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想苟且


只是不想苟且


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除了带孩子、做家事、锻炼身体外,最重要的是要写作,要读书,而这两件事都是没有尽头的,永远也不会有做完的那一天。

文字能写完吗?书能读完吗?都不可能,只要身体可以承受,简直都可以无休无止地做下去。

其实,我也可以啥都不做,我的家人谁也没有对我提出过要求。有时,我教育在读小学的女儿要自觉学习,都会毫不客气地拿自己举例子:

“你要学会自己学习,你看,你姥姥有看着我读书吗?你姥爷有要求我写作吗?别说现在我都有孩子了,就是我小时候,他们也不用看着我的,地里的庄稼活都干不完,谁有那个闲心管孩子,想学学,不想学就算。孩子有啥作业,啥时候考试,家长根本不知道。我取得好成绩,跟你姥你姥爷汇报,他们都是很淡定,停下手里的农活,半直起原本躬着的腰,给你个微笑就算很好了。

我现在就是天天出去玩,或者就把门一关,整天在屋里睡大觉也不会有人问的,但是,到头来损失的是谁呢?学习是自己的事,成长也是自己的。”

女儿被我说得频频点头。

我是这几年才逐渐过上这种有规律的读书写作生活的。在此之前,也是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总想找到那么一件令自己热爱的事情,可以一直做下去,却一直找不到,就那么稀里糊涂地生活着。

有一年,整个冬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工作之余,看了几部电视剧。现在想想,真是虚掷了大把大把的光阴。

读书与写作都是随着时间增长,会让人成长的事,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慢慢蜕变的体验。

在我小时候,对文字有着懵懂热爱的阶段,我是想象不到有一天自己会把写作当成生活中的大事,并将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自媒体平台的,就是在两年前,我决定写第一篇文章时,也是想象不到这些的。

写作越久,就越上瘾,越放不下,一天不写就觉得有一件事情没有完成,几天不写,就会觉得自己颓废,心情随之变差。读书也是,一朝爱上,就不可能停下。

我有一个文友,写作时间跟我差不多,她固定给两个大号写稿。受疫情影响,这两个号预算缩紧,不再收原创稿件。

春节期间,我俩聊天,她说都想找个工作做做了。

过几天再聊,开始给人写歌词了,聊天过程中,还不忘斟酌句子,“这一句我总觉得怪怪的”“最近在看海子的书找灵感”。还是放不下对文字的热爱。

经济学家何帆提出过一个词:苟且红利。意思是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苟且者,你只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就能享受到的那个红利。

读书与写作丰富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至于红利,倒是还没有,可能还需要“时间”这个朋友来加持吧。

即便什么红利都不会有,也没关系。我只是不想苟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