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當代國際倫理學領域有個知名的思想實驗——電車困境

,其內容大致是:

想象你眼前有一輛失控的電車,飛速衝下軌道,軌道前方有5個工人難逃此劫。而你正巧站在道岔旁邊,可以將電車引向另一條軌道上。但問題是另一條軌道上也有一個工人。這時候,你怎麼辦?你會選擇犧牲一個人來挽救5個人嗎?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這就是有名的電車難題,是由哲學家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提出的道德困境問題,用來批評倫理哲學中的功利主義理論。

電影《姐姐的守護者》,就是這樣一部面臨兩難選擇的道德困境問題。電影是由文學作品改編,其原著是連續五年蟬聯“北美最受歡迎作家”的美國小說家朱迪·皮考特備受爭議的經典作品。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電影講述了一對美國父母為了讓罹患血癌的凱特能夠活下去,父母通過基因技術“製造”了與凱特的基因完美配型的小女兒——安娜。安娜活成了姐姐凱特的“藥罐子”,11年來,她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向姐姐凱特捐獻臍帶血、白血球、幹細胞和骨髓等。

如今,凱特腎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尚未成年的安娜捐獻一個腎臟給姐姐。安娜拒絕了這一要求,並找到律師坎貝爾把母親告上法庭,以此來捍衛自己的身體自主權。

功利主義結果論的抉擇

功利主義是以功利作為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由英國哲學家兼經濟學家邊沁和密爾提出。

功利主義思想的核心是:人生的目的在於避苦求樂,所以判斷一個行為是對還是錯,其標準不在於道德上是否正確,而在於效果的好壞,在於是否導致了幸福的最大化。簡單來說就是,凡是導致最小痛苦和產生最大快樂的行為,就是正當的行為。

不同於一般的倫理學說,

功利主義不考慮一個人行為的動機與手段,僅考慮一個行為的結果對最大快樂值的影響。能增加最大快樂值的即是善;反之即為惡。

也就是功利主義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只要這個結果能夠達到利益最大化就是符合正當行為。因此,在電車困境中,在功利主義道德觀支配下的人會選擇犧牲一個人來挽救5個人。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電影中的媽媽就是功利主義道德觀的代表,當得知女兒凱特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血癌),卻找不到匹配的骨髓時,醫生私下提出了一個違背法理的建議——通過人工胚胎技術來製造一個基因完美匹配的小女兒,為凱特提供身體零件。媽媽立馬就接納了這個違背法理和倫理的建議。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生下小女兒安娜後,11年間,安娜活成了凱特的救贖工具:初生兒時捐臍帶血、5歲時捐淋巴細胞、6歲時捐粒細胞,後面是骨髓移植,巴掌長的針頭扎進才年僅幾歲的安娜的屁股,且因併發症安娜住院治療……11歲,住了8次院,止吐藥、止痛藥喝過無數,想想都可怕。

當媽媽得知安娜將她告上法庭,拒絕給凱特捐獻腎臟,並要求撤銷父母對她的醫療監護權。母親憤怒了,不斷地用“你不想救姐姐的命嗎?當姐姐在醫院奄奄一息時,你卻在若無其事的走來走去。” 媽媽一再地用道德準則來質問和要求安娜。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在法庭上,面對安娜辯護律師的連環追問,她依舊堅持的原則是:如果單看安娜的情況,這樣做確實很可怕,但對於凱特來說這是生死問題,對於安娜來說只是健康問題。雖然這樣做對安娜來說不公平,但她要顧及的是保全家庭的完整。所以,

她的選擇是犧牲安娜的健康來換凱特的命,這樣可以保證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情境功利主義強調的是“在此時此刻這個情境下,該怎麼做才能促進全體快樂值。” 而不是問若將此道德律推廣到每個人身上會對快樂值造成什麼影響。

身為母親,這個媽媽並非冷血無情,她愛家庭的每一個孩子,但這極端的兩難情境下,她拋開了對個體道德責任的枷鎖,以結果的利益最大化為衡量準則,做出了功利主義的行為選擇。

自利主義權力論的自我維權

電影的開頭就以安娜的內心獨白開場,她訴說自己的出生不是因為愛也並非是個意外,只是因特殊理由用基因技術生下來救姐姐的命。獨白後,鏡頭切入到了她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家庭場景,安娜同樣深愛這個用她來救命的姐姐。

內心獨白和真摯情感之間形成了矛盾衝突,也就製造了兩難選擇下的道德困境。

11歲的安娜拒絕了向姐姐凱特捐獻腎臟,並將固執己見的母親告上了法庭,以此來捍衛自己對身體的自主權。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自主性原則通常被定義為:個體通過遵循自身理性能力和動機而生活,並以其自身為目的,不被視為實現他人目的工具,不受外在力量干涉的原則。基於自主性原則的身體自主權是醫學倫理學中患者、捐獻者和被試的一項基本權利。

未成年的安娜雖然還不具備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但她已經有了對自己身體所有權的保護意識,不願被當作實現他人意圖的工具,從而基於自身的利益來進行維權,這是安娜自利主義權力論的意識覺醒。

權利理論認為:人生而平等,擁有自然的、不證自明和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些權利成為人之為人的道德基礎。任何侵犯他人權利和自由的行為,無論會帶來多好的效果,都是非法和不正當的。每個個人都是完整而獨立的主體,擁有尊嚴,應受尊重,只能被當做【目的】,而不能被當做實現他人或集體意圖的工具和手段。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當安娜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拒絕犧牲自己來救姐姐的命時,她受到了身邊人的道德譴責。而這樣的對抗就是基於功利主義和自利主義的意識支配下的行為衝突。安娜也很愛姐姐,她也從未因為為了救姐姐而成為姐姐供應身體零件的“工具”而有過怨言。在面對保護自己和拯救姐姐的兩難選擇中,她選擇了維護自己無可厚非。

個人追求一己的最大幸福,是具有理性的一切人的目的。在人類社會生活中,自利的選擇佔著支配地位,這是人性的一種必然傾向。

哲學家邊沁提出:符合道德的選擇,絕不是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量幸福這麼簡單,而是應當考慮權利問題。對一個行為的對錯評價,不是看行為的結果,而是要看行為人本人是否擁有從事該行為的權利,要看這種行為是否損害和侵犯了他人的權利。

迴歸對個體的尊重

劇情發展到最後,在法庭上得知了安娜起訴的另一個真相: 姐姐凱特不想再繼續這麼痛苦的活著,想讓安娜來維護自己的健康,也求得自身的解脫。姐姐凱特早已準備好了離開,但提醒過母親很多次,但固執的母親從不願聽。她一心只想凱特好好活著,這就是她所有努力和犧牲的全部意義,她其實間接的剝奪了凱特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豆瓣8.2《姐姐的守護者》:一部關於功利主義道德困境的哲學沉思

安娜理解了姐姐的選擇,並選擇了尊重姐姐放棄生命的意願。當這個真相揭開的時候,母親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執念,選擇了對凱特個體意願的尊重和成全。最後母親躺在凱特懷中,凱特安然離開。

安娜的辯護律師告知她贏得了勝訴,這樣的結果也是在這樣的道德困境下,社會和法律給予安娜個體生命權利的尊重和保護。

影片的結局,其實最終迴歸到了對姐姐凱特和安娜個體的雙重尊重。

結語

功利主義和自利主義並非絕對的衝突,他們的終極目的一致,都是致力於“更加美好的生活”。

但是在面對特殊情境下面對道德困境時,在進行權衡後進行抉擇時,不能毫無限制地去功利的尋求最大善的結果,應基於尊重和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和自由的前提,不違背社會公平正義下做出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