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商隱《落花》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評析?

心雨165325473


《落花》是晚唐詩人李商隱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詠物詩是李商隱在當時境況不如意時,以園中落花抒發自己情感而作。

此詩純白描,淡淡筆墨之下,蘊藏了更豐富的內涵。借落花的神韻,婉轉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思。從大自然演變過程中,詩歌人世滄桑變幻,榮枯無常。此作全無脂粉之氣,起句奇絕,其中巧妙,有著獨特的風格。

《落花》: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迢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李商隱的這首《落花》作於846年,此時的李商隱閒居在蒲州永樂,因娶王茂元之女構怨於牛黨的令孤鶚,遭人詆譭和誹謗,心情與境況都不順遂,便以園中的落花委婉吐露心跡。

落花

唐代: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李商隱被稱是唐朝最後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大都是悲涼哀婉的,令人黯然神傷,他才華橫溢,但命運多舛,一生艱難。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前四句寫景,客竟散去,落花飄飛,孤獨落寞,讓詩人倍覺傷感。這裡詩中的“迢遞”形容落花連綿不止。花樹參差,落英繽紛,輝映著斜陽的餘暉。這唯美的景色裡竟都是詩人的惆悵。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這四句寫的是詩人內心的感觸。肝腸寸斷中不忍心去打掃一地的落英,望眼欲穿,花兒卻仍自飄零,不能回到枝頭。鮮花為了點綴春天,獻出一片芳心,但卻凋零殘敗,淚落沾衣。詩人以此暗喻自己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悲傷飲泣。

清學者李因培在《唐詩觀瀾集》言道:“玉溪詠物,妙能體貼,時有佳句,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這首《落花》是李商隱眾多精彩之作中的精品,全詩以景起始,以情終結,韻調婉轉卻蘊意深刻,有幽怨失落彷徨等等的複雜之情。

請關注“詩詞與文學”,一起品讀詩文,欣賞經典……


詩詞與文學


先把詩放在前面,以便解說:

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先解題目:落花。

“落花”這是暮春時節常見的景象,這個題目首先就點明瞭時間節令。

另外“落花”這個意象,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傷春之情。所以這個題目也就暗示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但這只是憑著經驗猜測的,不讀詩的具體內容,我們終究不知道詩人要表達的具體情感。就如龔自珍寫“落花”,他寫的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寫哪裡有半分傷感的味道,反而充滿了獻身的偉大。

第三,詩人既然以“落花”為題,必然要用些筆墨去描繪它,自然就有了寫景之句。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寫景之中自然是蘊含著詩人的情思的,至於是哪一種,我們要具體讀過詩才知道。



李商隱是晚唐有名的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寫詩晦澀朦朧,其一首《錦瑟》就難倒了古人,難倒了今人,至今無人能說的清楚它要寫什麼,恐怕今後也無人能說的清楚。他一輩子受牛李黨爭影響,沉淪下寮,鬱郁不得志,大約在46歲就去世了。瞭解了李商隱的身世經歷,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情思,也就能深刻地理解他的詩歌了。



三讀詩歌。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以“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起句。這兩句的意思是:高閣上的遊客已經全部離開了,小園內只有落花亂飛。這一聯已經透露出無限淒涼與傷感,頗有些人走茶涼的感覺。這一聯雖寫的是今日之景,卻暗含著往日景象。那時小園內繁花似錦,遊客如織,好不熱鬧。如今繁花凋零,覽客盡去,相形之下,便是無限淒涼與落寞。

頷聯“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承接上一句的“花亂飛”而來。因為是亂飛,所以上下參差,落花鋪滿小路。落花紛飛中又送走了一天。夕陽餘暉斜照中,落花飛舞,便只覺無限悽迷。以上這兩聯只以寫景抒情,感情內蘊其中,不露半點痕跡,全靠寫景營造淒涼氛圍。

頸聯“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轉向抒情。“腸斷”說明詩人已傷心到極致了,落花滿地,卻不忍心去掃,不忍心再傷害它們 一次。望眼欲穿盼來的春天,依然要匆匆歸去,留也留不住。這一聯表達了詩人濃烈的傷春惜春之情。

尾聯“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收束全篇,是全詩感情最為濃烈處。一片芳心向春傾盡,得到的不過是淚落沾衣而已。這一聯說的既是落花,說的更是自己。自己一生如這落花一般,空負才華,無人賞識,有凌雲之志,卻難以實現,心中常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千古之恨!“男兒有淚不輕彈”,此時淚落沾衣,怕已是到了傷心至極之處!



李商隱是位感情細膩的詩人,暮春落花都能惹出他無限的情思。他借落花之遭遇,寫自己懷才不遇之落寞傷懷。全詩寓情於物,借景抒情,感情蘊藉,細膩感人!


會說話的鍋


飛花盡落,望去竟覺斷腸,斷腸人惜的是花的凋零,是春的離去,更是歲月的無情流逝,《落花》是李商隱的一首五言律詩,所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心境情緒。全詩簡潔柔婉,但將詩人的內心愁思表達的細膩哀婉,讀來頗能感染人心。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高樓上的賓客們都競相離去,園中的花瓣飛離枝頭在空中紛紛亂飛。花瓣參差錯落連著曲折的小徑,飄往遠處的飛花送離著天邊的夕陽。看著滿地的落花心痛至有斷腸之感,望眼欲穿盼來的春季匆匆就要離去。因這惜花之心便覺得春天離去的太早,所能得的是飛花和淚沾於衣衫。

首聯寫賓客離去、花飛而去,離人離花獨留自己眺目遠送,欲留不得,一片幽婉哀悵之景。接下來描寫的則是遠近飛花帶來的傷懷,近處的飛花在曲折的小徑上參差錯落,被泥土覆蓋,直至最後不見其蹤,飛向遠處的花瓣則向著夕陽的方向,夕陽西下,望去斷腸,飛花追逐,最終落於黑暗的遠處,結束了自己絢爛美麗的生命。

在首聯和頷聯中,李商隱雖未著筆於心理描寫,但所描繪出的景緻足以讓人們瞭解他內心悽婉、只看落花的內心情感了。

到了頸聯,詩人以落花做引道出了自己惜花惜春的心中所哀,落花不忍掃,盼來的春天眼看就要遠去。這種情感是無力又無奈的感覺,因為落花和春天都是人力無法阻止的,它們隨著歲月更迭、季節變換,該走之時必得離開,從來不可能為了誰而駐足停留。

最後詩人說一片芳心最後只有落花和自己的淚沾於衣上,承接上句中落花和春去的不可改變,這是現實的,也是殘酷的。看著漫漫飄花,和流逝而去的季節,悵然欲顧,但無濟於事,箇中悲慼,最終還是要自己體會。

整首詩用白描手法,但畫面的渲染度和詩人的內心表現的細膩程度實為淋漓盡致,有著“花謝花飛花滿天,魂消香斷有誰憐”之感受。李商隱的詩大多哀婉悽愴、帶有極強的畫面感,這一首也不例外,將他一生仕途顛沛坎坷的悽惘,都表現寄予在了對落花和春逝無盡的傷懷中。





聽雪話詩詞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落花》這首詩是李商隱在22歲時,為母服喪,賦閒期間的觸景生情之作!


譯成現在意思是:日暮,樓上的遊客開始離去,園子裡的花瓣隨晚風飄飛。夕陽下花瓣翩躚曼舞,紛紛飄向曲折的遠方小徑,像是在送別斜陽投下的薄薄餘光。面對凋零的花朵,我肝腸寸斷,真不忍心掃去。我盼望留在枝頭的春花能永立枝頭;但,我知道它依舊要凋謝,此情此景面,令我落淚沾衣,哀傷不已。

李商隱這首詩含蓄蘊藉,耐人咀嚼;首聯遠觀落花飄舞的情狀,展現詩情畫意;隨後直接胸臆,放飛情感:春花不能永駐,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花開花落自當其時,只能任其自然;最後,迴歸自身,體現出自己憂傷哀怨、悲天憫人的情懷。



全詩是借落花之景抒發傷春之情,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仕途坎坷,自然流露出鬱郁不得志的哀傷,看似寫落花,實際上描繪自己抑鬱憂愁的情愫,屬傷春悲秋的典範作品!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麼說吧,如果要問唐詩裡最憂傷的是哪一首,我會告訴你三個字:李商隱。可能跟他的身世有關,可能和他的經歷有關,李商隱喜歡寫愛情,但他寫的不暢快,讓人讀來吧,像是在猜謎,就比如這首《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李商隱這首《落花》很妙,妙在它本是一首詠物詩,卻把惜花、傷春、悲己三者融為一體,花開有時、命運無常,詩人把落花寫得愁腸寸斷,非常哀婉動人。

你看這首聯,說高閣上人們競相離去,只因小園裡的春花已經隨風飄落、漸漸凋零,落花無人賞。這聯詩有花有情,一個“竟”字,一個“亂”字,讓人頓生惆悵,頗感茫然。而且這聯詩起句很妙,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如果調換過來就味道全無。

再看頷聯,上句寫園中小路崎嶇蜿蜒,行路艱難,下句寫小園的主人佇立在樓上,目送客人不斷離去,斜陽的餘暉照射在他身上,彷彿是在送別夕陽。


頸聯,客人都已離去,小園主人的視線回到園內,他不忍歸去,只因眼前的落花越來越多,鋪在地上讓人腸斷,他望眼欲穿盼來的春天,就這樣匆匆離去了。這一聯實際是惜春,東風吹落百花、吹盡春色,詩人是無奈且傷感的。

尾聯最妙,清朝人屈覆在《唐詩成法》裡說,“人但賞首句,賞結句者甚少”,可見其推崇結句。究其原因,這尾聯語義雙關,一方面惜花:花兒自然是多情的,她們用自己的美點綴了春色,結局卻是飄落凋零,粘人衣裙。一方面悲己:惜花之心因春盡而破碎,只能落得個淚沾襟的結局。

整首詩讀來,我們能感到詩人的幽怨,有一種美好事物被摧殘的哀傷。為何李商隱會對落花如此惋惜?時李商隱因陷入牛李黨爭,又因為母守喪,正在永樂閒居,他有一首詩《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從詩題就能知道,這小園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親自種下的,而今春去花落,自己辛勤所得的美好,竟然落淚沾衣,情何以堪啊!



也可自話


憂傷、悽美、隱晦,是李商隱詩歌的幾大特點。李商隱擅長借物、借景抒情,這首《落花》也一樣。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客人次第離去,園中花瓣亂飛。紛紛揚揚,撒滿曲徑小道;迢迢遙遙,送別斜陽餘暉。肝腸寸斷,不忍輕掃;望眼欲穿,盼來春天,怎奈春天轉瞬又迴歸。花兒獻給春天的一片芳心就此了盡,最終只落得了個殘花敗蕊沾衣襟。

這首詩以“落花”為主意象,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花瓣飄飛春將近的悽婉景象。但我們也應看到,詩人在寫這首詩時,正身處仕途困境,因此,他在這悽美的景象背後,還暗藏了一顆“苦心”。

首聯表面是在寫客人留不住,花也留不住,內裡是在寫詩人的孤獨和無助。

頷聯表面是在寫花瓣飄飛的景象,內裡是在寫詩人雖身懷壯志,卻又被排擠在外的無奈和惆悵。

頸聯表面是在寫詩人對春天易逝的傷心,內裡是在寫詩人對宦海無常的感慨與怨恨。

尾聯表面是在寫花裝點了春天,最後卻落得殘花沾衣的悲慘結局,內裡是在寫詩人對自己慘淡未來的擔心與失望。

在這首詩中,詩人幾乎一直在寫“落花”,但我們卻可輕易看到,其實這是詩人在以“落花”自比,以落花的易逝表達他對人生的無限感慨。那紛飛的落花,不也正是詩人的凋零人生嗎?

《落花》這首詩是一首傷春詩,但李商隱又巧妙地在“傷春”這一外殼包裹下,往裡注入了自己的充沛情感,因此,它也就超脫了一般的傷春詩,而有了更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水準。


感人故事會1220


李商隱的《落花》和前面講過的《春日寄懷》差不多寫在一個時侯,也就是丁憂在家閒居的那段時期。由於朝廷高層牛李黨爭激烈,作為李黨女婿,牛黨門生的李商隱,因為夾心人的身份,已經被朝廷放棄。

一個志向遠大的讀書人,前程未卜,甚至是可以預見的沒有前程,李商隱的心情是極其鬱悶的,所以才有“未知何路到龍津”的感嘆。

《落花》則更多地體現了他幽怨憤恨的心態。大好的春天,滿園繽紛,紅桃綠柳,有客自遠方來,對酒高歌,多麼開懷的事。李商隱卻不寫,他寫的是客人走後,一個人看著落花傷心。這就是滿滿的負能量君啊。我們來看這首詩: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照例先看平仄,晚唐格律體(近體詩)已經完全成熟,作為晚唐詩壇最高峰的李商隱自然是運用嫻熟,格律應該不會出問題。

我們看第一句,“閣”字是入聲字,發仄音,按照基本平仄格律,首句第二字定平仄,那麼這首五律的正格應該是仄起不押韻,也就是首句是“仄仄平平仄”,可是我們把平仄一對,差得遠哪。“高閣客竟去”,“平仄仄仄仄”,三仄尾不算大忌,還有孤平啊,這問題就比較大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故意的,唐人在寫這種感情比較奇特的詩歌,首句需大開大合,用發音來引起讀者重視的時候,經常會採用三仄尾這種出律的開頭,稱為“音韻陡峭,如怪石林立,破空而出”,仄聲本來就短狹、急促,一連串仄音,自然就會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那種急於表明什麼東西的心態。

但是為什麼說它還是一首五律呢?因為李商隱在對句,也就是第二句做出了拗救。

按照正格,首聯應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我們看到“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卻是“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通過把對句的第三字“花”出律來完成出句的拗救。

那這首句出律是不是無心之失?可以肯定不是的。第一點,完全可以通過換字來適合平仄。第二點,我們再看五、六句,是和一、二句完全一樣的出律。“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平仄為“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看,出律和拗救都一模一樣。

李商隱就是故意這麼玩的。

我們再來看詩歌的內容。首聯上句敘事起筆,下句寫景。“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詩人不寫賞花飲酒歡聚,而是從散席,客人都離開了開始下筆,並且用出律的字句突兀描寫,給人一種歡樂不再,孤獨憂愁襲來的感覺。其實花不一直在亂飛嗎?可當客人在時,竟沒注意到,直到人去樓空,客散園寂,那些紛飛亂舞的落花,觸動了詩人孤寂惆悵的心情,憐花憐己。

頜聯對仗,並承接首聯繼續更細緻、多角度地描寫落花。“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為什麼用“參差”?這是承接上一句“花亂飛”,落花繽紛亂舞,連接彎彎曲曲的小路。“迢遞”是連綿不絕的意思,上句是從空間上來寫落花,而這一句是寫時間了,連綿不絕的往下墜落,映送夕陽殘照。這裡又加上了夕陽餘暉的意象,把整首詩的意境繼續往黯淡、傷感的情緒裡沉沒。

頸聯依然對仗,並轉開一筆,換了角度。“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這仍然是寫落花,但是通過寫人來寫花。我站在這裡啊,肝腸寸斷,不忍心去掃那些同病相憐的落花,對著春天望眼欲穿,卻時光匆匆,春日將盡,無法挽留。

尾聯收合。“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這些花兒將春色打扮得如此美麗,只可惜春天將盡,便像我一心為天下,只落得個落花成泥,徒自悲傷的結局!這一聯收得不明顯,更清楚的是詩人將落花比作自己,因為春盡而落,只有“沾巾”(流淚)的命運,其實也是將自己比作落花,圖有事業心,卻無能為力,只能自哀自怨,暗自垂淚。

全詩詠物傷己,以物喻己,感傷無盡。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負能量滿滿,大家瞭解就好了。

另外補充一點,尾句“所得是沾衣”的“衣”字在平水韻中與“飛”、“暉”、“歸”同屬五微(平),是押韻的。

我們整首詩賞析下來,就會發現除了出律拗救之外,其他的平仄、押韻、對仗以及起承轉合都是嫻熟而合律的。拗救也是一種格律詩的技巧,雖然不建議大家在寫詩的時候使用,但是學習瞭解後對賞析古詩詞是很有用的。

所以,這首《落花》是一首悲傷的近體格律詩(五律)。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落花

唐代: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詩人當時的境況不佳,心情鬱悶,詩文裡流露出來的是幽恨與怨憤。

高閣上,曲終人散去。小園裡,風吹花落漫天飛舞,飄落到了田間曲折的小徑上。

斜陽在花雨中西下。心痛憐惜這花雨,不忍將它掃去。


苦苦盼望著,盼來了春天,卻又匆匆歸去。

賞花的情意也隨著春天的歸去消失了,春去花謝,我卻淚溼衣裳。

飄零的落花的結局,早已註定。夢想碎滅後的看花人啊,只落得淚垂沾衣、低迴淒涼的慘況。

春來春去,這是極盡絢爛後的落寞。幾多花開,幾多花敗,衣衫淚透,紅塵看破,一切都是輪迴之道而已。


清心一棧


這是首詠落花的詩,李商隱沒有把它寫得像《錦瑟》一樣晦澀含蓄,也沒有像《無題》一樣穠麗刻意,而是淺白隨性,悽美哀婉,甚是動人,這才是真性情的李商隱,多情而孤獨。

《落花》 (唐)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 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 ,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 ,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 ,所得是沾衣。一、先解釋意思。

參差:高短不一,錯落不齊的樣子。

曲陌:曲折的小徑。

迢(tiáo)遞(dì):高遠的樣子,王維:“迢遞蒿高下,歸來且閉關。”

意思:高高閣樓裡的客人竟離去了,小園落花也紛飛。落花亂舞的樣子,花瓣兒灑滿了曲折的小徑,有的飛遠了,似在送別最後餘暉的斜陽。看著凋零飛舞,灑滿路徑的落花,我簡直要哀腸寸斷,怎能忍心掃去這滿園的落英啊!我盼望著花兒能仍回枝頭,就像迫切地想挽留這春一樣,但她們還是無情離去了。花兒的心追隨著春歸的腳步,正如我這個傷心人也追隨著花兒,灑落的花瓣兒卻有意地沾滿了我的衣。

二、李商隱為何對落花有惻隱之心?

龔自珍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達一種為國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與信念。

林黛玉《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表達寄人籬下,身世飄零,無人可依,人花同病相憐的哀婉!

李商隱的落花吟沒有託物言志,更有似林黛玉,或者說比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的孤寂落寞還要傷感消沉,是一個詩人的傷心之作。詩人在春歸花落的季節裡,想到了自己同樣受人擺弄的命運,嘆花又嘆己,是自我同情自憐自艾的作品。

創作於846年。李商隱的一生都逃不開“牛李黨之爭”,這時的他已娶了李黨代表人物王茂元的女兒,而受到牛黨冷落,仕途失意,又因母親去世守孝,閒居在會昌(今江西)將近六年。845年回到朝廷時,雖牛黨新得勢,但李商隱此時擔任的秘書省正字(校圖書,九品小官),官階小得都不值得人排擠,六年後重返官場卻更加失望,不得不說,李商隱命運的悲摧,偏偏又是多才多情之人,這首詩便是此間的自傷身世的流露。李商隱的悲劇在於才華橫溢的人不屈服於命運卻又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三、這首詩的理解。

“高閣客竟去 ,小園花亂飛”:一個“竟”字與“亂”字,很有深意。住在高樓的客人竟然離去,小園裡雜花亂飛,落英繽紛。

紀昀評這一句:“得神在倒跌而入。”

寫客去用了一“竟”字,說明這個客的離去是詩人意料之外的,對詩人是震撼的,或許這個客與詩人有密切的關係,或許因為一場人生始料未及的分離,才讓詩人心灰意冷,傷心失望。畢竟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正如花的離去,也並非春的不挽留。

所以,寫花落用了一“亂”字,既是客觀的寫實,也是詩人心境的不自覺流露,心煩意亂而已。這也許正是詩人纏綿悲苦,傷春至深的起因。

也有人說,一二句倒裝,因花落才客去,是花的凋零提醒了客人不得不的遠離,又加深了些許的遺憾與無奈,又讓詩人對落花多了些感傷。

“參差連曲陌 ,迢遞送斜暉”:寫“花亂飛”的具體情狀。凋零的花瓣飄飄灑灑,漫天飛舞,迷離的花影與曲折的園中小道連為一體,悠悠盪盪,直到送走夕陽的餘暉。這是一幅如詩如畫、如訴如泣的暮春圖,唯美而傷感。

這兩句也是客觀的寫實。落花紛亂,鋪滿小徑,任人踐踏,這是無情的一面,落花飛舞追隨餘暉,似乎又是有情的一面,又流露出詩人對落花無依無靠,隨風飄散命運的同情。這樣的落花,像極了在宦海沉浮,孤寂而多情的李商隱!

“腸斷未忍掃 ,眼穿仍欲歸”:這一句情感的表達,似乎是撕心裂肺的!詩人用了兩個非常極端的詞語,“腸斷”與“眼穿”,表示詩人十足的痴迷與期待,希望自己的痴心,能讓花回到枝頭,讓春迴歸!然,一個“仍”字,卻剛勁有力,是春歸花謝無法改變的命運,又將詩人的滿心期待無情輾碎,化作無奈。這是詩人面對現實,面對命運的無能為力與無法釋懷的痛苦!這一句是全詩感情的高潮!

“芳心向春盡 ,所得是沾衣”:這一句是無盡的失落與哀傷。芳心:花凋零隨春的精神與靈魂,我傷春憐花的苦心,賦予花純潔的品質,也暗喻自己的高潔。花隨春去,我一片苦心無處安放,只見落花沾滿了衣襟,似乎還有我的淚,“花因春盡而落,我心亦因花落而盡,那得不淚下沾衣。”

花心似我心,花心向春,我心卻無處安放,尾聯詩人將花謝春盡與個人的人生感慨連為一體,發出悲苦而失望的唏噓。結句餘味無窮!彷彿能看到小園孤立的詩人,面對曲折的小徑上鋪滿的落花,半空中飄飄灑灑的花瓣...黯然神傷的身影!

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鞦韆去”,詩人在花的凋零裡看到的是自己無能為力的人生!

當代作家蘇纓、毛曉雯的《李商隱詩傳》說:“多情者本已易於自傷,況欲於無情的世界裡尋覓情的歸所,而終於無處堪用其情,便只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

李商隱的這首《落花》卻又不止是自傷。詩人寫落花,沒有賦予“只有香如故”的意態,而是“參差連曲陌”的蕭條落寞,又是“芳心向春盡”的不得不接受的命運,在傷春憐花的基礎上,又寄寓了更深的意味:離別、美的摧殘、執著的追求、人生的無能為力、坎坷曲折...詩人似乎傳達了很多很多,這也是這首詩高於其他落花詩的地方!

寫了花詩意的美,也寫盡了人生的哀愁,悽迷惆悵,細膩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