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臣民信任、調整國家政策,談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養成記

顧名思義,“罪己”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罪責,類似於今天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於普通人來說,“罪己”並非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然而對於封建時代集天下權柄與一身的皇帝,讓其承認自己有錯,發佈“罪己詔”往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歷朝歷代的皇帝之中,發佈《罪己詔》的有很多,但真心認識到自己錯誤,心甘情願的卻少有,皇帝“罪己”思想的產生,大多是被動的,為了應付天災人禍,安定人心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只有宋代,因為其“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特殊性,促使宋代皇帝不像其他各朝皇帝那樣排斥“罪己”觀念,反而將其當成是一種親民,治國的方式來使用,由此在中國歷史上形成鮮明的印記。

獲取臣民信任、調整國家政策,談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養成記

一、 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的形成

1、 宋代開國之初皇帝自身的修養較高

中國傳統的儒家有句格言,叫“靜坐常思記過,閒談莫言人非。”且不論其中道理,單說這句話所反映出來的一種社會現實,即人們往往嚴於待人,寬於待己。看到別人的一點小錯,都忍不住想要指出來,可面對自己犯過的大錯,卻有種種藉口開脫。

所以傳統文化才強調“寬於待人,嚴於待己”,一個能夠“每日三省吾身”,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其內心的修養往往也不會差。

普通人如是,皇帝自然也是一樣。封建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因為其集天下大權於一身,所謂言出法隨,常年累月的強權支撐下,想要讓他們“罪己”,可謂是千難萬難,除了靠忠臣犯言直諫外,更多的則要依靠其自身的修養

宋代開國之初,由於皇室良好的教育氛圍,不管當政的皇帝賢明或者昏暈,其文化修養大都在及格線以上,對於承認自己錯誤,也沒有其他皇帝那樣排斥,這是宋代皇帝罪己觀念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獲取臣民信任、調整國家政策,談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養成記

2、“相權”的制約

當然僅僅依靠自身的修養,是不能保證宋代皇帝“罪己”觀念一代代延續下去的,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皇帝的後人之中也難免會出現剛愎自用,自私自利的人,這種情況之下就算心裡能夠接受“罪己”觀念,也不願意承認,道德修養對其的約束力就大為減弱了。

而宋代皇帝“罪己”觀念能夠一直流傳下來,則跟宋代特殊的政治制度有關,即“與士大夫共天下”。在無限拔高文人地位的同時,自然也就提升了以“相權”為代表的臣子權利對於皇權的制約。

皇帝權柄減弱,不是無所不能,很多時候都不能跟龐大的文官群體相抗衡,這個時候,就算皇帝不願意,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為了皇權的穩定,皇帝也只能捏著鼻子接受“罪己”觀念。

二、 “罪己”觀念與“罪己詔”的區別

獲取臣民信任、調整國家政策,談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養成記

當然這並不是說宋代皇帝頻繁的頒佈“罪己詔”,“罪己”觀念和“罪己詔”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古往今來,歷代皇帝的“罪己詔”,當然不是平白無故的頒發的。如果說“罪己”觀念只是一種意識層面的認知的話,那麼“罪己詔”則是將皇帝的這種錯誤廣而告之。

在封建王朝時期,作為至高權利擁有者的皇帝,其威嚴和神秘,就是通過各種諸如“仁政”、“愛民”、“真龍天子”等正面形象確立的,關乎到皇權統治的正統地位。而如果頻繁的頒佈“罪己詔”,讓天下人看到皇帝的種種錯誤和罪責,顯然是不利於皇朝統治的。

所以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形成,其實更多的是強調在於施政層面,很多皇帝頒發的政策能夠回頭,留給臣子們周旋的空間比較大,可以彌補或者改變這種政策。說白了,還是皇權沒有那麼霸道。

從歷史的縱軸上來看,這種特殊的“罪己”觀念,只能看成是皇權與“相權”平衡的結果,是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平衡,跟廣而告之的“罪己詔”,還是有顯著區別的。

三、 宋代皇帝通過“罪己”觀念,塑造親民形象,有助於緩解社會矛盾

獲取臣民信任、調整國家政策,談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養成記

正如前文所說,宋代由於“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特殊政策,導致以“相權”為代表的文官勢力膨脹,打壓武將,這對於皇權來說,當然是不利的。歷代皇帝權術的核心,就是平衡

只有各方勢力互相較量,彼此對立的時候,皇帝才能以裁決者的身份保持重要地位,從而實現皇權的絕對統治。但宋朝文人勢力一家獨大,甚至很多時候都能威脅到皇權,這個時候,皇帝“罪己”觀念的盛行,就塑造出一個比較親民的形象,可以激發士大夫階層忠君愛國的思想。

換個角度來講,國家不是靠皇帝一個人治理的,作為統治集團一份子的士大夫本身,也是國家政策制定者和參與者,他們也必須為國家的各種施政方案負責。而當國家施政措施出現問題,而導致皇帝不得不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形成“罪己”觀念甚至發佈“罪己詔”的時候,其本身也是代士大夫們受過

也即是說,皇帝的“罪己”,實則是為整個統治集團擔責任。這樣一來那些士大夫們,自然對皇帝心存感激,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事實上,有宋一代儘管各種農民起義不斷,但很少有文人階層真正參與到造反當中的,這跟皇帝以“罪己”觀念形成的仁德親民形象,有著直接關係。

獲取臣民信任、調整國家政策,談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養成記

四、 結語

宋代皇帝“罪己”觀念的形成,跟皇帝自身的修養有關,也和宋代“君弱臣強”的政治生態有關。但“罪己”觀念不等同與“罪己詔”,封建時代統治集團為了維護統治穩定,不僅皇帝不會輕易頒發“罪己詔”,臣子們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宋代皇帝的“罪己”觀念,只能看成是一種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平衡方式

而這種“罪己”觀念,不僅對於矯正國家政策實行有著重要意義,也是皇帝塑造親民形象,從而拉攏龐大的文臣勢力,保障皇權平穩延續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