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乾女兒周瑩,清末女首富,歷史上此人下場如何?

無止境2


《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後,清末女首富周瑩火了。此前你可能不瞭解她,但你一定聽說過慈禧。其實,這個清末女首富還有另一個特別的身份——慈禧的乾女兒。頭戴這兩個光環,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周瑩

周瑩生前可謂人生坎坷又充滿傳奇:結婚不久遭遇丈夫去世,年紀輕輕就決定要一生為夫守節。家業敗落,大廈將傾,她不得不成為掌門人挑起重擔,還一步步成功建起了自己龐大的商業帝國。

很多人不禁要問,那麼成功的一個人,最後的下場如何呢,也是這般轟轟烈烈嗎?

周瑩雖生得逢時,卻又遭遇不幸

周瑩出生於1869年,此時的大清已經搖搖欲墜了。尤其是之前多次打仗,已經掏空了清朝。因為打仗花錢如流水,幾次戰爭加賠款,大清國庫幾近虧空。

政府沒錢了可不行,別說是打擊外敵,自己的家怕是也保不住。那去哪弄錢好呢?

搶不了別人的,還可以搜刮自己人的。不是說商人很有錢嗎?大清統治者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決定利用他們一把。

就這樣,在統治者明裡暗裡的支持下,“重農抑商”被顛覆,商人又重登了歷史的舞臺。

周瑩生得逢時。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的周瑩祖輩世世代代為商,這個政策的調整自然和他們息息相關。

▲周瑩曾祖父周梅村的府邸

她的曾祖“周八爺”周梅村,是當時腰纏萬貫的富商,也是眾人眼裡的活財神。但是受明朝政府的打壓和同行激烈競爭的衝擊,周家的商業已經有了日薄西山的景象。

不過誰還沒受過點打擊?雖然如此,周家在當地仍是赫赫有名。年幼就成孤兒的周瑩,就這樣在兄嫂的撫養下長到了17歲。

古人17歲早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該找個什麼樣的婆家呢?恰巧紅頂商人吳蔚文的兒子也想尋個兒媳,重視門當戶對的周家,就把周瑩嫁給了同為地方首富的吳蔚文之子——吳聘。

本以為就此能歲月靜好、榮華一生,誰知命運弄人。原來吳聘早已病入膏肓,吳蔚文急於找個兒媳,主要是想借此來衝散兒子命裡的兇禍。

▲影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吳蔚文

這可真坑了周瑩,然而她沒有退路——已經到了該嫁的年紀,難不成再回到兄嫂家白吃白喝?念及自家和吳家的交情,又從小接受著貞觀守節的教育,周瑩選擇了“既來之則安之”。

她不僅盡心盡力地照顧丈夫,還對公婆十分孝順,把家操持的井井有條,吳家人對她都很放心。因此,公公不得空時,常常把家業交給她打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年後公公出門收賬時意外掉進河裡淹死了。禍不單行,三年後丈夫也病逝了。頂樑柱全沒了,家業重擔瞬間全都落在了年輕的周瑩身上。

一個小女子撐起一片天——誰說女子不如男

本就家業下滑,又值社會動亂,區區弱女子就這樣步入了商海。但重男輕女的傳統讓很多人不信服她。面對四位叔伯覬覦和眾人的輕視,周瑩用實力讓他們閉了嘴。

她雖不曾有經商經驗,但卻有劉備的氣質——善用人才。

遇到什麼事她從不妄斷,而是和身邊的謀士商討。

這些人中,有著名的清代好官王幼農,還有揚州總管羅天增等人。有這些能人的幫助,周瑩的生意逐漸做大,最終掌管了吳家在陝西內外所有的商業。

老闆不能只會用人,她自己也很有膽識。很好的發揮了女人細緻的特點,把自己的人管理得很好。雖然善於聽取意見,但她本人的眼光也很厲害。“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能審時度勢的她,總是能帶領夥計賺的盆滿缽滿。

▲劇照:周瑩與周家夥計們

上下關懷樹立形象——成慈禧乾女兒

但她是怎麼搭上的慈禧呢?這還是歸功於她的一個優點——能夠體察人心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出逃西安。吃不好,睡不好,不得安生,可以說是她人生中非常艱難的時期。

周瑩聽說後,立即決定來個雪中送炭,快馬加鞭給慈禧送去了10萬兩白銀。這一舉讓慈禧認識了周瑩。

深入瞭解後,她得知周瑩和她竟有著相似的人生,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回京後,慈禧親筆給她題了“護國夫人”的稱號,還收她做了自己的乾女兒。

▲劇照:慈禧與周瑩

1901年辛亥革命吃了敗仗,清王朝又面臨鉅額賠款。周瑩毅然拿出自己的錢財,助力清王朝度過此劫。

上關心國事,下關懷百姓。由於連年戰亂,恰逢關中饑民大增。其他商人藉機囤糧想哄抬價格,但她不顧同行的咒罵,反而是平價出售。可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吃不起飯,該怎麼辦?

周瑩沒有袖手旁觀。她在所有的吳氏企業都設立粥廠,還開放了涇陽、淳化、三原等地的米糧店,免費把倉裡的糧食分發給窮苦人民,來接濟百姓度過難關。當地的百姓,都親切的稱她“活菩薩”。

雖然是清末女首富被很多人嫉妒,又身為慈禧的乾女兒地位不凡,但她如此會做人,你說她的下場怎樣呢?

自然是上層賞識下層愛戴!直到1908年,周瑩病逝,死前仍在做好事——把幾十年的積累全都分給了手下。據說她出殯那天,浩浩蕩蕩,有八萬多人來送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文史星官


楊惠妍以1600億人民幣的身價成為我國乃至亞洲當今的女首富,而楊惠妍有一個好爸爸;但清末女首富周瑩卻是自幼父母雙亡,土豪老公英年去世,靠得是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商業帝國。福垊想說的是周瑩是女首富,但不是清朝首富,甚至連當時的陝西首富都不一定是,而且也不是慈禧的乾女兒。讓福垊痛心的是,周瑩這位高顏值高水平高素養的商界女神般的人物,結局非常不好。

吳家大院的資產排行。

秦商不如晉商,晉商不如浙商。清朝末年的首富是胡雪巖,而我們津津樂道的喬家大院連晉商第二都不是。證據,見《清稗類鈔》記載:

介休侯氏七八百萬兩、太谷曹氏六七百萬兩、祁縣喬氏四五百萬兩、祁縣渠氏三四百萬兩、榆次常氏百數十萬兩、祁縣劉氏百萬兩內外。

很明顯吳家大院是不如喬家大院,《陝西辛亥革命回憶錄》記載:“吳家在揚州有大鹽號多處,劉家在四川有當鋪三四十號,都是百萬以上的富戶,但家存現銀不多,結果兩家的捐款合起來還不到十萬兩。”這一方面說明周瑩去世後,經營不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吳家大院的經濟實力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

並非是慈禧的乾女兒

跟慈禧有“仇”的周瑩。

周瑩(1868年-1908年3月11日,週三)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她17歲(1885年)通過兄嫂之命嫁給了吳聘(表字介侯),然而她卻是被騙婚的。老公除很有錢外,也有大病,結婚不過是“沖喜”。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她的公公吳蔚文給予資金支持。收復新疆後,慈禧拿左宗棠向洋行籌款說事,當年立功的吳蔚文成為了冤大頭。沒過多久,公公、丈夫先後因此離世。

以德報怨的周瑩。

據我國國學大師、清華大學創建人之一,周瑩的堂侄吳宓先生說:他的商界女強人的嬸孃周瑩,在事業有成時,聽聞慈禧“西狩”派養子吳懷先為逃難的慈禧送銀十萬兩。吳宓強調兩名寡婦根本未成謀面,也不存在什麼收為義女的說法。期初吳懷先大概考慮“家仇”拒絕支援慈禧,但周瑩卻說:這個朝廷不在了、國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用現在的說來說就是沒有國哪有家?周瑩因為在家鄉經常做善事——“建祠、築路、修橋、造舟、扶貧、振飢”(其《墓誌銘》載),為國為民,不僅她受到了朝廷的誥封,也惠及了他的老公。2005年發現了周瑩的《墓誌銘》,《墓誌銘》全稱為《清故誥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誥封資政大夫,晉升榮祿大夫,郎中銜,介侯吳公德配周夫人墓誌銘》。她死後,享有了榮光,然而在她老公和她老公公去世後,她卻受到了家族的挑戰。

周瑩的結局

家族兄弟的挑戰。

其公公吳蔚文兄弟五人,而吳介侯又是獨子,父子兩人相繼去世。南院、西院、北院、中院的叔叔輩們,企圖逼走周瑩,從而分割財產。而周瑩不僅要留下來,而且還要壯大家族的事業。但在叔叔輩的虎視眈眈下,她只好將東院資產一分為五。就是她自留的這一份,他們也因為東院沒有子嗣,而紛紛展開“送子”大戰。周瑩最終挑選了中院吳蔚龍的孫子吳玉成為養子,並支付了1萬兩銀子。改名為吳懷先,到他弱冠之時,取字念昔。周瑩以其仁愛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讓吳家的事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時,卻迎來了養子的挑戰。


來自養子的挑戰。

養子長大後,想學光緒要親政。這就引起了周瑩的反感,反正這個家都是你的,你這麼急幹嘛?作為誥命夫人的她,一紙把養子給告了。福垊,突然想到她做好事,一方面是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是確保她在家中的地位(得到朝野的認可(baohu))。陝西布政使樊增祥一開始進行調節,各打五十大板,最終吳懷先向養母徹底認錯,並保證不再重犯,才重歸於好。

家族最後的反擊。

周瑩操勞一生,卻英年早逝,只活了40歲。生前,她創造了一個家族事業的輝煌,也斥巨資修建吳氏陵墓。令人遺憾的是,她去世後卻不能葬入祖墳。家族給出的理由竟然是沒有孩子,養子不是孩子嗎?她給這個家族創造了輝煌,結局卻是被家族拋棄了。而吳氏家族在她去世後,也很快走向了衰落。周瑩葬在了吳氏陵園東北方向200米開外的地方,目前只找到了墓誌銘,卻連墳墓也找不到了。


福垊


歷史上的周瑩18歲守寡,42歲亡故,由於沒有兒女,死後未能葬入夫家祖墳,不過鄉親還是惦著她的好,為她修祠堂,奉為“水娘娘”,也算求仁得仁。


一、生前的榮耀:

周瑩在18歲守寡後,憑一己之力守住了夫家的家業,並很快打出了一個商業帝國,成為清末秦商的突出代表。

樂善好施、回報家鄉是普遍存在於中國古代商人中的道德素養,周瑩也不例外,賑災、修路、興水利、建學堂,一次次善舉使她獲得了商界的讚譽與鄉親們的擁戴,甚至因此而誥命加身,據周瑩的墓誌銘和《涇陽縣誌》載:

-1885年,周瑩捐款四萬餘為家鄉涇陽縣修建文廟,此舉受到朝廷的高度讚賞,於是被冊封為二品夫人。

-1900年,庚子之亂後,慈禧攜光緒逃到陝西,周穎因向慈禧捐獻十萬金,被誥封為一品夫人,並“戴花翎,秩二品”。


可以說,這是周瑩人生中最為巔峰的時刻了。至於周瑩是否被慈禧認作乾女兒,史料和墓誌銘中均無記載,多半為民間傳說。


二、英年早逝

1910年,年僅42歲的周瑩因病去逝,她終生為丈夫守節,因丈夫早逝,未育有一兒半女,死後連葬入夫家祖墳的資格都沒有,只能葬在吳氏陵園數百米外的荒野之中。

不過由於她生前的善舉,地方百姓自發組織為其送葬,併為其修建祠堂,奉她為“水娘娘”,她的一生傳奇也被載入史冊,永遠被人銘記。


總結:周瑩以寡婦的身份撐起了偌大的家業,並創造出令人驚歎的傳奇,從事業上講,周瑩絕對是成功的;但從個人生活上講,就顯得有點孤苦伶仃了,對於封建時代的女子來說,箇中心酸不是常人能體會到的,因禮教的束縛,她一生守寡,無兒無女,最後也未能葬入夫家祖墳(雖然這點對於現代人來說無關緊要,但對那時的女子來說就是頭等大事),雖然贏得生前身後名,但這個結局,是好是壞,只有周瑩自己知曉了。


阿中說文史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慈禧一行人從京城狼狽逃出,一路上可謂是嚐盡了各種苦頭,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著被入侵者抓住,或者被亂匪劫掠,後來逃到了西安。

雪中送炭

這是在此時,周瑩知道了當朝太后流落陝西的消息,多年在商場上摸爬滾打讓周瑩練就了一副異常敏銳的嗅覺,於是她向慈禧獻上了白銀十萬兩。若是在平常,慈禧絕不會看得上這區區十萬兩白銀,但是此時卻不同,她逃出來的時候並沒有帶出足夠的錢財,而且經歷了一路的顛簸勞頓,風餐露宿,這讓慈禧格外懷念以前的富貴生活。



面對周瑩的善舉,慈禧不但收她為義女,而且還手書護國夫人牌匾贈予她,可謂是榮寵之至。慈禧這樣做一方面是出於感動,另一方面也是樹立個招牌,國家需要這種救危救難的商人。

而周瑩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周瑩之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嫁入吳家,主持家業

真實的周瑩家境和吳家能算得上門當戶對,她父親也是當地有名的富商,周吳兩家早有婚約,到了周瑩年芳十七之時,兩家完成婚約,結為親家。

可惜成親不久之後丈夫就離開了人世,而他的公公也在一年後撒手人寰,這讓吳家產業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此時的吳家產業一分為五,為了重振吳家產業,周瑩親自上陣扛起家業,從原本主要經營的鹽運入手,重新選拔合適的人才接管商鋪,在她的運作下,吳家產業不但恢復了以前的榮耀,而且還更上一層樓,將產業推廣到了全國,最輝煌的時候,國內總共有七個吳家總號,每年只是靠著鹽業就能賺到四百萬兩白銀。

在周瑩的佈局下,吳家積極拓寬產業結構,除了鹽業以外,周瑩還經營茶葉、蠶絲、藥材、棉花等多個領域,而且經營的都不錯,為吳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鼎盛時期半個陝西都基本上佈滿了吳家的產業。

誠信經商,財源廣進

誠信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周瑩在經商上面一直堅守著這個底線,這也是她能把產業做到全國的原因。

周瑩一生把信譽看的比生命還貴重,對待自己的手下人也是極為信任,陝西地區的商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周瑩說過的話能和簽訂的契約文書相比。由此可見,周瑩當時在那些人心中有著什麼樣的信譽。

不但如此,周瑩還讓所有員工都能拿到股權,她的做法類似於將員工一半的薪水用來購買股權,有機會參與吳家的分紅。這樣極大的激勵了員工的積極性,吳家的產業不斷蓬勃發展。

而且對於那些在吳家工作一生的老員工,在無法繼續工作了的時候,允許他們退休,而且還可以拿退休工資,甚至他們死後,自己的子女都可以領取這些退休金的一部分。



救國危難,回饋鄉里

後來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此時的國家財政幾乎枯竭,周瑩主動向朝廷捐獻了一筆錢,用於緩解國難,慈禧也甚是感動,下令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此後吳家的產業越做越大,周瑩卻從不忘回饋鄉里,為家鄉不斷修橋鋪路,建造水利工程,為緩解當地旱災,先後在涇陽城中打了十幾口井,而且主動修建義倉用於饑荒時給災民提供糧食。除此之外,周瑩還興辦義學,不但不收那些貧寒學子的學費,還給予這些學生一部分補助。

到了1908年,只有四十歲的周瑩結束了操勞的一生。之後的吳家也是世代經商,到了抗戰時期,吳家捐出家產支持抗戰,是當之無愧的愛國商人世家。

總得來說周瑩的一生頗具傳奇經歷,年輕時經歷喪夫之痛,不得已扛起整個家業,幾番波折,歷經操勞將吳家產業做到全國知名,而且還能夠救國家於危難,願意幫助貧苦百姓,周瑩是個當之無愧的女中英傑。


東方大史


現實中周瑩波瀾壯闊的人生要比電視劇少了許多狗血。

1. 與吳聘自幼定親

曾祖父周佔奎號稱“周八爺”,曾富甲一方。

周瑩被收養時家道已經中落,與吳蔚文獨子吳聘早早定親。

十七歲時,嫁入吳家東院,期間還收養了繼子吳懷先。

三年後,吳聘不幸去世。

周瑩獲得吳家五分之一的家產,還有陝西以外的所有家產。

周瑩精彩又熱血的人生由此展開。

2.致富傳奇

善於識人,周圍有十幾個位擅長經營的謀士與周瑩交流。

眼光獨到,棉花大豐收時,周瑩利用市場價壟斷關中棉花;茶價大跌時,她堅持囤貨,使得茶莊起死回生。

堅持經商原則,所有商號周瑩親自過問。

吳家的生意遍佈全國各地,她手下的商號,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民間流傳著一句諺語: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

此時她已經是清末的陝西首富。

3.國難挺身而出

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亡陝西時,從北京帶來的錢已經不多,周瑩獻上十萬兩白銀。

慈禧贈與親手提寫的“護國夫人”牌匾,並將她收為義女。

在西方列強的入侵之下,各地生靈塗炭,關中湧入大量難民。

國難當頭,周瑩開發多處糧倉,搭建粥棚,施粥給飢餓的難民;把1000畝耕地空出來給佃戶無償耕種,讓他們自給自足。

光緒三十四年,周瑩去世將大量家產分給下人。

4. 繼子續寫大義

抗日戰爭爆發,吳懷先把所有家產捐出來供政府抗戰所需,將吳家大院騰出來給中央青年部辦青年幹部學校。

周瑩一生雖短,卻轟轟烈烈。


午後紅茶在面前


你們好,我是權夢風瑩。我想來回答這個問題。

歷史上的周瑩是出生於公元1869年,清末人。周瑩出生於陝西,與電視劇裡面我們所認識的周瑩並不一樣,她並沒有出生於江湖,而是出生於當地一個富商之家,與之後的丈夫吳聘一家是世交關係很好。

吳聘的家世比周穎的家世好很多,但是在周瑩嫁給吳聘三年之後,吳聘就去世了,只留下周瑩一個人。

後來她的丈夫跟她的公公均因故去世,家道中落。她歷經坎坷,重新建立起陝西吳氏的商業帝國,是當時唯一一個把生意做到富可敵國的成功的女商人,後來她終身未嫁。

她的一生都在商海中博弈,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她廣濟百姓遠見卓識,被人們廣為流傳。她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獨創精神,將一個行將倒閉的商業大廈重建為帝國之後,因為捐資助糧餉被慈禧太后封為一品皓命夫人,可見她十分有善心。最終42歲時,她去世了。

實際上我們所認識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劇本第一稿是出自吳家的後人,也就是周瑩的重孫女吳國華。電視劇播出之後,吳國華也大讚孫儷將歷史人物周瑩身上的頑強不屈,勇敢無畏演繹的入木三分。


權夢風瑩


周瑩是清末陝西商界的一位傳奇女性。她在經歷多年的坎坷和磨難後,成功將陝西吳氏打造成了富可敵國的大家族。後來她結識了慈禧。不過,似乎慈禧並沒有讓她得到什麼好處,卻反而讓她損失了一大筆錢財。儘管如此,她依然無怨無悔。這是怎麼回事呢?

(周瑩劇照)

1869年,周瑩出生在陝西三原縣一個富裕的家庭中。由於自小家境優渥,周瑩除了學習女子的“三從四德”之外,也順帶讀了很多書,掌握了不少知識。

不過,在她10多歲的時候,周家因為生意失敗,家道中落。周瑩的父母為了挽救家族的命運,將她嫁到了涇陽安吳堡大戶吳家,搞了一次商界聯姻。

從此,周瑩便成為了吳家少爺吳聘的妻子。

事實上,吳家迎娶周瑩既不是年輕人兩情相悅,也不是要發展商業聯盟。當時的吳家少爺吳聘,因患上肺癆身體虛弱,吳家請了眾多名醫診治,都不見成效。無計可施之下,吳家只得採取迷信的辦法,讓吳聘大婚。以婚禮之喜,來衝散疾病。

對於這一點,當時的周瑩並不知情,她在嫁到吳家後表現得賢淑孝順,深得夫家人喜愛。

然而不久後,周瑩的公公意外去世。吳聘因為悲傷過度,導致了肺癆加重,也在不久後一命嗚呼。直到丈夫將死,周瑩才知道了這樁婚姻背後的隱秘。

(影視劇中的周瑩)

雖然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但周瑩卻並沒有因為遭到欺騙而覺得憤怒。自打嫁到吳家後,周瑩就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吳家人。如今家中的男丁都去世了,周瑩更感覺肩上擔子的沉重。

為了能讓吳家延續下去,周瑩以吳家少奶奶的身份站了出來。在吳家生意衰敗的危機時刻,周瑩全權接手了吳家的生意。

吳家是做鹽商生意的大戶,運營這一塊,一直是由吳老爺子在費心。周瑩明白自己只是個外行人,倘若隨心所欲進行改革,不僅手下人不服,恐怕還會損失掉過往積累的夥伴。

所以,周瑩乾脆沒有對各級部門進行任何變動,她堅持“專門人才做專門之事”的原則,自己退居幕後進行管理,一步步摸清了鹽商的門路。

(打造商業帝國的周瑩)

不得不說,周瑩是一個天生的商人。

在逐漸熟悉業務之後,周瑩以毒辣的眼光發掘了不少賢能人才。她為人心思細膩,卻又多謀善斷。一旦看清時機便毫不猶豫地出手,辦事總是雷厲風行。吳家生意在周瑩的打理下順利度過危難,很快重回軌道。而周瑩則趁熱打鐵,在全國又多開了7個分號。這讓吳家一舉成為了陝西鹽商界的龍頭老大,眾人都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周瑩的眼界,卻不僅僅限於鹽商一行。

在擁有了鹽商的成功經驗後,周瑩又將生意擴充到了蠶絲、棉花、棉布、茶葉等方面。每進軍一個行業,周瑩總會廢寢忘食地親自制定最合適的方案。比如發展蠶絲這行,周瑩就會向種植棉花的農民提前簽約訂購契約,承包農民桑園,並且提前訂購生絲。如此一來,蠶絲的貨源和價格,都有了良好的保證,也漸漸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到19世紀末期,吳家已經在周瑩的帶領下,建立起了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而此時的周瑩還沒有見過慈禧。

(周瑩與慈禧)

周瑩與慈禧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00年。那一年京城爆發“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慈禧帶著光緒皇帝一路向西逃竄。

在逃竄之初,慈禧一行人風餐露宿,日子過得好不悽慘。而此時就有商人見縫插針,將自己的宅邸提供給慈禧居住,並且在慈禧離去時,還會奉上大筆盤纏。

比如晉商大戶喬家,就曾先後獻上了40萬兩白銀。後來,慈禧親手寫了一塊“福種琅嬛”四字牌匾賜予喬家。喬家的名望一時間無限拔高,生意自然也是越做越好。

在慈禧到達陝西時,周瑩同樣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她代表吳家,向慈禧奉上了10萬兩白銀,後來也得到了一塊“護國夫人”的牌匾。

不過,周瑩接濟慈禧,卻並不是單純的投機行為。在關中地區,周瑩曾多次出資,興修水利工程,興辦教育事業,是出了名的大善人。

後來,清廷簽訂《辛丑條約》需要大量賠款,周瑩又捐出了大半家產,與朝廷共赴國難。這一系列的種種行為,都表明了周瑩在商人的身份之下,還藏有一顆有情有義的柔軟內心。

雖然損失了大筆錢財,但是幫助了國家,因此周瑩依然無怨無悔。

1908年,還不滿40歲的周瑩,因為過度勞累癱倒在病床上,不久後便離開了人世。


張生全精彩歷史


1868年,周瑩出生在陝西省三原縣的周家。

周家是名門望族,周瑩從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再加上天資的聰穎,對數字過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記憶力。

周瑩17歲那年嫁到了當時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村的吳家,她的人生就開始變得坎坷

婚後十幾天,身患惡疾的丈夫撇下自己走了。因吳家沒有男丁周瑩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成為了吳家的繼承人。

周瑩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才能,將一個將要倒閉的吳家,建成了商業帝國興水利,辦教育,使得周瑩成為了關中地區

,遠近聞名的“女商人”。

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太后攜帶者自己的人馬逃到了西安。由於逃亡隊伍太過龐大無法支付鉅額的

開支,慈禧太后過上了漂泊恓惶的日子

當慈禧帶領著逃亡隊伍到達陝西的時候,作為陝西的首富周瑩接待了慈禧。周瑩以其敏銳的嗅覺,看到了事情有利的一面。

於是周瑩便給慈禧捐獻了十萬白銀,緩解慈禧的流落之急。

慈禧大讚周瑩是女中豪傑,並興奮的不得了。慈禧覺得自己膝下沒有女兒,便提議認周瑩為“義女”,並封周瑩為“一品夫人”,又親書一面“護國夫人”金匾賜給周瑩。

在後來的《辛丑條約》中,有一大部分的賠款都是周瑩出的。而周瑩一生都沒有再嫁,42歲的時候,因過勞去世。

因為周瑩沒有子嗣,周瑩死後將自己的全部的財產,給了自己的養子吳懷先


老蟲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在去年年初的時候火遍全中國,周瑩這個原本並不知名的女性商人成為了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晏子畫家創作周瑩畫像

孫儷把周瑩簡直演活了,他聰明睿智用古靈精怪,敢愛敢恨,充分體現了一個大女主的形象。

影視劇中的形象雖完美無瑕,但終究不是真實的,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

周瑩的人生是由一個悲劇起步的,但她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所擊倒,而是把人生活成了傳奇。

周家原本在陝西也算是大富之家,然而隨著周瑩的父母早亡家道就不可避免的中落了。周瑩從小跟著哥哥嫂嫂一起生活。


成年之後,哥哥嫂嫂為她和陝西大富商吳蔚文的獨生子吳聘定下了婚約。

這看似是一門金玉良緣,然而,這裡面卻大有玄機。

吳蔚文,是個有錢人,他多有錢呢?我只用一句話來形容他是個鹽商!

古代食鹽銷售採用的是官方壟斷之下特許經營制度,被官方認可的鹽商擁有在一個行政區域內經營食鹽的權利,換句話說就是壟斷,只要擁有一處經營權,他的財富就成幾何倍數的增長!

吳蔚文擁有數處經營權,他家的財富可見一斑!

那麼問題來了,他為自己的繼承人,唯一的兒子挑選兒媳婦,為什麼沒有找和他門當戶對的官宦家的小姐,抑或是在財富上相當的大商賈的女兒呢?而是找了家道中落的周家呢?原因就在於他的兒子吳聘身上。

吳聘當時已經身患重病,藥石無靈。吳蔚文無計可施,萬般無奈只能採用沖喜的方式,就是讓吳聘結婚這件喜事沖走他身上的病魔!

於是答案解開了,沖喜的效果自古以來就是以不靠譜而著稱,當時的官宦人家,大商巨賈不可能搭上自己寶貝女兒一生的幸福來參與吳家的這次註定失敗的賭博,沒有一個父親願意讓女兒進入這個火坑。

唯有父母雙亡的周家願意。

周瑩嫁入吳家沖喜還是失敗了,吳聘和吳家老爺子吳蔚文相繼去世,吳家的主心骨被抽掉了,他們的生意也面臨著崩盤!

面對命運的玩笑,周瑩沒有服輸,她的字典裡沒有放棄這個詞,她昂著頭用並不堅實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吳家。


這個世界是有天才的,周瑩就是眾多天才中的一個,她天生就是一個做生意的人

她非常善於用人,和同時代許多中國富翁任人唯親不同,周瑩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只要是人才,他從不計較這個人的過往,哪怕曾經在暗地裡傷害過她,她也能夠棄瑕錄用。

她像大海一樣寬闊的胸襟吸引了無數人為她效力,她很快就打造出了只屬於她的核心團隊,這個團隊為她披荊斬棘創造了一個個的神話!

其次她秉承了誠信為本的理念,繼承了吳家:“人硬,貨硬,話脾氣硬”的傳統,老老實實經商。


童叟無欺,這使得她們在同行間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使得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

同時周瑩還創造性的引入了績效工資這個概念,她將所有的員工的收入與店鋪收益直接掛鉤,以此來激勵員工。

在她們共同的努力之下,終於打造起了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她自己也成了陝西的女首富。

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並沒有讓周瑩沾沾自喜,她還不忘報效效國家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慈禧太后倉皇出逃,慈禧老佛爺到達西安之後,周瑩二話不說拿出十萬兩白銀報效,這讓倉皇西狩的慈禧太后,感動異常,同時它也記住了陝西周寡婦的名號。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以後,本著老秦人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傳統,周瑩再一次捐出了海量的白銀,以示共赴國難的決心!

心如鐵石的慈禧太后被感動的不輕,認下了周瑩這個義女。

成為中國實際統治者的乾女兒,可謂是榮耀之至,周瑩在此時已經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然而慈禧太后,乾女兒的名號,雖然在外面非常響亮,但是在家裡一文不值,周瑩的晚年並不幸福。


沒有子女一直是周瑩心中的痛,他晚年的不幸就來源於此

周瑩的老公吳聘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根據傳統過繼一個子侄作為吳聘的兒子。然而就是這個小子,他長大之後竟然想甩開周瑩,自己接手生意。這不可避免的讓周瑩非常難做。

而吳懷先居然無視親情,一紙訴狀將周瑩告到了縣衙。名義上的母子居然對簿公堂,這傷透了周瑩的心,儘管這個事情最終還是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有了裂縫的親情,終究無法彌補。


1910年,42歲的周瀅與世長辭。由於沒有子女,沒有進入吳家的祖墳。作為吳家商業帝國的實際締造者,死後卻不能進入祖墳接受後代的膜拜,這真是一個笑話,同時這也是整整2000年中國女性的不幸的一個縮影。


小小嬴政


晚清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有兩大商界傳奇人物,一是“紅頂商人”胡雪巖; 二是有“護國夫人”之稱的周瑩。

輝煌時,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遍佈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周瑩經營的吳家商業帝國的版圖則遍佈全國,民間流傳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可見,周瑩的商業帝國更加的龐大,而她也絕對是一位世間少有的商業奇才。

但是,對於二人,前者可能世人多有了解,而後者卻鮮有人知;前者正處封建的男權社會,而後者卻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寡婦;前者依靠左宗棠書寫了“官商結合”的傳奇人生,而後者卻是依靠“穿越百年”的商業智慧建造了吳家的商業帝國,其“清末女首富”的名頭更是和慈禧的乾女兒身份沒有太多的關聯。

同時,二者間的下場則更是相去頗遠。前者被革職抄家,商業帝國崩塌,悲涼落幕;而後者功成名就,頭頂光環欣慰離世。

顯然,周瑩的成就更加的不易,商業智慧也更加的傳奇,特別是其“集團管理”的創新模式,給人以“穿越百年”的感覺。既有馬雲的商業超前眼光,又有日本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還有李嘉誠的市場準確定位等。

至於,去年的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又名《大義秦商》),其內容多充滿了感情的糾葛色彩,則並不能真正體現出周瑩的商業智慧,更讓人難以感受到真實周瑩的勵志人生。

那麼,周瑩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又有怎樣的傳奇人生,慈禧又為何會認她做乾女兒呢?

商業奇才的苦命人生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大戶周家16歲的養女周瑩,由兄嫂做主,將她嫁給了19公里外的涇陽縣安吳鎮富商大戶安吳堡的吳聘。(注:年齡以孫杰曼先生《安吳堡式易堂軼事》出生的年份推斷。)

當時的情形幾乎和《那年花開月正圓》熱劇中的情節如出一轍,確實是嫁給身患重病的吳家少爺吳聘“沖喜”的。其實,也就是一種民間習俗,是通過“紅鸞照命”的紅喜事,來衝散“白虎兇星”,可驅除患病者身上的凶煞之氣,從而使患病者轉危為安,只是結果大多事與願違。

這件事,對於苦命的周瑩來說,顯然不公。但是,由於她是養女身份,命運便很難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憑兄嫂安排。同時,又由於周家在同治元年(1862年)發生鉅變,原來16院的豪華院落竟在一場大火中基本化為灰燼,僅存1院勉強安身。自此,周家開始敗落,而周瑩便成了周家尋求依靠的犧牲品。

因為,周瑩所嫁的病丈夫吳聘的父親吳蔚文還在擔任朝廷命官,並長期經營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鹽業賣場,與胡雪巖屬同時期的“紅頂商人”,曾為左宗棠西征提供糧草,因此有“餉靠胡雪巖,糧靠吳蔚文”之說。

據《重修涇陽縣誌》記載:周瑩“成婚之夕,夫病沈,逾十日亡,無子。”

周瑩嫁給吳聘後,僅當了十日的新娘,轉眼便變成了“安吳寡婦”。

不過,周瑩後人吳國華說,吳聘娶周瑩3年後才去世,並生有一女,不幸一歲夭折,這些在《吳宓日記》中也有記載。期間,周瑩曾過繼兩歲的侄兒吳玉成為兒子,並改名吳懷先,字念昔,也就是吳國華的爺爺。同時,在吳懷先10歲的時候,周瑩還曾收養一女,取名秀翹。但不管怎麼說,周瑩確實早早便成了“安吳寡婦”。

正所謂:“房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打頭風。”誰知,吳家唯一繼承人的丈夫吳聘前腳剛走,後腳公公吳蔚文又因病離世。頃刻間,吳家的兩個頂樑柱轟然倒塌,而在此之前吳家已開始家道中落。

自此,重振吳家的重擔便壓在了年齡不足20歲的吳家少奶奶周瑩的肩上。這樣的命運對於有些人來說,或許就是無法接受的苦難,但是對於周瑩來說,反成了成就自身的一次天賜良機。

商業奇才跨越百年的經營理念

周瑩接管吳氏家族的產業後,立足誠信經營,並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改革創新、任用賢能,重新恢復鹽商生意,僅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便使吳家敗落的家業達到了巔峰狀態,商鋪遍及全國,並在全國設立7個總號,業態擴展到鹽、蠶絲、棉花、棉布、藥材及茶葉等方面。

其中,最為世人稱道的改革創新當屬以下內容:

一是推行“陽俸陰俸”制度。

為將夥計們牢牢捆綁在吳家的這艘商業鉅艦上,進而調動大家同心協力“划槳揚帆”的積極性,並實現吳家的快速振興。為此,她在提高所有夥計2成薪水的基礎上,極力鼓勵夥計參股入股,並獲得年終分紅。同時,就算自己老了,幹不動了,有參股入股的股金,每年照樣有錢拿,豈不是解決了員工養老的後顧之憂。例如:一個夥計的年薪是20兩銀子,可支取10兩,用另外10兩參股入股,即可按入股比例獲得年終分紅。如此好的管理制度,如此好的老闆,應該極少有員工不積極賣力工作吧。

關鍵是周瑩非常注重誠信,因此推行起來非常的順利。例如:為了維護自己的誠信經營的招牌,賣糧時經常會親自動手“揀雜挑沙過土”,以保證糧食的貨真價實。

這些,同後世企業解決發展資金欠缺的融資手段是何等的類似。同時,這些不也是後世倡導的“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的“雙贏”理念嗎?但是,後世的諸多企業卻極少有周瑩做得如此之好。

二是訂單式經營。

為保證貨源的充足和產品供應的穩定,她在當年會根據次年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價格波動預測,提前和產品供應商簽訂好訂購合同。如:與北方的棉花種植農戶、南方的桑園主等提前簽訂棉花和生絲的訂購合同。這種模式,其實就是後世常見的“訂單農業”。

三是以豐補款。

例如:常常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大範圍從棉農手中收購棉花、從茶農手中收購茶葉,從而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以達到利益最大化。這種模式,後世的資本家常幹,因此世界上才出臺了一個《反壟斷法》。

四是放田於佃

周瑩接手吳家產業時,在面對經營商業和管理土地上,她大膽放棄土地,將吳家的土地分給之前的佃戶免費耕種,而自己則有更多的精力用於商業,從而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就。

當週瑩將吳家的商業帝國建立起來之時,有錢的她又開始考慮起了身後的名望。

商業奇才放大格局,終獲“名利雙收”

對於任何人來說,誰不想人前顯貴,又能身後美名留。

因此,周瑩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同時,又將目光放在身後留名上。

例如:因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饑民大潮時,周瑩開倉放糧,設粥廠,濟災民,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等義善之舉,已被寫入《修涇陽縣誌》和《修三原縣誌》等史冊。

同時,又據《續修陝西通志稿》卷三十六中記載,1891年,涇陽吳周氏捐銀5000兩,各屬官紳共捐湊銀1萬兩,助刊書籍。

據《涇陽縣誌》記載,1900年9月4日,由於八國聯軍進入北軍,慈禧太后攜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而西安又正逢災荒,好享受的慈禧,開銷自然也很大。為此,陝西巡撫端方向當地富商大賈“勸捐募銀”。

周瑩聽說後,認為這是出名的天賜良機。因此,她積極響應,果斷向慈禧太后進貢白銀十萬兩以及無數珠寶古玩。慈禧感動之餘,當即認周瑩為乾女兒,並誥封她為“二品夫人”,同時準她“今後出入宮廷,勿須通報,若臨面駕,可免行大禮”。可見,慈禧對周瑩是何等的欣賞。

次年8月24日,慈禧與光緒離開西安返京時,周瑩再次進貢“十二條豪華屏風”。由於屏風又重又大,攜帶不便,隨被留存在南院門總督府(今陝西省圖書館“亮寶樓”)。

1908年,42歲的周瑩病逝後(早慈禧數月),慈禧又追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並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

周瑩因養女身份,被迫成為“沖喜”的犧牲品,原本是個悲劇式的人物,而她卻在悲劇的人生開端,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演繹出了“名利雙收”的喜劇結局,並有了“清末女首富”的美譽,著實令人敬佩與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