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歷史是由無數個人的經歷所組成,而將這些人獨立出來,又是一個個社會現象,正如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所表達的,一個人的表現、行為、素養,都與他所處的時代、生活的環境、遵守的制度息息相關。

在日本社會推理派作家水上勉的《馬兒啊!在大地上安息吧!》(以下簡稱《馬兒啊!》)中,就從主角——一匹軍馬敷島,和它的主人善六出發,帶著讀者一起走進了日本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發展和變遷。

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在日本的社會派推理作家中,松本清張最為有名,社會推理派的作品普遍偏向於諷刺社會現象,並且弱化推理過程,因此不被很多推理愛好者所推薦。這本《馬兒啊!》的作者水上勉同樣是一名社會推理派的代表人物,比如描寫水俁病始末的《大海獠牙》,雖然推理功底並無出彩之處,但勝在社會背景足夠強大。不過這次提到的這本水上勉的《馬兒啊!》並非推理小說,而是一篇純社會思考小說,也讓更多後輩讀者認識到了日本戰前階級矛盾、戰後經濟矛盾以及社會的發展。

1. 戰中:物資匱乏,但仍無條件忠於天皇

在太平洋戰爭末期,也就是1945年的5月,戰爭慢慢演變為日美兩國的空戰,日本此時正在為飛機不夠而頭疼,並且也在為美軍的原子彈擔驚受怕。而在日軍陸軍方面,京都伏見第43部隊的二等兵善六等人依舊在軍營中擔任著照顧軍馬的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照顧軍馬”這份工作並非兼職,而是全職,每一匹軍馬配有一名下等兵專職照顧,所謂下等兵就是一些身材矮小或者稍有殘疾的軍人。他們的學習材料就是軍隊裡發的《馬事提要》,按照書中的要求對馬進行清理、餵食等工作,坦白點說,也就是做馬的奴隸。

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由於照顧軍馬的工作是交給下等兵來做,因此第一天善六等人就被告知

“你們守護的馬是天皇陛下的馬。你們只值一錢五釐,陛下的馬可不只這個數字喲······它們是重要的賞賜品。”

於是,由上等兵們親自指導下等兵該如何給馬梳理:從左頸開始梳起,按照膊、肋、屁股、腿部的順序梳理,回到原位。除此以外還要將馬的全身進行梳理,再加上從訓練場回來的軍馬,經常會弄的滿身泥濘,善六他們打掃起來更是累死人。

雖然這個時候日本仍然在全心全意地和美國對抗,但是社會的內部依舊是個等級分明而且分配不均的社會,而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就是物資匱乏,這也是後來戰敗之後,日本為什麼會對美國言聽計從的原因之一。

當然從照顧軍馬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日本人骨子裡帶著對規則、要求的絕對服從。不管是對於《馬事提要》中提到的給馬梳理的方式、方向、次數、頻率,還是日本軍人對天皇、長官的絕對服從,都不難看得出日本人紀律意識嚴明。

即使後來戰敗,善六帶著敷島回到家鄉,依舊畢恭畢敬地照顧敷島,因為他直至死前都認為敷島是陛下的馬,沒有照顧好敷島是自己罪過。

2. 戰敗:信仰崩塌,不少人因此自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宣佈之後,整個日本都炸開了鍋,很多人認為這是日本之恥,也有很多軍人因為無法接受戰敗這一消息,或是認為自己無能、沒打好仗,讓天皇蒙羞,而切腹自盡,比如阿南惟幾,南雲忠一,大西瀧治郎等等。

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而對於很多日本民眾來說,他們一時間也無法接受日本戰敗的消息,甚至一下子信仰崩塌,也有人進行自我安慰:

在他們心中寧可相信戰爭結束是一個幌子,暗地裡一定隱藏著一個重要計劃,軍人不會就此豎白旗的,他們一定躲起來等待美軍登陸後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的突擊。

在日本本土的軍人和民眾除了難以置信外,還有迷茫——自己在海外的家屬是否安全,今後日本將如何走向,他們當時或許不會考慮這麼多,但是海外親屬的安全問題和日本戰後需要向戰勝國作出的賠款,都讓他們隱隱擔憂。

一邊是擔憂海外家人的日本民眾,另一邊就是從中國戰場灰溜溜地撤退的侵華日軍。

據當時的南京人回憶:

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掃往日的氣焰,軍人脫下了軍裝、上繳了武器;商人匆忙收拾貨物,打點行裝。有一天,我看見許多日本人個個低著頭,列隊向下關集中營走去。一路上,南京民眾向他們吐口水、投石塊,下關的百姓甚至氣憤地拳打腳踢這些曾經欺侮南京人的日軍。那些日本商人在撤退時僱了黃包車託運貨物行李,老百姓看見了,齊聲高喊:“滾下去,自己拉!”那些日本商人不管是男是女,都只好下車自己拉車,黃包車伕們笑著跟在車後,人們心裡解恨極了。

國內的民眾迷茫擔憂,國外的軍商落荒而逃,投降的這一年,日本舉國都很艱難。他們不知道的是,等待他們的,是蘇美兩國的爭霸,作為戰後仍未恢復的日本來說,這無疑是兩面夾擊。

3. 戰後:美國扶助,國內開始重整旗鼓

前面也說到,日本國內物資十分匱乏,再加上戰敗協議上要求的鉅額賠款,日本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國內的許多物資都按需配給,因此在這一時期,有車沒油是很正常的,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軍馬敷島又能夠幫助善六運輸貨物而賺一筆錢。

但是這樣的時期並沒有很久,不久便爆發了朝鮮戰爭,日本成為美國物資供應站,再加上美國也在為他的資本主義陣營拉攏國家,帶動日本國民經濟從而對其政治實施控制就顯得刻不容緩。

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1949年發生在日本的著名的三大國鐵謎案——“下山事件”、“三鷹事件”、“松川事件”,簡單來說一下這三個案子。

“下山事件”是國鐵總裁下山定責奉命裁員十萬人,在宣佈第一批三多萬的裁員名單之後,慘死鐵軌處,身體被分為兩截,加上他遇害前的一系列詭異行為,至今雖眾說紛紜,但是真相不得而知。

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下山定責

“三鷹事件”是在國鐵總裁下山定責遇害後的十幾天,一輛沒有人駕駛的火車衝進住宅區,造成數人死亡。

“松川事件“則是在下山定責遇害後的一個多月,一輛火車脫軌,而警察現場勘察的結果是有團伙故意所為,而內閣高層也將這一系列事件指向當時被裁掉的十萬人,更具體地說,也就是國鐵工會,即當時日本國內的共產黨員。

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松川事件

這三件謎案有個廣泛的說法,即當時世界兩大陣營美蘇對立,美軍為肅清日本國內共產黨員,裁員就是美軍高層對日本內閣施加的壓力,而後的三起案件也有“美軍策劃論”之說,“松川事件”之後,有二十多名共產黨被指參與案件,終於在律師、日本民眾,甚至當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松本清張等人的發聲,包括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下,60年代,20幾人得以無罪釋放,這起事件也在蘇聯和中國的投資下被拍成電影《松川事件》。

從軍馬的一生,窺探日本二戰前後的社會變遷

但不管怎麼說,1949年後,裁員的反對聲音漸漸平息,美軍也算是達到目的。隨著美方的資金支持,再加上日本年輕人追求繁榮的都市生活和工作,慢慢地日本經濟發展了起來,也很快進入後來的泡沫經濟時代。

其實在這部小說《馬兒啊!》裡,軍馬敷島只是一條貫穿故事的明線,而日本社會的變遷發展則是一條暗線,敷島和善六生於戰爭,死於和平,和許許多多的軍人或者民眾一樣,都是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犧牲品。


相關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