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前要熱身,開車前也需要熱車嗎?

木偶懶貓


關於要不要熱車的問題幾乎每一位開車人都會關心,我來從汽車原理的角度說一說,首先明確表明我的觀點:現在的汽車不需要原地怠速熱車。



上世紀的老司機傳出“熱車理論”


原地怠速熱車的說法最早是從老一輩的司機口中傳出來的,這批老司機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過車子的爺爺輩,熱車是他們每天上車的必修課,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個年代的汽車還沒有普及電噴技術,發動機的燃油噴射系統採用的是純機械式的化油器,利用進氣管的負壓將汽柴油進行霧化。化油器本身就是一個無法精確控制可燃氣混合比的元件,它在冷車的時候工作更加困難,如果司機不在啟動車輛後原地怠速個幾分鐘,發動機和燃油就缺少了一個緩慢升溫的過程,直接踩油門上路很有可能造成化油器工作失常,從而導致車輛熄火。



出於環保的需要,2002年1月1日起我國已經全面禁止生產和銷售使用化油器技術的車輛,必須改用電噴發動機。發動機噴油系統由電腦模塊、噴油嘴和電磁閥接管了,熱車理論也就隨之不再適用。只要你開的車不是2002年以前買的,都不需要熱車。


本世紀的新司機發明瞭“熱車理論”2.0版


“發動機放了一夜,機油全部躺在底部,熱車是為了讓發動機每個零件有足夠的時間接觸到機油潤滑。”本世紀的老司機創造出了這個特別有畫面感的說法,讓大多數車主都信以為真。其實這個場景裡描繪的是一種叫“飛濺潤滑”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發動機在運轉的時候,靠曲柄底部在油底殼的機油裡進行翻攪,然後把機油甩起濺射到發動機的各個運動部件進行潤滑。由於潤滑效率低下,潤滑精度差,這個技術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不再用於家用車的發動機。



我們今天所有的發動機使用的都是“壓力潤滑”,機油泵直接將機油從油底殼內抽出,然後通過油道噴射到需要潤滑的部位。那麼機油從油底殼流到發動機最上部的潤滑點需要多長時間呢?從發動機轉動的那一刻開始計算,不會超過3秒鐘,也就是說當啟動機把發動機成功帶動點火的那一刻,機油已經到達所有需要潤滑的位置了。因此,熱車是為了讓機油充分潤滑發動機的說法也是錯的。



冷車啟動轉速高,所以要原地熱車?


很多人又臆想出另一個說法,冷車啟動後發動機轉速都很高,這個時候開車會傷車。這是迄今為止最能讓車主信服的理論,而且車主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冷車啟動的高轉速。其實這個裡面隱藏了一個反直覺的東西,那就是冷車時的高轉速其實是對發動機有利的。但想說服車主的確不容易,因為這是在用理性思維對抗人的感性直覺。



先來看看為什麼冷車的時候轉速會高吧。電噴發動機的轉速和噴油量都是由電腦控制的,也就是說高轉速是電腦理性計算的結果,換句話說,不是發動機被迫提高轉速,而是它自己想要高轉速,為什麼會這樣?這就要說到發動機的閉環控制邏輯了,在發動機的閉環控制系統中,雖然給出了它認為合理的噴油量,但同時會在廢氣管裡通過氧傳感器獲取廢氣的信息,以此來看看自己之前的計算效果,它會時刻根據氧傳感器的反饋信號修正噴油指令和轉速,這就叫閉環控制。而氧傳感器的工作是需要高溫的,冷的環境下它無法工作,所以冷車的時候發動機電腦無法獲取氧傳感器的信號,這樣就變成了開環控制。開環控制的情況下發動機會採用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大噴油量+高轉速,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確保發動機啟動順利

2.讓發動機儘快升溫達到工作溫度

3.提高廢氣溫度讓氧傳感器儘快達到工作溫度,以便進入閉環控制



看到這裡,應該很多車主都明白了,高轉速是發動機有意而為之,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發動機的負荷,讓汽油的化學能轉化成熱能給自己取暖。升溫的時間越短,越早進入高溫狀態,對發動機越有利。而原地怠速只會拉長這個過程,讓發動機長時間在“低溫”下挨凍。大家可以做個試驗,冷車啟動原地怠速,水溫達到90度大約需要十幾分鍾,而直接上路行駛只需要5分鐘左右。



綜上所述,原地怠速熱車是上個世紀流傳下來的過時理論,早已不適用於今天的電噴發動機。原地怠速熱車不但不會讓發動機儘快熱起來,反而拉長了發動機升溫的時間,在此期間發動機一直處於開環控制狀態,會帶來費油、汙染環境、噴油量過濃等一些問題。翻翻你們的隨車說明書,你會驚訝地發現,大多都會明確寫著“本車型啟動後無需原地怠速熱車,請直接上路行駛”的字樣。所以,車子打著就上路吧,在行駛過程中讓發動機快速熱起來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想更加直觀地瞭解熱車的問題,大家可以關注我,然後翻看我在2018年2月17日發佈的視頻,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馬頭人車庫


跑步前應該熱一熱身,這是應該的。那麼,開車前也熱一熱車,這也是應該的。

這是因為,發動機裡面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靠著潤滑油來潤滑保護的。開車之前熱一熱車,就等於說讓潤滑油充分潤滑保護了發動機。

熱車主要是分熱天與冷天兩種情況。

如果是大熱天的炎炎夏日,熱車就沒有必要那麼講究了,隔夜後早上第一次打著火以後,只要意思意思一下分把鍾就可以了。如果是北方的話,也只是適當的延長一點點幾十秒這樣的時間就可以了。

如果是冬天特別是零度甚至更低氣溫的話,那是必須要正經的熱熱一下車的,也許有的人不以為然,認為現代科技已經不足為慮了,但是,汽車畢竟是機器,在很低氣溫甚至零下多少度的情況下,發動機裡裡往往的零部件更是冷冰冰的,裡面的潤滑油也是已經結成了硬塊,在早上我們剛剛打著火的時候,裡面已經結成硬塊的潤滑油是沒有辦法瞬間融化的,更加不可能馬上潤滑到發動機內部方方面面的零部件的(而這些零部件在運轉的時候卻離不開潤滑油的潤滑保護),所以,如果我們不加以熱車,打著火馬上走車了,裡面的零部件沒有能夠得到潤滑油的充分潤滑保護,經常這樣子的話,時間長了,發動機裡面的零部件將會損壞很快,汽車使用壽命也將會大大縮短……

所以說,根據氣溫的冷熱程度,特別是在氣溫很低的情況下,在開車之前也進行適當的熱熱車,是應該的,也是正確的。




如沙歲月


現在的熱車,其實就是就是在熱化油器,讓化油器將發動機各個零件之間的機油,通過一定溫度使其迴流到油底殼去。因為啟動前(三小時內無需熱車),發動機各個零件之間基本是沒有潤滑的,如果強行拉高轉速,就會導致零件磨損。因此,才需要熱車。點火後,車輛會很快完成自檢,待發動機怠速降到1000以下甚至800不動或發動機聲音平穩,那麼就表示熱車完成了,一般一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尤其現在冬天,在上路之前,熱車還是非常必要的。但原地熱車時間,冬天也不要超過三分鐘(時間久了怠速運轉易過度產生積碳),真正達到熱車效果是在啟動之後的低速行駛1-2公里或3-5分鐘內,只要不急加速即可完成。


法務互聯


象我的那兩輪的電瓶車不用預熱。象你那四個軲轆的賓利最好是開前,啟動預熱一下,讓機腹裡的潤滑油循環正常再走是為最佳。


李素齋


跑步未必要熱身,開始跑時慢一點就可以了,別太相信專家諸如此類的人士,少爭強,不逞強,以健身的心態跑就可以了。除非你要拿獎,要出名,那就別說了。


老么71254815


現在一般都不需要熱車了,開始可以開慢一點,幾分鐘後就對了,熱車費油還浪費時間!


文36571758


高怠速下來了就好了,現在的發動機製造工藝進步了,沒那麼矯情


7星2


溫度低了還是原地熱一下好,讓機油預下熱,能更好地潤滑機械設備。


葉落於風


冬天十度以下車大約要預熱20到30秒鐘時間,這樣能確保汽車轉速穩定。


泓哥說車


熱身是為了讓關節更潤滑,肌肉不容易拉傷,全身各器官進入劇烈運動之前的過渡。人和車的預熱道理相通!車預熱後再跑會減少磨損,降低油耗,跑起來沒有滯澀感!冬天和夏天的預熱時間是不一樣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