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說起隱居,總感覺是個古老的話題,君不見我們見到的描繪隱居生活的文學都是古人寫的嗎?而且那些選擇隱居的人,都是經歷過世事滄桑之後的無奈選擇。

但是並不妨礙人們隱居生活的嚮往,誰不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沒有徭役,沒有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只是想想就覺得十分美好。


不過這只是理想的隱居生活,真實的隱居生活一直遭遇各種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控制不住內心慾望,尤其羨慕榮華富貴的生活。

有個成語叫“割席斷交”,用來比喻朋友之間志向不同而絕交。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國名士管寧和華歆。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管寧割席


兩人因為東漢末年亂世而退隱,過起了躬耕田園的生活。有一次他們鋤地,都見到了地上的金子,管寧看到金子就像看到石頭一樣不為所動,華歆看到之後戀戀不捨。

還有一次,兩人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大官過來了,陣仗很大,管寧依舊不為所動,華歆倒是放下書本去看熱鬧。

管寧看到華歆如此,知道他並非真心歸隱,就隔斷席子表示和華歆絕交。

華歆就是隱居失敗的一個典型。

隱居生活的第二個挑戰是來自社會的挑戰,尤其是當權者的挑戰。

這個問題在明朝時期尤為明顯。明太祖朱元璋認為隱士的存在,是對君王的拒絕和冒犯。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明太祖


你想,一般人什麼情況下當隱士?大多是朝政混亂的時候,這從另外層面來說,一個人選擇隱居,是消極的反抗,認為君主無能。

朱元璋討厭飲食的另一個理由是國家初創之際,正需要人才,有些人只知道享樂,不入世,才讓盜賊橫行。

這種看法下,即便一個人想隱居,也只能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告發。

到了當代社會,雖然沒有封建社會暴力的一面,但是一個人想要過隱居生活,仍然面對許多挑戰,比如消費社會的洗腦、現代社會太過便利以至於無法隱居以及政治上的不正確。

第一個容易理解,就是當代社會是消費社會,廠商為了賣更多東西,總是想盡方法引誘人的慾望,慾望過多還談什麼隱居?

第二個現代生活太過便利。反正我很難想象沒有現代電器、互聯網的日子。

第三個:政治上不正確。隱居生活總覺得和主流價值觀不符。無論東西方,社會主流價值觀總是希望人去努力、奮鬥,為社會創造GDP,一個人去隱居,好像就是不為社會作貢獻了,甚至會想這個人是不是太過軟弱,喜歡逃避社會?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假如一個人真的克服上面困難,實現了隱居生活,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又是有怎樣一番經歷,才會選擇隱居的呢?他的經歷其他人又是怎麼評價的呢?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本書:《做二休五:錢少事多的都市生活指南》,講的就是一位現代都市人,是如何實現隱居生活的。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關於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日本年輕人,叫大原扁理。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媒體鏡頭下的他,身材清瘦、留著短髮,帶著黑框眼鏡。定居在中國臺灣,過著每週工作兩天,休息五天的生活,這樣一過就是好幾年。

他不社交、不買手機,只買生活必需品,有人計算過,他平均一個月只賺4500元就能負擔所有的開銷,更關鍵的是:還能存錢。

有人說他這是逃避,日本就是因為因為有這樣的年輕人,才會一直衰退,但他自己更傾向於自己是隱居。

那我們就尊重大原扁理的生活方式,把他的生活方式叫隱居,來看看他走進隱居生活的契機。

為什麼要隱居?

大原扁理的家境並不是太好,早在高中時候,父母就對他說:

“雖然我們會照顧你到高中畢業,但之後就不要再依賴爸媽了,請自己獨立生活。”

這樣也讓他早早為未來打算。

高中畢業後,因為思考是繼續上大學還是工作,就錯過了大學入學申請時間,後來乾脆就放棄上大學的打算,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這期間,他當過書店店員、便利店員工,工廠員工,讓他感覺當個社畜實在是太不好了。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當書店店員時,幾乎每天假案,連假日大家也都特地來上班,真的是拼了命在工作

這樣的結果是所有人脾氣都很差,職場氛圍也十分緊繃,大原扁理眼看著小夥伴們一個個辭職。

即便堅持下來,也會因各種芝麻小事,被上司痛罵一頓。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前同事在一本書裡留了一個便利貼,上面用紅色筆寫著:無法原諒。那種感覺就像用鮮血寫下的詛咒。

在便利店打工時,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就算過了最繁忙的時間,大原扁理再問店長:“我可以休息一下嗎?”店長也已一定會用“你真沒眼力”的眼神瞪著他。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然而他是那種只要肚子餓就沒辦法工作的人,於是只好趁著沒客人的時候,在辦公室用超快的速度把自己帶的飯吃掉,然而店長也會很生氣地說:“是誰說可以休息的?”

在工廠打工的時候,因為身為派遣員工,只有他是最忙的,正式員工都是慢吞吞的。工作越做越多,越來越忙,結果就是加班,每天至少12小時。

工作結束之後,完全沒有興趣幹其他事情,埋頭苦睡。

越想越覺得這樣不正常:職場跟這個漠然的社會,別說保護我們了,根本只有奪走我們的時間、金錢和餘裕,有必要為他這樣拼命工作嗎?

因此大原扁理決定逐漸淡出社會,走向隱居。

如何實踐隱居生活?

話說得好聽,怎麼實踐呢?尤其是在大城市東京。

大原扁理就尋找一種沒有太多錢也能自由的方法。

因為有太多人宣稱財務自由,但是多少錢算是財務自由呢?為了財務自由、為了更多金錢,反而得到更多的不自由,這難道不是很嚴重的問題?

於是他決定降低自己的慾望,摸索一種“不用花很多錢也能活得有品質”的方法

最重要的,要有工作。

對於大原扁理來說,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給他帶來金錢,同時讓他保持與社會的聯繫,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劑。

可供選擇的工作很多,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他選擇每星期兩次、照顧重度身障者的工作,也就是護工。

而現在,他的工作內容發生了變化。比如固定3個月一次的旅行雜誌約稿,採訪、寫稿,同樣可以支撐起他的隱居生活。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其次,要減少自己的生活水平。

居住部分,不要住在繁華鬧市區,因為房租貴,而且失去了隱居的感覺。

為了省錢,他儘量減少外出的機會,即便是外出,也選擇步行或者騎自行車。

為了節省冷暖氣,夏天就用簾子來遮陽,打開窗子加上換氣扇通風,實在不行,洗個冷水澡;冬天就穿很多,吃一些或者喝一些讓身體暖和的東西。

手機的話,那種能帶來麻煩的當然是沒有了,他選擇用固定電話和電子郵件來和人保持聯繫。

為了不讓自己生病,他會花時間和精力來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大原扁理儘量不去醫院的另一個理由是:對於醫療費的七成要由其他納稅人來負擔這點,覺得很過意不去。

日常生活方面,怎樣減少開銷,大原扁理也有自己的心得。

很少出去吃飯,都是自己做,飲食材料也是極簡,像糙米、蘿蔔,多吃應季蔬菜,實在不行去薅野菜吃。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理頭髮自己對著鏡子搞定。

衣服的話,就去二手商店看看。

運動的話,因為他儘量不坐電車,用走路和騎自行車的方式,這點就省下了好大一筆錢。

美容就用天然護膚品,比如橄欖油。

外出買東西,也是隻買需要的,不買想要的。

精神上怎麼獲得滿足?大原扁理選擇讀書、看電影。

讀書不會看新書,因為那會花錢,他選擇經常到圖書館,新書可能與自己無緣吧,哪些應該會讀到的書,一定會有可以入手的途徑。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電影的花,也是看那種公版電影。遇見沒有字幕的外國電影,就要努力學習外文。

每個月花一天時間泡個溫泉。

在周圍散步,看看花花草草、朝陽夕陽。

只是看到這個,大原扁理就覺得十分高興。

如何評價這種生活方式?

看完這本書,當我著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在網上找作者的資料,有人稱讚他的生活是以退為進,對主流價值的抵抗,不消極、不較真。

有人說他他看破紅塵,不愧是自稱前世為“和尚“的人(作者在書中,說自己前世為和尚)。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也有說他是犬儒主義,簡直就是社會的浪費,日本的淪落全都拜這一屆年輕人所賜,就像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中說的,現在日本的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

對這一點,大原扁理在書中說道:至於擔心經濟是不是景氣什麼的,這已經超出個人做得到的範圍了,所以不用因為基於責任感而要去承受。

如何在當代社會當一名隱士?低慾望社會下青年生存指南


有點可愛。

至於對我個人而言,我很羨慕他的精神隱居生活,讀自己想看的書,看電影。但是他的這種精神生活,也是不自由的,看不到自己感興趣的最新書籍,也無法看到最新電影。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件痛苦的事情。

至於生活上的極簡主義,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更做不到。

但是這並不是說大原扁理的生活方式就有問題,因為他人畜無害,也不是消極看社會,而是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和追求。

經常在知乎上看到東亞社會內卷,就是因為價值觀單一,人們普遍陷入內耗當中,如果有更多的人追求更加多元的生活價值觀,對於你我、社會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這就是我認為的大原扁理生活方式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