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鄉鎮公務員,不想待在鄉鎮一輩子,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嗎?

期雨


35歲在體制外是個坎,面臨各方面的權衡,在體制內未嘗不是。到了這個年齡,如果個人上不去,要開始考慮未來的路怎麼走,上去了,又面臨工作和家庭的取捨。越往基層,越是如此。

在鄉鎮,35歲如果還沒提拔到副科,從大方向來看,再想爭取大的前途,已然不現實。此時,在工作上,日復一日,基本上幹得是重複的事情,基本上不會有太多的工作激情。生活上,有家有口,上有老下有小,負擔越來越重。那邊職務不動,工資不漲,這邊生活壓力與日俱增,雙重因素的擠壓,往往會讓人陷入迷茫和彷徨。很多鄉鎮公務員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迷茫中最怕的是隨波逐流,自暴自棄。一旦陷入其中,可能真的就一輩子紮根基層了。學會改變,是這時候唯一可以拯救自己的辦法。這種改變,可以是工作上的,可以是提拔晉升方面的,也可以是家庭生活上的。

於題主而言,你不想待在鄉鎮可以考慮:

第一,參加遴選。不過遴選大多也有年齡限制,一般要求在35週歲以下,部分職位可以放寬到40週歲。所以你的選擇面並不大。

第二,想辦法調動。這需要一定的人脈關係,如果有,可能你也不至於35歲還在鄉鎮。

第三,原地提拔。爭取在職務上有所突破,為以後調動奠定基礎。問題是,你有這樣的機會嗎?

第四,參加公務員考試。貌似35歲也過了考試年齡上限。

很顯然,目前你在鄉鎮可轉寰的空間並不大,短時間估計很難有大的突破。既然如此,倒不如順其自然,嘗試在生活上做些改變,比如培養一點個人興趣,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增加一些生活情趣,或者利用專長賺點外快,比如做自媒體,寫書,等等,都是合理合法的,不存在違規違紀的情況,都可以嘗試。先把生活過好,再伺機改變工作現狀,可能更適合現在的你。

在體制,機會來了其實也很快,往往就是那麼幾年時間,把握好了,一切皆有可能。反之,也不要強求,那樣會讓自己很累。在鄉鎮工作,首先要有一顆強大的心。這是立足鄉鎮的根本,否則會很難熬。


80後小公


分享雷哥身邊的一個故事:

我表哥,有著一份非常完美的工作:在老家當公務員,工作時間為上午8:00-11:30, 下午3:00-5:30, 一天只需要工作7個小時左右,週末雙休。每天工作很閒。每個月到手工資3120 元/月, 公積金2430元, 五險 1180元, 年終獎(據說是精神文明獎)6萬左右

。我算了一筆,加上公積金一年到手13萬左右了。在老家工資非常高了。

雖然今年有疫情,但是他們還是按時發工資,旱澇保收!工作非常穩定。這麼好的工作,我可是羨慕死了。

可是,表哥還嚷嚷著想辭職。

【雷哥觀點】生活真的就是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一、不喜歡當下的工作,請認真思考你到底喜歡什麼

據說,著名的某研究機構做過調查,50%以上的人,對目前的工作內容不滿意,對工資不滿意。大家如果不信,可以私信調查下你的好朋友,是否對目前的工作滿意?是否對目前的薪資滿意?

相信大部分人都回答的是不太滿意。

有些人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呈現出破罐破摔的局面。而有些人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反而更加努力奮鬥了,因為他相信鳳凰涅槃,相信自己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如果對目前不滿意,請認真思考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二、你的工作,或許是大部分人羨慕的好工作

可以發現題主的工作非常不錯,大部分人擠破頭都不一定能考上。既然當上了鄉鎮的公務員,就腳踏實地的去工作。工作出色了,自然可以調動到市裡,如果特別優秀還可以調到省裡等。

你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總結,古人云,四十不惑。或許二三十的我們,還被外界的各種事情所誘惑,希望我們能夠fellow your heart,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雷哥office


王老師印象裡他話特別少,損人挺苛刻,他骨子裡的透露出來的氣質不像這個我們小鎮上的人,畫的再好沒人會欣賞,他的用武之地一直存在於給鎮政府往牆上寫個“計劃生育好”,“修好公路關乎千家萬戶”之類的宣傳標語之類,我上大學時王老師還在小鎮裡的小學教美術,那時總能在街上看見到他,後來我工作了去了北京。

再回來探親,發現鎮里人人口中都在傳王老師的新聞,快50歲了從黑龍江省貧困縣的小鎮努力考上了中國國家畫院,現在是著名畫家。

想做什麼年齡不是問題,是你始終要有生活和夢想的不甘心。看到王老師的蛻變,30歲時我也做了一次迷茫精,我的職業也是教師,畢業就到了北京科技大學工作,是系辦公室秘書。

在985、211的學校工作很是挑戰,慢慢的得心應手後工作到了疲勞期,工作不開心會影響生活,壓抑的必須要改變現狀,決定離職回到東北。孩子3歲時又選擇出國留學,做了最窮的留學生。

2014年代做了第一批微商,人肉背貨回國賺學費,現在想想逛街買貨走了幾萬步後,回到學校一下公車腿一抖直接跪在人行道膝蓋血肉模糊的場景。

如今35歲了生活在東北二線城市做大語文課程,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經常有同學對我說:“折騰那麼大一圈,不還是回來做了補課老師一點社會地位都沒有,怎麼不在外面發展?還是混不下去”。其實人生的很多階段總要折騰折騰,我是選擇回到這裡,而你是一直在這裡!心態不一樣,人生價值也不一樣。

如今提問者也想走出鄉鎮,我一直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想出來別留戀現有的成績,那些有時成了牽絆。只要有決心,放棄是為了追求更好的,你就會更加努力的想得到。從自身特長優勢下手,哪方面可以發展的就重點深挖。可以申請定向讀研。迷茫的時候去學校裡回回爐,養家餬口,城市日行千里機遇很多,無論待在家裡的寶媽還是學生族似乎鄉鎮公務員的工資大家都能達到。

工作有那麼一段時間在我看來,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勞動,服務員和鄉鎮公務員在疫情沒來前真的是工資一樣的。那麼工作就為了餬口,現在疫情影響很多人失業了,所以勸提問者先保住工作,努力找尋突破點,學習考證都是不錯的選擇,選擇可以為未來傍身的東西,再離開。





飛上天空的綿羊


在鄉鎮當公務員的話的確很辛苦,不知道的人以為是公務員很羨慕,其實殊不知鄉鎮基層公務員才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面對上級政府的各種政策,最後都得經過基層工作人員來傳達和落實,真的有時候是有心無力。

如果你已經下決心要出來,那麼無非也只有兩種辦法:

一、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去

我所在的單位是基層信訪部門,每天要接待大量來上訪的百姓,工作量非常大,基本上屬於拿著最低的工資,卻經常加班熬夜。

說起來是個公務員,其實一個月到手工資也就3000多,加上年底的年終獎啥的一年到手不到6萬塊,真的連家都養不了。

我們單位很多有能力的人覺得在單位升職無望,於是都靠個人能力走了出去。孫哥來單位已經8年了,眼看就快40歲了,咬咬牙一狠心通過了司法考試,拿到了律師證,於是就果斷辭職了。現在在一家當地的律所裡,每個月工資都上萬,比原來倒了好幾倍。

像孫哥這樣的人有很多,有的是考職業資格證,比如注會、律師或者一建啥的;也有的通過遴選考到了市裡或者省裡,換了一個相對清閒的單位;當然也有些人家裡有礦,於是在外面做一些小買賣什麼的,公務員反而成了副業。

所以,個人能力很強的話還是靠自己吧,這也是唯一靠譜的出路。

二、藉助外力走出去

如果個人能力有限,也沒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的話,那麼看看自己是否認識什麼靠譜的人,或者藉助一些關係換個單位或者部門。

我們單位有些人利用關係借調到市裡,雖然組織關係過不去,還是按照縣裡的標準發工資,但是相對來說工作內容輕鬆了很多,也沒有之前那麼忙了。

當然你如果關係夠硬,能夠把人事關係也轉走,那就再好不過了。

當然,現在這方面管理的比較嚴格,已經不像過去很好的操作了,所以還是靠自己吧!所謂靠人不如靠自己,這才是真正最為靠譜的方法。

當然,有時候也不是著急就能解決的,先把心態放好,35歲還年輕,可以一邊先上班一邊再想辦法,還是那句話只要你想並且下定決心要改變,總會成功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馮阿元 ,分享溫暖、有料、走心的文字給大家,關注我,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馮阿元


我想說,咱倆一樣,我為這個問題抑鬱過,覺得自己一輩子不該這麼平庸,後來難受的想活不下去了甚至,天天不理人,自己坐那就煩,人都說我是閒的,我不知道你是什麼程度的焦慮,反正我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也覺得難辦。後來我就放棄了,我認為我這邊可能沒有贏面的,我就是想想發展下愛好興趣,讓我自己過得自我點開心點,比如你鑽研個一技之長,不要執著於正面突擊,事業提升,有時候放開眼界,或者有人走學者路子,考博士,有人走政治,有政治你的有資本或者政治嗅覺天賦,沒有的話可能你的天賦在別的方面,發現並且發展之,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回答的好不好,我也是借回答你來安慰自己


辣麼好啊


一、考試。在職公務員不能再考公務員了,但是事業編考試年齡則放寬到40週歲了,如果真不想帶可以考個想去的地方的事業編制,在鄉鎮幹了這麼多年都熟悉機關工作了,去了會很快適應的。

二、調動。謀事在人。

三、辭職。有能力、有理想、有後盾的情況下還是考慮辭職創業的。但要量力而行,畢竟都是拖家帶口的,一步錯步步錯。


遇見山東


35歲在職場換軌道已經晚了。可以考慮別的方式改變,但是如果沒有借力或好的機會挺難的。老話說事在人為,旁人給不了什麼好建議


用戶2469842799592


你可以選擇辭去公職,然後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發展。


法理巴巴


先不要辭職,找創業門路試試


東邪博士


可以幹別的,沒人強求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