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君子好,還是做小人好?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普羅米修斯造人的故事,大意說:宙斯感到天地間太寂寞,下令普羅米修斯造些人與動物,讓他們相互追逐吞食。但過了一階段,宙斯感到動物太多、太吵,又命令普羅米修斯把一些動物改成人。普羅米修斯遵命,把一些動物改成了人。但這些從動物變過來的人,獸性沒有完全根除,因此這世界上便多一些人面獸心的邪惡小人。

邪惡小人總是令人討厭,他們心地險惡,反覆無常,為滿足個人私慾,追求個人私利,不擇手段,不講規則,嫉賢妒能,搬弄是非,欺下瞞上。

英人培根曾告誡說:

“如果聽任人們把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己之私的需要加以扭曲,其結果必然會危害國家和君王。因此,君王在選擇官員時,絕不能挑這種人,尤其不能讓這種人獨攬大權。一旦讓這種自私的傢伙得勢,他們就可能為一己之私利而犧牲與公益有關的一切,成為最無恥的貪官汙吏。他們的不公正,就好像打保齡球時,首先將鉛灌注其中而使之偏離球道一樣。他們所謀及的不過是一身一家的幸福,所損害的卻總是君王和國家。俗話有云:‘燒掉大家的房子來煮自己的一個雞蛋。’而這正是一切謀逐私利者的本性。”

做君子好,還是做小人好?


從道理講,沒人願意做邪惡小人;但在現實利益的誘惑面前,可就不一定了。

詩人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做小人是有好處的。小人因為不講廉恥,不在意操守,只一心一意謀求私利,所以可以沒有底線地投機鑽營、獻媚邀寵、巧取豪奪。正是因為可以無視規則與心中的道德律,所以他們往往更容易在權力與金錢方面佔到便宜,取得所謂的成功。

因此,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為做小人,還是做君子糾結。而這個選擇題並不好做——做小人能得到現實的利益與好處,而做君子能獲得聲譽、尊嚴與良心上的安寧。

是利益重要,還是聲譽與良心重要?對於我們這些世俗的人,有時還真難說。

國內有些講成功學的大師,勸我們在遇到這樣的選擇題時,要毫不猶豫地選擇做小人。他們的口頭禪是:為了成功,就要發瘋,不顧一切往前衝。法不禁止即可為!

做君子好,還是做小人好?


而古代的聖賢則相反,他們認為:

小人們取得的那種成功,往往是用沙子建的塔,是用冰雪砌的城,看似堅固;卻經不起風浪的沖刷,受不得陽光的照射。

小人不管如何精於算計,總不可能算計過天意,命運之神常戲弄那些處處損人謀私的小人,如曹雪芹評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君子看似守拙,拙中卻有大巧,從長遠處看,不一定盡吃虧。俗語說:愚拙之人,自有愚拙之福。


您認可成功學大師講的?還是認可古聖先賢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