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君子好,还是做小人好?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普罗米修斯造人的故事,大意说:宙斯感到天地间太寂寞,下令普罗米修斯造些人与动物,让他们相互追逐吞食。但过了一阶段,宙斯感到动物太多、太吵,又命令普罗米修斯把一些动物改成人。普罗米修斯遵命,把一些动物改成了人。但这些从动物变过来的人,兽性没有完全根除,因此这世界上便多一些人面兽心的邪恶小人。

邪恶小人总是令人讨厌,他们心地险恶,反复无常,为满足个人私欲,追求个人私利,不择手段,不讲规则,嫉贤妒能,搬弄是非,欺下瞒上。

英人培根曾告诫说:

“如果听任人们把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己之私的需要加以扭曲,其结果必然会危害国家和君王。因此,君王在选择官员时,绝不能挑这种人,尤其不能让这种人独揽大权。一旦让这种自私的家伙得势,他们就可能为一己之私利而牺牲与公益有关的一切,成为最无耻的贪官污吏。他们的不公正,就好像打保龄球时,首先将铅灌注其中而使之偏离球道一样。他们所谋及的不过是一身一家的幸福,所损害的却总是君王和国家。俗话有云:‘烧掉大家的房子来煮自己的一个鸡蛋。’而这正是一切谋逐私利者的本性。”

做君子好,还是做小人好?


从道理讲,没人愿意做邪恶小人;但在现实利益的诱惑面前,可就不一定了。

诗人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做小人是有好处的。小人因为不讲廉耻,不在意操守,只一心一意谋求私利,所以可以没有底线地投机钻营、献媚邀宠、巧取豪夺。正是因为可以无视规则与心中的道德律,所以他们往往更容易在权力与金钱方面占到便宜,取得所谓的成功。

因此,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为做小人,还是做君子纠结。而这个选择题并不好做——做小人能得到现实的利益与好处,而做君子能获得声誉、尊严与良心上的安宁。

是利益重要,还是声誉与良心重要?对于我们这些世俗的人,有时还真难说。

国内有些讲成功学的大师,劝我们在遇到这样的选择题时,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做小人。他们的口头禅是:为了成功,就要发疯,不顾一切往前冲。法不禁止即可为!

做君子好,还是做小人好?


而古代的圣贤则相反,他们认为:

小人们取得的那种成功,往往是用沙子建的塔,是用冰雪砌的城,看似坚固;却经不起风浪的冲刷,受不得阳光的照射。

小人不管如何精于算计,总不可能算计过天意,命运之神常戏弄那些处处损人谋私的小人,如曹雪芹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君子看似守拙,拙中却有大巧,从长远处看,不一定尽吃亏。俗语说:愚拙之人,自有愚拙之福。


您认可成功学大师讲的?还是认可古圣先贤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