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與錢學森不相上下;有他的存在,國家更安定

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與錢學森不相上下;有他的存在,國家更安定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字裡行間本是自身勉勵,卻無意道出崢嶸歲月的幾許光景。退回到百廢待興的年代,彼時不僅食物缺乏、生產效率薄弱;國家面臨著西方列強的覬覦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刃。而擁有非常完整的國防軍事體系還是近幾十年的成果,毫不畏懼他國挑戰更是天方夜譚。國防實力因此成為家國安定的關鍵所在。

曾幾何時,英雄淚灑大漠,長歌一曲半生史詩。“兩彈一星”功勳背後,是世間的滄海桑田。 這是一段屬於新中國和兩彈元勳的血淚篇章。其中有一位科學家,曾經堅守國防事業數十年之久,為國家規劃出導彈火箭發展藍圖;也正是他,解決了國家導彈研製的關鍵問題。

他是功勳卓著的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也是中國導彈航天技術的開拓者和中國導彈的總設計師。這位科學家便是兩彈元勳——屠守鍔。

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與錢學森不相上下;有他的存在,國家更安定

從小立志為國盡力

對於多數當代中國民眾而言,屠守鍔這個名字都是相對陌生的。這個如今已經白髮蒼蒼的佝僂老者,曾是中國國防事業最關鍵的功勳人物,甚至與錢學森等人不相上下。1917年的一天,浙江南潯的一個貧窮家庭裡,屠守鍔降生。他的出生顯然並沒有伴隨財富和勢力,幸運的是家庭觀念使他從小獲得良好的教育。家境貧寒難以阻礙他前行的道路。

經過父親對於他教育的支持,和對他要通過勤奮學習的知識來回報祖國的教誨。屠守鍔早在童年時期上小學期間,便擁有了非常優異的成績。這也為他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心頭遠大的志向久久縈繞,讓他未在小學之後便像周圍人一樣早早放棄學習。

“當初我最早學的並不是導彈,而是飛機制造。”屠老晚年如是回憶道求學生涯的經歷。這段歷史的源頭起於1937年,全面爆發的抗戰席捲了中國大地。身在上海學堂的屠守鍔見證了飛機轟炸後滿目瘡痍的城市,心中五味雜陳。

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與錢學森不相上下;有他的存在,國家更安定

為死去的同胞報仇,定要製造國人自己的飛機。”這是屠守鍔歷經慘象後的內心獨白。於是青年時代的屠守鍔一舉考上了當時最著名的的清華大學航天系。而貫穿屠守鍔前半生的似乎只有寒窗歲月和為國獻身的志向。1940年之際,屠守鍔得知自己的成績可以獲得赴美留學的機會之後,他懷著對祖國未來的憧憬踏上了隻身赴美之路。

潛心投身國防事業

與很多奔赴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不同的是,屠守鍔在聽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便著手準備回國。當時的他才剛讀完自己的碩士學位,在美國成為了飛機工程師。這是一份非常優越的職業,同時當時在美國的許多留學生都選擇了繼續留在美國。可年輕的屠守鍔異常堅定,選擇了回到祖國的懷抱。

於他而言,憑藉自己的力量復興祖國,才算不虛此生。歷經回國道路挫折後,他終於在1957年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大地。那時的他深知國內的科研條件的惡劣程度,可毅然決然的選擇祖國他卻從未猶豫。彼時聶榮臻元帥主持國防科技工作,邀請了一批科學家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從事國防科研,屠守鍔的名字赫然在列。

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與錢學森不相上下;有他的存在,國家更安定

當時的他,成為了十個研究室中負責研究導彈結構強度和環境條件的研究室的主任之一。從零開始造導彈,是他面臨的一大難題。對此,日後成為導彈研究負責人的屠守鍔只留下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人家能做到的,我不信中國人就做不到。”

“地地導彈發展規劃”的制定奠定了國內導彈研究工程的基礎。它的提出正是在屠守鍔、錢學森等人的深入研究考察後得到的成果。這個規劃日後也成為了導彈火箭發展藍圖的起點。1965年間,已經主持完成中近程導彈8次試飛工作的屠守鍔受到了總理的直接任命,此時的他有了新的身份——中國遠程導彈總設計師。

今後的數年裡,研發、試飛或是定量生產,屠守鍔的身影從未消失在第一線。甚至在導彈試飛發射產生分歧時,他親自前往北京,向總理彙報近45分鐘。最終得到發射許可他才鬆了口氣。兩天後西北荒漠的風沙中傳來的喜訊,中國自行研製的首枚遠程導彈飛行試驗獲得成功。

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與錢學森不相上下;有他的存在,國家更安定

長劍鑄成,英雄遲暮

屠老在回國的數十年間設計研究完成了中國中近程導彈和遠程導彈這樣的傑出事業。讓新中國的導彈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偉大突破。此外,歷史終將見證屠守鍔的至高成就。1980年5月18日,我國首次成功向距離9000多公里外的南太平洋海域內發射完成了東風-5型運載火箭。

這標誌著我國第一代洲際導彈研製任務順利完成,也揭示了我國戰略導彈核武器達到了新水平,擁有了洲際打擊能力。這一切,都離不開屠守鍔的心血傾注。彼時已經高齡的他還親自在發射之前檢查所有部件的完整程度。最後精準命中目標的結果也為屠老的輝煌事業畫下了圓滿的句點。

回望那一代偉人先輩,斷然憑藉手中的草紙算盤,以血肉汗水築起了新中國國防根基。因保證機密的需要,甚至不能離開“戰場”,即便是親人相見也足夠奢侈。默默無聞的背後是國家歷史進程的偉大事業。也只有當下時代變化,當年的人物才逐漸清晰。

美國學成後毅然回國,與錢學森不相上下;有他的存在,國家更安定

當年如屠守鍔屠老這般為國獻身的英雄史詩,並不在少數;背井離鄉數十年,青春揮灑戈壁灘頭,只道是尋常;從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毅然出走復興祖國,大有人在。有甚至沒有來得及聽別人道一聲感謝就犧牲在了崗位上的英雄,鮮有人知。富足安定的社會光景下,更加不能忘卻的是這些先輩為國家鑄造的根基,歷史應該銘記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