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來自小地方女孩都應該看看的好電影--《伯德小姐》

故事發生在加州首府城市薩克拉門託的一所高中,女主角克里斯丁是一個渴望考取紐約大學、妄想逃離家庭和家鄉的女孩。影片開頭就講述了她與母親在車上爭執繼而跳下車窗,之後在打上的石膏上寫下fuck you mom,讓觀眾瞬間就對她的叛逆記憶頗深。這不正是高中時代的我們,試圖通過一些過激的行為來證明自己。隨後她遇到了一見傾心的初戀,卻沒成想後來發現初戀竟然是男同性戀。之後她遭遇了與閨蜜決裂到和好、遇到另一個渣男,在謊言一個個被戳穿中女主角醒悟,最終成功申請上紐約的大學。而就在紐約,發生同樣的生活片段時,女主恍然大悟,自己原來是懷念自己的家鄉的,她最終和母親和解,曾經從根本上否定自己的名字,稱自己為lady Bird(伯德小姐)的克里斯丁最終迴歸到自己本身的樣子。


每一個來自小地方女孩都應該看看的好電影--《伯德小姐》


你喜歡我嗎?

我當然愛你。


這一段對話是女主角在和母親挑選高中舞會服裝時,兩個人的對話。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彷彿能看到我們自己和父母在青春期時類似的對話。好像每個人的母親和女主角的母親沒有什麼區別,同樣的聒噪,同樣的在我們當時看來唯利是圖。電影很精準地從母親與女主角的對話中體現出這種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衝突,受傷時第一反應是毫無顧忌的尋求母親幫助,可轉頭又覺得母親日復一日的抱怨讓人心煩;在母親對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對自己的供養的辛苦而喋喋不休時,直言考取大學獲得成功後一鼓作氣還給母親那些金錢,而大吵之後又可以默默和好一起逛街;女主角因為默默申請紐約大學卻被母親發現,不斷向母親道歉卻遭遇母親的種種冷眼,母親在最後送別女兒時卻忍不住調轉車頭想要送別女兒,哭倒在丈夫懷裡的樣子。整個電影用這些恰到好處的衝突和寥寥的幾段對話和鏡頭讓我們感受到了每一個人在面對親情關係時的矛盾,內心深處互相熱愛自己的家人,可是在面對雙方無法達成一致的溝通瓶頸上,只能互相傷害,也只有在年輕人成長到一定時間時,才能意識到父母的思想,才能真正達到順暢的理解和表達,然而這就是青春要走的一段很長的路,在電影最後我們看到了女主角選擇與固執的母親進行和解,最終我們總是從對父母的誤解中走向了對父母對親情的依戀。


每一個來自小地方女孩都應該看看的好電影--《伯德小姐》


我的名字是克里斯丁。


影片在開頭的時候,女主角使用了把自己的頭嫁接在一隻鳥的海報進行學生會主席的選舉,她還從根本上否定了父母給自己取的名字“克里斯丁”,而選擇要求身邊所有的人都叫她為”lady bird”.這個名字直譯為淑女鳥,彷彿女主角是在向眾人昭告自己要求自由的決心,她想要像鳥一樣自由掙脫來自這個在她看來毫無特色的城市的束縛,她迫不及待想要走向新的生活。電影設置的很巧妙的一點是,就在她的母親在信件中稱呼她為lady bird的時候,鏡頭一轉,她在紐約開始新的學習、生活以及戀愛一系列片段時,別人問她的名字,她竟然毫不猶豫的稱呼自己為克里斯丁。這樣的轉變彷彿讓人看到了一個桀驁不馴的姑娘最終成長的樣子,在那一瞬間,回想電影裡女主角在與親情、友情、愛情整個世界的鬥爭中,對這個一切看起來都很糟糕的生活中的不斷碰撞與掙扎中,她才發現原來束縛自己的不是環境,不是家庭,而是來自青春期的臆想和簡單粗暴對抗中的自我傷害,而在最終選擇了與自己和解。


每一個來自小地方女孩都應該看看的好電影--《伯德小姐》


整個電影的套路很多,在我看來,很多場景都似曾相識,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熟悉的環節讓我們在電影中一點點回想到曾經的那個自己,年少的我們不願意屈居於一座小城,不願意聽父母那些計算,甚至我們總是在某些瞬間顯露的那點虛榮,都讓人感觸頗深。值得慶幸的是,導演並沒有往煽情路線發展,她只是用了簡單的語言和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在女主角面對親情、友情、愛情的過程中,逐漸認清自己,認清自己與他人關係,學會擺脫自己那些不夠成熟的想法的同時不斷掙扎中改變和蛻變的過程。青春是疼痛和迷茫的,幸運地是,我們最終都會成長。我想這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