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你最喜歡誰,和你的性格是否有相似的地方?最討厭誰,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影子?

李鑫聊心理


《紅樓夢》中的人物,有典型性格的不下百人。但是說到主人公,無疑是寶玉、黛玉和寶釵。書中提到“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在“終身誤”中,作者寫到“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朱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可以說,全書就是圍繞著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愛情關係來展開的。

我們先來看寶玉,寶玉在未出現時,他在黛玉心中的形象是“這個寶玉,不知是怎樣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在看過寶玉的樣貌後,黛玉卻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正是對“木石前盟”的呼應。在描寫了寶玉的外貌後,書中又道“看其外貌最是極好”。接下來是《西江月》一詞對寶玉的評價,如此可出作者對寶玉的肯定。通過對寶玉的肯定,作者同時也肯定了和寶玉同屬於一類的“不通世物”,“行為偏僻乖張”的與正統封建思想和道德不相容的一類人。包括以黛玉為代表的晴雯、尤三姐、司棋、芳官等人。而與他們相對的,自然是維護封建主流思想和道德的人物,是以寶釵為代表,包括王夫人、襲人、秋紋、麝月等一大批人。

在《紅樓夢》中,前者是以“雅”的形態,後者是以“俗”的形態出現的。對於“雅”與“俗”不能過於簡單的理解,而應在文本中具體的分析。但是我們可以說,少數邊緣人已經具有“反媚俗”的思想和行為特點。他們保持著自我的獨立性,在封建宗法等級社會中,以自己的言語和行動來維護著個性和尊嚴。而後者以個性的喪失,來適應主流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不斷地為了隨波逐流而改變自己。


儒帥哲師


“年少只道寶釵假,中年方知做人難”。

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寶釵的為人之道之辛苦。她明明知道寶玉心裡住著黛玉,卻不能像黛玉般吃醋撒脾氣,甚至到最後嫁給寶玉的皮囊,依然是毫無怨言。

她一直是個姐姐樣的大家閨秀,堅強隱忍,懂事博愛。但是她內心裡就沒有憂傷痛苦嗎?當然是有的,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她圓滑世故,通情達理,八面玲瓏,誰還會去關注她的內心呢?誰又能理解她的處境與角色呢?

我們都把憐愛給了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而現實生活中,太多人活成了寶釵。表面風光,有苦難言。

我在三十幾歲再讀紅樓時,真正喜歡上了寶釵姐!



西貝夫人的信念


喜歡黛玉,剛開始以為自己只是初讀,被黛玉的才情所吸引,率真所折服,被她的敏感,愛哭所打動,以為自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學會事故,喜歡寶釵,但遺憾的是至今未學會,也沒有喜歡上寶釵,依然深愛黛玉,她身上的種種使得陳曉旭入戲難出戲,現實中的我們也只能是喜歡,遠遠的觀賞,切不可成為那樣的女子,太傷身。



遇見方知有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史湘雲了,她的身上有我的影子;最討厭薛寶釵,她為人圓滑,雖不喜歡,但覺得也應向她學習做事的通透的作風。

原因:

1、史湘雲性格活潑、才思敏捷、心直口快和我有幾分相似。

年輕時,大家喜歡讀《紅樓夢》並互相猜自己的性格更像金陵十二釵的哪一個?朋友們一致認定我更像史湘雲。

當時知道自己長著濃眉大眼,身體健康得肯定不像林黛玉,其實心中有點嚮往的對象是薛寶釵,但由於朋友的否定還暗自傷心過。

2、醉臥假山石,憨態可掬有幾分相似

她雖然出身在“阿房宮,三百里,住不進金陵一個史”的大戶史家,由於父母雙亡,卻過著不是千金小姐、偶爾去賈府寄人籬下的生活。

一次去賈府喝醉後,尋到後山的假山石旁青石上,倒頭就睡。身下是海棠花瓣做席,髮髻蓬鬆,滿臉紅雲,嬌態可人。

因為倒下就睡,確實有幾分相似,我還為此鬧過笑話。中午休息時,有午睡習慣的我,倒在辦公桌上合衣而臥。

睡得沉沉間,耳畔似乎聽到敲門聲,我呢喃地喊著進來,熟人進來可以不用睜眼,說完事情就走,我們女多男少的工作單位,午休是很自然的狀態。

結果半天了,沒人進來,我的大腦從雲遊中慢慢回到現實,睜開朦朧的大眼睛,那種憨態、茫然的樣子,被站在門口陌生的、長著高大身材的男人盡收眼底,還好不是夏天。

我從他的眼神中讀出異樣,腦神經迅速恢復到現實,瞪起了眼睛,問清理由,處理完事情,打發他走後,再無睡意。

生活中由於工作原因,有了幾次交集,我們從陌生到熟識,慢慢地變成了朋友。在他面前,我總偽裝成威嚴,不好說話的樣子,彌補當時傻傻狀態的我。不過,從此午睡時養成了鎖門的習慣!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喜歡詩詞是有幾分相似!

3、心直口快、心地善良,我們有著共同的特質。

如湘雲和鳳姐看戲的那段,鳳姐指著臺上的一個小旦說,“我看有點像一個人?”其實旁邊的人都看出來,並不說出來,只有心直口快的史湘雲說像林妹妹,結果是氣哭了林黛玉,惹怒了賈寶玉,造成尷尬的局面。

生活中雖不全像史湘雲,但工作認真、心地善良、心直口快的性格,應該也得罪過同事,只是再見時的疏遠,能感受到一點珠絲馬跡。

4、雖不喜歡薛寶釵,但當今的社會,還需有她辦事通透的能力。

薛寶釵曾戲言“呆香菱之命苦,憨湘雲之話多”一句話把人看得通透,這是我不喜歡她的原因之一。

既然把人生看得那樣透,明知道林黛玉與賈寶玉真心相愛,她心中期待的寶玉應走仕途之路,現實中的寶玉離她的要求相差太遠。

後來卻嫁給了寶玉,寶玉地離開與她是有直接關係的,這是不喜歡她的第二個原因。

總之,雖然喜歡史湘雲,性格略有相似,但並不希望自己的命運如她那般多難,隨著年齡地增長,多了些薛寶釵的精明,抹去了薛寶釵的做人圓滑的作風,更喜歡“難得糊塗”這一境界。


塵露兒


沒有最喜歡也沒有最討厭,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影子,有時會發現自己有林黛玉一般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愛情觀,有時會有薛寶釵一樣周全穩住的處世觀,也有時會有史湘雲一樣大大咧咧的隨意自在,也有時會有寶玉一樣真性情去愛人對丫鬟亦情同手足平等心互相憐惜,也會有一點點賈政像他名字那樣假正經,也有劉姥姥那樣為生活困難不懼怕和灑脫。看起來非常負面的人物,如果迴歸到其各自成長曆程和環境,你會發現讓你討厭的人也實則讓人疼惜,比如賈瑞對王熙鳳起非分之想,看起來讓人厭惡,讓我們看看他的成長過程:他父母雙亡,爺爺奶奶固然是愛他的,可是爺爺愛的方式是嚴格的禮教下沒有關注他的心理成長更不要說正確的引導他了,動則罰跪,奶奶也是隻有關心他身體成長能力,所以他走向企圖,死到臨頭,有位高人給了他一面鏡子,風月寶鑑,讓他只看顯示骷髏的一面,不要看另外一面因為是王熙鳳的樣子出來了,骷髏代表讓他不要貪痴病自然就好了,可是他受慾望的控制不得自由死於慾望,著實可憐嗎?所以別人好的地方要多讚歎和學習,別人不好的地方要去潛移默化引導走向光明,如果不能影響到別人,至少也不能被其負能量影響,先穩住自己,做好自己,優化自己,讓自己有能力去愛!



把心帶回家


我讀了四遍《紅樓夢》。我最喜歡的是劉姥姥。劉姥姥為了自家生計,去攀親戚。情商高,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鳳姐,保玉,賈母,每一個都哄的開開心心的。也知恩圖報,最後救了巧姐。

其他人我都不喜歡,也沒到討厭的地步,每個人的遭遇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

那個年代的人,都身不由己,尤其女子,尤其名門大戶。



桃花源記桃花雪


林妹妹

初看紅樓,受不了林黛玉酸唧唧的性格和不饒人的嘴,就覺得她又矯情又刻薄,像極了年少時情商低下的我。

重讀紅樓,加上看蔣勳老師和白先勇老師的解讀,明白了林妹妹的苦楚和難處。

1.寄人籬下,即使父親林如海給她留下了大筆的銀錢作嫁妝,也不是在自己的手裡。

2.愛寶玉,可不確定寶玉愛不愛自己。畢竟大觀園裡那麼多的姐姐妹妹,先是有金鎖的寶釵能和寶玉配成金玉良緣,後是有金麒麟的湘雲也能和寶玉配成金玉良緣。可她卻想不到自己也是玉啊!

3.沒有父母兄弟可以倚靠。雖然薛寶釵也是住在賈府,但是她身邊有自己的母親薛姨媽和哥哥薛蟠。別管自己的媽媽能不能有助理,也別管哥哥有多混賬,總歸身邊有實打實的親人。

4.黛玉深知,即便賈老太太再疼自己,也不過是個外孫女,而寶玉是賈家的嫡孫子。賈老太太遲遲不提他倆的親事,那這段姻緣就是石沉大海一般的。

這以上幾點,也僅僅是我讀出的淺顯之處。

後來,我發現,黛玉一直在遵從自己的本心去說話去生活。她沒有心計,直來直去,不為這世間的閒雲俗事擾心。她只在乎寶玉,一生為寶玉而流淚。

這不是正應了那構架的神話嘛,仙子下凡,用一生的眼淚眼淚報答神瑛侍者當初的滴灌之恩。





不饜


我比較喜歡《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總感覺我的性格有幾分與她相像。

林黛玉:字“顰顰”,名號“瀟湘妃子”。文中這樣描述黛玉:“兩彎似蹙非蹙柳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盡現了黛美貌與柔弱、更寫出了其憂鬱單純讓人憐愛的特點!

我更喜歡黛玉的坦率純真,待人以誠,不像薛寶釵那樣事故圓滑,喜歡取悅別人,八面玲瓏。





安妮桃子


《紅樓夢》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感情故事,表達了對現實不滿。

我比較喜歡林黛玉,她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她身體弱,經常落淚,經不起折騰。

我討厭薛寶衩,她算是最心機的人,他為人處事都很能幹,夢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沒有自己的影子,我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快快樂樂的人!

《紅樓夢》中體現了事事不能完美,二人也是如此。


奮鬥的小孔姐


紅樓夢中我最喜愛的人是平兒。

初讀紅樓,也許是因為主角效應,我喜歡林黛玉薛寶釵,年歲漸長,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我越發地喜愛平兒。

喜愛她能進能退,能屈能伸的智慧

喜愛她能夠體恤人間疾苦的善良

喜愛她明辨是非的正義

喜愛她在任何時候都能隱忍的堅毅

平兒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生活很好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