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可控核聚變被證實不可行,化石能源也即將消耗殆盡,人類社會將會怎樣發展?

羅福添


其實題主所提出的問題也是大家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如果

材料學或是離子湍流模型遲遲無法獲得重大突破,聚變堆不能建成怎麼辦?

首先有一點,無論我們使用何種能源,火力發電在很長一段時間(100年左右)內都會是我們電能獲取的重要組成,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火力發電的廉價,更多的是因為它還具有其他的使命:生活垃圾,汙泥,工業廢棄物等一些人類社會產生的無用物質的焚燒工作。而這些東西用於火力發電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因為它太多太多了,某種意義上說,在沒有找到其他的處理方法前,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對於大眾群體而言,太陽能風能等一些綠色能源也是可以滿足需求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太陽能的轉化率一直卡在20%的天花板上,風能、潮汐能等方式又需要極大的場地,人口的增長使我們無法接受這種方式,因此,如果僅使用這類能源很可能拖慢我們社會前進的腳步。

另一條路線便是目前的核電站了,即便它所使用的原料也是幾乎不可再生的能源,但它的能源產量實在是太大了,一根可以稱得上是纖細的燃料棒足以支撐核電站工作10年以上,而我們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增加產能,而是如何把龐大能量儘可能多的轉化為電能。(也就是大家吐槽的燒熱水)

事實上核電站的大規模使用已經在路上了,早在2007年我國就發佈了核電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並且幾乎在每個五年計劃裡,對於核電站的發展都有著較大的投入。目前我國正處於使用的核電機組有

47臺,發電量佔全國總量已從2005年的2%提升到了4.5%。

而且通過“一帶一路”,我們將在未來10年向外輸出建設大約200臺核電機組。這都說明核電將是未來電能獲取的主要途徑。

順帶一提,作為人造太陽的核聚變並不是無法實現的,首先核聚變是肯定可以完成的,甚至我們以此做出了氫彈這種大殺器,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怎麼把太陽裝起來,目前有兩個思路。

一種是建立完美的離子湍流模型,建造可以完全控制高能離子流的軌道,即仿星器。這樣這個容器就可以完全不去接觸太陽,自然就沒有損傷,但這需要數學和物理學家的努力,目前而言,這個裝置還只能點火不到3秒,但好處是,一旦模型完成,核聚變就可以直接點亮,但是缺點一樣明顯,在沒有完成前,根本不能點火

另一種就是硬抗,尋找能夠抵擋高能離子流轟擊的材料,強行把太陽裝進去,這種方法看起來有點鐵憨憨,也很符合蘇聯的風格,它就是託卡馬克裝置。但是這種方式卻很容易見效,起碼目前我國的核聚變實驗裝置已經能點火超過100秒了。

所以說前途是光明的,而未來是你們的!

以上部分數據源自網絡,侵刪。


佑佑是個大太陽


人類並沒有死等可控核聚變,新能源現在已經風生水起。

用不著等待化石能源被耗竭,由於化石能源的負面效果越來越被詬病,早在它被耗竭之前,化石能源就有可能從人類能源體系中慢慢退出,從絕對主角變成一個配角。實際上,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將石油、煤炭等直接燃燒來獲得能源其實是非常奢侈的行為,是敗家子在揮霍地球母親數十億年攢下來的遺產,它們都有更好更合理的利用方式。

只不過,人類此前沒有更好的辦法快速獲得能源,所以才如此揮霍這些一次性資源。但現在,人類的技術與工業革命初期相比,已經有了革命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脫離了蒸汽時代而進入了電氣時代。

蒸汽火車已經被電氣火車替代,燒油的小汽車也正在被電動汽車替代,當然這還需要時間,另外飛機大概暫時沒有啥辦法,還得長時間使用化石燃料,但人類的化石能源主要還是用於發電。只要能解決發電這個問題,就能極大地降低人類簡單粗暴地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方式——燃燒。


圖示:制約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兩個短板,一個是電池的續航能力,另一個則是充電樁的建設


在最近百年裡,人類開發了大型水電站、核電站、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正在全面鋪開,這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被寄以厚望,它們是乾淨的新能源,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起碼在最近十億年內是這樣的。最大的能源就掛在天上,無論直接使用太陽能發電,還是間接利用太陽能如風電或者水電,乾淨能源就在我們頭上待著呢。


圖示:中國長江三峽水電站,世界最大水電站之一


隨著人類開始實施新能源戰略以來,化石能源的佔比開始下降,讓我們看一個報告。據國際能源組織統計,2016年,化石燃料在人類能源中佔比已經下降到79.5%,當然它還是絕對主角,但新能源正在崛起,在2016年創新新能源佔比已經突破10%,這一關鍵標誌。要知道核電發展了很久,但種種原因的限制,到現在全球核電也才佔比2.2%,傳統生物質燃料佔比也才7.8%,這是指燒木材等這種可再生資源。

圖示:這是統計人類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家裡做飯點燈


中國佈局新能源

圖示:中國舟山海上風機,給大海帶來新的風景,累計發電量已經超億度


按中國官方能源網上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2019年1-3月),我國的新能源總共發電1481億千瓦時,佔全部總髮電量的8.8%;這其中風電的發電量最多,為1041億千瓦時,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3%;光伏發電量為440億千瓦時,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25.5%。注意,1-3月並不太適合光伏發電,也就是太陽能發電。


圖示:中國還有全球最大水面光伏發電站,裝機容量150兆瓦,這意味著,每年能提供1.5億度清潔電力,同時漁光一體,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將資源進行合理利用。


核電還有很大潛力

圖示:2018年,全球核電機組數量前十的國家


現在世界上反對核電站的呼聲很高,但隨著化石能源的消耗,如果上面說的新能源發展有限,那麼迫於無奈,人類也不會坐以待斃,必然加快建設核裂變電站的步伐,當然核電站的安全性同樣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地球上可控開採的核裂變燃料的儲量是很大的。如果把這些能源都耗光了,人類文明還沒走出地球,殖民太陽系,那人類文明就完蛋了。

圖示:中國近年來核電佔總發電量的比例,還不到4%,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最後,人類的發展可能還是要到太空中去找太陽要更多能源,那就是一個天然的“可控”核聚變,雖然不是被人類所控

圖示:地球同步軌道太陽能電站


這種電站對地球幾乎不造成陽光的阻擋,但卻可以接受大量太陽能,要知道地球大氣層將大約30%的太陽能量直接反射到太空中。



裸猿的故事


可控核聚變就像一個香饃饃一樣掛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得到、聞得到,甚至還可以稍微品嚐一點點它的味道(這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但也就到此為止了。在材料問題以及控制水平這兩個方面上,我們的科技還遠遠達不到應用標準,因此要實現可控核聚變,我們還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也許是20年,也許是200年或者更久。

我們現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石油為主的化石能源,再加上為數不多的核裂變能,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不可再生性。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當我們把煤和石油都燒完了,把鈾礦都挖空了,我們還有什麼能源可以用?

其實我們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除了可控核聚變以外,我們還有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能源可以用,那就是太陽能。除了核能以外,我們用的大部分能源都是來自於太陽能,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到遙遠未來的每時每刻,太陽都在持續不斷的給地球提供能量。

雖然地球只能接收到太陽的二十億分之一的能量,但是這個能量對於我們來講也是相當可觀的。相關資料顯示,地球每秒鐘接收的太陽輻射能量高達1.73 x 10^17 瓦特。可能大家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感覺,那麼我們換一種說法,地球在一年之中從太陽獲到的能量之和,大約相當於目前人類已探明的不可再生能源(包括鈾礦在內)所產生能量總和的兩倍!

很顯然我們不可能利用所有輻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能,考慮到人類的活動範圍、以及地球大氣層的阻隔作用等等因素,在現有的科技基礎上,我們理論上可以利用的太陽能最多隻能達到12%。但這仍然是一個誘人的數字,關鍵是太陽能是非常清潔、安全的,而在太陽的有生之年,這種能量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們來看看太陽能的發展狀況,人類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可以說是很快的,其在全球發電量中所佔的百分比,從2004年的0.01%,到目前的1.1%左右,期間增長了100多倍。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對於太陽能的大規模應用,我們還是比較樂觀的,國際能源署就曾發佈過一項研究報告,稱在2050年,太陽能將佔到全球的發電量的20%以上。

現在太陽能資源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成本相對較高,而能量轉化效率又比較低。

2、由於各種自然條件如晝夜交替、天氣變化等等的限制,太陽能系統不能穩定的提供能量,因此太陽能發電必須要有相應的蓄能技術來配套。

3、儘管太陽能的總量很大,但是它們太過分散,必須要有足夠大的收集面積,這可能會與人類對土地的需求產生衝突。

4、目前的太陽能板多以晶體硅材料為主,它們的使用壽命僅3到5年,而這些太陽能板在大自然中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降解。長期使用這種壽命較短的太陽能板,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

但是和可控核聚變所面臨的困境相比,以上這些問題就不算什麼事了,相信要不了多久,相關的研究人員就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比如說目前正處於研發階段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就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同時又可以將太陽能的轉化效率提高好幾倍。

由於太陽能的清潔、安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而又可持續發展,在可控核聚變實現之前,太陽能很可能將全面取代人類的傳統能源。順便提一下,我國的太陽能產業規模以及相關配套技術,目前在世界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僅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魅力科學君


反物質產生原理

氫原子加速光速90%撞擊通電銅板產反氫原子,銅板沒有通電時銅板銅原子核很小,周圍都是電子層空隙,氫原子撞擊不像兩個原子單相撞化為能量,多數只是原子電子層相接觸原核沒有,偶爾接觸原子核會裂變或聚變,通電後不同了,銅原子核最外層電子層充滿電子,整個原子是實外圍的,整塊銅板都變實的,氫原子一接觸便被徹底電子分解為電子,而銅原子電子外隙己滿,原子內又無法再容電子,同時氫原子被轉化為電子後,又受電磁束縛作用,無法化為能量,使氫原子畢須轉化到銅板外側,這時氫原子便轉化為弦,也便是磁場弦,在銅板通電磁場最強點將氫原子分解的弦重組成反氫原子,超光速產生,為什麼產生與氫原子相反,反氫原子是因為電磁力因素造成的,因為電與銅原子本身電磁力在轉化時,會出現磁力逆向轉變,其實說白了就是將銅原子電磁場共扼反應,使銅原子電磁轉化為有序強磁性,這個共扼將銅原子原本電磁力放大,而這畢須電磁力逆反作用力,目前還未清楚,磁力扭變太複雜了,而將通電銅板連接電漿再另一側加塊銅板,銅板上會出現氫原子,與反氫原子又相反,電漿磁力是單向的,用磁鐵吸電漿正反都吸,而電漿是銅板激發的,它與銅原子力弦相似,所以為正物質。這說明電磁力是所有力的本質,同時證明弦理論,引力也是電磁力的根本,只是力的性質不同。

未來中小型粒子對撞機產生反物質能源供應一座城市需求。


簡生34400656


可控核聚變是可行的,前提是解決磁約束問題,建立可靠磁約束算法,但由於宇宙及地球磁場影響,建立算法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建立獨磁場,也是一大難點,所以也只能遙遙無期,但說不定哪天就成了呢。討論這個問題就變得沒有意義了,還不如討論你能不能在活著的時候看到可控核聚變這一刻的來臨。



TKDN


用兩束高速運動氘粒子對撞的方法,也由於這過程中偏轉的氘核過多效率過低而化為泡影。如果在約束很好的狀態下,在所需的溫度條件中,分子原子已經電離成等離子體,電子已經脫離了核,核可以互相不斷地碰撞著。前提是對等離子體有較好的約束,即讓它們保持著聚集的狀態。四十多年來,規模越來越大的核聚變研究,都用高溫等離子體的方法。用


天高雲淡10769


核聚、核裂、化石能、太陽能等共同處都只是能量轉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雖然在轉化過程與方式有差別,終其本質上是一樣,質能轉換。只要人類掌握了真正意義上能量轉換的技術,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心物辯證


你是說,物質能滿足不了人類需求。那還有無形能源可用,你知道無形能源是什麼嗎?下期為你開智,解你難題,你就幸福的期待吧。


花牛泥香


使用核裂變 ,由此產生的核廢料使用火箭送到月球上儲存。


大劍師


人類永遠不用耽心能源會消耗殆盡,因為能源就是能量,而能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人類要做的只是如何實現能量的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