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橙全心理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3月过半,樱花绽放。

大多数都已复工。

一开始以为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但现实却是——“效率真的太低了!”

  • 时间还早再睡一会,一天过去了!
  • 不在状态,根本看不进书!
  • 陪孩子做饭收拾家,一看工作就难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番茄钟?

做计划?

降低你的期待?

很可能都没用。

当我们还在熟悉的框架里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时,有一个人,早就跳出问题,看见了另一种解。

比如:一个人问他放假总是懒得动,非常丧。一天无所事事,怎么办?

他却说,那就「什么都不做」。这段时期,很多人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很憋闷,都要憋出问题了。

你也许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

一个大学生把论文从夏天拖到冬天,请他治一治。


他却问:论文是谁要求的?

学生:导师要求的。


他问:拖下去有什么后果?

学生:拖下去要影响毕业。


他问:如果毕业延期,谁会比较在乎?

学生:导师在乎。


他说:既然有人在乎,事情就好办了。

解决问题的人会想很多办法,而这个人,看见问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跳出问题。

他会想:「拖延」有什么好处?你做点什么能继续「拖延」?

这是跳出框架的奇妙一笔。似乎没做什么就解决了难题。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他学了15年心理学,是北大博士、心理学泰斗钱铭怡的高徒,任教过清华大学……

心理学家武志红自称是他的「粉丝」,每次和他对谈都很有收获。

受邀参加《奇葩大会》,他说心理学没有用,但高晓松、蔡康永却一致评价他:

高手,总是以「无用」为用,飞花摘叶,可以伤人。


他就是,李松蔚。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 《奇葩大会》录制现场 △


01

「问题」有时候并不是问题


我们有一位同事HH,她的女儿正在读小学,写作业特别慢,常常要陪着她到晚上10点,动动这扣扣那,就跟凳子上有钉子一样,怎么催都没用。这真的是无数家长的痛。

于是,李老师给她支了一招:你把工作带回家,女儿做作业的时候,你就加班,而且,注意哦,不是你陪她做作业,而是让她陪你加班,作业做得越慢越好。

HH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本以为女儿还是跟以前一样磨蹭,没想到女儿却说「妈妈,我没法慢下来」。最后,平时要写3个小时的作业,直接缩减到30分钟。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乍听这办法太不靠谱了,其实背后用到的是心理学中的【悖论干预】。

不把「慢」当问题,而是把「慢」变成孩子的能力,这时孩子就可以自由掌控、自己选择到底要不要慢一点。

跳出问题的框架,时常伴随意外的惊喜。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02

给无解的问题撕开一个口子


李老师有一位来访者琳子,去美国加州度假回来之后,念念不忘那里清爽的阳光和海岸。当然,比环境更好的是那里的文化,毕竟是有着好莱坞,硅谷,和伯克利的地方,她遇到的每个人都活得自由而热烈。

「人家那样才叫生活,我们这样就只能叫活着。」在咨询中,她发出这样的感叹。

「所以你打算去那边生活吗?」李老师问。

她立刻摇头:「那怎么可能,就随便感叹一下。」

「但是,为什么不可能?」李老师对「不可能」三个字总是很警觉。

琳子也一脸懵:「就是不可能啊。我住在北京,我的工作在北京。就算我想辞职,但我男朋友的工作还在北京啊,他手里还有期权,做满五年变现,那还不够,现在投资移民的门槛高得很。还不如申请个研究生现实一点······」

其实,也合情合理,给了谁也不会因为旅游一次,就移民,因为「觉得」不可能。既然不可能,就随便感叹一下,没人会深究。

李老师并没有试图说服她,也没给她出谋划策,只是问了她一个问题:「你不必真的尝试什么,只是在头脑里做一个实验:如果十年之后,你真的住在了阳光明媚的加州,想一想,这十年当中你可能经历了什么?」

她就笑,笑着摇头:「不可能的。」若有所思。

结束咨询两年后,琳子寄来一封信:男朋友最近考虑加入一个在硅谷的创业项目。她也边工作边申请了加州一所大学的在线函授课程,正在努力跟上进度。如果一切顺利,将来有希望转为正式学生。

她说:「你能相信吗?我离我想要的生活已经这么近了!

正如李老师分享的那句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你有没有这种体验,过高空索桥,你一边想着「不行了,我不行了,我过不去的」,一边闭着眼前行。

「不行了,没可能」这只是你头脑当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相信这个声音,不过去;或者不理会它,向前挪一步,再挪一步……

猛然抬头,你已经到了另一边啊。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03

看似不靠谱的办法,往往最靠谱


一位用户昆昆给李老师留言:给孩子报过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没有一样能够坚持超过一年。

每次试听之后,问喜不喜欢这个课。都说喜欢,我就说:「这是你自己选的哦,一定要坚持。」结果学画画,学了半年就说没意思,学乐器,买回来没几个月,就死活不肯练琴了。学舞蹈压腿又觉得疼。

怎么才能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

李老师没直接回答怎么让孩子充满热情。不过,他倒是了回答一个相反的问题: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热情?」

就拿学钢琴打比方吧。让我们假设,一个孩子对弹钢琴很有热情,弹起来总是乐此不疲。用什么办法毁掉这种热情呢?


1,在孩子第一次接触钢琴的时候,对他说:「你自己选的钢琴哦,一定要坚持弹。」


2,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弹一次 。


3,发现孩子弹钢琴的时候,喜形于色:「对嘛!钢琴就应该自觉地弹。」


4,定点催促:「该弹钢琴了,快点!」


5,在孩子死活不想弹钢琴以后,批评他对于事物没有热情,或缺乏坚持的毅力。


看完上面5条,每一条都如此眼熟,撞在心上哐哐响:这不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吗?

一个问题,跳出原有的框,架向反方向思考,总是给人不一样的启发。

他给的解决办法,总是出其不意。

一个妈妈问他:「孩子挑食怎么办」,他建议妈妈和孩子一起挑食。那位妈妈半信半疑做了后,孩子真的不挑食。

一个上班族问他:总是拖延,白天玩一天,晚上加班,还效率极差,怎么办?李老师请她把自己的一件工作拆分成10件,并找一个她最不想完成的工作放在to do list顶端。

在这个「魔鬼」任务的压迫下,她一点不拖延,不知不觉完成了很多事。

一个朋友向他抱怨自己的弟弟不懂事,辍学,2个月换一份工作,没钱也要借钱买车,两人关系一度僵到极点;李老师给她出了个题:说出弟弟的3个优点。

她一下子愣住了:弟弟做过销冠、总给爸妈买东西、虽然买了车但他靠自己还清了贷款······视角一变,两个人的关系也开始松动。

这些看似「玄之又玄」的方法,其实都有规律可循。我们看问题,常常会陷入自己的惯性思维,而他可以抵挡住思维的惯性,尝试跳脱出问题的框架。

他擅长解决问题,更擅长解构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方法背后的思维规律讲解明白。

一年多前,他决定将自己这一套思维方式进行一次系统总结,而我有幸可以跟他合作,作为这门课的产品经理,跟他一起策划制作。

还记得当时很多同事对这个选题充满不确定,但他很坚定地说:

我想做一门不一样的课。

也记得无数次加班到深夜、头顶挠秃地打磨内容,终于完成时,他雀跃着跟我说:小宝,终于写完了,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可我想说:李老师,你是轻松了,可我人生的巨变才刚刚开始啊!

现在,这门上线整整一年了,就像很多课程评论里所说:

听完这个课,总体上有一种内力大增的感觉。不是获得了具体的技巧,而是回答了好多为什么,让人豁然开朗。准备反复看!


听的过程中,好几次热泪盈眶,感觉好像一个人在沙漠里走了好久好久,终于看到前方有一个同伴的身影,遥遥地在对我招手,不舍,感恩。


这门课就像《楚门的世界》里那扇通往更大世界的门。你想要逃脱周而复始的循环,需要的是有勇气的一试,穿越风暴来到你「现有世界」的边缘。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现在你就站在这扇门前,欢迎来到更大的世界。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点击/扫码可免费试听哦⇡


▍这门课听完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编辑常问我,这门课程有没有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好处」?


我只能说,它可以帮你活得明白一些。


比如,你会困惑:要不要辞职全职?孩子不听话要不要加强管控?伴侣关系的僵局如何打破?


因为明白,就会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纠结,放下很多自以为是的偏见,或徒劳的辛苦。问题还是那些问题,但看到的角度会多一些,应对起来会轻松一些。

——李松蔚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课程将如何帮助我改变?


  • 第1板块中,你会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看到更多可能


  • 第2板块中,你会打开思路,突破因果论的局限,把问题变成资源


  • 第3板块中,你将跳出自我,活出自己,赋能他人
  • 第4板块中,你将对人生意义有更好的、颠覆性的答案


16堂课,每堂课为你匹配类似「想法只是想法」这样的「思维钥匙」,教你【旁观者视角】【想象暴露】【悖论放松】【认知重构】

……等可长期重复使用的思维训练方法。

▍专业理论我能否听得懂?


这门课的内容很深,是不断上升思维的层级,来到最顶层,对那些令我们困惑不解的问题做一次彻底的探讨。

但同时,李松蔚老师有「接地气」的天赋。


08年他四川地震区给村民做项目时,将一些聱牙诘屈的量表词句讲出来,最后竟然让村民都听懂了。他的特长之一,就是能把那些概念化的理论,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讲给你听。


▍课程收获


1.活得更通透

遇到同样的问题,变成那个更有办法的人

2.改变更自然

看清问题的真相,促成真实的改变

3.更有影响力

提升关系里,让关系更轻松

4.生活有动力

确立你的目标,寻找属于你的意义


原价199元,上新特惠价99元


↓课程直通车↓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点击/扫码立即参加


北大心理学博士| 你这么急于解决问题,就不怕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订阅须知:


■ 本课程为“音频+图文”课程,共100期正课,由主讲人国内顶级心理咨询师林紫老师亲述,全部课程已更新完毕。


■ 本课程为虚拟产品,不支持退款,自己学,直接点击订阅专栏;赠送好友,请点击“送好友”按钮。订阅后可永久随时学习收听,欢迎分享给亲朋好友,共同学习交流。


■ 如何收听?搜索关注“橙全心理”公众号,橙全学院入口常设在菜单栏,订阅后点击课程“目录”,选择具体章节即可播放。


■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想订阅、已订阅课程的同学请添加识小助手微信:橙全小助手(chengquanJJ),售前售后问题,欢迎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