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不讓”荊川故里 砥礪奮進教育當先

一個民族的強大,和每一位公民的教育程度息息相關;而涉及民生根本的社區教育,則是惠及每一個市民人文素養的重要一環。在鍾靈毓秀的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永紅街道,已經有一群先行者,用多年的努力,構建起一張遍及社區角落的教育網絡,共同書寫起新時代的和諧音符。

劉雪美,今年45歲,學習陽湖拳已經30年。每週一到週五上午的三個小時,她都會出現在荊川小學的大禮堂內,為一二年級學生教授陽湖拳,並負責中高年級的陽湖拳社團。

“當紅不讓”荊川故里 砥礪奮進教育當先

在劉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的身影也經常出現在校園內、賽場上,甚至是“社區天天樂”舞臺上。陽湖拳始創於常州,原名“常州南拳”、“江蘇南拳”,而陽湖拳和荊川小學的淵源,還要從明代大家唐荊川說起。唐荊川被海內外學界尊為常州文化傳統復興第一人,是明代中葉有重大影響的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而這位文武雙全的抗倭英雄,曾用陽湖拳抗擊倭寇,引得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前來學習,後廣為流傳至全國。

與荊川先生讀書處---陳渡草堂毗鄰而居的荊川小學從2004年9月起,聘請陽湖拳傳人王寧、劉雪美走入課堂,為數千名孩子傳授陽湖拳。

劉雪美說:“我自己從小怕跟別人說話也不敢說話,可是練武術讓我堅強什麼都敢,我希望把唐荊川戚繼光的文化精神傳承下去,鼓舞我們在最困難時能克服任何困難。”

荊川小學(教科院附小)副校長沈劍偉表示:“荊川先生是常州的驕傲,也是我們荊小的驕傲,我們提煉出愛國主義、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勇於擔當、獨立人格、開拓創新六個方面,引導學生傳承荊川精神,弘揚荊川文化。”

“當紅不讓”荊川故里 砥礪奮進教育當先

一招一式盡顯古人豪情,一撇一捺傳承文化遺產。在以荊川先生讀書處命名的陳渡新苑小區裡,居民們在社區的組織下,每週定時參與書畫課堂,翰墨飄香間、悠揚樂聲內,文明理念悄然入心。

“當紅不讓”荊川故里 砥礪奮進教育當先

在清潭三社區的紅楓林黨建文化廣場上,在自閉症兒童公益課堂中,在錦陽社區、陳渡新苑的居民課堂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點滴呈現。這一切被76歲的居民何潤炎看在眼裡,寫在筆端,創作的靈感源源不斷。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近年來,鐘樓區策略開展“荊川精神”品牌研究、傳承、關聯和衍生,從血脈、人脈、文脈三個維度出發,對荊川文化品牌的價值意義、精神內涵進行專門研究,頂層設計了“荊川文化”品牌,融入社區教育、社區建設的方方面面,按照人均常住人口人均3元的標準設立社區教育專項經費,專款專用,為社區教育品牌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永紅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呂萍香表示:“社區教育是社區建設與管理的主要內容,也是提高社區居民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的必要條件。在永紅街道社區教育發展過程中,我們以滿足社區居民需求和提高居民素質為目的,採用多種形式學思想、學文化、學科學,營造了書香永紅的良好氛圍。”

“當紅不讓”荊川故里 砥礪奮進教育當先

永紅街道是一個“村居混合型”街道,常住人口近15萬。今年3月,荊川公園海棠節盛大開幕;今年5月,荊川文化街正式開街運營;荊川文創產業鏈悄然形成;唐氏後人反哺故里,設立“唐黼園”優秀教師獎勵基金;荊川文化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當紅不讓”荊川故里 砥礪奮進教育當先

近年來,永紅街道建立起“365陽光驛站”、培育“紅楓林教育基地”、創立“陽光服務”品牌,因表現突出,先後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道、省級街道社區教育中心。

永紅街道社事辦主任張英表示:“依託社區幹部學校、荊川文化等十大社區教育陣地,摸清居民需求,制定送課‘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的服務菜單,營造全民學習良好氛圍。”

“當紅不讓”荊川故里 砥礪奮進教育當先

永紅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呂萍香表示:“融入荊川精神來武裝群眾的大腦,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讓社區處處是課堂,呈現出‘人人向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區新景象。”

圖文來源:常州電視臺手機臺-CBS節目中心記者:蔣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