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努特的人生

挪威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名字叫做克魯特-哈姆遜。他寫出了《飢餓》《土地的滋長》等舉世聞名的佳作。為什麼克努特能夠寫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佳作呢?看看克努特的一生我們就知道了。

克努特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裡面。在他9歲的時候,父母無為撫養他,不得不將他送給叔叔撫養。小小年紀的克努特就飽嘗寄人籬下敀滋味。如果克努特的叔叔是一個好人那還好些,可現實卻是,克努特的叔叔不僅沒有結婚,收入不高,而且還是一個蠻橫和粗魯的人。小小年紀的克努特飽受叔叔的折磨,幾乎每天都要幹一些繁重的體力活,經常累的渾身痠痛。

克努特的童年是悲慘的,早早就經歷了世態炎涼。可是即使如此,克努特還是沒有失去對生活的渴望,始終懷著一顆樂觀的心。

後來轉機出現了,叔叔同意讓克努特去上學,克努特欣喜若狂,在學校裡,克努特穿著爛衣服,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玩耍,克魯特感到很孤單。中午的時候,同學們吃著從家裡帶來的飯菜,香噴噴的,克努特不由得嚥了咽口水。他根本就沒有飯吃,只好到圖書館裡面。

在圖書館裡克努特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那就是知識的世界。這個世界的風光是如此的絢麗多姿,以至於讓他連肚子的飢餓都忘記了。

克努特如飢似渴的閱讀者著圖書館裡的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克努特逐漸產生了創作的想法。有一天,一隻他每天都能看見的小鹿,意外的死去了,克努特十分悲傷。他很喜歡那隻可愛的小鹿,在極度悲傷的心情下,克努特寫下了自己創作生涯的第一部作品《葬詞》。

沒過多久,克努特就不能上學了,他不得不為生活而奔波。他離開了學校,孤身一人來到挪威的南部。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裡,克努特做過工廠的學徒、工人,也做過商店的店員,甚至在學徒工的時候,他還因為被誤認為小偷而被師傅趕了出來,可謂是飽嘗世態的炎涼。最後他在一個碼頭做了挑煤工。

如此艱難的生活並沒有磨滅克努特一顆追求知識的心。他隨身帶著一本書,在工作的間隙時就拿出來閱讀,他的知識量和視野得到了擴展。憑藉堅持不懈的努力,他終於寫出了《飢餓》《土地的滋長》這樣不朽的作品,一舉成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