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屆考生的難處有誰懂?

​公元2020年,中國農曆干支為庚子,屬鼠。這一年本應四海昇平、普天同慶,中國小康社會建設收官年,人均GDP歷史性破萬美元,日本東京奧運會緊鑼密鼓籌備,四年一度的全球盛事蓄勢待發,中美歐航天局將擇機登陸火星,打開了人類探索宇宙新徵程。

農曆新年將近,人們在年味漸濃的冬日裡,開啟每年一度的人類大遷徙。

誰也沒料到,一個毫不起眼的不明肺炎,突然以磅礴之勢,席捲天下,囊括四海,一隻蝴蝶扇動薄翼引發了全球海嘯。武漢鎖城,湖北封省,全國一級衛生應急響應,商賈集貿停市,學校全面停課,十四億人困於斗室,熱鬧喧囂止於一片寂靜。緊隨其後,疫情延及全球,歐洲腹地成為風暴中心,英德法意西全面淪陷,意國更是伏屍盈城,哀嚎四起。一時之內,股市熔斷、油價暴跌、百業蕭瑟,全球陷入百年未有之變局,人心惶惶,愁雲壓頂。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屆考生的難處有誰懂?

這一幕似曾相識,17年前的京都非典,風聲鶴唳,烏紗騰挪。只不過那年的危機更多的是局部暴發,起於隆冬粵港之地,而收於炎夏要塞之城,並未給全球帶來太大波及,事後觀之,其情其景,要溫和從容許多。也是在那一年,千萬嬰兒在中華大地呱呱墜地,成為了非典年間出生的一代。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屆考生的難處有誰懂?

17年後,這一年的新生幼孩已長大成人,正當他們枕戈待旦,摩拳擦掌,全力迎接十七八歲人生中可能最為重要的一次成人禮——高考之時,新冠突發,舉世皆驚,原本按部就班,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全盤打亂,所有人幾乎落入了束手無策、進退失據之中。

可是,故事到這裡還遠沒有結束,對於這屆高三考生來講,更大的不確定性還在於,今年高考的命題規則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首先是2019年6月,國務院正式發文,宣佈實施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如果說之前高考都是“依綱考試”,那麼今年將要第一次面臨無綱可依的局面。緊接著,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式向社會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它是“後考綱時代”高考命題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南。作為高考命題的基本指南,箇中厲害,自然容不得我們半點疏忽懈怠。可問題在於,我們很多同學、甚至包括大多數的一線教師,對教育部考試中心新出臺的高考評價體系理解十分有限,甚至有部分老師都不知道評價體系為何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連基本的規則都沒有摸清楚,又遑論精準、有效地備考呢?這可真是所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無論2020年有多麼的特殊,有些事都會照常發生,高考就是。目前來看,高考是否延期尚無定論,最近十四省市也集中公佈了復課日程安排,大多數的高三學生會在三月底四月初先行返校備考,這自然給我們的考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因疫情影響,年初頒佈的高考命題新規則並沒有按照原有計劃被廣大師生熟悉掌握,這勢必會給我們的考生帶來很多備考上的誤區和低效率。

如果我們蒙著頭,去參加一場你連規則都不知道的比賽,又有什麼信心去取勝呢?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屆考生的難處有誰懂?

為了讓廣大師生能用最少的時間對今年的命題新規則、也即高考評價體系有一個系統準確的認識,能夠在非常規的學習環境下高效率、有針對性地複習備考,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創辦主任楊學為老師牽頭,中國高考報告學術委員會研究出版了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系列叢書,專題解讀並全面對標高考評價體系,緊扣最新命題政策,把握命題動向,是快速適應新高考、精準對接新高考的學習材料。特別是對於那些對這套全新規則還缺乏瞭解的高三師生,這套叢書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也希望更多的同學通過參看這套叢書,從而避免因核心規則資源不對稱帶來的備考不公平。

很多網友調侃,2020年考生堪稱史上最慘,出生遇非典,高考遇新冠。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廣大的考生,面對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