方意外坠井你有口难辨。

(此时忽然想起张小凡去看井了,碧瑶啊,一生之痛)三人不抱树,是说三个人游玩的时候不要看见一颗古树,就想着去合抱测量树有多粗,如果另外两人有加害之心的话,你不会有反抗的机会。

也有人认为是抬树,如果不用同一肩头抬,扔掉的时候会砸死某一个人。独坐莫凭栏,是说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不要登高凭栏远眺,容易触景生情,万一有厌世念想,会一时想不开跳下去。

总而言之,都是古人为防意外的经验之谈,个人粗浅愚见,请各位斧正!


食光小记


俗语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一人不进庙,这是因为古代的庙都远离村庄,庙里面经常藏不法之徒,一个人进庙烧香一但有事无人救援,这时候你想跑也没有机会了。二人不看井,二个人看井,如果身旁这个人起歹意,想谋财害命,乘你看井的时候把你推下井里,这时候你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三人不抱树,三人抱树正好一边一个人抓住你的手,如果有两个人想合伙害你 ,正好乘你抱树的时候,抓住你的左右手用绳把你捆绑在树上面,然后把你杀害,这就是三人不抱树的真实原因。古人这些话都是血的教训留下来的俗语,这些事情在古代都发生过,古人为了警示后人不要从复前人之错,才留下这个民间俗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