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千里馬
落花時節又逢君,是老杜的一句感嘆,其中當然有寓意和暗示,老杜這首詩,就一個主題——撫今思昔。只不過借用了李龜年這個人。我們來看一下寫作背景,你就明白了。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這兩句是追憶當年自己和李龜年的交往。
李龜年何許人也?開元盛世的人民藝術家,在音樂方面,不論唱歌還是樂器亦或作曲填詞,就沒有李龜年不會的。唐朝有三絕,是李白的歌、裴旻的舞、張旭的草書,要我說啊,還可以加上個李龜年的音樂,稱四絕。
而在盛唐那個浪漫的時代,李龜年這樣的人民藝術家的身份也遠不是後世那些所謂戲子可以比的。他曾創作《渭川曲》感動了唐玄宗,後來長期作為王公貴族的御用藝術家,專門負責皇族的音樂創作和策劃。
詩中說的岐王李隆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弟弟;崔九是誰有兩種說法,一說崔滌,一說崔興宗,不管是誰吧,反正都是朝中大員,而且是頗受玄宗皇帝喜愛那種。
當時的杜甫呢,正處於年少輕狂的時期,他開口詠鳳凰,加上整個唐朝本來對詩文就很看重,所以杜甫很自然地受到了岐王和崔九的賞識,經常去兩位家中談談詩論論文什麼的。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甫認識了李龜年,彼時一個年少輕狂,因詩文受看中,另一個成名已久,因音樂受到重用,又正是唐朝全勝時期,那是一種怎樣的意氣風發?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盛世沒盛世多久,安祿山老賊犯了,搞一出安史之亂,從此盛唐不再,國家逐步走向衰敗。杜甫和李龜年自然也告別了王公貴族家的生活,開始漂泊江湖,也正是這樣的境遇,才成就了杜甫後來的詩史。
這不,兩人自從分道揚鑣之後,很多年沒見了,落難逃亡到江南的時候,兩人再度重逢,杜甫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正是江南風景最美的時候,這落花時節我又與你相逢。
落花
回憶起當年的岐王宅裡和崔九堂前,簡直恍如夢境。美好的一切,都是夢,現實是眼前的落花。
你想,曾經的他們,因為各自的才華,受到重用和賞識,曾經的大唐,屹立於世界之巔,這才過去了幾年啊,一切都變了,兩個才子成了江湖獨行客,輝煌的大唐也已經衰敗,怎能不讓人心生飄零孤苦、今不如昔之感?
杜甫這首詩,從盛世入筆,以落花而收,他收的僅僅是眼前飄落的花朵嗎?顯然不是,收的是沉淪的身世、亂離的時勢,這其中包含著杜甫心中那不甘、不忍。他回憶當年,盛世的美好生活才剛剛開頭呢,轉句又著眼現實,沒想到已經結尾了。
就這樣吧,再多說一句都沒有意義。
也可自話
“落花時節又逢君”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是杜甫最經典的七言絕句之一,被清人楊倫評為杜詩七絕的圧卷之作。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落花”是花開還是花落
“落花”自然是指花落,從來沒有見過“落花”是指花開的。
杜甫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寫於大曆五年(770)春天,落花時節就是暮春時節。
2、有什麼寓意和暗示
要了解詩中的寓意和暗示,得先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寫完首詩,這年冬天,杜甫死在了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
詩中的另一主人公李龜年,是唐朝著名的音樂家,擅長唱歌,得唐玄宗優遇而紅極一時,而此時李龜年同樣流落江南。
1)“落花”寓意著兩人身世的飄零。
杜甫與李龜年,曾經都曾出入公卿門弟,所謂“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李龜年更是皇宮裡的紅人,可是如今,他們都江湖飄零。
2)“落花時節”象徵大唐王朝的衰落。
他們都是經過大唐王朝的盛世時期的人,他們的命運與大唐王朝的盛衰相連,所以“落花時節”也象徵著大唐王朝的衰落。
清人何焯《義門讀書記》中說:四句渾渾說去,而世運之盛衰,年華之遲暮,兩人之流落,俱在言表。
謝小樓
“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開還是花落?這樣描寫有什麼寓意和暗示嗎?
這句詩出自詩聖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七絕,也是杜甫一百多首七絕中最好的作品。在格律詩範疇中,特別是在五律、七律之中,杜甫的成就,無人可匹敵。就好像李白的古風,其他詩人都只能望洋興嘆,絕無超越的可能。李杜這兩個人,一仙一聖,霸佔了中國古詩兩大分類的頂峰,讓人高山仰止。
而在互相交錯的領域,就各有長短了。比如在七絕、五律中,李白的意興酣暢,靈感縱橫,可與杜甫一爭,七律就明顯要遜色一些。而杜甫在七律的領域內堪稱王者,但在七絕中,相對來說比李白、王昌齡就要精品少一些。
杜甫七絕,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就是《絕句》和這首《江南逢李龜年》,另有名句的是《贈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還有就是“黃四孃家花滿蹊”了。籠統的來說,真正的翹楚就是“兩個黃鸝鳴翠柳”和“落花時節又逢君”。
以前在講絕句文法的時候,曾經說過《絕句》這首詩。絕句兩聯都是絕世名對,但都是並肩對,於整詩來說,缺乏對仗的靈活性。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非常的工整、漂亮。這種寫法,我們稱之為“四扇屏”,是初學者最喜歡使用,卻是最流俗,最容易寫壞的方式。
什麼叫“四扇屏”?四句話,一句一景,看上去精緻漂亮,缺乏內部邏輯聯繫,景色描寫也沒有輕重之分,寫詩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平庸、油滑的創作思維。這種手法寫出來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缺乏思維走向、情感衝突的作品。
初學者一定要儘量避免。
當然,詩聖的寫景確實精緻、唯美,即便是四幅風景擺在面前,也能讓人心曠神怡之後去追尋創作背後詩人的心態,進一步發掘作品的內部聯繫和含義。
不過這是名家作品,好看得讓人上心,特別是乾隆皇帝對這首作品的超凡喜愛,讓《絕句》家喻戶曉具有了可能性。
單看詩本身,《江南逢李龜年》的意境滄桑,在對人類共情的表達,打動讀者層面上來說,是要遠遠高於《絕句》的。
岐王府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作品,既是杜甫最後的七絕,也是杜甫最好的七絕——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它具有了盛唐詩歌的典型特色,字詞簡明易懂、情感衝突明顯、意蘊深遠而擊中人心。
這是一首平起不入韻,押平水韻“十二文”部的七言絕句。其中第三句的“江南好風景”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稱作“鯉魚翻波”。這個都在以前的文章或者專欄都講過,這裡就不再複述。
詩的內容也不復雜,我們只需要稍稍瞭解一下背景,就能讀通這首七絕,也很容易被杜甫所表達的詩意所感動——因為他所表達的正是我們任何人都逃不過的人類共情。
詩聖在人生的最後一年,還在江南流浪。不過當時的“江南”是指湖南地區。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了在成都的靠山,南下至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關照下,過了兩年安穩日子。這兩年也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期,詩歌技法已經完全成熟,經典作品層出不窮。
隨著年事已高,因了“落葉歸根”的思想,杜甫在768年踏上回鄉之旅。可惜時勢動盪,生活也陷入困境,兩年之間一直在岳陽到潭州(長沙),潭州到衡州(衡陽)之間往返(投靠親戚),最終於770年在小船上病逝。
而在去世之前,他意外地碰到了一位老朋友——李龜年。
李龜年是開元間長安著名的音樂家、歌唱家,深得唐玄宗恩寵。貴妃遊園、李白寫清平調、李龜年演唱、玄宗親自吹笛伴奏,是盛世大唐最傳奇和香豔的畫面。李龜年也因此名動天下,被稱為“樂聖”,受到皇親貴胄的熱烈追捧。
而開元年間的杜甫,因為家境無憂,年少聰敏,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他年輕又文采飛揚,在長安王爺權臣的府邸也是來去自如,是座上常客。迎來送往,觥籌交錯之際,自然與李龜年有了交集。
731年,杜甫離開長安,四處遊歷,家道也漸漸中落,直到755年安史之亂後才謀到個左拾遺的官位。而此時唐玄宗已經入蜀,楊貴妃慘死馬嵬坡,正所謂樹倒猢猻散,宮中伶人也各自飄零。隨後唐肅宗自立,玄宗被尊為太上皇,日子並不好過,自然也無法顧及李龜年了。
那個曾經站在王朝最高殿堂歌唱的李龜年,也不得不賣唱為生,四處流離。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八年,詩聖、樂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兩個人奇蹟般地在江南相遇了。
所以這首詩題目就是《江南逢李龜年》。之後沒多久,兩人相繼去世,一箇舊時代完全結束了,盛唐的光輝也就逐漸黯淡下去。
“岐王府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晚唐之前的詩好懂,在於字詞平常,明白簡單。這兩句就是回憶兩人四十年前時常相會的境況。“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範,以好學愛才著稱,精通音律;崔九是崔滌,是玄宗寵臣。這兩人當時是京城文化娛樂的中心,文人才子經常在他們的府邸聚會,談詩宴樂。兩人的地位尊貴,也是有一定檔次的文人才能受邀的,杜甫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和李龜年的相識,就是在這些聚會中。
這裡不僅交待了杜甫、李龜年四十年前的朋友關係(正宗的老友),也將我們的思緒瞬間帶入這兩人相互對視的回憶中去。那是一個多好的時代啊,談文論樂、吟詩作賦、激揚文字、指點乾坤、夜夜歡歌、不醉不歸。我們能看到杜甫和李龜年蒼老的容顏煥發出年少時的光芒。
回憶是美好的,現實呢?是殘酷的。但是時間是無情的,大自然是無情的,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蒼老就改換了顏色。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正是風景極好的春天啊,我們在這暮春又相遇了呢。寥寥數言,隻字不提個人境況,話裡話外卻是言語無數。
畢竟,天下動亂日久,我們是亂世飄萍,居然還能活著,居然還能相遇,在這馬上就要逝去的春天,意外地看到了老朋友,回憶起共同的榮光,四十年的滄海桑田,人間鉅變,也不過如此吧。
有很多朋友讀這首七絕,讀出悲傷來。可我卻讀出一絲老朋友重逢的欣慰來。
你看,好的詩歌,隨著讀者的心態不同,會生髮出不同的情感枝丫。但是這些都是人類共情,我讀出來的,你有一天也會讀出來,你讀出來的,我可能下次也能讀出來。
唯有書寫人類共情的作品,才能長存。唯有在不同人心中幻化出不同感情,契合不同讀者心靈的作品,才會廣為傳唱。
你讀出悲傷落魄來,那麼“落花”當然就意義廣闊,熟悉杜甫生活背景的人,必然聯想到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貧病漂泊,既迎合了實景描寫,又無限擴張了詩歌背景,無形中加深了詩句的厚重,讓悲傷的人更加悲傷。
但是我讀出欣慰來,那麼“落花”在這裡就是落花,僅僅代表了暮春時節,即便改成“花開時節又逢君”,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前面的交待已經跨越了四十年的時事滄桑,“落花”與“花開”於我對詩意的理解和想象不會起到多大不同的影響。
所以你說用“落花”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和暗示?得看讀者自身的心態和歷史知識範圍。
讀不讀得出“落花”的涵義,都不影響這首作品的成色。
這是杜甫最好的一首七絕。
梧桐樹邊羽
首先,說一下“落花時節又逢君”是杜甫的詩《江南逢李龜年》裡的最後一句。全詩如下: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當年在岐王的府上,經常見到您的身影,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聽到您的演唱,沒有想到,(多少年後),在這風景如畫一派大好的江南,也是百花凋謝的暮春三月裡,恰巧遇到了您這位老相熟。
詞語註釋:①李龜年:唐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音樂人、享有盛譽的歌唱家(現在說法),當時因受到唐玄宗的寵幸而紅極一時,“安史之亂”後,他便流落江南,以賣藝為生。
②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曆三月。
下面就來回答題主的問題了,
1.“落花”在這裡是指花落,凋謝的花——這是在江南的暮春三月裡。
2.這樣的描寫是有寓意和暗示的,①寓意是:寫詩人的衰老、貧病和漂泊,以及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
②暗示:詩人(杜甫)通過與李龜年的異地相逢(早已是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了),並透過追憶、感喟,表現出了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安史之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上的創傷。
韶光亮華
落花時節又逢君,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也是我挺喜歡的一首詩,個人認為落花時節又逢君,應是花落時節,暮春光景。說說自己的認知,非專家學者,就是一讀者,休閒娛樂。全詩如下:
江南逢李龜年 [ 唐·杜甫 ]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是唐代音樂家,流量巨星,深得唐玄宗寵愛,一時風光無限。王維的那首«相思»,又名«江上贈李龜年»: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就是寫給李龜年的,唐代兩大頂級詩人,都為李龜年寫過詩,可見李龜年的江湖地位,非一般。天王巨星,粉絲無數。同時,深得達官貴人的賞識。
當初,歧王宅裡,崔九堂前的常客李龜年,杜甫是經常見到的,能經常出入權貴的家裡,可不是普通人。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大詩人,惺惺相惜,彼此欣賞。可是時代滄桑,風雲變幻,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江南,李龜年在江南賣藝為生。曾經輝煌精彩的兩個人,再次相見,心酸不已。
落花時節又逢君,寫的是暮春,落花流水,殘紅片片。同時,也寓示著,杜甫和李龜年,人到暮年,不得志,流落他鄉。曾經的風光,正如江南的好風景,已是過去。
小小小XIAO芝麻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遭遇安史之亂,杜甫漂泊江南,遇長安樂師李龜年,賦詩志情。詩中的“落花”自然指花落,從未見是“花開”的說法。
江南春光,雜花生樹,鶯飛草長。動亂後人見好風景,倍覺溫馨,只是暮春時節,繽紛花落,美感中夾雜飄零意味;好在遺憾得到彌補,他鄉遇故知,人生一喜。古時交通困難,一朝離散,再見是奢望,“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但是一旦再見,那是逆天巧事,怎不令人喜出望外,艱難時世喜相逢,飄零心緒頓時被歡樂記憶代替。“落花”感傷低走,反襯“逢君”喜悅高開。
花開花落,自然界物候變化,也暗示世道變遷,“落花時節”正是盛唐轉衰的寫照。李龜年是名重一時的宮廷樂師,擅歌詠,梨園詩班裡,貴胄筵席上,絃歌樂舞,太平盛世風雅頌;那曾想突來變故,盛世之花零落江湖,飄蓬無定。異鄉聚首是喜,錯誤時間地點碰頭又是乖謬,人情世態,悲歡交集。
四句詠情詩行,隱含歷史事變,詩史短章長韻。
樊虛
當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遇上著名歌唱家李龜年,就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落花時節又逢君”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這裡的“落花”指的是花落,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強烈的暗示。
全詩是這樣的: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也是杜甫生平最後一首七絕,表現上看起來是重遇好友的欣喜之情,其實包含著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透露出內心的無奈。
1、杜甫與李龜年的初遇
第一次遇到李龜年的時候,唐朝還是“開元全盛日”,杜甫也還是一位“開口詠鳳凰”的天才少年。
當時的王公貴族普遍有一顆文藝青年的心,杜甫也因為個人才華而受到岐王李隆範和中書監崔滌的邀請,然後在他們的府邸欣賞到了李龜年的歌唱。
這首詩的前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雖然是詩人在追憶以前和李龜年相遇時的情景,但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時期的懷念。
“岐王宅裡”、“崔九堂前”在當時可以被認為是“文藝名流聚居地”,李龜年也被認為是唐朝“四大天王”之一,而杜甫可以經常接觸到它們,也就說明杜甫在回憶“全盛日”的美好時光。
初時可能體會不到這種深切的感情,但如果結合了後兩句,就能夠品讀出杜甫內心的眷戀與無奈。
2、杜甫與李龜年的重逢
公元770年,杜甫因為安史之亂一路流亡,直到在江南與李龜年再次相遇。
曾經壯志滿滿的天才少年變成了一位窮苦的老詩人,昔日名滿京城的歌唱家也失去光環,變成一位普通的逃亡老人。
兩人就在這顛沛流離的路途中重逢了,看著江南落花流水的好風光,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形象卻更加突出。
後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將這種情與景的反差把握得特別好。江南向來是風景優美之地,也是詩人嚮往之地,但沒想到真正來到這裡,面對的卻是“落花時節”。
這裡的“落花”指的是花落,有衰敗逝去的意思,蘊含著豐富的寓意。
一方面,杜甫知道他的身體已經快不行了,所以落花也暗示著他可能不久於世的信息。另一方面,杜甫借“落花時節”來暗指大唐社會的動亂以及自己衰頹無常的命運。
3、《江南逢李龜年》的背後意義
杜甫與李龜年處於在開元盛世,重逢在亂世之中。40多年過去了,杜甫一直以來當官為國為民效力的夢想還沒有實現,李龜年的生活也是一樣的磨難。
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當年的繁榮已經不復存在,兩人流亡在江南地帶,昔日的榮耀和今日的落魄,都讓杜甫哀嘆不已。
在杜甫的心中,李龜年是自己在盛唐時期風光無限的見證。
原本兩人重逢之後都是非常的驚喜,但看到對方現在都是如此的落魄,就好像花朵一樣凋零,就更深切地感受到短暫喜悅過後的悲傷與無奈。
這首詩寫於770年4月,正是暮春時節,春天即將隨著花朵凋零而離開,而杜甫也在半年之後病死在寒江的一葉扁舟之上。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成為他最後一首七言絕句,看似欣喜,實則無奈。
歡迎關注@冬月的書影小屋 陪你讀書看電影,在小屋裡說說心裡話。
冬月的書影小屋
“落花時節又逢君”這句詩,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全詩如下: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選自《全唐詩》,這首詩在唐詩中評價頗高,語言平易近人,含義極其深遠,看似表達了兩個老朋友的久別重逢,實則寫出了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的飄零衰敗。
杜甫其人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浪漫主義偉大詩人李白齊名,並稱為“李杜”。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唐玄宗剛好在這一年繼承皇位,開元盛世由此拉開序幕。
杜甫的祖上,一直可以追溯到司馬晉朝的開過大將杜預。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在武則天時期不僅是有名的詩人,而且在朝中擔任高官。他的父親杜閒,擔任過朝議大夫、兗州司馬等官職,他的外祖父崔家,也是名門望族。
因此,杜甫雖然稱不上家世顯赫,但也是書香門第,算得上官三代。杜甫七歲能詩,天賦異稟,等到他年齡漸長,出入豪門,在岐王宅裡聽過唐朝著名的音樂家李龜年唱歌。所以杜甫和李龜年,早年間兩個人是好朋友。
杜甫中年,一直為了進入仕途而奔波遊走,可惜一直鬱郁不得志。公元755年的冬天,安史之亂爆發,這一場影響李唐王朝命運的叛亂,持續了8年,一直到公元763年冬天,安史之亂才徹底平定。這期間,杜甫一直東奔西走,窮困潦倒。
《江南逢李龜年》的寫作背景及賞析
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在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正是在這一年去世。
晚年的杜甫,因為可以投奔的好朋友們相繼離世,無依無靠,日子過得非常悽慘,甚至連酒都喝不起。杜甫帶著家人從成都一路往東走,沿途走走停停,不得不靠採藥為生。
公元769年,漂泊一生的杜甫流落到了湖南嶽陽的潭州。這時候,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八年,很多人的命運,已經發生了改變。國民歌唱家李龜年和杜甫在潭州偶然相逢,回想起兩個人年輕時候的友情,以及開元盛世時期李唐王朝的興盛,不得不讓人產生昔勝今衰的感慨。
原本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如今流落江湖,靠賣藝維生,他的處境並不比杜甫好到哪裡去。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這裡的岐王,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範,雅善音律,愛好文學,所以年輕時候,杜甫和李龜年都曾經和這位顯赫一時的王爺來往。這裡的崔九指的是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因此人稱崔九。唐玄宗時期,崔九曾擔任殿中監,出入禁中,深得唐玄宗寵幸。
這句詩,表明了過去國民歌唱家李龜年的輝煌歲月,王侯之家,皇親國戚都請這位大歌唱家來表演,杜甫也適逢其會,得以一睹李龜年的風采。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開元盛世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安史之亂也過去了八年,物是人非,曾經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李龜年,誰能想到也有流落街頭的一天呢?在這落花的三月,兩個好朋友意外相逢,雖然讓人高興,但是幾十年來的人世滄桑,卻讓他們各自感嘆。不僅感嘆自己的命運漂泊,也感嘆盛世不再,國家的凋敝衰落。
這裡的“落花”自然指的是“花落”,而非“花開”,不僅表示了兩個人相遇的時間是在暮春三月,而且用“落花”這一意象,襯托出人生無常,世事艱難的淒涼。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博書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釋意:與故人相逢在這風光秀麗江南的落花流水的季節,落花又暗指國家由盛漸衰的形勢。
又訴說了人生年華思昔拂今。
小雨9899350470051
“人壽期滿百,花開唯一春。其間風雨至,旦夕旋為塵“。“落花”,直白的說是因凋謝或風雨吹打而落下的花朵、花瓣。在中國詩詞中,落花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意境影像,它凝聚著人們對生命和美的感慨與惆悵,若使花解愁,愁於看花人,也代表著一種事、物正在消亡的跡象。
“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開還是花落?
這句詩出自唐朝愛國詩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釋義:當年杜甫在岐王府裡,常常見到李龜年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李龜年的才藝。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春季,在這個季節又再次遇見了你。
此時”落花“是花落。在花開的春季,”落花“的時候,又與李龜年相逢。
詩中的李龜年,是唐朝開元盛世年間的著名樂師、歌唱家。得到皇帝唐玄宗的賞識,經常受到當朝達官貴人、豪門望族的追捧和邀請,唱歌表演。“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南,以賣藝為生。
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範、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崔九,都通曉音律,愛才善學,對李龜年大加賞識。
這樣描寫有什麼寓意和暗示嗎?
公元770年的春天,著名愛國大詩人杜甫和同樣流落在江、潭一帶的著名歌唱家李龜年相逢,回憶起盛唐時期在岐王和崔九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曾經的繁華就像一場夢,於是寫下這首詩。
在這樣一個風景正好的江南,詩人用”落花時節“又逢君的相見畫面,猶如隔世一樣,再相見時已社會變遷與倍感淒涼,暗喻此時的唐朝風景不殊,由盛世、安定到衰頹、動亂的滄桑鉅變,也是詩人對唐朝繁榮昌盛時期的一種追憶和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